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4 10:2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单元研习任务”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认识学习古诗词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2.比较《氓》和《孔雀东南飞》两首叙事诗的异同。
3.学会分析古诗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4.比较《望海潮》《扬州慢》在意象选择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
5.分析阅读欣赏古诗词获得的审美体验。
活动时间 适当穿插在课文教学中或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专题活动。
活动一:“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班级研讨会
一、抛出问题
诵读和欣赏本单元所选的诗词名作,结合已经学过的古诗词,联系当代文化生活中有关古诗词诵读的现象,想一想:在现代忙碌的生活中,古诗词究竟是必需品还是调味品?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你能看到哪些古诗词的“渗透”?你感觉古诗词的学习到底对自己的语文素养提升有哪些帮助?......围绕这些问题,以“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为主题,举办一次班级研讨会。结合学习古诗词的心得,提炼观点,推选代表在会上发言。
二、思路点拨
关于对待学习古诗词的态度,思考角度有:①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②学习古诗词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③学习古诗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职责;等等。
关于古诗词对语文素养的提升,思考角度有:①丰富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②感受古人的喜怒哀乐,丰富我们的情感体验,陶冶情操;③中国古典诗词美好、高雅的文字和意趣,可以帮助我们客服焦虑,让我们的心灵更纯净、坦然;④让诗意滋养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精神更具高贵的气质等等。
细读材料,在审题时,要切中诗词对中学生日常的影响,对时代社会群体的触动,及其诗词 在人们生活、工作中的需要,找准某一个点来思考写作。
诗歌让生活更美好。我们读诗词,感受诗词的美好,从诗境中领略古人笔下的生活,身处尘世,吟咏诗词,身边的生活变得充实,多了几分诗意,几分情怀。
诗歌提升文学素养。个人的素养来自于学习,人们读诗,感受诗境的优美,懂得了风雅,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变得彬彬有礼,言谈之间,彰显才情与风情。
诗词激荡人生追求。读古人诗歌,感受古人奋斗拼搏的情怀,倾听古人为国捐躯的壮语,从而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面对时代,肩负应有的社会责任。
三、写作指津
【优秀标题】
《以诗为灯,启明华夏》《有诗的地方,便是远方》
《读中国古诗,品多彩人生》《品诗词之美,观文化之盛》
《拾诗词之砖瓦,筑时代之大厦》《栖居诗词大地,传承诗词文明》
《横穿诗词之河,品味诗意生活》《满腹诗书气,生活便四溢》
【参考素材】
1、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有多远不得而知,但是诗其实就近在眼前。它可能是我们登高望远的时候脱口而出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它也可能是月圆之夜大家共同吟诵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当然,它也可能是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无限感慨的那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所以我们常说,诗句是天才创造的,但是诗意却可以属于每一个追求真善美的灵魂。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2、作家周国平言:“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3、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也许人的年岁越长越需要这样一种温暖,需要我们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从现实的纠葛中拥有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很多人会疑惑时光走到了今天,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可能相比于现在的诸多压力,诗歌变成了一件奢侈品。但是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歌是中国人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也许真的就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4、“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一首首古诗不只是躺在纸上的一个个字,而是一幅幅画、一个个故事、一段段人生。立体的,彩色的,有声,有色,有形,向你诉说山川的美好、社会的百态、人生的艰辛,开拓你的视野,激发你的良知,培育你的悲天悯人之心。
“这是人生的觉醒,也是读诗结出的硕果,你会真切地感受到精神在成长,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5、钱钟书先生说过:“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北京、西安、南京和洛阳,少了学识的浸润,它们只是一个个耳中熟悉又眼里陌生的地名;故宫、避暑山庄、岱庙、曲阜三孔,有了文化照耀,有了诗词的浸润,它们才不是被时间风化的标本,而是活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
不去读书,不读诗词,就是一个邮差,风景过眼就忘,就算踏破铁鞋,又有何用处呢?
