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易备课】(共36张PPT)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易备课】(共36张PPT)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05 21:2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课题1
溶 液 的 形 成
第九单元 溶液
PART
01
PART
02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了解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学习目标
PART
03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在溶液里进行的化学反应通常是比较快的。所以,在实验室里或化工生产中,要使两种能起反应的固体起反应,常常先把它们溶解,然后把两种溶液混合,并加以振荡或搅动,以加快反应的进行。
一、溶液
【实验9-1】在20ml水中加入一块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蔗糖颗粒逐渐减小消失
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溶液
蔗糖分子分散到水分子中间
如果把食盐放进水中,氯化钠在水分子作用下,也会向水里扩散,最终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氯化钠溶液。
钠离子和氯离子分散到水分子中间
1.溶液的定义: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
溶液中各部分的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
(3)混合物
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3.溶液的组成:
(1)宏观上: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2)微观上:溶液由溶质分子(离子)和溶剂分子组成。
(3)质量上: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硫酸铜
溶质
溶剂
溶液
4.溶液的命名:
(1)全称:溶质的名称+的+溶剂的名称+溶液
如,氯化钠的水溶液,碘的汽油溶液
(2)简称:若溶剂为水,可直接读(溶质)溶液
如,氯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3)俗称:如,糖水、碘酒、石灰水、盐酸
5.溶液的拓展理解:
(1)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就只能是一种;
(2)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Fe3+是黄色, Fe2+是浅绿色, Cu2+蓝色;
(3)溶液不一定是液体。空气和合金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都属于溶液。
【实验9-2】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另取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mL水或5mL汽油 。振荡,观察现象。
溶 质 溶 剂 现 象
碘 水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水
高锰酸钾 汽油
结 论
不溶
溶解 溶液显棕色
溶 解 溶液显紫红色
不溶
碘不溶于水,却能溶于汽油;高锰酸钾溶于水,不能溶于汽油
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是不同的。
【实验9-3】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将试管倾斜,用滴管沿试管内壁缓缓加入约2mL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并静置几分钟,观察现象。
溶剂 溶质 振荡前 现象 振荡后 现象 静置后 现象
论结
水 乙醇
分层
混合均匀
不分层
乙醇与水互溶
注意:
乙醇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6.溶质溶剂的判定: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2)液体溶于液体时: ①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②有水,则水是溶剂;其它为溶质;
(3)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水是溶剂;
(4)当物质溶解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的新物质是溶质。
【说明】水是最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物质也是常见的溶剂
如SO3溶于水发生化学反应:SO3+H2O=H2SO4,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H2SO4,溶剂是水;CaO溶于水发生化学反应: CaO+H2O=Ca(OH)2,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Ca(OH)2,溶剂是水。
7.溶液的应用:
1.农业生产中用于选种、无土栽培(动植物对养料的吸收在溶液中进行)。
2.化学反应中,用溶液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医疗中增加人体对药物的吸收。
4.物质溶解后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在汽车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乙二醇(防冻液),防止水箱中的水在冬天结冰;
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撒一些盐加快雪的融化等。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实验探究】
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实验方案:
将三个烧杯盛等量冷水,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固体,搅拌,待固体溶解后,用温度计测量三种溶液的温度。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水的温度/℃
结 论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溶解时
温度不变
溶解时吸收热量
溶解时放出热量
1.溶解过程的两种变化:
吸收热量
(1)扩散过程:
(2)水合过程: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受到水分子的作用,向水中扩散,在这个过程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要克服分子(或离子)之间的引力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放出热量
2.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1)温度升高:
(2)温度降低:
(3)温度不变:
浓硫酸NaOH
NH4NO3 NH4Cl
NaCl
蔗糖
三、乳化现象
【实验9-4】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
振 荡
静 置
液体分层
水和油 (加了洗涤剂)-乳化
水和油 (没有加洗涤剂)
液体不分层
三、乳化现象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到掉后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 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实验现象记录
分层
浑浊
分层
不干净
分层
浑浊
不分层
干净
问题
思考1
植物油在水中形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加了洗涤剂的乳浊液可以较稳定存在?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洗涤剂所起的作用是乳化作用,是乳化剂。
应用:
肥皂、洗洁精、洗发液等。
定义 特征 类别 举例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区别
液体小液滴分散到另一种液体里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性
稳定性
不均一
不稳定
不均一
不稳定
混合物
混合物
混合物
食盐水
稀盐酸
石灰水
泥浆水
豆浆
油水
修汽车的工人,当他的手上沾满油污时,他常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这说明汽油与洗涤剂一样能去油污,那么二者去油污的原理是否相同?
不 同
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是: 溶解
洗涤剂去取油污的原理是:乳化
问题思考2
典型例题
【典例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里就形成了溶液
B.溶质不一定是固体,溶剂也不一定是水
C.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D.均一、稳定、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
【典例2】如图是洗涤剂中的表面活性剂去除油污 它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洗涤剂有乳化功能;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是:将油污分散成无数小液滴,然后随水流走。
1.组成溶液的溶质( )
A.只能是固体 B.只能是液体
C.只能是气体 D.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D
课堂达标
2.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白糖    D.植物油
C
3.往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后,发现烧杯外底的石蜡熔化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D
4.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碘易溶于水
B.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
C.水和植物油混合后用力振荡可形成乳浊液
D.乙醇能与水互溶
A
5.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C
6.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
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
化钠注射液。如图是某药业公司
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标签上的部
分文字。请分析标签后回答:
(1)该注射液里的溶质是 ,溶剂是 。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为什么?
氯化钠注射液
[规格] 100ml 0.9g。
[注意]使用前发现溶液中有絮状物、瓶身细微破裂等均不可使用。
[贮藏]密封保存
氯化钠

不会,
因为它是溶液,在密封条件下是稳定的。
7.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 )
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 )
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 )
A.浓硫酸   B.烧碱
C.生石灰   D.蔗糖
E.硝酸铵 F.氯化钠
DF
ABC
E
8.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填化学式)。
(1)镁与适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2)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________中溶解了________,其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MgCl2
 H2O
H2O 
O2
 O2 
H2O
课堂小结
1.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3)溶液的组成及命名
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NaCl、NH4NO3、NaOH)
3.乳化现象(乳浊液、悬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