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生态平衡(课件 15PPT 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2-4 生态平衡(课件 15PPT 含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04 10:06:50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4节 生态平衡
第二章地球的起源和生物圈的演化
华师大版九年级下册
知识回顾
人类的活动与生物圈密不可分,由于人口迅速增加,给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城市环境等带来一系列压力,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方面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
1、什么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包括 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
一、生物圈的形成
地球生物圈是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而逐步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生物改变了环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和控制生物的进化。
自从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生命,就为生物圈的形成创造了首要条件。
蓝菌是最早出现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它们在地球的生命史中占据了20多亿年时间,使地球逐渐积累了氧气。同时,在大气圈外层的臭氧层也形成了,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出现了许多结构复杂的多细胞生物。
大约到了6亿~7亿年前,大气圈氧气含量显著上升,二氧化碳含量大大降低,全球平均气温下降,已出现了大面积的浅滩,造成了多种小生境,多种多样的动物、植物和单细胞生物占据着这些不同的小生境。
直到4亿年前,高等植物在陆地上出现,也为陆生动物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此时,地球表面各主要部分被各种生物所覆盖,真正的生物圈形成了。
一、生物圈的形成
人与生物圈计划
小 资 料
二、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种类的组成,生物数量比例,以及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内各个组成部分都处于不断变化和运动之中。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
这里我们必须强调,生态平衡是动态平衡,物质和能量每时每刻都在转化和流动,生物个体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因此,平衡是相对的。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且是有限的。
自然界成熟的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彼此协调而又稳定,假如其中某一个成分发生变化,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个成分就会作出适当的调整,使系统达到新的平衡。例如,鹰以兔、田鼠、麻雀、蛇为食物,当兔、蛇被捕杀数量减少时,鹰就转向以吃麻雀、田鼠为主。
当然,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平衡就会遭到破坏,甚至出现生态危机。比如,澳大利亚由于大力发展养牛业,大量的牛粪覆盖在牧草上,影响牧草生长,牧场一度陷入生态危机。后来,由于从我国引进以粪便为食的蜣螂(又名屎壳郎)才改变了牧场的面貌,重新建立了新的生态平衡。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一,结构越简单,生物种类越少,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反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平衡就越容易维持。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
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如火山、地震、海啸、森林山火、台风等。人为因素如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围湖围海、环境污染等。这些因素都能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引起生态失调。
在生态系统中引进一个新种或某个主要成分突然消失都可能给整个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影响。据统计,生物圈内每消失一种植物,将引起20~30种依赖于这种植物生存的动物也随之消失。
马缨丹和鹦鹆
马缨丹
鹦鹆
阅 读
麻雀的命运
阅 读
现在我国政府已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提出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田还湖等措施,使已被破坏的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进入良性循环。
人类的活动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改变着生态系统的成分,干扰着生态系统的功能。
当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功能不符合自然规律时,就会遭到大自然可怕的报复:生物多样性降低、土壤侵蚀、土地沙化,还会间接影响大气、水的质量,改变地区乃至全球的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生物多样性降低
土壤侵蚀
土地沙化
三、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三、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保持生态平衡就是要使一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处于良性循环,即达到一个动态平衡。它对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有重要意义。
自然界中,一切生物都是与周围的环境同处于一个生态系统中,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都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而发展;只有调节好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关系,遵循大自然的规律,才能使生态系统保持平衡,最大可能地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维持人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