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精品课件)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同课异构精品课件) 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共5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4 16:3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文化交流与传播》
(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的文化
选必三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 人首飞牛石雕
▲埃及金字塔


课程标准:
1、了解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阿拉伯的文化成就,理解文化的多样性。
2、掌握古代西亚、古代埃及和阿拉伯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的贡献。
一、古代西亚文化
二、古代埃及文化
三、阿拉伯文化
——世界最早的文明
——非洲最早的文明
——东西文化的桥梁
学习目标
学科素养
1.时空观念:运用时空定位,准确把握西亚、北非、阿拉伯文化的特定时空坐标,理解文化产生、发展的特定历史和地理条件。
2.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认识不同地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3.唯物史观: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都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不同文化之间要相互尊重、平等对待。
古代西亚文化
古代埃及文化
阿拉伯文化
本课内容
古代西亚文化
古代埃及文化
阿拉伯文化
纲要下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4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
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广大地区
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
回顾知识【史纲下学习聚焦】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古代文明表现明显的多元特征。
▲ 人首飞牛石雕
思考:试着在地图中找出以下三大文明所在的区域。
▲埃及金字塔
▲伊本·西那的《医典》
文明类型 文明区域 主要文明 主要成就 共同规律 文明多样性
大河文明 西亚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
东北非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
南亚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
东亚 黄河和长江流域 古中国
海洋文明 欧洲南部 巴尔干半岛 古希腊
阶级
国家
文字
科学
艺术
......
法典
法老专制
金字塔
种姓制度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哲学史学
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史诗:《吉尔伽美什》,洪水传说;60进位制
法老;金字塔;象形文字;神话与文学故事;太阳历;数学;莎草纸
种姓制度;《摩柯婆罗多》《罗摩衍那》;创造1-9的数字,发明了“0”
奴隶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夏小正》
雅典民主政治;古希腊神话、悲剧和喜剧;史学;哲学
回顾知识:纲要下 第1课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前18世纪—前15世纪
古巴比伦
前16世纪—前11世纪
埃及
新王国
前8世纪
亚述帝国
前8世纪—前4世纪
古希腊
前6世纪—
前4世纪晚期
波斯帝国
前4世纪晚期
亚历山大
帝国
前27年—1453年
罗马帝国
01
泥石板上的记忆
——古代西亚文化
西亚:位于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的交界地带,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之间,被称为“五海三洲之地”。
阿拉伯半岛
小亚细亚
两河流域
西亚的地理
古代丝绸之路视域下的西亚
古代东西方贸易中的桥梁、中转站
回顾:古代西亚的经济
1.西亚是最早农业革命的发生地:
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2.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亚、北非;
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3.前22-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
前8-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货币。
4.两河流域最早出现了村落
前3500-前3100,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现早期的城市。
《选必》2下P19、20
《选必》2下P4
《选必》2下P38
《选必》2下P54
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对其政权有何影响?
两河流域水源充沛,农耕发达,交通要塞,自然条件优越,容易遭受外族入侵,政权更迭频繁。
一、古代西亚文化
2.成就
①时间和地位:
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创造的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思考: 楔形文字由何人创造?有何特点?
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杆在泥板上压出一道道笔画,每一笔画前段呈三角形或横或竖,少见弯曲、每道笔画看起来都像楔子,因此被称为楔形文字。
②特点:
◎楔形文字演变
◎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
◎书写工具:泥版和芦苇秆
苏美尔人为什么使用这种书写材料?
