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化学与农业生产同步练习(含答案)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3化学与农业生产同步练习(含答案)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04 15:5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3化学与农业生产
一、多选题
1.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B 灭火实例与原理
填充氮气–防止变质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放入细铁粉–防止受潮和变质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降低着火点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 日常物质的区别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羊毛和化纤–点燃后闻气味 氯化铵和磷矿粉–观察颜色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A.A B.B C.C D.D
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干燥氨气 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中的HCl
C.用分馏液态空气的方法可获得氮气和氧气 D.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3.某村庄使用的氮肥是含有杂质的氯化铵,该化肥含氮量为28%。则这种氮肥可能含有的杂质是
A.NH4HCO3 B.(NH4)2SO4
C.NH4NO3 D.CO(NH2)2
4.下列对物质除杂、检验、分离鉴别的实验中,所用的试剂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除去溶液中的 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
B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C 分离两种物质 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蒸发滤液;再向滤渣加适量的稀盐酸,再蒸发
D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熟石灰研磨或稀硫酸
A.A B.B C.C D.D
5.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硫酸钾和磷矿粉 观察颜色
B 除去碳酸钾溶液中的氯化钾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后,是否有硫酸剩余 取少量样品,滴加BaC12溶液,观察现象
D 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样品中提纯硝酸钾 将样品高温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降温、过滤
A.A B.B C.C D.D
二、选择题
6.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NH4)2SO4和K2CO3两种化肥 加熟石灰研磨并闻气味
B 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 称取3g氯化钠于50mL水中
C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加适量的铝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CO2中的CO 将气体点燃
A.A B.B C.C D.D
7.“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下列劳动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施用碳酸氢铵后用土盖住 碳酸氢铵难溶于水
B 用食醋清洗水壶中的水垢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可溶性钙盐
C 将天然气报警器安装在炉具墙壁上方 天然气可燃且密度比空气大
D 用干布擦拭被雨淋湿的自行车 铁与氧气、水会反应生成铁锈
A.A B.B C.C D.D
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稀盐酸除去铁钉表面的铁锈 B.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是否变质
C.用稀盐酸除去NaCl中少量的NaOH D.用观察颜色来区分磷肥和钾肥
9.在阳台上可用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蔬菜。下列营养液配方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A.K2SO4 B.Ca3(PO4)2 C.KNO3 D.CO(NH2)2
10.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能体现学科价值。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操作
A 鉴别羊毛纤维与棉纤维 抽丝灼烧闻气味
B 鉴别CO(NH2)2和NH4Cl两种化肥 取样,加少量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C 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取样,分别加水溶解并感知温度变化
D 鉴别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分别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各气体中,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11.今年我市部分地区的小麦得了“软骨病”,出现倒伏现象,为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应提前施用的化肥是
A.NH4H2PO4 B.CO(NH2)2 C.K2CO3 D.NH4HCO3
12.下列对物质除杂、检验、分离鉴别的实验中,所用的试剂及方法都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 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后过滤
B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部分变质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后,在滴加酚酞
C 分离CuCl2、NaCl两种物质 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蒸发滤液;再向滤渣加适量的稀盐酸,再蒸发
D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熟石灰研磨或稀硫酸
A.A B.B C.C D.D
13.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成预期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干燥氨气 将气体通入浓硫酸
B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Na2CO3 加适量稀盐酸
C 鉴别生石灰和熟石灰 取样,加适量水,温度升高的为熟石灰
D 鉴别氯化铵和尿素 加熟石灰研磨,无氨味的为尿素
A.A B.B C.C D.D
14.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试验方法
A 除去CO2中的CO 通入过量O2,点燃
B 鉴别NH4Cl和KCl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区分羊毛和棉花 灼烧并闻气味
D 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将Fe和Ag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
A.A B.B C.C D.D
15.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
A.Ca(H2PO4)2 B.CO(NH2)2 C.NH4Cl D.KNO3
三、综合应用题
16.【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斌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结果不再有刺激性的氨味,并且快速出现实验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资料在线】①Na2CO3+H2SO4= Na2SO4+H2O+CO2 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放热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斌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 ;
(2)和课本实验比较,小帅同学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
【思维拓展】小媚受小斌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①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线变红色的是 ,小媚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②氨气可以由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产生,请写出反应的化学表达式是 。
某同学用含碳酸氢铵的化肥制取收集氨气,
若将装置A、C、D依次连接,加入25g化肥样品,加热至A中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她称量装置D的质量如表:
实验前D装置的质量 150g
实验后D装置的质量 153.4g
③由此分析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 g。
④通过反应的表达式可以知道:氨气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氢铵(假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请计算此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⑤请计算此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 。
17.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氢 碳 氮 氧 钙 铁
元素符号 H C N O Ca Fe
(1)若某物质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学肥料,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
(2)若两种氧化物发生反应时,元素有化合价改变,这两种氧化物的化学 。
(3)若某些元素组成的物质能发生中和反应,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一个成功范例是:在高温高 压下二氧化碳和氨气(NH3)可以合成尿素[],同时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A、B、C、D 都是由以上元素组成的常见物质,具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已略去),已知 A 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由三种元素组成,C 是一种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B 物质可能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b.C 和B 一定不含相同的元素
c.A 生成B和C一定需要高温
d.B转化成D可用化合反应实现
18.小红家是种粮大户,小红经常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父母解决实际问题。
(1)为了增强小麦的抗寒、抗旱能力,小红建议适当增加________(填字母)化肥的施用量。
A.NH4Cl B.K2 SO4 C.Ca(H2PO4)2
(2)她用pH试纸测得自家土壤浸出液的pH值为5,应该施用 (填物质俗称)来改良土壤。
(3)她还要帮父母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用于选种,在配制该溶液的过程中,除用到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如图仪器中的 (填字母),若配制溶液过程中使用的砝码生锈了,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参考答案:
1.BD
2.AB
3.CD
4.AC
5.AD
6.A
7.D
8.B
9.C
10.D
11.C
12.C
13.D
14.A
15.A
16. 变成红色 微粒在不停的运动 无气体泄漏,有利于保护环境(合理即可) 下面的石蕊先变红 密度比空气大 NH4HCO3NH3 +H2O+CO2 3.4克 11.2% 63.2%
17. 或 和 d
18.(1)C
(2)熟石灰
(3) AD/DA 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