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8 慈母情深
上节课布置了一项作业——想一想:母亲平时是怎样疼爱、关心你的?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与同学们分享。
第2课时
检查作业
同学们都讲述了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表现出了母亲对你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事情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也写了一些小事,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哪些小事。
①“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仔细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哪些小事?
细读课文
②因家里太穷,“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③母亲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母亲工作很艰辛、劳累。
④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我”却用钱给母亲买了罐头。
⑤母亲又给“我”钱买书,“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仔细朗读课文,思考:在这些情节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深沉?最能表现“我”的感恩之情?
感受母爱
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们吃进了肚子里。
说明了“我们”家连解决温饱问题都很困难,“我”的家境实在太贫寒了。
从这一细节描写中,你读出了什么?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说明了“我”家很穷,家庭困难,这钱来之不易,母亲很珍惜这为数不多的钱。
母亲“掏”钱的这一细节描写说明了什么?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立刻”一词反复使用,说明了母亲工作非常辛苦,挣钱很不容易,完全没有喘息的时间。
这四个“立刻”说明了什么?
··
··
··
··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表明母亲在子女的学习上很慷慨,她爱自己的子女,渴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有出息。
家境的贫穷、劳动的艰辛
对比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我”对母亲的感情是怎样的?找出相关语句?
····
····
····
从反复出现的“我的母亲”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作者连用了三个“我的母亲”,说明他当时对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既感到悲哀、辛酸、心痛,又深深体会到母亲的辛苦、疲惫,同时,更感受到母亲的坚强、慈爱、美丽与伟大。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从中可以感受到“我”被母亲无私的爱感动了,“我”为不能替母亲着想,加重母亲的负担而感到惭愧,“我”知道了要感恩母亲,感恩母爱。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慈母情深。
母爱是最普通而又最伟大的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烛光里的妈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爱是慈祥的,母爱是深沉的,母爱也是伟大、无私的。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给母亲写一封信
教学阐释
教材内容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情”立意,以“感受亲情”为人文主题,以“有感情的朗读和琢磨课文语言文字,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亲情”为语言训练目标。
教材内容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行文中透露出一股朴素而浓烈的母子情。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虽然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裕,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深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需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加以引导、点拨。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以读为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剖析课文,培养理解、感悟能力。
3.感受亲情无价,懂得珍惜、回报母爱。
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以读为本,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母亲艰辛,从而感受慈母情深。
难点:感受亲情无价,懂得珍惜、回报母爱。
教学策略
1.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以读为本、以读促学、以读悟情。以朗读为突破口,让学生自读自悟,潜心会文;细读品味,突破难点;感情朗读,突出重点;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2. 多媒体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慈母情深。教学策略是有针对性的,我们必须把教学策略恰当地应用于教学环节中,因此,优化教学过程设计更为关键。
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课前播放视频《跪羊图》,目的是用音乐渲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情。教学伊始,教师利用《游子吟》,激情导入,让学生感受隐藏在心里的母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过程设计
第二环节:检查预习,了解大意
出示填空练习题,学生完成,目的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目的二,了解文章大意;目的三,以此统领全文。
过程设计
第三环节:以读文本、以读促学、以读悟情。
此环节引导学生从“工作环境,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体会母亲的艰辛和慈爱。例如:课文中连续用了四个“我的母亲”这个排比句式,把母亲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装进自己的眼睛,教师通过范读、引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仿佛看见了母亲的瘦弱和艰辛。
过程设计
分析课文后,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家,了解作者的家境,知道母亲每天只挣0.9元钱,却毫不犹豫地拿出一元五角钱给我,使学生体会到那是个瘦小羸弱,为生计疲于奔命的母亲,宁可自己受尽艰辛,却始终坚守着家庭的温暖,坚守着对儿女的希望。这是多么博大而深沉、朴素而崇高的母爱。从而突出教学重点。
过程设计
第四环节:课外拓展
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再让学生说出想对母亲说的话,使学生对母亲的感激、回报之情得以抒发,达到一个教学高潮,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过程设计
第五环节:作业
是让孩子把想说的话写下来,给母亲写一封信,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学生会很好地完成平时很难完成的写作,同时又为学生感谢母亲提供了一种表达方式。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