(共41张PPT)
第一节 常见地貌类型
第四章 地貌
(第1课时)
课堂引入
“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此,东北尽于道州,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而此又其西南之极云。”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节选
今湖南省南部
课堂引入
“岭忽乱石森列,片片若攒刃交戟。”
“石片层层,尽若鸡距龙爪下蹲于地,又如丝瓜之囊,盘缕外络而中系透空。”
“诸危峰分峙叠出于前,愈离立献奇,联翩角胜矣。石峰之下,俱水汇不流,深者尺许,浅仅半尺。诸峰倒插于中,如出水青莲,亭亭直上。”
作者描述的哪种类型的地貌?
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碳酸盐)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
定义
1
一、喀斯特地貌
形成条件
2
思考:结合喀斯特地貌的定义,分析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
1.岩石(碳酸盐岩,如石灰岩)
2.气候或水文条件(气候湿润、降水充足)
喀斯特地貌:
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碳酸盐)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
课堂活动
步骤
1.准备实验所需物品:玻璃水槽、水、石灰岩碎块、导管、二氧化碳气体、酒精灯、支架。
2.分组和分工:每4人为一个实验小组,其中2人负责实施实验,2人负责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模拟实验: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理
一、喀斯特地貌
课堂活动
步骤
3.实验过程:
①将两个玻璃水槽中各装半槽水,水中放置石灰岩碎块。
②利用导管向一个水槽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使水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另一个水槽保持原样。观察两个水槽中石灰岩碎块的变化情况。
③将两个水槽放在支架上,在两个水槽中都通入二氧化碳,在一个水槽下方放置酒精灯给水槽加热。观察两个水槽中石灰岩碎块的变化情况。
模拟实验: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理
一、喀斯特地貌
课堂活动
步骤
4.讨论:影响石灰岩溶蚀作用的主要因素。
5.小组展示实验现象和讨论结果。
模拟实验: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理
中国岩石类型分布图
一、喀斯特地貌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中国行政区划图
思考:依据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条件,说出喀斯特地貌在中国的分布范围。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
1.岩石(碳酸盐岩,如石灰岩)
2.气候或水文条件(气候湿润、降水充足)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都有分布,其中广西、贵州、云南等地连片分布。
一、喀斯特地貌
分布地区
3
一、喀斯特地貌
形成过程
4
观察“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图”,简要描述地表喀斯特地貌的演变过程。
首先大气降水在平坦的岩石表面溶蚀出溶沟,溶沟进一步加深加宽就形成了溶蚀洼地,溶沟相互交错,将岩石分割成峰丛,溶沟加深形成峰林,大量山峰被溶蚀变矮甚至消失,剩余孤峰,孤峰进一步被溶蚀成残丘。
云南罗平
一、喀斯特地貌
孤峰
坝子
溶沟进一步发展可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其底部较为平坦,在广西、贵州等地将其称为“坝子”。
坝子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
一、喀斯特地貌
形成过程
4
观察喀斯特地貌示意图,简要描述地下喀斯特地貌(石笋、石钟乳、石柱)的形成过程。
石笋
石钟乳
石柱
溶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起来就形成石柱。
暗河
溶洞
溶洞
暗河:大面积石灰岩地区所形成的溶洞和地下通道中,具有河流主要特征的水流。
一、喀斯特地貌
典型地貌
5
观察喀斯特的典型地貌示意图,思考:
1.溶蚀地貌有哪些?沉积地貌有哪些?
2. 地表地貌有哪些?地下地貌有哪些?
钟乳石、石笋、石柱为沉积地貌,其余为溶蚀地貌。
类型 特点
溶沟 长条形或网格状,
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洼地 四周高,底部平坦
峰丛、峰林、孤峰 锥状耸立
位置 类型
主体 溶洞
溶洞上部 石钟乳、石幔、石帘
溶洞下部 石笋、地下河、地下湖
连接溶洞上、下部 石柱、地下瀑布
①地表喀斯特地貌
②地下喀斯特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
典型地貌
5
一、喀斯特地貌
有利影响
1.形成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2.喀斯特泉水和地下河是储量丰富、水质优良的地下水源;
3.水能丰富的地下河段可以筑坝发电;
4.发展喀斯特地区的矿产资源。
思考:
喀斯特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一、喀斯特地貌
不利影响
1.地形崎岖,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生产;
2.地质脆弱,交通不便,给铁路、公路、水库的建设带来安全隐患,增加建设成本。
思考:
喀斯特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一、喀斯特地貌
建设后
建设前
球面射电望远镜设计建设条件: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
大窝凼地理条件: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思考,完成: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3.简述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1.简述大窝凼的气候和地貌特点。
提示:结合大窝凼所处区域分析。
①气候:大窝凼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②地貌:大窝凼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坑,四周高中间低。
一、喀斯特地貌
2.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方面的优势。
提示:从地形对工程量、施工难度等方面分析。
①利用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
②场地构造稳定,开挖形成的边坡稳定性好。
一、喀斯特地貌
3.简述大窝凼在排水方面的优势。
提示:从地质条件角度分析。
喀斯特地貌区雨水易向地下渗透;
溶蚀洼地底部多裂隙,排水条件好。
一、喀斯特地貌
河流地貌: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
二、河流地貌
定义
1
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冲走,使河谷加深
下蚀:加深作用
河流把河道两岸的岩石冲走,使河谷展宽
侧蚀:加宽作用
(1)侵蚀形式
二、河流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2
中游河道渐开阔——以侧蚀为主,出现河曲,形成
“U”形谷。
上游河谷窄——以下蚀为主,形成“V”形谷。
下游河谷更开阔,河道两旁为冲积平原——以侧蚀、堆积为主,河谷呈槽型,即“ ”形。
(2)河谷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
二、河流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2
据图描述在河流不同河段河谷(A-A’、B-B’、C-C’)的形态特征,并试着分析其成因。
二、河流地貌
常见于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或高原段
由于水流不断侵蚀河谷岩石,沟谷不断加深,形成深而陡的V形河谷
河谷岸壁较陡,谷地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河流侵蚀地貌
2
V形河谷
思考:1.V形谷常分布于河流的哪个河段?
