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腊八粥》第1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腊八粥》第1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4 12:4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腊八粥》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会写“粥”“熬”等12个生字,会写“甜腻”等18个词语。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受腊八节的风俗风情,体会和谐融洽的家庭之乐、
(三)能借助思维导图分清文章详略,通过文本批注、表格梳理、主题讨论等方式,重点体会“盼粥”部分详写的效果。
二、教学重点:
通过描写腊八粥和八儿的句子,感受腊八粥的美味,体会详写“等粥”的好处,学习详写“等粥”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食物与人物活动互相映衬的方法,把主要部分写详细,试着写写自己喜欢的食物。
四、教学准备:
识字微课.课件(含视频),课堂学习单,学生了解家乡腊八节风俗。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学习字词
1.听《腊八》童谣,感受节日气氛。
2.揭题。
“腊八喝了腊八粥,一年好运跟我走。”在活泼欢快的童谣声里,我们感受到
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感受到了中华儿女在腊八节里那份美好的祈愿与祝福。(板书课题)
3.初步了解作家,把握作品基调。
(1)课件出示,指生读。
(2)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沈从文。
4.展“预学”成果,突破字词重难点。
(1)突破字音重难点。
①学生交流预学成果,提示易错读音。
②课件展示字音重难点,齐读强化巩固。
③学生完成课堂学习单一,进行辨析运用。
《腊八粥》学习单一
下列汉字注音有一处错误的选项是( )
A.熬煮(zhǔ) 钥匙(shi) 搅和(huo)亲戚(qi)
B.焖(mēn)煮 呜咽(yè) 嘟囔(nang)闷(mèn)热
C.咽(àn)喉 汤匙(chí) 孥孥(nú) 摊贩(fàn)
(2)突破字形重难点。
①学生交流预学成果,提示字形注意点。
②完成《作业本》第二题,反馈点评。
点评要点预设:“粥”字弓里没有点、提,“腻”斜钩上面没有撇,“腾”字右下是“马”,“释”字左边是撇加米不是“采”。
(二)聚焦首段,感知“粥味”品情味
1.联结前文,唤醒阅读期待。
关于腊八节,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里重点介绍了北京人喝腊八粥、泡腊八蒜两个节日饮食习惯,一句“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表现出北京人深深的满足与幸福,极富生活气息。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又是什么样的风味呢?让我们走进课文来细细品味。
2.自读静思,初理结构层次。
(1)出示学习单二,明确学习任务。
(2)学生边读边思,独立完成学习单二。
(3)学生交流答案并说明理由,互动点评后修正。
3.品读交流、感悟表达韵味。
(1)引导。沈从文描写的腊八粥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啊!请找出你最有感触的句子认真赏析表达特色、学后与同学分享。
(2)交流。
预设一:“叹气”本指腊八粥熬煮过程咕嘟咕嘟冒着泡儿,扑哧扑哧漏气儿、此处借“叹气”这一拟人化手法对腊八粥进行描写,让粥也具有了灵气和生命。
预设二:作者选取儿童、青壮年、老年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有着同样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深受男女老幼的喜爱,
4.诵读品味,彰显“粥文”情味。
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味美、料足、香浓,勾起了男女老幼的食欲。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段,读出那种满满的幸福感。
(三)整体把握,明晰“详略”解真味
1.完成导图,理清脉络。
(1)引导。文章开篇以寥寥数笔描写了“众人爱粥”这一热闹的场景,渲染了腊八节甜蜜、浓郁的节日氛围。文章还写了哪些场景来表现腊八节?请读文思考后补充导图。
围绕腊八粥还写了哪些场景?填写思维导图。
(2)圈画思考,完成导图。
(3)学生边读边思,独立完成学习单二。
(4)学生交流答案并说明理由,互动点评后修正。
3.品读交流,感悟表达韵味。
(1)引导。沈从文描写的腊八粥真是让人垂涎欲滴啊!请找出你最有感触的句子认真赏析表达特色,学后与同学分享。
(2)交流。
预设一:“叹气”本指腊八粥熬煮过程咕嘟咕嘟冒着泡儿,扑哧扑哧漏气儿,此处借“叹气”这一拟人化手法对腊八粥进行描写,让粥也具有了灵气和生命。
预设二:作者选取儿童、青壮年、老年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有着同样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深受男女老幼的喜爱。
4.诵读品味,彰显“粥文”情味。
沈从文笔下的腊八粥味美、料足、香浓,勾起了男女老幼的食欲。请你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段,读出那种满满的幸福感。
(三)整体把握,明晰“详略”解真味
1.完成导图,理清脉络。
(1)引导。文章开篇以寥寥数笔描写了“众人爱粥”这一热闹的场景,渲染了腊八节甜蜜、浓郁的节日氛围。文章还写了哪些场景来表现腊八节?请读文思考后补充导图。
围绕腊八粥还写了哪些场景?填写思维导图。
(2)圈画思考,完成导图。
(3)指名交流,共同小结。
课文第一部分写了腊八粥味美、料足、香浓,众人皆爱之;第二部分写了两件事,其中第二至第十七自然段写八儿等粥,具体分为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部分,第十八至十九自然段写家人吃粥。(相机板书:盼粥、分粥、猜粥、看粥)
3.整体回顾,明辨详略。
引导思考:课文哪部分是详写,哪部分是略写,请说说判断的理由。
预设理由一:显而易见,文章第二至第十七自然段如此长的篇幅都在写“等粥”,自然是详写;而写“喝粥”的两段篇幅短小,自然是略写。
预设理由二:从思维导图可以清晰看到,“等粥”这一场景用“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四个场景详细描述,“喝粥”环节没有具体写怎么喝,只是简单写一家人喝粥后的状态。所以,可明确判断出详写“等粥”,略写“喝粥”。
(四)试读“盼粥”,初探“详写”品趣味
1.引导。
沈从文先生将“八儿等粥”这四个字变魔术一般变成了长长的十六个自然段,如此功力,真是了得!那么,文章是如何详写“等粥”,又为什么要详写“等粥”呢?让我们先走进“盼粥”环节,一起破译详写的密码。(相机板书:详写密码)
2.自读自悟,初步感受表达特色。
(1)引导。浏览思考,这段文字描写最多的是什么?(相机板书:人物描写)
(2)引导自悟表达效果。课文是怎么把“盼粥”写具体的?请寻找相关依据梳理导图,并选择重点句赏析。
3.主题讨论,领悟表达秘妙。
(1)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相机板书: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学生自主赏析,教师追问点拨。
预设一:“那我饿了!”
八儿真的饿了吗?当然没有,一个“那”字泄露了天机。这一处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八儿为了早些吃到腊八粥而撒谎的馋样儿,天真可爱又有一点狡黠,颇有童趣,让人忍俊不禁。
预设二:你们想,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一个反问句,写出了八儿的急切盼望与万般无奈,只好苦苦等待。八儿虽然已经急不可耐了,但还是很守规矩哦!展现了一幅一家人和谐相处的生活画面。
4.回顾总结,明确详写妙招。
作者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充分展现出八儿盼粥的急
切心情,把一个天真可爱又有点儿狡黠的儿童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多个角度描写、多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把人物、事物写得更翔实。(相机板书:多角度描写+多方法运用)
(五)小结全课,情感延展
1.小结。
在如今物质丰富的年代,腊八粥已不再是我们垂涎的美食了,但这带着情感密码的文字,穿越时光的隧道,扣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历久弥新。
2.延展。
“等粥”环节中分粥、猜粥、看粥的场景,沈从文先生又运用了哪些详写妙招,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