四、参考范例
诗酒趁年华
——今天,我们为什么读古诗词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发言的题目是《诗酒趁年华》。
有的人可能会问,都21世纪了,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古诗词?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悟。
出口成章,培养优秀的表达能力。
饱读诗书者常常通晓古今,心里念念不忘的古诗词在他们这里,能够焕发新的光芒。当我想要放弃的时候,他们会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非常想念一个人的时候,他们会说“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当我觉得时间飞逝的时候,他们会说“最是人问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他们出口成章,把平常的生活硬是过出了诗意。
没有丰富的词汇和诗词的积累,对待什么事物,就只能用“太好玩了”、“太好看了”来表达,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当你熟读古诗词,能出口成章,你不觉得生活也随之更有了色彩?
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
从古至今,我们都向往美好的生活。去发现美,表达美,诗词便是一种方式。心中有诗,生活也许会变得更美一些。
当你拥有了美好的爱情时,也许会说出“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当你看到了漫山遍野的桃花时,也许会说出“桃之夭天,灼灼其华。”当你金榜题名,兴致盎然时,也许会说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你备受打击,不想放弃时,内心也许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万丈。这就是诗词在你心中的力量。一个人拥有了丰富的精神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他是一个幸福的人。
培养气质,散发独有的人格魅力。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也有人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读古诗词,可以净化自己。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很忙碌,也很焦虑。诗词可以给自己营造一个桃花源,在诗词的世界里,你可以放空自己,和古人对话,饮酒品茶,赏月相思。生活即使是一地鸡毛,那诗词便是开在鸡毛之上的一朵小花,惊艳时光。
读古诗词,可以培养气质。气质从何而来?气质来自“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浪漫;来自“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来自“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乐观;来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
上下千年历史,纵横万里华夏,千万诗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在你的心中。在诗词中体验人生百态,看到更大的世界。希望古诗词能够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真正的热爱它。
诗意人生,不是舞文弄墨,是将诗词的美带到生活中,再将生活的美以诗意的方式展现出来。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因为热爱,所以读诗。诗同就是我们到达不了的远方,是我们的灵魂所在,是美丽的心灵。
最后,想说一句:“诗酒趁年华”。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学习古诗文的乐趣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诗词是我国古代人们抒发内心感情的方式,它能让我们了解古人,感受他的内心,更好的了解历史,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我的发言主题是《学习古诗文的乐趣》。
徜徉在诗词的海洋里,在诗中看那四季更替。“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看春雨绵绵杏花飞舞,闻清风拂面吹醒万物。“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夏日阳光微熏,青荷摇曳。日光映照在红莲上,使其更显千娇百媚,万紫嫣红。诗词中的时节景物,令人喟叹。“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三月花”,萧瑟的秋月卷下漫天落叶,望那枫林中层林尽染,眼前一片火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轻撷一枚冰花置于掌心,伫立在白色的世界,内心顿感平静。诗中的中的四季令人遐想,古人那优美的诗句。使这种遐想更加挥之不去。在遐想中享受春夏之美,学诗之乐,自在其中。
徜徉在诗词的海洋中,穿过千年时光,去拜访那些千古绝唱背后的作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限”,是谁在汨罗江边感叹民生疾苦?是屈原。“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李花不是,白白与江红,别是东风情味。” 又是谁在桃林轻验吟?是严蕊。“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一曲《折柳》响起,在这边疆城中挥之不去,是诗仙李白的感叹道。“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王维的那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在诗词中,我们看到了古人的百般愁绪。
