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第二部分 专题提升
专题二 坐标曲线题
考查年份 考查模式 分值
2020 在单项选择题、选择填充题、实验与探究题中均有考 查,主要考查催化剂对生成物的影响,化学反应中反 应物、生成物质量的变化,溶解度曲线,压强传感器 显示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 7分
2021 在单项选择题、选择填充题、实验与探究题中均有考 查,主要考查物质变化后曲线上某点的含义、溶解度 曲线、浓度传感器测定气体浓度的变化 6分
考查年份 考查模式 分值
2022 在单项选择题、选择填充题、综合计算题中均有考 查,主要考查物质变化后曲线上某点的含义、某段曲 线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化情况、溶解度曲线、温度 传感器显示中和反应温度变化的情况 12分
2023 在单项选择题、选择填充题、实验与探究题、综合计 算题中均有考查,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 生成物质量、溶液中某元素质量的变化,溶解度曲 线, 传感器测定溶液酸碱度的变化 11分
续表
考查年份 考查模式 分值
坐标曲线题是运用坐标曲线图这一数学语言来直观描述化学现象和规律,重 在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化学知识对坐标曲线图进行分析、推理和 应用的能力。坐标曲线图不仅形象直观,而且信息量大,对考生能力的考查层次 高,能很好地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综合分析和灵活应变的能 力,故此类试题在学考化学中占比较大,约为 。
续表
考查年份 考查模式 分值
江西省2024年化学学考中,坐标曲线题预计占比约为分 ,一般会在 单项选择题、选择填充题、实验与探究题(或综合计算题)中出现,结合数字传 感器进行考查的可能性较大。溶解度曲线是必考内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 物质量的变化,2021年及2022年均为考查同一个反应的量的变化,2023年考查同 一反应中,四个不同物理量随同一反应物的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2024年学考 以同一反应四个图或四个反应的四个图的形式进行考查的概率较大
续表
类型一 溶解度曲线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1)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含义
点的含义: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 。
(2)曲线上交点的含义
点的含义:时,A物质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都是____ 。
(3)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比较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4)从溶解度曲线上认识溶液的组成
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5)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时,将A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时,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
加溶质、蒸发
溶剂或降低温度
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6)溶液能否全溶
时,将物质加入水中不断搅拌,只能形成 物质的饱和溶液。
(7)降温结晶
将时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析出晶体最多
的是A物质。
(8)溶解度有明显差异的混合物的提纯
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即提纯A晶体),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从C溶液中获取C晶体(即提纯C晶体),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
蒸发结晶
(9)降温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将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
(10)降温后溶液中溶剂的变化
将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所得溶液中溶剂
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2.气体溶解度曲线
图1: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
图2: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______。
减小
增大
类型二 溶液中相关量的变化曲线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溶液的稀释 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______,溶
质的质量分数不断______
向一定量的 水中不断加 入溶质 开始时,不含溶质,起点为______,
随着溶质质量的不断增大,最后达到
饱和,溶质质量______改变
不变
减小
原点
不再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向一定量的 不饱和溶液 中不断加入 原溶质 开始时,含有溶质,起点不为原点,
随着溶质质量的不断增大,最后达到
饱和,溶质质量不再改变
恒温蒸发不 饱和溶液 恒温蒸发不饱和溶液,开始时溶液不
饱和,不会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不
变,溶质质量分数______;达到饱和
后继续蒸发,溶质析出,溶质质量
______,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变大
减小
不变
续表
类型三 变化曲线
1.溶液稀释的 变化曲线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稀释碱 性溶液 开始时溶液的 ___7,随着水的质量的增大,溶
液的 不断减小,但溶液始终呈碱性,即溶液的
始终大于7
稀释酸 性溶液 开始时溶液的 ___7,随着水的质量的增大,溶
液的 不断增大,但溶液始终呈酸性,即溶液的
始终小于7
2.反应过程中溶液的 曲线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碱入酸 开始时,溶液的 ___7,溶液呈酸性;随着碱溶液
的加入,溶液的 逐渐增大,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时,溶液的 ,溶液呈中性;继续加入碱溶
液,溶液的 ___7,溶液呈碱性
酸入碱 开始时,溶液的 ___7,溶液呈碱性;随着酸溶液
的加入,溶液的 逐渐减小,当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时,溶液的 ,溶液呈中性;继续加入酸溶
液,溶液的 ___7,溶液呈酸性
类型四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曲线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变化曲线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反应 物的 质量 变化 若反应物有剩余,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质
量不断减小,当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反应停止,
质量保持______
若反应物反应完全,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
质量不断减小,直到反应结束后为____
不变
零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生成 物的 质量 变化 两种物质相互反应,开始时没有生成物,起点
为原点;随着反应的持续进行,生成物的质量
不断增大,反应结束后,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
大值,且______变化
不再
续表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生成 物的 质量 变化 一种物质与两种物质反应,根据反应的优先顺
序,先发生反应(或同时发生反应)的生成物
