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坚定爱国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人 学校
年级/册 七年级 下册 单元 第二单元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概括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主要内容、关键词句、表达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而感悟人物精神。
【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请从所学过的表现家国情怀的文学作品中选取一篇,为同学讲解文章内容、关键词句、表达方式。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100位学生)
(1)主要内容:90%的学生基本能够完整地讲解作品内容。
(2)关键词句:75%的学生所讲作品缺少重点字词、文段的解读和品析,缺少对作品独特言语形式的细致分析。
(3)表达方式:85%的学生对所讲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内容层面,无法分析作品中体现的情感,不理解作品是如何进行抒情的。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有一定的家国情怀类作品的阅读积累,但在深入细致的分析上有所欠缺,缺乏对抒情方式的关注。具体情况如下:90位学生(占测试人数的90%)能够完整地讲解文章内容,但85位学生(占测试人数的85%)对所阅读的作品大都停留在内容的层面上,无法深入分析其情感,缺少对作品独特抒情方式的细致分析;75位学生(占测试人数的75%)缺少对重点字词、段式结构、言语形式的解读。
【设计背景】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一组抒写家国情怀的文章。选编的5篇课文有现代诗(歌词)、新闻通讯、当代散文和南北朝乐府民歌,虽然时代不同,文体不同,但是内在情感价值相通,共同奏响了爱国情怀的乐章。在学习中要重视精读、涵泳,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并做好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其中,《黄河颂》以诗歌的形式,通过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气势,展示了黄河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坚强与伟大。《老山界》是一篇回忆长征的散文,生动真实的记录了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赞扬了红军战士英勇、乐观的精神品质。《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描写抗美援朝战士的通讯文章,歌颂了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他们身上国际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土地的誓言》是作者值“九一八”十周年创作的抒情散文,表现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和誓死要回到她身边的深沉情感。《木兰诗》是南北朝时间乐府民歌,塑造了一个女扮男装,抵抗外强,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形象。
核心任务:尝试用本单元任意一种文学样式,选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写出我眼中的英雄。
五篇体裁不同,通过学习《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重点学习意象的选择、抒情方式的运用等;通过学习《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和《木兰诗》,学习如何在叙事中抒情,如何选取典型事件、描写人物事迹,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通过为本单元的5篇课文设计朗读脚本和撰写“班级诵读展示”文案,涵泳文章的思想感情,勾连古今,深入体会家国情怀,对“英雄”的理解能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一)阅读《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木兰诗》,把握三篇文章的详略安排,找出文章中和主要内容相关的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仔细品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比读《黄河颂》《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就课文的情感进行感悟型批注、赏析型批注和补充型批注,比较三篇课文抒情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体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不同,学习排比、互文、呼告的修辞手法以及铺陈、特写、画面叠现等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思维目标
(一)在阅读中自主区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理解并能准确地概括其语言表达上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二)精读课文中的特写部分,调动体验与想象,感受文章中描写的形象或场景,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三、价值目标
(一)感受英雄的气概和情怀;
(二)抒发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三)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课段安排】
【第一课段】5 黄河颂(河山带砺 声声不息)(2课时)
【第二课段】6 老山界(2课时)
【第三课段】7 谁是最可爱的人(2课时)
【第四课段】8*土地的誓言(1课时)
【第五课段】9 木兰诗(2课时)
【单元梳理】
1. 通读课文,了解作者寄写作背景,摘录印象深刻的语句或片段,交流初读心得。
课文题目 了解作者 写作背景 我印象深刻的语句或片断 初读心得
黄河颂
老山界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土地的誓言
木兰诗
2.小组内交流自己填写的表格,相互借鉴,并在借鉴的基础上,对自己填写的表格进行补充和修订。
3. 小组共同研讨、修改、整合成一张表格,作为组内共识。每位成员,可以保留与小组不同的意见,并在自己的表格中体现。
学习评价
1. 各小组在教室中张贴本组整体感知表格,学生浏览其他小组完成的表格,在自己的作业单上记录新的学习收获,并在使自己收获最大的两个小组的表格上画“√”。
2. 得到“√”最多的一个小组将自己小组的表格发在班级群中,供同学参考。(如时间允许,条件具备,也可以将本组学习收获录制成微课,分享在班级群中)
“任务单”
“抒情方式”小贴士1.定义作者或者作品中的人物抒发情感的表述方法。2.抒情方式的类型(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如,“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选自《猫》) (2)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间接抒情含而不露,耐人寻味。①在叙述中抒情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敏锐地捕捉到鲁迅先生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叙述真实可信,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亲近。②在描写中抒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③在评论中抒情“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2课时
——以青春之我,不负时代之责
教学目标:
1.把握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重点)
2.运用圈点勾画、摘录和做批注等方法深入品析文章,学习文章叙述、抒情的手法。(难点)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重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内容回顾】
松骨峰战斗(书堂站战斗):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马玉祥火中救朝鲜小孩:国际主义精神
防空洞中的谈话:爱国主义精神
【合作探究】
通读全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以下问题:
1.作者在朝鲜前线采访中,收集了一百多个生动的事例。但经过反复的筛选,为什么最后只用了这三个事例
2.作者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3.全文三部分,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1.作者在朝鲜前线采访中,收集了一百多个生动的事例。但经过反复的筛选,为什么最后只用了这三个事例
因为作者选取的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最本质的思想情感。即对侵略者的恨,对朝鲜人民的爱,以及他们的苦乐观,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
三个典型事例中,有集体的,有个人的,有战斗场面,有战地日常生活,都是具有代表性、能说明志愿军英雄本质的事例。三个事例集中体现了全体志愿军战士的英雄形象,揭示了本文要表现的主题,所以作者只选取了三个典型事例来写,这正是本文我们要学习的写作特点之一。