徜徉在诗词的海洋中,在其中解自然界中万物之姿。“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尽浪,入竹万竿斜”静静伫立,听风轻轻摇曳树梢,绿叶沙沙作响,掠过耳畔,轻抚双颊。“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漫步桃林,沉醉于漫漫花海,看“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争奇斗艳。“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抬望眼、夜空中一轮明明高照,洒下许许熠熠生辉。那明月寄托这古今游子离人思想之愁、寄托着对友人的关心,对爱人白思念。诗言情,情在其中。
诗是一种情怀的寄托,是古人对事物的感叹。我们读诗、学诗,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我们可在诗中得到生活感悟。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我们应将之更好地去继承、发扬。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作者门口见山、旗帜鲜明提出自己的观点——在学诗词中感受乐趣。在论述过程中,以“徜徉在诗词的海洋里”开头,从不同的侧重来论述诗词带来的感悟,进行分析和评价,引用诗词进行分门别类的叙述,带给读者清晰的感受。全文内涵丰富,语言流畅。
活动二:比较《氓》《孔雀东南飞》的异同
一、抛出问题
中国的古典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也有一些侧重叙事的诗作,如《氓》和《孔雀东南飞》。这两首诗都是讲述古代婚姻爱情悲剧的民歌。试分别梳理它们的情节,从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比较两首诗作的异同。
二、思路点拨
情节梳理的思路:
可以从人物或叙事主体为中心,概括其做了什么或怎么样了。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做了什么或遭遇了什么,结果怎么样了等。如果作品有完整的情节结构,可以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顺序进行梳理。
比较异同的思路:
①人物形象
可从社会背景、身份地位、年龄职业、经历遭遇、命运结局等外在属性,肖像、性格、品质等个体属性,以及作者所赋予形象的意义及其创作意图等角度比较。
②语言风格
可以从语言的整体风格和具体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比较。语言的整体风格特点及诗歌语言给人的整体感受,如清新明丽、朴实自然、绚丽飘逸、委婉含蓄、庄重典雅、豪放雄浑、婉约细腻、沉郁顿挫、舒朗旷达等。
语言风格的具体特点及是个语言的个性化特点,如语体色彩、音乐节奏、旋律节拍、叠词炼字、语言运用等。
③表现手法
古典诗歌常用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渲染烘托、欲杨先抑、铺垫(伏笔)、照应、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对比、象征、联想、想象、运用典故、虚实结合、赋比兴等。
三、示例参考
1.情节梳理
《氓》情节:相恋—婚变—决绝。
第一、二章写“氓”与“我”相恋:氓追求“我”,甜蜜定情;“我”陷情网,占卜成婚。
第四、五章写婚变:《氓》负“我”心,弃“我”谴归;多年劳苦,辛酸自知。
第六章写“我”的追忆与感慨:叙述幼年友爱,今日乖离,斥责氓的虚伪,表明一刀两断的决绝态度。
(第三章写“我”的感慨,不在诗歌叙事情节之列。)
《孔雀东南飞》:
开端:兰芝请归
发展(1):仲卿求情,兰芝赠物,兰芝严妆,兰芝辞归,夫妻誓别
进一步发展(2):兰芝伤归,兰芝拒婚,刘兄逼嫁,郡府迎娶
高潮、结局:兰芝备嫁,仲卿生怨,生人死别,双双殉情
尾声:合葬化鸟,告诫后人
2.《氓》与《孔雀东南飞》对比鉴赏
活动三:探究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一、抛出问题
古典诗词多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营造艺术境界。如《蜀道难》写实与想象交织,写出蜀道之“难”,形成迷离惝恍,奇丽峭拔的诗歌境界。从本单元中另外选取一首诗歌,探究诗人是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的。
二、思路点拨
在中国古典诗歌鉴赏当中,有很多常见的表现手法,而虚实结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根据为实,假托它物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种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中说:“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等,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用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亡国之君李煜的《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已经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事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
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这种手法,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能够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三、分析示例
姜夔的《扬州慢》,忧时念乱,写的是破国失家之痛。此词由虚起笔,先写昔日的扬州,这里曾是历史名城,“名都”“佳处”“春风十里”;然后转入现在,战后劫余的扬州郊野是茫茫一片“荠麦青青”,经过“胡马”破坏后的扬州,到处是“废池乔木”,“渐黄昏”无限沉寂中油然而起的声音是“清角吹寨”。通过今昔对比,以虚衬实,反映出作者心中的惊讶、失望、悲怆和怨愤,无情地揭露车战争的罪恶。这是上片的内容:由虚到实,实为主,虚为次,以虚衬实。
