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4 09:4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经济
工业化
“一五计划”
政治
民主化
目的 时间 特点 成就
社会主义建设
1953
1957
发展重工业
一桥
两铁
三公
四厂
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
时间 依据 地位 意义
1954
宪法
根本政治制度
为民主政治奠基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1953-1956),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化三改: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三大改造
或一体两翼:
一体: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
两翼:三大改造
生产资料基本公有还是基本私有,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农业改造原因
一位农民:胡老汉
1952年春,安徽,胡老汉在土改中分到了土地,满心欢喜,本以为这下能过上好日子了,但是他很快发现单靠自己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自己还没有耕牛,也没钱买种子;后来好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胡老汉为了活命,在冬天只得把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分散经营
缺乏生产工具
没资金
水利问题
自然灾害
生活困难
▲这对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化建设的需要。
1.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笔记)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背景
地主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人均占有土地 2.93亩
人均占有牲畜 0.43头
人均占有农具 1.95件
土改后农民分得土地和生产资料
农民面临的难题:
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不能合理利用耕地
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农民出租出卖土地
影响农业生产发展
1.个体农业经济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求
土地改革
2.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发展阶段 农业互助组 开端 初级农业合作社 初级社在全国普遍建立 高级农业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迅猛发展时期
特点
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生产资料私有,几户
共同劳动,换工互助
土地、牲畜等入股,统一经营
方式
原则
方法
阶段
(二)概况
1953年-1956年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时间
目的
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地主私有)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农民私有)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土地归集体公有)
没收地主土地分
给无地少地农民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方式)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农业合作化的实质?
把下面的关系按照你的理解进行连线:
合作社农民备齐工具一起劳动
合作社使用机械农具
丰收时节合作社领粮食
1953年鄂、湘、赣3省10乡农户(贫农)人均收入比较 单位:折合稻谷市斤 未组织户人均收入 临时互助组 常年互助组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均 比未组织高 人均 比未组织高 人均 比未组织高
995 1126 17.6% 1295 6% 1401 46.7%
成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毛泽东看农民的丰收报喜信
课堂小练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地主私有)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农民私有)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土地归集体公有)
没收地主土地分
给无地少地农民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方式)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农业合作化实质上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连线,并解释农业合作化的实质
(一)背景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方式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初级形式的手工业生产小组
中级形式的手
工业供销生产社
高级形式的手
工业生产合作社
由小到大
由低级到高级
木器生产合作社
(三)结果
到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四)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胡老汉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啦,可是他又高兴不起来了,原来,胡老汉的大女儿早年进城,开了个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女儿一家的生活的举步维艰。
情景再现——胡老汉的喜与忧
想一想: 怎么才能解决胡老汉女儿的问题呢?
1953年6月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提出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在步骤上,第一步是建立手工业供销小组,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背景
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主要是商业和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只占1/5;在工业资本中又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很少重工业;私营工厂一般规模小,技术落后,经营困难,难以担当起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任。
——张岂之. 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偷税漏税
剥削工人
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二)概况
1.形式:
2.方法:
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中的“公”指的是国家,“私”指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概念解释
利润分配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20.5%
企业公积金30%
国家34.5%
工人福利15%
赎买政策
赎买政策:国家按照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年息5%)
按照当时的政策,每年给予沈莱舟定息5万元人民币,他每个月的工资有人民币1000多元,……这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当时毛泽东主席拿国家干部一级薪水,工资也只有500多元。而当时的一个大学毕业生,经过1年实习,转正后的工资为60元。
——摘编自吴基民《绒线大王恒源祥在公私合营前后》
3.实质:
资本主义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4.结果: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5.意义:
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四、三大改造的意义
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实质)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毛泽东的报道一直传达到农村党支部……合作社运动迅速盲目发展,才十几个月的工夫,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全国私营工业总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总数的82.2%分别纳入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原来预计用15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一般说共18年)完成的“三改”,实际只用了三年就基本完成了。——《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李凌,刊载于《炎黄春秋》
不足: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生产资料基本公有还是基本私有,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生产资料指: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一般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资本家私有
国家所有
公私合营
资本家的身份
消灭了资产阶级
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或管理者
剥削者
知识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发生的三次变化: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年
1949年
1956年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不少地方在办社中存在着“宁多勿少”、“宁大勿小”、“越多越好”、“越大越好”的错误思想,因而违背农民自愿,胡乱的多办社、办大社,盲目追求公共财产,有的甚至将棺木寿材、老羊皮袄也归了社……
——陈大斌:《从合作化到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农村的集体化时代》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
必须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社会性质变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知识归纳
三大改造
内容:
的社会主义改造
的社会主义改造
的社会主义改造
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向 的转变
(1)实现了 向 的转变
(2) 在我国建立起来。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我国从此进入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结果:
实质:
意义: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1956年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方式
方式
方式
创举:赎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