(1)文字:“楔形文字”——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主要与地理环境有关。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木材稀少,连石头也很缺乏,但有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平原的泥土。
结论:地理环境对文明的产生有影响作用。越是文明初期,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就越大。
你所追求的人生,永远无法得到
因为上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伴随
……
穿上新衣,沐浴首身去吧
凝望挽着你手的儿女,愉悦怀中娇妻
人应该关心的,唯有这些事
猖獗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
它使苍天动摇大地颤抖,将成熟的庄稼淹没
(2)文学: 《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诺亚方舟故事的原型
◎刻在泥板上的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吉尔伽美什》史诗,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① 内容: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②价值:具有强烈的社会生活气息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苏美尔人对他们伟大英雄的崇拜赞美之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史诗反映出两河流域居民怎样的生活态度?造成这种生活态度的因素有哪些?
态度:重视现世,对死后生活感到恐惧。
原因:洪水不定期泛滥,战争频繁,外族入侵造成不安全感。
(3)建筑和艺术
①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②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
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
◎波斯王宫雕饰
◎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
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用动物宴会喻指人间等级关系。公羊(臣民)双手举杯(恭敬),向蝎子男敬酒。
◎亚述帝国人首飞牛
本质:王权至上,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思考:这些艺术作品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本质上体现了什么?
一、丰富多彩:古代西亚文化
(4)编撰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

太阳神沙




原因
内容
地位
①前言:宣言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
②正文:详细规定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
③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材料:对每年无法预见的非周期性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之永远存在的外族人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地感到,仿佛自己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君权神授
洪水泛滥、外族入侵,不安全感,统治者希望通过编制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一、丰富多彩:古代西亚文化
(4)编撰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思考】请根据所提供的法典条文,概括出该法典的主要特点。
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
第23条 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
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
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
结语 怨声载道的统治,寿命不会长,将出现连年饥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他的幽魂[在地狱里]喝不到水。
①施行严格的、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
②颁行保护平民利益的规定
③施行同态复仇法
④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⑤宣扬君权神授
领域 成就 特征
文字
文学
建筑和艺术
法律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创造,
在西亚流行数千年
《吉尔伽美什》: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美伽尔的活动,诗中还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1.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乌尔王陵板画艺术。
2.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人首飞牛石雕)。
3.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
地理条件
迄今为止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古代西亚文化(小结)——开创性
02
尼罗河的馈赠
——古代埃及文化
古代埃及文化
尼罗河的馈赠
1.地域文明概况
位于北非,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交通发达;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肥沃土壤,平原广阔,农业发达,生产生活稳定
1.地域文明概况:
古代埃及地处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绵延约3000年。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前王朝时期 公元前4500-前3100
早王朝时期 公元前3100-前2700
古王国时期 公元前2700-前2160
第一中间期 公元前2160-前2010
中王国时期 公元前2106-前1786
第二中间期 公元前1786-前1550
新王国时期 公元前1550-前1069
第三中间期 公元前1069-前656
后期埃及 公元前656-前332
回顾纲要(下)p5
古埃及的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选择性必修2 p4
◎罗赛塔石碑
古埃及象形文字
埃及草书
古希腊文
圣书体,代表献给神明的文字
世俗体,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
代表统治者的语言
罗赛塔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2.成就
(1)文字:象形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象形文字文物的代表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影响
(1)对埃及: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象形文字使埃及的文明插上了翅膀,向近东地区、地中海沿岸等地传播。
(2)对西方:象形文字为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的。
莎草纸是为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类似于竹简的概念,但比竹简的制作过程复杂。埃及纸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千年不腐的特点,一度使其成为法老时期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历时3000年而不衰。
◎ 《亡灵书》残片
莎草纸质,有31行用黑色墨汁书写的祭司体象形文字
(2)书写材料:莎(suō)草纸——是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莎草纸不是现代概念的纸,只是对纸莎草这种植物做一定成的书写介质。真正的造纸术是中国西汉时期发明的,经阿拉伯人得以广泛传播。
2.成就
(3)文学: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
神话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享受今生、追求来世”的生死观
思考:这些故事反映了怎样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成就
宗教色彩浓厚
《阿努比斯心脏称重》
◎卡尔纳克神庙
(4)建筑和艺术:
①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受到宗教较大影响。埃及人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
②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赐予神庙大量财富。
◎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图坦卡蒙黄金棺
金字塔最早建造年代4500年前,历尽数千年风雨沧桑而岿然不动。
230万至250块平均重量为2.5吨的石头堆砌而成,这在没有大型机械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情况下,是难以完成如此浩大工程的。……
今天埃及有两种建筑保存的最好,一种是神庙建筑,另一种是陵墓,而当时居民建筑、甚至王宫建筑都保存很差。为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什么样的生死观?你认为历史遗址对历史研究有何价值?