2.作者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战斗中不畏艰险、英勇顽强,许多战士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所以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3.全文三部分,各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第一部分以抒写感受为主。
第二部分以记叙典型事例为主。
第三部分以抒情、议论作结。
这样安排,以感受揭示主题,以事例表现主题,以抒情议论深化主题,因而集中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写法探究】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第1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抒情。
用热情洋溢的语言抒发在朝鲜战场上的强烈感受,以唤起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2.第2、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点明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呼应题目。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地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地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地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地美丽和宽广!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高度概括和热情赞颂了战士们的高贵品质,抒发了对战士们强烈的赞美之情。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型把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寒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一一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3.末尾段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叙述?
用第二人称,犹如同读者面对面交谈,使读者感到亲切,易于接受,易于引起共鸣。
4.作者除了在开头结尾用抒情议论,在记叙每个事例后,也用了抒情议论。找出这些语句,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第8段: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第12段:朋友,当你听到这段事迹的时候,你的感觉又是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第14段:朋友们,用不着多举例,你们已经可以了解我们的战士是怎样一种人,这种人有一种什么品质,他们的灵魂多么地美丽和宽广。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
作用:从结构上说,标志着每个事例诉说的结束,还起到了衔接与过渡的作用;
从内容上说,起到了感染读者,使读者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作用。
【内容探究】
运用“我从第___段中______(词句),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的句式,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①我从第5段中“烈士们的遗体,保留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分都分不开,以致把有些人的手指都掰断了”,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和“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的精神。
②我从第11段中“穿过浓烟”“踹开门” “扑了进去”“在地上乱摸”“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 奋不顾身的品质。
③我从第13段中“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所以——”“我在这里流点儿血不算什么,吃这点儿苦又算什么哩”,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及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板书设计】
【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对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的叙述,歌颂了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强烈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赞扬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激励大家热爱最可爱的人,并珍惜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
【写作特色】
1.事例典型,主题鲜明。
善于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主题,是这篇通讯的一个突出特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如何从中选出最能表现“最可爱的人”思想本质的典型事例,考验了作者提炼主题和选择材料的功力。作者从大量英雄事迹中选出二十多个例子,又从二十多个例子中选出三个故事(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烈火中救朝鲜儿童、防空洞谈话)从三个方面充分的表现了主题,这三个有代表性的典型故事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能强烈表现具有时代精神的主题。
2.直接记述和综合叙述交替使用。
如“松骨峰战斗”事件中既有作者对松骨峰战斗情形的叙述,又有对营长评价战士原话的引述;在“马玉祥火中救小孩”事件中,既有对战士原话的引述,又有对作者见闻的叙述,这样综合叙述,既能真切地展示人物内心,使叙事更具有现场感与真实性,又能让文字简洁明快,故事情节更加生动。
3.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综合运用。
课文综合运用了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同时综合运用设问、反问、排比、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表情达意,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拓展延伸】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
(一)黄继光
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营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成功。关键时刻,时任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
黄继光等人在距敌火力点不到50米的地方被敌人发现,两名战士一死一重伤,黄继光左臂也受了伤。接近敌军火力点时,他甩出手雷,炸掉敌军半边火力点。然而残存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部队的冲锋受到阻击。黄继光弹药用尽,他奋力站起来用胸膛堵住了冒着火舌的枪口,壮烈牺牲。
战后,黄继光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称号,同时被朝鲜方面追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二)邱少云
1952年10月,391高地的反击战中,邱少云被选派执行潜伏任务。敌人出动飞机侦察,并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正好落在邱少云身边,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身边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往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但由于他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他一动就可能暴露整个潜伏部队,导致行动失败。于是,他任烈火烧焦身体却一动不动,直至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
1953年6月1日,邱少云被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方面追授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课后作业】
1.课外搜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从中选取给你印象最深的事例,与同学交流。
2.找出以前写的作文,看看选择的事例是否能鲜明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典型事例的数量是否合适,然后进行修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