2.V形谷的形成原因?
3.据图描述V形谷的地貌特征。
二、河流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2
U形河谷
V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河谷变宽,呈“U”形。
河流流出山区后,进入中游地段。此时河流落差变小,下蚀作用减弱,河流对地貌的作用开始体现为侧蚀。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
“S”形河道
二、河流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2
河曲、牛轭湖
阅读“S”形河道形成示意图,思考在水的惯性作用下,是凹岸侵蚀,还是凸岸侵蚀?
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的河道,即河曲。
二、河流地貌
由于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河流侵蚀地貌
2
河曲、牛轭湖
凹岸:河岸凹入的部分
凸岸:河岸凸出的部分
河流侵蚀地貌
2
河曲、牛轭湖
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河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此资源为素材中的“【知识解析】牛轭湖的形成.mp4”,
如不能正常播放,请提前下载视频。
二、河流地貌
不同河段的河谷地貌及主要侵蚀作用
分布河段) 上游 中游 下游
主要侵蚀作用
河谷地貌
以下蚀为主
侧蚀为主
侧蚀、堆积
V形谷
U形谷
河曲
槽形河谷
二、河流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2
二、河流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3
冲积平原的山前部分坡度较大,沉积物颗粒较粗;主体部分坡度较缓,沉积物颗粒较细,湖沼较多;接近河口部分,坡度很缓,沉积物颗粒很细。
冲积平原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扇、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洪积—冲积平原
三角洲
河漫滩平原
二、河流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3
二、河流地貌
洪积-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
河漫滩平原
观察河流的堆积地貌,思考:
1.河流的堆积地貌主要由泥沙堆积而成,泥沙的来源是哪里?
2.说出洪积-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河口三角洲分别出现在什么位置?
3.将不同堆积地貌的堆积物按颗粒大小进行排序。
河流堆积地貌
3
上游河段,河流的侵蚀作用较强,从上游携带大量泥沙至中下游地区。
冲积-洪积平原
发育于山前
三角洲平原
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外海滨地区
河漫滩平原
发育于河流中下游
河流堆积地貌的分布
二、河流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3
二、河流地貌
洪积-冲积扇
河口三角洲
河漫滩平原
观察河流的堆积地貌,思考:
3.将不同堆积地貌的堆积物按颗粒大小进行排序。
河流堆积地貌
3
堆积物颗粒由大到小:
洪积-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河口三角洲
二、河流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3
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放慢,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流携带的砾石、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洪积扇)。
请据图描述冲积扇(洪积扇)的地貌特征。
地貌特征: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在凸岸形成广阔的河漫滩,河流改道后,河漫滩被废弃,众多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二、河流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3
扇形 - 黄河三角洲
鸟趾状-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鸟嘴状-
河流堆积地貌-三角洲
三角洲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
沉积物颗粒由河口向海变细
三角洲形态多种多样
二、河流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3
河流到达海岸入海口时,流速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三角洲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沉积物颗粒有河口向海变细。三角洲形态多种多样。
二、河流地貌
类型 分布 形成 地貌特点
洪积-冲积扇 山前地带 地势趋于平坦、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颗粒较大)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
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河漫滩平原 中下游地区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凸岸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颗粒较小)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洲平原 河口地带 入海处流速降低→泥沙堆积河口处→三角洲平原(颗粒小)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二、河流地貌
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思考讨论以下人类活动适宜布局在凹岸还是凸岸?请阐释理由。
1.聚落建设
2.农业生产
3.修筑码头
凹岸
凸岸
凸
凹
V凸〈V凹
农业、聚落
筑港
凸岸水流缓慢,泥沙堆积,地形平坦,利于聚落建设和农业生产,水浅不宜建码头;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水深较深,适合修筑码头。
河流地貌
侵蚀
地貌
堆积
地貌
V形河谷
槽形河谷
冲积平原
洪积—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课堂小结
河谷
喀斯特地貌
地表景观
地下景观
溶洞
石笋
石钟乳
石柱
溶沟、洼地、峰林等
常见的地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