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导入
1933年,年仅23岁的曹禺(yú),以一支笔,成就了一出雷雨之中的悲剧,震惊了整个文坛,多少年来在舞台上盛演不衰。究竟这出悲剧的魅力何在?这场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近《雷雨》,一起去探个究竟。
教学目标
了解戏剧基本常识。了解故事情节,理清人物关系,明确课文结构及戏剧冲突。
品读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
认清资本主义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走近曹禺
曹禺,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省潜江市,1910年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家庭。
1922年入南开中学,参加“南开新剧团”。
1928年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开始广泛涉猎西方戏剧名作。
1933年(23岁)完成处女作《雷雨》,震惊文坛。
1935年夏,都市生活剧《日出》发表,奠定了其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南开中学时
在写作
在重庆
晚年时
青年时
文革后
曹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少年时代就目睹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的酝酿、构思,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曹禺从1929年开始酝酿人物、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了《雷雨》的创作,前后用了五年时间。虽然它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但一炮打响,震动文坛,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题目解说
①《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闷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
②“雷雨”具有象征意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也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蘩漪 惊愕 汗涔涔
谛听 缜密 半晌
伺候 伺机 间不容发
混水摸鱼 hún 骨朵儿 骨气
初读正音
cén
dì
cì
zhěn
gǔ
jiān
shǎng
è
yī
sì
gū
鲁贵
周公馆管家、侍萍丈夫,48岁。
剧中人物关系
周朴园
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侍萍前夫,55岁。
繁漪
周朴园妻,35岁。
周萍
周朴园、侍萍长子,28岁。
周冲
周朴园、繁漪之子,17岁。
侍萍
鲁贵妻、周萍和鲁大海生母,47岁。
鲁大海
周朴园、侍萍次子,工人,27岁。
四凤
鲁贵与侍萍之女,18岁。
鲁侍萍
鲁大海
周萍
周冲
夫妻
鲁贵
繁漪
旧情人(主仆)
夫妻
周朴园
母子
母子
父子
父女
异母兄弟
(情敌)
同父同母兄弟
异父兄妹
父子
母子
继母子(情人)
父子(劳资)
母女
四凤
主仆
异父兄妹(主仆、情人)
剧中人物关系
血缘关系
性爱关系
阶级关系
“三一律”是西方古典主义戏剧的主要原则,要求戏剧有时间、地点和行动(情节)的一致性。
《雷雨》遵循“三一律”(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 :
剧作特色
剧作特色
四幕剧《雷雨》的剧情发生在一天之内,即从上午到午夜两点;舞台背景只有两个,周家的客厅和鲁家的住房。全剧集中表现出两个家庭和他们成员之间前后30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写出了封建专制家庭不合理的关系所造成的罪恶和悲剧。
《雷雨》遵循“三一律”,又突破“三一律”:
时间集中:一天
地点集中:鲁家,周家
事件集中:周家内部及与鲁家的矛盾冲突
冲突集中:爱情冲突、阶级冲突
《雷雨》节选
时间:
地点:
事件:
一个夏天的午饭后
周公馆的客厅里
周鲁两家关于爱情、血缘、阶级的复杂关系
戏剧鉴赏方法
一、把握戏剧冲突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三、揣摩戏剧语言
舞台说明
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氛围;
②烘托了人物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③渲染一种压抑感,感染读者与观众,预示着一场雷雨即将到来,为后面高潮的发生作铺垫。
午饭后,天气很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课文探讨
第一场和第二场的分界在哪里?
两场戏中矛盾双方分别是谁?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两场戏的主要情节分别是什么?
《雷雨》共四幕,本课节选自《雷雨》第二幕,共两场。
快速浏览课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二幕 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的态度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重逢
斗争
相遇述旧怨
相认生新恨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周朴园 可是你——大海,走吧,我们走吧)
矛盾焦点:三十年生死恩怨(感情纠葛)
矛盾焦点:罢工与反罢工的尖锐矛盾 (阶级矛盾)
细读文本第一场
时隔三十年,周朴园已认不出鲁侍萍,但是,周朴园最终还是认出了鲁侍萍。那么,他是如何认出的呢?(找原文片段)
周朴园:那你走错屋子了。
鲁侍萍:哦——老爷没有事了?
片段1:
周朴园: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
忘了。
鲁侍萍: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片段2:
周朴园: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
鲁侍萍: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
园,眼泪要涌出)老爷,您
那件雨衣,我怎么说?
片段3:
鲁侍萍: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
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朴园:要哪一件?