曲线通常从______开始,后发生反应的生成物
曲线通常从原点之后开始(如酸和盐的混合物
中加入碱,一般酸与碱的反应优先于碱与盐的
反应;同理,酸与碱的反应优先于酸与盐的反
应;金属与两种盐反应时优先与不活泼金属的
盐反应)
原点
续表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其他 反应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
不变
续表
2.反应前后固体总质量变化曲线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固体物 质燃烧 (化合 反应) 反应物为固体和气体,反应前固体质量不为
____。若反应只生成固体物质,则反应过程
中固体总质量__________,直至反应完全,
固体总质量不再变化(如图甲),比如镁条
燃烧。
#b#
若反应后无固体生成,则反应过程中固体总
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反应完全,固体总质量
为零(如图乙),比如碳的燃烧
零
不断增大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固体物 质分解 (分解 反应) 反应物为固体,反应前固体总质量不为零,
曲线起点位于纵轴的正半轴上。
#b#
若产物中有气体和固体,则固体总质量不断
减小,至反应完全后固体总质量不再变化且
不为零(如图甲),比如高温煅烧碳酸钙。
#b#
若产物中无固体,则固体总质量不断减小,
直至反应完全,最后为零(如图乙),比如
碳酸氢铵的分解
续表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金属与 金属盐 溶液反 应(置 换反 应) 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反应,反应
前固体总质量不为零,反应后另一种金属被
置换出来,根据化学方程式物质之间的质量
关系来判断固体总质量的变化趋势。
#b#
若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大于生成金属的质
量,则反应后固体总质量减小且不为零,至
反应完全,固体总质量不再变化(如图甲),比如锌和硝酸亚铁反应。
续表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金属与 金属盐 溶液反 应(置 换反 应) 若参加反应的金属的质量小于生成金属
的质量,则反应后固体总质量______,至反
应完全,固体总质量不再______(如图
乙),比如铜与硝酸银反应
金属冶 炼前后 固体质 量 金属冶炼(木炭、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
铜或氧化铁)过程中,反应前固体为金属氧
化物(氧化铜或氧化铁用木炭冶炼,固体质
量包括木炭质量),反应结束后固体为金属
单质(铜或铁),固体质量减小但不为零
增大
变化
续表
3.反应前后溶液或溶质质量的变化曲线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固体物质与溶液 中的溶质反应 消耗的固体反应物的质量 溶液中析出
的固体生成物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
行,溶液或溶质质量不断减小,至反应
结束后,不再变化。如将足量铁粉加入
硫酸铜溶液中
一定温度下,向 饱和石灰水中加 入少量氧化钙, 溶液中各成分的 变化曲线 氧化钙会与水反应,消耗溶剂水,溶剂
水的质量会减小,当反应完毕后,溶剂
水的质量不再变化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一定温度下,向 饱和石灰水中加 入少量氧化钙, 溶液中各成分的 变化曲线 氧化钙会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
热,溶液温度升高,原溶液中溶剂的质
量______,可以溶解的氢氧化钙的质量
______,且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减小,会有氢氧化钙固体_____,故溶质和溶液的质量都______。反应完全后恢复至室温,溶解度增大,溶液和溶质的质量都______,但由于水的质量减小,故溶质和溶液的质量都应______原来的质量
减小
减小
析出
减小
增大
小于
续表
4.金属与酸反应的质量变化曲线(生成 价金属盐)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酸过 量 酸过量,金属质量相等,产生氢气的质量与金属
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产生氢气越多
向等质量的镁、铁、锌中逐滴加入盐酸,开始产
生氢气的质量由加入酸的质量决定,即产生的氢
气质量______。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
对原子质量有关,与反应速率无关
越小
相等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金属 过量 酸一定量,金属过量时,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由
____的质量决定;金属活动性越____,反应所需
时间越短,拐点出现越早
酸
强
续表
类型五 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相关的变化图像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催化剂(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 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
反应的速率,但不影
响生成物的质量
固体颗粒大小(等质量、颗粒大 小不同的碳酸钙或活泼金属与相 同浓度等质量的足量稀盐酸反 应) 其他条件相同,固体
颗粒越大,反应速率
越____
慢
考点 图像 原理分析
反应物浓度(等质量、颗粒大小 相同的碳酸钙或活泼金属与不同 浓度的足量盐酸反应) 其他条件相同,反应
物浓度越大,反应速
率越____
快
续表
类型一 溶解度曲线
例题1 (2023·江西)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时,氯化钠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B.时,将氯化钠溶于 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 ,溶液质量变大
D.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加入氯化钾(或降低温度 或恒温蒸发溶剂)
【技巧点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可从“点”“线”“面”三个维度进行解读。“点”:点的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上任意一点都对应着该物质相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同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相应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相应温度下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线”:表示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判断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面”: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方法归纳】①溶解度曲线是一条饱和线,线上各点均为相应温度下该物质的
饱和溶液,而线下各点则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②改变饱和溶液的温度,可能
析出晶体,并始终为饱和状态;也可能无晶体析出,变为不饱和溶液。③改变饱和
溶液的温度,溶剂质量始终不变。若析出晶体,则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若不析出晶
体,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④判断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否发生变化,关键在于分
析清楚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 .若对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由于温
度和溶解度均不变,因此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若对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
