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巴西是拉丁美洲自然、文化、经济等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基本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进程和社会现状,是拉丁美洲的缩影,因此,对巴西的学习不仅是了解一个国家,同时也间接了解了整个拉丁美洲地区。教材紧紧围绕热带大国、混血种人数量多、发展中的工农业以及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而展开。既体现了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理念,如关注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时也突出了区域地理特色,如混血种人数量多、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等。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因此,在设计《巴西》这一课的教学时,补充了一些图片、视频和文字材料,并用畅游巴西做主线,串起各环节知识点,增加了趣味性。另外,七年级学生通过已有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重要的地理事物,并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初步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通过前面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学习,也初步掌握了国家和地区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部分由学生自学完成。然而,他们的抽象思维、概括归纳和综合分析能力较弱,看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故教学中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计适度的启发性问题,让新知识构建在已有知识之上。
三、课标要求
1.根据地图或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2.根据地图或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的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3.举例说明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巴西人种构成特点,并结合巴西混血种人形成的原因,认识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互相影响。
2.结合资料说明巴西工农业发展的历程和现实,了解工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及资源利用的关系。
3.以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在读图、析图、填图、阅读与讨论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环境;
2.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形成积极思考和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巴西人种特点和人文要素的相互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巴西工农业发展历程、自然地理环境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3.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热带雨林的方式、保护热带雨林的措施(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教学难点】
1.工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工业区位因素
2.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开发与保护【教学方法与策略】多媒体辅助教学、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等等。
【教学准备】
教师:搜索相关视频文件、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课前自学要求,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图片展示 展示世界杯、狂欢节、桑巴舞、耶稣像的图片,提问: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猜到我们的环球旅游下一站是哪个国家了吗? 看图片猜国家 课前热身,激发学生好奇心。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齐读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
设置情境 热带王国之旅 展示巴西热带王国之旅行程安排。 了解学习安排 设置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自主学习和展示 巴西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课前提前布置自主学习内容,包括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组织学生展示自学成果。 课前按要求自学,课堂展示自学成果。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小导游介绍 巴西多元文化 提前跟小导游沟通,布置任务,查阅资料了解巴西人种构成和多元文化。 小导游按介绍任务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做发言准备。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和大胆展示的自信。
承上启下 咖啡王国 展示巴西咖啡生产和出口的数字和视频资料。 观看视频 拓展知识、开阔视野。
小组探究 咖啡的地区分布 展示关于咖啡生长条件的文字资料、地形图、气候图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探究活动,选出小组代表发言。 针对近两年中考题型的变化,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理念。
承上启下 巴西工农业发展概况 补充介绍主要农产品,过度到工业生产概况。 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概况。 起承上启下作用,转入工业发展。
读图分析 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 出示巴西矿产与工业分布图,布置读图任务: 1、找出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2、找出主要城市分布地区; 3、填表分析工业分布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按教师提供的材料和要求,完成读图分析任务并展示。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会分析工业分布与资源的关系。
视频和图片展示 热带雨林的作用和开发 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介绍热带雨林的重要作用和不合理开发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观看视频,并思考热带雨林的作用,以及开发过程产生的环境问题。 图文与视频结合,加深学生对热带雨林的认识。
小组讨论 热带雨林应该开发还是保护 组织各小组以“热带雨林应该开发还是保护”为主题进行讨论和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出小组代表发言。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自由发言 为保护热带雨林建言献策 教师提问:你对保护热带雨林有哪些好的建议呢,请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思考后自由发言。 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为保护热带雨林提出可行的建议。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同学们,快乐的巴西之旅结束了,通过本次游学,你都有哪些收获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进行回顾,学生代表发言。 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的习惯
六、课后反思
(一)课堂中的几个闪光点
1.注重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本节课设计了自学、探究、读图归纳、自由发言等多种学习活动。将学生比较熟悉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多元文化以自学和展示的形式进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搜集资料的能力。而综合性较强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工业布局则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合作探究的能力。
2.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结合七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兴趣,以热带王国之旅为主线,串起各环节知识点,加上视频和图片介绍,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重视德育渗透,贯彻人地协调发展理念
关于咖啡分布区域的探究活动渗透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基本观念,而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更是直接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从课堂反馈可以看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非常强的。
4.课堂把控较好,对课堂生成问题处理得当
本节课出现了两次生成问题,一是对热带雨林该开发还是该保护,原本是安排的小组讨论,但由于学生已经预习,对相关内容比较熟悉,还没布置讨论任务已有多位学生举手,临时改成了自由发言;二是在课堂总结环节有一位学生说了解了咖啡的生长习性,也决定放弃种植咖啡的梦想,因为中国热带面积小,很难找到合适的地区,教师马上联想到云南种植咖啡的材料,借机进行了相应介绍和拓展,并鼓励他可以继续实现梦想。
(二)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限制,有些思考和探讨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比如巴西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还可以进一步探究这样分布的原因。为了弥补此处不足,布置了学生周末回家查阅资料,完成这一探究任务。
2.对热带雨林的过度开发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增加一些图片、视频和时事材料,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过度开发产生的危害,进一步强化保护热带雨林的意识。
介于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我选取了这两项作为微课视频的主题,希望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