片段4:
认出鲁侍萍的经过
关窗
姓鲁
无锡口音
熟知旧事
姓鲁
四凤的妈
她没有死
熟知旧衬衣
侍萍,是你?
细读文本第一场
这些片断中鲁侍萍的这些话起到了什么作用?
鲁侍萍的话步步都在引导,处处设玄机,句句都带有暗示性,说明侍萍希望被认出,希望谈话能继续下去。
复杂心理:30年前的事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有对当年大少爷的复杂感情,也有三十年来积累的痛苦与怨愤;想知道现在的周朴园如果知道她就是当年的侍萍,会以什么态度对待她。
作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
你,你贵姓?
周朴园的心理变化过程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怎么,是你?
似曾相识,感到奇怪,内心仍很平静。
感到意外、疑惑。
更疑惑,有不祥之感,有点慌。
心中释然,有些不知所措。
不愿也不敢承认这是真实的。
恼怒,害怕。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谁指使你来的?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相遇述旧怨
姓鲁
无锡口音!
姓鲁
四凤的妈
熟知旧事?
修墓
她没有死?!
熟知旧衬衣?!
侍萍,是你?
奇怪
疑虑
慌张
惊惧
怨恨,内心复杂
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相认生新恨
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
厉声责问
你可以冷静点。
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了。
用缓和的
语调稳住
你的生日,每年我都记得。
关窗户的习惯,我都保留着。
用感情软化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并开出支票。
想用金钱
收买打发
周朴园认出侍萍后的情态
手段(语气)
言行
周朴园怀念侍萍的内容与他见到侍萍如此惊恐是否矛盾?
不矛盾,他怀念的是记忆中的侍萍,那个侍萍是他现在婚姻生活不幸福的情感寄托,他不允许开窗,喜欢把所有的家具摆成原样,他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怀念中,这也是他人性中真实的一面;但是侍萍真正出现了后他却要想此人是否会威胁自己的名誉、地位、家庭,从他资本家的利益本性出发,他又变得残酷无情。
可以说,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是真实的,绝对真实的”(曹禺语) 。
周朴园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我们既不能因他见到侍萍后的惶恐暴怒,而否定他对侍萍怀念的某种真实性和特殊的赎罪心理,当然也不能因他以往对侍萍的怀念而否定他与侍萍见面时的自私、冷酷。他的思想行动的变化,正是他“这一个”人物的思想性格在彼时彼地和在此时此地的特殊表现。
周朴园对过去的侍萍:
始乱终弃
自私冷酷
周朴园对“死去”的侍萍:
“于心不忍”供起“遗照”来“纪念”
虚伪
周朴园对面前的侍萍
凶相毕露,软硬兼施,彻底决绝
阴险狡猾
冷酷无情
第一场:从私生活角度暴露了他的虚伪、自私、冷酷,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分析本矛盾中周朴园的性格特点
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当她感觉到周朴园对侍萍的思恋和怀念时: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
嘲笑、讽刺周朴园的卑鄙无耻
冷 静、清 醒
当她面对周朴园的声色俱变的责问时:
“不是我要来的。”“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哼,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叱责周朴园的始乱终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刚 强、自 尊
周朴园和鲁大海的矛盾冲突
面对三十年未见的儿子,周朴园是什么样的态度呢?结合课文中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对话看一下。
面对多年前遗弃的亲生儿子,却没有一点父子顾念之情,而是将现实利益摆在第一位,始终以一种傲慢、一本正经的姿态对其进行打击,手段阴险老到,资本家面目毕露,足以体现他冷酷无情、狡猾的性格特点。
明知故问
用钱收买
开除大海
立场坚定
揭穿周的骗局
揭露、怒斥血腥发家史
父子相遇
阶级斗争
通过鲁大海之口揭露了周朴园哪几大罪行?这些罪行的揭露体现了周朴园的什么形象特点?
