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第2课时
11 军神
第2课时
沃克医生断定刘伯承是一位军人,他为什么如此肯定?
因为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1)此时此刻,刘伯承心里在想什么?
(2)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他竟然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情愿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摘除坏死的眼珠,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却不打麻醉剂。
一个为了人民可以做任何牺牲的军人。
认真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第16~17自然段)。说一说:手术是否顺利进行?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从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沃克医生做手术的时候很紧张。
沃克医生为什么这么紧张?
他担心病人做手术的时候,无法忍受那钻心的疼痛而晕过去。病人晕了,医生的手术就无法进行,只能宣布手术失败。沃克医生因心生敬意很想救刘伯承,不想让手术失败。
刘伯承忍受得住这钻心的疼痛吗?圈出体现刘伯承非常痛的词句。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从这些词句中,你感受到什么?
一声不吭 紧紧抓住 青筋暴起 汗如雨下 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刘伯承承受着巨大的痛楚,他拥有着惊人的毅力、钢铁般的意志。
想一想:沃克医生在给刘伯承做眼球摘除手术的时候,刘伯承痛得抓破了床单。此时此刻刘伯承心里在想些什么?
无论如何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我一定能挺过去。
默读课文第三部分(第18~26自然段)用红笔画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句子。
人物分析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为什么说他是“真正的男子汉”?
为什么说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读了这个句子,你最想弄明白的是什么?
手术前,沃克医生知道了刘伯承不是一般的人,是一位军人。手术后,沃克医生又认为他不是一般的军人,是一位军神。刘伯承和一般的军人有哪些不同呢?请快速浏览手术中和手术后两部分内容,找一找哪些事情是一般的军人做不到而他做到了的。请你一边看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在动手术的过程中,即使用麻醉药也会感到疼痛,一般的军人都会叫出声来,而刘伯承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却一声不吭。一般的军人在动手术的时候不会记得开了多少刀,而他却一刀一刀地数,一刀都不漏。这就是刘伯承和一般的军人的不同,他不是一般的军人。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眼睛里面进沙子或有什么东西,你感到不舒服,会痛出眼泪来。因为我们眼睛里的神经是最复杂的,所以要在眼睛里面动手术,是非常痛的。但是在手术中,刘伯承却一声不吭,表现出惊人的毅力。手术后这一部分中的哪些词可以体现出他忍受了剧烈的疼痛?
脸色苍白、勉力一笑
“脸色苍白、勉力一笑”体现了整个手术过程给他带来的剧烈的疼痛。经受了七十二刀,虽然脸色苍白,但他勉力一笑,将这个痛忍过去了。这证明了他有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时候还能笑得出来,不愧是军神。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
!
你们发现了吗?第22自然段中有两个感叹号。这两个感叹号表达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怎样的感情?
敬佩、赞美
在手术过程中,刘伯承表现出了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这是我们普通人,或是一个普通军人难以做到的,所以沃克医生称赞他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
假如你就是沃克医生,请以他的口吻按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顺序讲一讲这个故事。
拓展延伸
赞军神
英雄壮举泣鬼神,铁骨钢筋铸军魂。
七十二刀生死痛,胜似昔日刮骨人。
拓展延伸
刘伯承真是意志如钢。他的毅力超过了一般的人,这样的人才能被称为真正的男子汉,真正的军人,被称为——
军神
刘伯承被称为军神,绝不仅仅是因为这次手术。他文武双全,戎马一生。他领导晋冀鲁豫野战军,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同邓小平率部队行千里跃进大别山。他华东野战军合作,参与指
挥百万雄狮下江南,之后,他主动请缨,解放西南地区。他创办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被誉为“将军的摇篮”。他为祖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献出了毕生的心血,立下不朽的功勋。他堪称中国的“军神”。
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让人敬佩。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向他学习,磨炼自己的意志,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教学阐释
教材内容
《军神》主要讲述了年轻时代的刘伯承参加“讨袁护国运动”右眼严重受伤后,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不使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痛苦接受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尊称为“军神”的故事。文章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情绪变化的描写凸现了人物性格,全篇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为伟大的军人以及军魂的赞颂与崇敬之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获得人生感悟。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教材的教学要求和本课内容、课型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沃、匪、绷”等5个生字,会写“庆、诊、沃”等15个字,正确读写“熟练、惊疑、审视”等13个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3.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4.以沃克医生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军神》这篇文章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变化,其目的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读懂重点段落,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将 教 学 难 点 确 定 为 :读懂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高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激趣法:在课前预习时就激发学生搜集各种数据,走进刘伯承。
2、以读促讲法:文中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丰富,应读出不同的语气。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体会沃克医生情感态度的变化,体会刘伯承的坚强。
3、讨论法:文中有关沃克医生称赞军神的话,如“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为军神!”这种较难理解的句子,采用讨论的方法,发挥集体的智慧,充分体会为什么把刘伯承称为军神。
过程设计
(一)提问激趣、导入新课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出问题:你知道我国开国十大元帅吗?同学们说说他们在课前预习的成果。在这其中有一位被人们尊称为“军神”的元帅是谁?让学生根据自己事先收集的资料说出本文的主人公——刘伯承元帅。用这样两个问题导入新课,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开始对本课的更深入的认识。
过程设计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生字。
1、自由地小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的生词。
2、把勾画出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们。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自觉、主动、热情的学习状态去与文本对话,主动学习新的字词,理解课文的内容。
过程设计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默读课文,把心放到文章中去,带着“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和“找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并想想为什么会称他为军神”这两个问题认真地去读、去想。在学生充分阅读了课文之后,我适时进行检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事顺序,让学生明白本文可以分成手术前、手术时、手术后三部分,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为随后的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过程设计
(四)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本文是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全文语言简洁、朴实。而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又是“理解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妙处。”于是,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直扑重点,要求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去,带着“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个要求去与文本对话,并把自己从字里行间中得到的点滴感悟批注在相关的语句旁边。
过程设计
其中我重点抓了以下几个关键的教学点:
“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上的白垫单,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抓住:“一声不吭、紧紧、……越来越……、居然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手术中刘伯承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却一声不吭,这表现了刘伯承顽强的意志。)
过程设计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词语:“冷冷——惊疑——柔和——教训——怔住——颤抖——失声嚷道——慈祥”体会沃克医生的这些变化都是由刘伯承引起的,课文这样写,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过程设计
(五)美读读悟情,升华情感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也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
过程设计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