原因:埃及人认为来世比现世更长久更重要。
观念:人的生死可以逾越,来世永恒。乐观的人生观,追求来世的生死观,敬畏神。
价值:属于实物史料,是研究埃及历史的一手史料。
2.成就
(4)科学技术:
①历法: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对儒略历(罗马凯撒制定)影响大
②数学:金字塔可以体现埃及人建筑和数学方面的高水平【史纲下】
③医学: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④技术:莎草纸是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波斯宫廷中的埃及医生
医学
每年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2日和登基日10月22日这两天,阳光会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米深的庙廊,照射在神庙尽头右边三座雕像上,而最左边的冥界之神却永远躲在黑暗里,无法被阳光射到。
◎巨型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阿布辛贝神庙
历法、数学
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2.成就
古代西亚 古代埃及
文字
文学
建筑 艺术
法律
宗教 信仰
科学 技术
【知识总结】
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世界史最早的史诗
王宫、人首飞牛雕刻、泥偶雕像、壁画
《汉谟拉比法典》
沙马什等神灵,宣扬君权神授
60进制
象形文字
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
金字塔、神庙(卡尔纳克神庙)
敬畏神,祭司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重“死”后
太阳历(最早)、数学、医学
猖獗的洪水啊,
没人能和它对抗。
它使苍天动摇,大地颤抖,将成熟的庄稼淹没。
——《吉尔伽美什》
(苏美尔史诗)
啊,尼罗河,我赞美你,
你从大地涌流出来,
养活着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
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古埃及人赞美尼罗河的诗歌
西亚文明
抗争、悲观、
注重现世
北非文明
乐观、自信
注重来世
对每年无法预见的非周期性洪水泛滥的恐惧,加之永远存在的外族人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地感到,仿佛自己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与人之间也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全球通史》
现在必须承认,他们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包括其他埃及人在内,都易于不费什么劳力而取得大地的果实,因为他们要取得收获,都不需要用犁犁地;不需要用锄锄地,也不需要做其他人所必需做的工作。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到自己的土地上,叫猪上去踏进这些种子,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
——希罗多德
城市文明
帝国文明
人与自然与神和谐相处,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享受今生、追求来世”的生死观,乐观自信,重视家庭。
受到地理环境影响,政权更迭频繁,国王加强立法以维护统治,人民勇于抗争,注重今世的生活。
史诗等文学作品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事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由于其属于历史研究的二手资料,要和考古及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探究:通过对比两首诗歌,尝试分析它们所代表的古埃及和古西亚人的生活态度,并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生活态度的因素有哪些?“史诗”对历史研究有什么价值?