下片以虚为主,虚实交融。作者看到昔日的“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如今一片狼籍,名都变成了废墟,心中之悲愤难以言传,觉得再也写不下去了,怎么办?像柳永的《雨霖铃》一样,当写实难以尽其意时,就转向写虚实求破。于是作者加托杜牧来抒情,借以抒发自己的悲怆痛惜之情,通过写“虚”达到言“实”的目的,思想内容和上片一致。此处大意是说:纵使凭杜牧那样的才情,写得出豆蔻佳词,做得出青楼好梦,面对如今的扬州,也发不尽心中的感慨,何况是我呢。所以二十四桥之下,连荡漾于波心的冷月也在无言地控诉;桥边的芍药,也将自生自灭,悲苦难言。花月是无情之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这样写来,比正面抒发自己的痛苦更深刻、动人。
活动四:《望海潮》《扬州慢》比较鉴赏
一、抛出问题
阅读古典诗词,要把握作品中意象的特点,揣摩其组合方式,体会独特的意境。反复诵读品味?望海潮》(东南形胜)和《扬州慢》(淮左名都)两首词,比较二者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
二、思路点拨
意象,简单说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的组合,指具有不同属性的意象连缀在一起,组合成具有某种特质的画面或场面。
意境,指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意境的特点与意象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同时也与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密切相关。
因此,分析意境的特点与意境的营造,离不开对诗歌情感主旨的分析鉴赏。
三、分析示例
《望海潮》和《扬州慢》两首词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的不同之处:
《望海潮》
①意象选取:词人选取了“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堤沙”“怒涛”“天堑”“珠玑”“重湖”“叠巘”“桂子”“荷花”“羌管”“菱歌”“钓叟莲娃”“千骑”“高牙”等意象,色彩或明丽或浓艳,或芬芳或富贵,或优美或繁华,描摹出钱塘景观之优美、百姓之富庶、市井之繁华,营造出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的祥和局面。
意象的组合:词人以钱塘的自然景观为背景,以人文景观为主体,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描绘出一幅色彩缤纷,花香芬芳,管乐之声缭绕,歌吟之声不断,繁华富庶的江南生活图画。
②意境营造:词人选取具有相近特点的意象,通过组合,营造出浓艳瑰丽、秀美繁华、富庶奢华的意境,以乐景抒乐情,充分表达了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扬州慢》
①意象选取:与《望海潮》多有不同。无论是序文中的“夜雪”“荠麦”“寒水”“暮色”“戍角”,还是词中的“废池乔木”“清角”,荡在“波心”的“冷月”,要么色彩昏暗,要么色调阴冷,要么声音悲凉,呈现出一幅萧条、荒凉、清冷的画面。
意象组合:背景、主题与《望海潮》恰恰相反,该词以寥落、空寂的扬州城为背景,主体为具有自然属性的意向,以在凄凉戍角悲鸣背景下的夜雪、荠麦、寒水、乔木等意象,烘托出战后扬州城人际杳然、街巷空寂的凄凉景象。
②意境营造:与《望海潮》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营造的主体意境不同,该词用清冷意象营造出的是萧条、荒凉、空寂,令人伤感的意境。二是词人在主体意境之外,还运用了移情入景、以乐景抒哀情的写法:词人以往昔的乐景如“名都”“佳处”、二十四桥等,衬托哀情。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好梦”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令人伤感的画面和意境与令人回味无穷的繁华昨天,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椎心泣血。
活动五:分享阅读欣赏古诗词获得的审美体验
一、抛出问题
选择本单元所学的一首诗歌,或拓展阅读下面所列古代诗词,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鉴赏文章。可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选择一两个角度,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分析自己阅读欣赏获得的审美体验。在此基础上,全班合作,编一本《古典诗词鉴赏集》。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编排,如体式、题材、时代、风格流派等。
①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②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③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④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⑤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二、思路点拨
1.诗歌鉴赏文章的写作思路
(1)诗歌鉴赏文章的内容选择:
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鉴赏,解析诗歌内涵,分析艺术手法,鉴赏诗歌之美,表达自己的观点。