收买工人代表;
血腥的发家史;
血腥镇压工人。
有力地揭露了他狠毒无义、奸诈的性格特点。
周朴园和鲁大海的矛盾冲突
分析本矛盾中鲁大海线的性格特点
鲁大海是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他忠心耿耿地为工人弟兄争取权利,同资本家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他是觉醒的工人阶级,通过周朴园的行为看清了其为赚钱什么都干得出来的资产阶级的本性。面对虚伪冷酷的周朴园,他彻底地、义正辞严地揭露了其灭绝人性和滔天罪行。他顽强地同周公馆的一群打手对打,痛骂周家的人是一群强盗。尽管在这场斗争中他是失败者,被工厂开除,但他却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骨气和英勇、刚强的反抗性格。当然,他有斗争经验不足,勇敢却又鲁莽等弱点。
走进冲突,探究人物性格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周朴园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样的?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他用钱收买罢工代表,孤立大海,瓦解了工人的罢工。
阴险、毒辣、狡诈
第二场:从阶级斗争角度揭露其反动阶级本性。说明他是一个老奸巨滑而又冷酷无情的资本家。充分暴露了他残忍狠毒的阶级本性。
他开除自己的亲生儿子大海。
绝情
他指使警察开枪杀死罢工工人,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2200个小工发了断子绝孙的昧心财。
贪婪凶残
丧尽天良
周朴园性格与形象小结
自私
虚伪
阴险
狡诈
冷酷
封建资本家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两种不同的性格集于一身。
课文节选部分刻画了他自私、虚伪、冷酷、残忍和奸诈。
周朴园是一个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是坏人的坏人。
——曹 禺
鲁侍萍的性格与形象小结
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幸是腐朽的制度造成的,而是把这一切不幸归结于“报应”和“命运”。
善良软弱
讨饭、缝衣、当老妈子,历尽苦难,带大孩子
备受欺辱压迫 顽强
控诉周的罪恶/撕支票/痛斥“一群强盗”
正直刚毅,刚强、自尊,有一定觉醒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的劳动妇女形象。
鲁大海性格与形象小结
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决心
工人阶级的真正代表
他忠心耿耿地为工人弟兄争取权利,同资本家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尽管在这场斗争中他是失败者,被工厂开除,但他却表现出了工人阶级的大公无私和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当然,他有斗争经验不足,幼稚而又鲁莽等弱点。
斗争经验不足,鲁莽、幼稚
戏剧语言
1、舞台语言(也叫舞台说明)
除人物语言之外的其他语言,包括背景介绍,人物动作、神态说明,旁白、画外音以及其他叙述语言等。
2、人物语言(人物对话、独白等)
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
1、 丰富的潜台词
2、 高度个性化
3、 富于动作性
(1)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即是言中有言,意中有意,弦外有音。它实际上是语言的多意现象。“潜”,是隐藏的意思,即语言的表层意思之内还含有别的不愿说或不便说的意思。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下面的人物语言有潜台词,情形是当事人不便说,尽在不言中。如果说出来,那就不是艺术了。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周朴园:(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鲁侍萍:我姓鲁,老爷。
“你姓什么?”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又如:以下鲁侍萍的两句话表明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潜台词:
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眼前的儿子已经成了资本家的帮凶,做母亲的愤恨、痛苦、失望、悲哀……什么都有,真是百感交集。
所谓人物语言个性化,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语言成为人物个性、性格、心理的声音外化。即不需经过修饰,本质而又本能,非他莫属,这就是高度个性化。
周朴园 简短的语句、盛气凌人的语言,
鲁侍萍 和缓的语气、时而冲动的语调,
鲁大海 直截了当的语言
(2)人物语言个性化
(3)富有动作性的语言
戏剧语言的动作性(或称动作语言、情节语言),是指人物的语言流向(人物语言间的交流和交锋)起着推动或暗示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是静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节发展中内在力的体现。
1、 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
( 暗示周朴园,使情节继续 )
2、 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
( 推动情节发展 )
3、 周朴园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
忘了。
鲁侍萍 说不定,也许记得的。
( 推动;几乎是提醒周朴园 )
4、 鲁侍萍 我倒认识一个姑娘姓梅的。
( 推动;几乎要明说了 )
周朴园 哦?你说说看。
5、鲁侍萍 哦,——老爷没有事了?
( 暗示 )
周朴园 (指窗)窗户谁叫打开的?
( 直接推动 ;节外生枝? )
6、鲁侍萍 老爷,没有事了?
( 暗示 )
周朴园 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衫也捡出来 ( 直接推动 ;多么重要的衬衫! )
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阶级冲突 使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
父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斗
母子相见不相认却相怨
兄弟相见不相认却相仇
◆ 主 题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的展开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没落的内幕做了深刻而细致的揭露。从这个家庭的崩溃,看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以及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
四凤触电身亡;
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身亡;
周萍开枪自尽;
蘩漪疯了;
侍萍呆痴;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不平等的社会里,命运对人残忍的捉弄。周朴园的专制、冷酷和伪善;周冲的热情和单纯;以及蘩漪对爱情的深挚乃至略显变态的执着;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软弱的周萍;被侮辱的被捉弄的悲苦的鲁妈……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最后,有错的、有罪的,无错的、无辜的人,竟然一起走向了毁灭。
鲁迅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雷雨》给我们展示的是人性中良知、温情的毁灭,揭示的是资产阶级冷酷无情的嘴脸。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