原因∶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的差异
历史解释
3.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
◎ 1986年,大津巴布韦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撒哈拉沙漠
3、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
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
东非出现过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
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传统文化,大津巴布韦石头城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西非人在9世纪左右掌握了铁器和青铜的冶炼技术。
材料:铁的冶炼和使用,使非洲人在前人没有耕种过的土地上耕种,在没有人传授他们如何采矿的地方开采矿物;他们发现了有价值的药物;他们善于灌溉梯田和在陡峭的山坡上保持水土;他们建立了新的复杂的社会制度……发展起非洲独有的文明。
——英国非洲史学家巴兹尔·戴维逊
埃塞俄比亚地区
阿克苏姆王国
时间:【公元前后】兴起
【4世纪】进入鼎盛
形态:地区强国
东非沿海
地区
桑给巴尔、蒙巴萨、摩加迪沙
时间:【10-15世纪】
形态:城市国家
特征:
1.广泛使用奴隶
2.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
3.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进口: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中国等地把瓷器、纺织品等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
出口:非洲输出黄金、象牙、奴隶等
桑给巴尔
蒙巴萨
【知识链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史纲下】
西非地区
加纳、马里、桑海
时间:【8-15世纪】
形态:中央集权大帝国
优势:
1.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
2.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
历程:
1.【马里】:
历史:马里征服加纳,
吞并塞内加尔河、尼日尔河流域,
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
文化中心:廷巴克图
著名国王:曼萨·穆萨
2.【桑海】:
地位:马里属国
历史:利用马里内乱崛起,灭马里,成为西非霸主
16世纪极盛
16世纪末因外来入侵衰落
政治:中央集权,
官吏直接国王任免
经济:扩大对外贸易,
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
教育:兴建学校,
鼓励文化发展
特征:
出口:象牙、奴隶
输入:马、布匹、盐
城市和文化繁荣
【知识链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史纲下】
南非地区
津巴布韦
时间:【11世纪末】建立
【14-15世纪】进入鼎盛
形态:地区强国
建立者:班图人
遗迹:大津巴布韦(由石块垒砌而成)
班图人
(1)西非班图人:①农作物: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棉花等
②动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山羊等
③冶金技术:掌握了冶铁技术
(2)活动区域:扩展到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
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主要居民
【知识链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史纲下】
文化领域 成就 特征
文字
文学
建筑艺术
科学、技术
象形文字:
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那尔迈调色板);
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
经历了多种变化(趋势是简化)。
①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
②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
③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④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金字塔:体现法老权威,证明埃及人的建筑、数学水平;
神庙:卡尔纳克神庙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儒略历曾吸收埃及历法)
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廷中有许多埃及医生)
独特的象形文字
受宗教影响大
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
古代埃及文化(小结)——延续性
03
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文化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7世纪初
穆罕默德去世,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632年
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8世纪中期
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势力范围逐渐扩大
622年
大规模对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
7世纪中期起
多部落并存,相互混战;
多神崇拜
6世纪
回顾纲要(下)
第4课
阿拉伯帝国
(632-1258年)
① 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8世纪,征服了从利比里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三、阿拉伯文化
1.概况:
②地理环境∶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没有常年的河流,不适合农业生产,所以具有沙漠文化和游牧文化自由和开放的特点。后扩张到西亚北非地区,处于亚欧非的中心地带,是世界东西和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促成阿拉伯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2.成就——传承与交融 创新
②故事集《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继承和融合。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其影响。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阿拉丁神灯》