主题分析—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或从某个特定角度进行鉴赏,表达自己的观点。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要求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营造、语言特色、表达技巧、炼字等,展开分析鉴赏即可。至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2)诗歌鉴赏文章的写作步骤:
①选定诗歌,了解创作背景,把握整首诗歌的主旨。
②了解作者生平、主要作品、思想主张、创作风格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③把握诗歌的整体风格,是沉郁顿挫,还是慷慨激昂;是自然恬淡,还是愤世嫉俗;等等。
④诗句分析,分析诗意、手法、意象。其中“手法”包含“抒情方式”“修辞手法”等。
⑤抓住重点,赏析诗歌之美。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或句子,分析鉴赏其内涵与妙处。如果属技巧之妙,指出其妙在何处;如果是语言运用或情态表达之美,应赏析出其美在何处。
⑥注意遣词造句,观点表达准确、鲜明。
2.《古典诗词鉴赏集》的编写思路
(1)在体例架构上,除按照体式、题材、时代、风格流派等方式编排外,还可以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分为若干不同的种类。
(2)在作品选择上,可以选择某个历史时期内的作品,如《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中的弃妇诗、《诗经》中关于劳动的诗、《诗经》中的宴饮诗、《诗经》中的征戍诗等。这是从某一大型诗集中选材,形成对涉及作品的分类别、系统性认识。还可以从某一诗歌流派的角度选材,如选择田园诗,可以分别编辑为魏晋田园诗专辑、唐代田园诗专辑、宋代田园诗专辑等,梳理出田园诗的演变与发展过程。此外,还可以从某一艺术特色的角度选材,形成不同的专辑,如初唐诗歌中的情与景、中晚唐诗歌中的情与景,了解唐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对情与景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
(3)在鉴赏内容的分类上,或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角度分,或从抒情类、说理类、言志类、咏物类、叙事类、写景类等角度分,或从现实主义诗篇、浪漫主义诗篇、豪放类诗词、婉约类诗词等角度分。
三、参考示例
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赏析
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词作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颇晦涩难解,有认为是写室内屏风的,有认为是写女子眉妆的,还有解为是写女子发髻的,歧义纷纷。因此学者往往给予特别关注,解读评鉴,发掘之深,体会之细,分析之精,可谓字无剩义,甚至远远超出作者写作歌词时主观上所欲表现的内容意蕴。次句写闺中思妇初醒而尚未起床,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飘动。三、四句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懒地打扮,慢慢地梳洗。其中的“懒”字和“迟”字,生动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惆怅倦怠之情态。
过片两句承接上片写妆扮的具体情形:簪花时,置放前后双镜,非常细致、讲究,花容和人面交相辉映,更觉人面如花,娇俏艳丽。此处写女主人公的“细致”“认真”,与前面的“懒”“迟”,真实地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因情人不在,无人欣赏,而懒起迟妆,但少妇的爱美天性又使她本能地进行细致妆扮。最后两句写她更换衣服时,忽然看见上面绣有的双双鹧鸪,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
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 过程。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此词写闺怨之情,却不着一字点破,而是通过主人公起床前后一系列的动作、服饰,让读者由此去窥视其内心的隐秘。尤其是词的末二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不仅充分体现了温庭筠词密丽浓艳的风格,而且以咏物衬人情,更见蕴藉。
在格律上,词作采用了仄韵和平韵交错变换的调式来表现曲折细腻的思想感情,而“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二句,不仅平仄合于律句,而且巧妙地安排了五个响亮的去声字:“照”“后”“镜”“面”“映”,置于换头之处,吟唱时,就更加显得跌宕飞动,抑扬顿挫。
2.《古典诗歌鉴赏集》编写示例
《中国古代边塞诗鉴赏集》
第一编 汉魏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征人之苦·思妇之怨
1.《“加餐饭,长相忆”中的思与恋》—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2.《边地战事急,壮士赴国难》—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赏析
3.《战乱离骨肉,一曲动九州》—蔡琰《胡笳十八拍》赏析
......
第二编 隋朝时期的边塞诗—边地奇景·男儿豪情
11.《混一南北、风骨凝然的炀帝诗》—杨广《饮马长城窟行》赏析
12.《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卢思道《从军行》赏析
......
第三编 唐代边塞诗—格调高亢·美不胜收
(一)边塞风光篇
21.《归雁入胡天,长河落日处》—王维《使至塞上》中的风物之美赏析
......
(二)征戍之苦篇
26.《沙场征战哭,归期哪可期?》—高适《燕歌行》中的复杂情感赏析
......
(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篇
31.《征战虽云苦,男儿气冲天》—王昌龄《从军行》中的慷慨气概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