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一、力 弹力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建立力的概念,并能区分施力物体与受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体;亲身感受物体的形状与体积的变化,建立物体的形变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领悟弹性形变的内涵,了解范性形变;2、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学会如何使用;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4、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力 弹力
重点 1、力的概念的建立;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的关系;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 难点 通过外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大小关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课前准备 气球、弹簧、橡皮筋、橡皮泥、图片
导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及 教 师 指 导 过 程 学 生 学 习 过 程
导入新课:用“孤掌难鸣”的原因引入学生活动1:感知力的作用利用身边的器材做推、拉、举、挤、揉、压等游戏,感知力的作用。思考:两个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时,这两个物体是否一定要接触? 两个物体接触时,这两个物体间是否一定有力的作用? 试着通过举例说明。讲解并板书:力的概念:把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施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受力物体:受到里的物体。举出一些有力作用的例子让学生分析二、 学生活动2:探究形变和弹力 在压气球、拉弹簧、拉橡皮筋、揉纸团、 ( http: / / www.21cnjy.com )压橡皮泥等活动中,我们发现它们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分别松开手之手,有的物如 ,它们的形状 ,像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形变。在压气球、拉弹簧、拉橡皮筋中,你的手有 的感觉。 叫做弹力。 讨论:弹力产生的条件是: 、 形变和弹力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2、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一个力,这个力叫做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如拉弯的弓、拉长的橡皮筋、被挤压的皮球、弹簧等,都会产生弹力。三、 学生活动3:探究物体形变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实验1:(1)架高塑料尺,放上不同重物,观察塑料尺形变大小(2)、在弹簧下挂不同钩码,观察弹簧长度的变化情况,并探究弹簧长度的变化与外力的大小关系小组交流:通过实验数据,总结规律 活动8.1观察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弹力的产生离不开形变,而形变又离不开外力。那么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有没有关系呢?实验2:探究物体弹性形变与外力大小的关系(1)、塑料尺,施加向下不同的压力,观察塑料尺的弯曲程度;(2)、手沿水平方向拉弹簧的一端,逐渐增大拉力,观察弹簧的形变情况。总结:以上观察表明,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作用力越大,物体的形变越大四 学生活动4:自学,交流弹簧测力计1.自学(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一定限度内,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2)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刻度盘、指针、弹簧、秤钩(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①观察弹簧测力计的 和 。②校零:检查指针是否在 刻度处,若不在应 。③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 。④观察时,视线必须 。 2.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五 、学生活动5:认识弹性势能 通过观察图片我们可以得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有 。通过教师举例引入,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能使其他的物体工作,即具有弹性势能。举例说说身边的物体哪些具有弹性势能 。 六、总结七、练习巩固:《物理补充习题》26页1-10题八、布置作业:1、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和儿童玩具,其中哪些是利用弹力来工作的?2、书面作业:《物理创新练习》35页1-6题 思索同位同学配合着完成思考并举例看书知道力的概念、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分析回顾实验感觉完成问题补充讨论学生活动:架高塑料尺,放上不同重物,观察塑料尺形变大小(2)、在弹簧下挂不同钩码,观察弹簧长度的变化情况,并探究弹簧长度的变化与外力的大小关系活动总结自学完成弹簧测力计的相关知识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观察图片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学生举例、讨论做练习
板书设计 8.1力 弹力一、力1、概念: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2、单位:牛顿(N)3、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二、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三、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1、构造:2、使用方法:四、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