(1)文学
①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类别 人物 作品 作用
数学
天文
医学
白塔尼 《萨比天文历法》 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作品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
伊本西那 《医典》 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伊本.穆萨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把代数学发展成为独立科学
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2)其他成就
◎伊本·穆萨
◎伊本·西那
◎ 《医典》片段
◎中国出图的阿拉伯数字铜表
领域 成就
文字
文学
建筑艺术
宗教信仰
科学技术
印度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悬诗”
《天方夜谭》:很多故事来源于古埃及和西亚等民间传说,其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神曲》、莎士比亚《终成眷属》等受其影响
清真寺——克尔白神庙
伊斯兰教
伊本·穆萨《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把代数学成为独立学科
白塔尼修正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
白塔尼《萨比天文历表》对欧洲天文学影响很大:哥白尼等多次引用
伊本·西那《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在欧洲长期用作医学标准教科书
思考:结合上表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
开放性
包容性
多元性
①阿拉伯人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创造了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学习聚焦】P18
阿拉伯文化是在游牧民族传统、伊斯兰教精神及其他民族文化影响的基础上,吸收古代东西方文化的精华,逐渐融合、发展而成的。
——胡伟达《阿拉伯文化》
思考:阿拉伯文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②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印度的数字先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发展(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爆发)【史纲下】
伊本·穆萨
古代西亚 古代埃及 阿拉伯
地区
文化
类型
文字
楔形文字
宗教信仰
传播阿拉伯数字
文学
《吉尔伽美什》目前所知世界史最早的史诗
神话、诗歌、哲理故事、散文故事
“悬诗”;故事集《天方夜谭》
建筑、
艺术
规模宏大的王宫(人首飞牛雕刻)、泥偶雕像、壁画
金字塔、神庙(卡尔纳克神庙)
清真寺
法律
《汉谟拉比法典》
沙马什等神灵,宣扬君权神授
敬畏神,祭司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重“死”后
象形文字
伊斯兰教
科学技术
60进制
太阳历(最早)、数学、医学
代数学《积分和方程计算法》、天文学《萨比天文历法》、医学《医典》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小结)
如何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
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文化间存在着差异,这是构成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2.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这个文化精粹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3.在处理不同文化间关系时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必须做到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5.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和融合。
人类面临共同的外部环境,任何民族都要从事生产活动,都有其道德、法律规范,都有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追求、审美观念。这就是文化的共通性。
人类受不同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体现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这就是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结 语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习近平
家国情怀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古代西亚文化
古代埃及文化
阿拉伯文化
文字:楔形文字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文学:《吉尔美加什》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建筑和艺术:泥偶雕像、王宫
法律:《汉谟拉比法典》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文字:象形文字
文学:神话、诗歌、散文等
建筑:陵墓、神庙
历法:太阳历 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文学:悬诗、故事集
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阿拉伯数字”
天文:白塔尼著《萨比天文历表》
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
本课小结
(2023·辽宁·统考高考真题)如图是公元前7世纪亚述帝国宫殿中一幅浮雕(复制品)的局部图。该图展现了亚述帝国( )
A.繁琐的宫廷礼仪
B.复杂的官僚体系
C.奢华的贵族生活
D.丰富的物产资源
【答案】C【详解】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7世纪亚述帝国(西亚)。据图可知,浮雕中的人穿着、使用的物品比较高级,中间的人后面还有人站着准备随时服务,由此可知,该图展现了亚述帝国奢华的贵族生活,C项正确;据图无法得出当时亚述帝国繁琐的宫廷礼仪,图片主要体现了当时贵族生活奢华,排除A项;图片信息与官僚无关,排除B项;图片明显不涉及物产资源,排除D项。
真题研析
2. (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答案】B【详解】据本题材料时间“公元前18世纪”,“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为《汉谟拉比法典》结束语内容,《汉谟拉比法典》它消除了原来各城邦的立法,把全国法令统一起来,材料内容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B项正确;
