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4 09:2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故事”。本课出自《世说新语》,是一篇写人的小古文。讲的是七岁的王戎曾经和小朋友们出去游玩,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先写“诸儿竞走取之”,再写“唯戎不动”,反衬出王戎善于独立思考,冷静理智推断的优秀品质。教学本课,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查字典、看插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学习文言文,使学生读懂故事大意并能将故事的情节复述完整,学习王戎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人物品质。同时多元迁移,以文代文,发展学生朗读、理解、思维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更多经典文言文的兴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理念
在统编版教材的编排理念下,以“双线”为主,把《王戎不取道旁李》当例文来学习,引导学生在感受古文的节律与韵味的基础上,学习把人物的形象和复述故事结合到一起,学习古文历史故事的方法,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他们愿意学,喜欢学也想要学。但是由于三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虽然对课文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能完全理解。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有一定的意识,但是能力不足以准确划分,无法自主有意识地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进行引导,通过范读,学生模仿,将古文韵律表现出来,进而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句意思,帮助孩子活学活用,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不再惧怕文言文,让孩子爱学、乐学、会学文言文。
四、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
1.会读本课4个生字;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能说出“尝、游、竞走、折枝、之”等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品质。
文化意识
1.能说出“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2.能加入想象完整讲述这个故事。
3.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思维品质
让学生掌握一些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尝、诸、游、折枝、竞走”等词的意思。
难点: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根据课文内容加入想象讲故事。
六、教学过程
(一)飞花引趣,揭题引题
师:同学们,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出示图片)
生:略
师:同学们真厉害!李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不少文人墨客为它写下很多名言诗篇。接下来,我们便效仿古人,玩一玩“飞花令”。能说出最多李子相关的名言诗句的同学,将获得老师带来的李子!
生:略
师:恭喜XXX同学,凭借自己积累的学问,获得了这几枚李子。请你观察观察,感觉它们的口味应该如何,且说说理由。
生:略
师:要想最多李子的味道,就需亲口尝一尝
生:略
师:嘴甜多汁!看来,老师挑选李子的技术不错,获得了XXX同学的认可!南朝有一个叫刘义庆的文人组织编辑了一本书——(出示《世说新语》封面照片)。这本书里就收集了许多这样的名人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古文故事,就和李子有关!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进入课堂学习。
(二)揭示课题,初识人物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文言文,读好文言文不仅要通顺,还要有停顿。听老师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像老师一样读一读。生齐读。
师:谁能说说课题的意思?
生:思考题目中的“取”和“道”分别是什么意思,再尝试回答题目意思。
师: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没有摘道路旁的李子。他为什么不去采摘路旁的李子呢?请同学们猜测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
【设计意图】文言文离学生们的生活较远。为消除畏难心理,步步引入,逐步激发学生了解、学习的欲望;理解课题的意思,读好这句长课题,也初步整体把握了课文主要内容。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师:路旁的李子随手可摘,王戎究竟为何不取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答案吧!
(1)请大家打开书,小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做好标记,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的方式读准字音。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读。
(3)古文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停顿来。看老师给的提示,按这个节奏,自己试着读一读。(出示)
(4)鼓励生举手读古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关注字音和停顿,并给予评价。
(5)生齐读。
【设计意图】对于只有一年文言文学习经历的学生来说,实现“能正确断句,读出节奏”的教学目标是本课教学的一大重点,正确流利的朗读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疏通文意,精读课文
过渡:学习文言文我们还要去读懂文言文,那么该怎么学呢,我们知道有哪些方法呢?
生回顾:看注释 对照图画 联系上下文
师: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试着说一说短文的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做标记。
同桌交流
小组合作:根据多媒体提示,分小组完成表格学习任务
1.生根据注释和图文,和同桌交流。
2.汇报交流:
①交流汇报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②交流汇报故事的起因:“多子折枝”。
③交流汇报故事的经过:诸儿竞走取之,戎不动。
④交流汇报故事的结果。
师: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呢?
生:王戎和小伙伴出去玩。
师:对应文中哪一句?
生: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师:谁来具体说一说故事的起因?
生:王戎七岁的时候,和许多小伙伴出去玩。
师:“尝”是什么意思?
生:曾经
师:是的,通过注释我们知道“尝”是“曾经”的意思。
生: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们出去游玩。
师:故事的经过呢?
生:诸小儿都去摘,王戎没去。
师:对应文中哪一句?
生: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生:(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争着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
师:什么样子是“多子折枝”?
生:李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
师:诸小儿是怎么去摘的?
生1:竞走取之
生2:争着跑过去摘
生3:诸小儿争着跑过去摘,只有王戎不动。
师:哪个字表示“只有”?
生:唯
师:事情的经过还有吗?
生1: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折枝,此必苦李。”
生2:别人问他,他说:李树生长在道路旁边,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可是却没人摘,这一定是苦李。
师:故事的结果呢?
生1:取之,信然。
生2: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师小结: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读懂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你们太了不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思考:
故事中写到“道旁李多子折枝”,诸小儿与王戎的表现有所不同。如果你是王戎,“你为何不动 ”
生:我看到这棵树在路旁,猜想若果子好吃,应该早就被摘光了。没人摘说明果子是苦的。
生:我在想:这棵树在路边,应该很多人看到李子也会来摘李子,现在却没人摘,肯定李子有问题。
师:当这些小孩儿把李子摘下来一尝,哇,真的是苦李子。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王戎说的真准啊!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戎?
生:这是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王戎。
生:这是聪明过人,冷静推断的王戎。
师:读完这个故事,你想对王戎说什么?
生:王戎,你小小年纪竟如此聪明,真是太佩服你了。
生:王戎,你真是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
生: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学习他的这种品质。
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文章文意,了解角色形象。
(五)背诵课文,讲练故事
师:7岁王戎的故事,相信他的形象已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心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游戏第一关:师生文白对读,渔歌互答。
游戏第二关:你能把空白处填上吗
游戏第三关:游戏升级(空格变多),看谁能对照空格填得又快又准。
游戏第四关:全文背诵
师过渡:勤于思考、爱动脑筋,通过一些现象来进行合理判断是一个好习惯,正因为如此,长大后的王戎才学过人,官拜宰相,成为了竹林七贤之一。这个故事为此还诞生了一个成语:道旁苦李。那么,谁能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
1,请同学们对照文章内容,加入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小组间讲练故事。
2,指名讲故事,同学评价
3,角色扮演,讲演故事
4,汇报与展示
师:同学们真棒!将故事生动展现在大家面前,谢谢你们的演绎!
【设计意图】:在读通读懂课文之后的背诵,在理解记忆之后的讲述故事,启发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从学生讲故事的表现来看,将想象载入对文言文的理解的设计,适合学生学情。
(六)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分享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梳理知识框架。
2,老师对同学们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认可同学们的优点,鼓励改进不足,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行,实现高效课堂。
3,作业布置:
请你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请你运用自己聪明才智,在父母的陪同下前往水果店挑选出脆甜多汁的李子。并分享理由。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故事,丰富生活实践。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结合学生的差异性,兼顾多方面不同因素。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但在整个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仍有很多不足,如,每个环节中间的过渡语不够流畅自然,对语言的品析不够深入,对学生的评价语过于单一,不够丰富。在今后还须继续加强对业务的钻研,努力提高个人的语文修养,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