溶剂,在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状态的过程中,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不变,溶
质质量分数增大。⑤物质的溶解度越大,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等量饱
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就越小。
类型二 溶液中相关量的变化曲线
例题2 (2023·江西)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稀硫酸,烧杯中有关
量的变化见下图,其中正确的是( )
C
A.&1& B.&2&
C.&3& D.&4&
【技巧点拨】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化铁是反应物,硫酸铁和水均为生成
物,稀硫酸属于溶液,稀硫酸中含有水,因此溶液的质量会随着稀硫酸的加入不断
增大,水的质量也会随着稀硫酸的加入不断增大,反应结束后,水增加的速率减慢。
【方法归纳】解释质量变化曲线时,应先找到横坐标代表的量或因素变化对质
量的影响情况,尤其要对导致拐点的临界值进行细致分析。横坐标代表时间时,注
意区分反应时间、加热时间对图像的影响。例如:一个需要加热的反应,其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变化应该是加热一段时间之后,即起点不是原点而是在纵轴正半轴或横
轴正半轴上。
类型一 反应前后量的关系、溶液的 、金属与酸(盐)反应及影响反
应速率的因素相关变化曲线
1.(2023·山东泰安)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D
A.等量和 固体分别溶于室温下等量水中
B.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
C.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D.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钉
2.(2023·山东临沂)下列四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C
A.将一定量硝酸铵固体加入蒸馏水中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
C.将一定量稀盐酸加水稀释
D.向等质量的镁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
类型二 溶解度的变化曲线
3.(2023·新疆)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点表示 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C.时,将氯化钠放入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 溶液
D. 时,可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变
为饱和溶液
4.(2023·黑龙江哈尔滨)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
水)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C. 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甲中含有的溶剂质量较大
D.将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 ,其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
1.(2023·四川凉山)以下能正确表示对应叙述的图像是( )
D
A
B
C
D
A.电解水时生成和 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B.两份相同的溶液在有无 的条件下分解
C.充分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D.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至过量
2.(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下图是向稀和稀的混合液中,滴加
溶液的图像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A.点的溶液 B.点的溶液中溶质可能有
C.点和点的溶液 D. 点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2023·湖北天门)下列化学反应中,与 的关系可以用右下图曲线表示的是
( )
B
A.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表示反应时间,
表示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B.一定量的镁片中滴加稀盐酸,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
C.一定量的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 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表示溶液的总质量
D.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表示加入氢氧化钠
溶液的质量,表示溶液的
4.以下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的个数是( )
A
①点燃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②向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③向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
④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2023·河北)向盛有 铜锌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该过程中剩余固体与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B. 点时,生成气体的总质量达到最大
C.过程中,溶液的 逐渐增大
D.该铜锌混合物中锌的质量为
6.某同学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如图一),用
传感器测得烧杯内溶液的 变化图像(如图二),同时用温度传感器测得烧杯
内温度变化图像(如图三),实验过程中保温良好,忽略热量散失。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图三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C.图二中的A点反应程度与图三中的B点对应
D.C点对应溶液中溶质成分是和
√
7.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利用图1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
液反应的过程,并用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 和电导率的变化
(图2和图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通过仪器和胶皮管 可以控制液体滴加的速度
B.图2中 能证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C.图2中的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和
D.图3中 之前电导率下降是因为溶液中的钠离子数量逐渐减少
√
8.某化学小组定量探究铁的锈蚀,设计了图1所示装置实验。检查气密性后,将
铁粉和木炭粉加入三颈烧瓶,然后加入饱和溶液,再将一只装有
稀盐酸的注射器插入烧瓶,采集的温度和压强数据如图2和图3所示。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图2中, 后反应未停止温度却开始降低,原因是铁生锈放出热量小于装置散失
的热量
B.图3中,对比段和 段说明加氯化钠溶液前,铁锈蚀较慢
C.图3中, 时压强突然变大是铁锈蚀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减小,注射器内盐酸被
吸入烧瓶,然后反应产生较多氢气
D.图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9.(2023·广西)向三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足量的、、 粉末,同时加入质量分