3. (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古埃及早王朝时期,已经形成了三大“创世论”神学体系,这些体系中的神话传说内容都与太阳和水有关。这体现了古埃及( )
A.王权的衰落 B.对自然的崇拜
C.文字的发展 D.对科学的探索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王朝时期形成的三大神学体系,都有关于太阳和水的神话和传说,体现了古埃及对自然的崇拜,B项正确;古代埃及神化太阳和水,不能说明其王权衰落,排除A项;材料与文字的发展无关,排除C项;对科学的探索和“神学体系”“神话传说内容”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传入埃兰地区后,埃兰人发展了与楔形文字相关的诸多文化,推动了楔形文化圈的扩大,D项正确,借鉴其他地区的文字不会导致民族文化消亡,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区域文明的交融,排除C项。
1.公元前3000年末,两河流域的阿卡德人将楔形文字传入埃兰地区(今伊朗境内),埃兰人开始使用楔形文字,其文字、雕刻、印章,甚至司法和历法,均属于楔形文化圈的一部分。这说明( )
A.文字统一导致民族文化消亡
B.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C.古代区域文明不断交融发展
D.楔形文化圈借助文字推广而扩大
D
模拟演练
条款 内容
第23条 如强盗不能捕到,被劫者应于神前发謦,指明其所有失物,则盗劫发生地点或其周围之公社及长老,应赔偿其所失之物。
第24条 倘生命被害时,公社与长老应赔偿其亲族银一明那。
2.下表是《汉谟拉比法典》的两则条款。这些条款( )
A.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说明巴比伦王国的治安较乱
C.表明当时法律制度的完善
D.体现出一定的人道主义关怀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的由公社及长老赔偿被劫者财务和公社及长老赔付给亡者的抚恤金,体现出一定的人道主义关怀,故D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被劫者和伤亡者的阶级属性,排除A项;材料只是法律的规定,不能体现现实的社会状况,排除B项;材料不能表明巴比伦王国的法律发展程度,排除C项。
D
解析:据题意可知,虽然两河流域的神也没有与动物脱离,但和古埃及的神的形象并不一样,由此可知世界区域文明具有差异性,有各自的地域特色,A项正确;虽然西亚文明的中的神与古埃及的神有相类似之处,但不能据此说明西亚文明借鉴了古埃及文明,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体现了世界区域文明存在差异性,C项无法体现这一主旨,排除C项;D项说法无法体现材料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3.在古埃及,很多神是幻想出的人类和其他动物的合体。两河流域的神多以纯粹的人类形象出现,但也没有完全与动物脱离,一些画像中神的身旁都会出现动物,动物也标志着神对应的特征和能力。由此可知( )A.世界文化发展具有地域特色
B.西亚文化借鉴了古埃及文化
C.神话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D.认知动物水平体现文明程度
A
解析 据材料,波斯征服埃及初期,石碑浮雕主人公虽然是波斯皇帝,但却采用纯粹的埃及风格,表明埃及文化在埃及被波斯征服后依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延续,D项正确;材料强调浮雕采用纯粹的埃及风格,而非同时体现波斯与古埃及两种文化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设行省、征赋税等波斯帝国对埃及的统治,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艺术风格,而非政治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
4. 公元前6世纪,波斯征服埃及初期,埃及的祭司立了一块“冈比西斯二世(波斯皇帝)献祭阿匹斯神牛石碑”。石碑的浮雕为纯粹的埃及风格,冈比西斯二世全身埃及法老装扮,虔诚地跪在阿匹斯神牛之前,用埃及人的姿势进行献祭。由此可知,当时( )A.波斯与古埃及文化交汇融合
B.波斯帝国统治方式具有灵活性
C.古埃及吸收了波斯政治文化
D.战争并未阻断埃及文明的传承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一千零一夜》受到东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一部集体创作的故事体现了不同地区多元文化、文明的交汇特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阿拉伯帝国所控制的领土范围远达印度和埃及以及广泛翻译印度和希腊文献,排除A、C两项;材料未体现阿拉伯帝国文化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5.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民间集体创作的《一千零一夜》的核心部分是波斯故事集《赫佐尔·艾夫萨乃》,其最初可能来源于印度,由梵文译为古波斯文再转译为阿拉伯文;第二部分内容源于伊拉克民间故事;第三部分内容源自埃及麦马立克王朝时期流传的故事。由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A.控制领土远达印度和埃及
B.呈现出多元文化文明的交汇特征C.广泛翻译印度和希腊文献
D.文化繁荣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解析 材料重点强调阿拉伯文化“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西欧人正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成就,14世纪,资产阶级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材料意在说明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B项正确;“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的使者”在材料中虽有涉及,但是材料重点强调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排除A项;“文化传播全都在国家统治范围之内”的表述错误,文化传播是可以超出国家统治范围的,排除C项;欧洲文明不是起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排除D项。
6.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古时期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的使者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全都在国家统治范围之内
D.欧洲文明起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B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