数相同的 稀盐酸,充分反应。反应的有关图像错误的是( )
D
A.&1& B.&2&
C.&3& D.&4&
10.甲、乙试管中各盛有水,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 粉末,另
一支试管中加入 粉末,按图1、2进行实验。结合图3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B
图3
A.甲中加入的粉末是
B. 时,甲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 时,若使图1中甲、乙两试管内的溶液恰好变为相应饱和溶液,甲中加入对
应的溶质质量大于乙中加入对应的溶质质量
D.若将图1中甲、乙两试管中溶液同时降温至 ,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
都不会析出晶体
一定
11.利用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并通过
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定溶液的 和温度随滴入稀盐
酸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滴)和时间发生变化的情况,如
右图所示。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分析:A、B、C三点中, 最大的是___点。
A
(3)分别取A、B、C点的溶液蒸干,所得固体成分相同
的点位是______(填字母)。
B和C
12.(2023·辽宁鞍山)右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___ 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2)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钾,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__________。
降温结晶
(4)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对所得溶
液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双选)。
BD
A.溶质质量:硝酸钾氯化钾 B.溶剂质量:硝酸钾 氯化钾
C.溶液质量:硝酸钾 氯化钾 D.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 氯化钾
13.图1为和 的溶解度曲线。
(1)时, 的溶解度是_______。
(2)时,将固体加入水中得到的是 的______(填“饱和”
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结果精确到 )。
饱和
(3)除去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提纯 的方法是__________。
蒸发结晶
(4) 时,某同学进行了图2所示实验,得到相应溶液①~④。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____(填字母,双选)。
AC
A.①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将③④降温至,均有晶体析出且
D.将③④降温至,溶质的质量:
1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某品牌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
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 该炉具清洁剂倒入烧杯中,逐
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的稀硫酸,绘制出溶液的
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图像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中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稀硫酸,需要
的浓硫酸____ 。
15
(2)当滴加稀硫酸的质量为 时,溶液中所含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
(填离子符号)。
、、
(3)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解:从图中可知,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时,溶液 ,此时溶液显中性,
故此时消耗硫酸的质量为
设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
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该炉具清洁剂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
15.(2023·吉林)化学实验也要“数字化”。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进行如下实验。
(1)如图1,打开传感器开关,实验进行至 时
绘制出图2中曲线 段,接下来用手给塑料瓶外壁加
热左右,绘制出曲线段。对比曲线 段和
段可知,氧分子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温度越高,氧分子运动的速率越快
(2)时松开双手,停止加热。立即倒转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 段。观
察到氧气浓度比曲线 段降低较快,由此可知,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16.小华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反应时,将铝片、锌片打磨后,分别投入盛有等体积、
等浓度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到铝与稀盐酸反应较锌与稀盐酸反应快。
【提出问题】金属与盐酸反应快慢,除与金属的种类有关外,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猜想与假设】.可能与盐酸的浓度有关;.可能与反应时的温度有关; .你的猜
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编号 盐酸的浓度(均取 ) 温度/ 记录的数据
① 30
② 20
③ 20
④ 30
可能与金属与酸的接触面积有关
【设计并实验】小明利用图甲所示装置,用不同浓度的盐酸和相同形状的铝片进行如下实验。
【交流讨论】
(1)请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前小明检查图甲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将分液漏斗的活塞关闭,再将注射器活塞往右拉,松手后,观察注射器活塞是否回到原处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实验②③可知,探究的是____________对金
属与酸反应的速率的影响。
相同时间内注射器中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或注射器中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用的时间
盐酸的浓度
(4)实验表明,四次实验时反应的速率由快到慢依次为④②①③。根据记录的数
据可知,若盐酸浓度为,温度为 ,则所记录的数据应该介于___________
_____ 两次实验所记录的数据之间。
实验②与实验④
(5)小明进行铝与稀盐酸反应时,测得实验过程中生成氢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
曲线如图乙所示,根据曲线归纳铝与稀盐酸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由慢变快,一段时间后,由快变慢
【拓展延伸】
(6)研究小组同学继续探究铝与稀盐酸的反应。小组同学用未经打磨的铝片和稀盐酸反应,利用压强和温度传感器测出反应的变化过程,得到如图丙和丁所示的温度以及气体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图丙中, 的时间内温度无明显变化的可
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丁
中, 段气体压力逐渐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铝表面的氧化铝先与盐酸反应
到C点,反应完成,气体体积最大,并且该反应放热,所以反应结束后,随着温度的降低,气体体积逐渐减小,压力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