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1课时(以青春之我,不负时代之责)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1课时(以青春之我,不负时代之责)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4 10:5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坚定爱国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人 学校
年级/册 七年级 下册 单元 第二单元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概括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主要内容、关键词句、表达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而感悟人物精神。
【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请从所学过的表现家国情怀的文学作品中选取一篇,为同学讲解文章内容、关键词句、表达方式。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100位学生)
(1)主要内容:90%的学生基本能够完整地讲解作品内容。
(2)关键词句:75%的学生所讲作品缺少重点字词、文段的解读和品析,缺少对作品独特言语形式的细致分析。
(3)表达方式:85%的学生对所讲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内容层面,无法分析作品中体现的情感,不理解作品是如何进行抒情的。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有一定的家国情怀类作品的阅读积累,但在深入细致的分析上有所欠缺,缺乏对抒情方式的关注。具体情况如下:90位学生(占测试人数的90%)能够完整地讲解文章内容,但85位学生(占测试人数的85%)对所阅读的作品大都停留在内容的层面上,无法深入分析其情感,缺少对作品独特抒情方式的细致分析;75位学生(占测试人数的75%)缺少对重点字词、段式结构、言语形式的解读。
【设计背景】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一组抒写家国情怀的文章。选编的5篇课文有现代诗(歌词)、新闻通讯、当代散文和南北朝乐府民歌,虽然时代不同,文体不同,但是内在情感价值相通,共同奏响了爱国情怀的乐章。在学习中要重视精读、涵泳,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并做好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其中,《黄河颂》以诗歌的形式,通过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气势,展示了黄河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坚强与伟大。《老山界》是一篇回忆长征的散文,生动真实的记录了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赞扬了红军战士英勇、乐观的精神品质。《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描写抗美援朝战士的通讯文章,歌颂了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他们身上国际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土地的誓言》是作者值“九一八”十周年创作的抒情散文,表现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和誓死要回到她身边的深沉情感。《木兰诗》是南北朝时间乐府民歌,塑造了一个女扮男装,抵抗外强,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形象。
核心任务:尝试用本单元任意一种文学样式,选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写出我眼中的英雄。
五篇体裁不同,通过学习《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重点学习意象的选择、抒情方式的运用等;通过学习《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和《木兰诗》,学习如何在叙事中抒情,如何选取典型事件、描写人物事迹,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通过为本单元的5篇课文设计朗读脚本和撰写“班级诵读展示”文案,涵泳文章的思想感情,勾连古今,深入体会家国情怀,对“英雄”的理解能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一)阅读《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木兰诗》,把握三篇文章的详略安排,找出文章中和主要内容相关的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仔细品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比读《黄河颂》《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就课文的情感进行感悟型批注、赏析型批注和补充型批注,比较三篇课文抒情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体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不同,学习排比、互文、呼告的修辞手法以及铺陈、特写、画面叠现等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思维目标
(一)在阅读中自主区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理解并能准确地概括其语言表达上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二)精读课文中的特写部分,调动体验与想象,感受文章中描写的形象或场景,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三、价值目标
(一)感受英雄的气概和情怀;
(二)抒发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三)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课段安排】
【第一课段】5 黄河颂(河山带砺 声声不息)(2课时)
【第二课段】6 老山界(2课时)
【第三课段】7 谁是最可爱的人(2课时)
【第四课段】8*土地的誓言(1课时)
【第五课段】9 木兰诗(2课时)
【单元梳理】
1. 通读课文,了解作者寄写作背景,摘录印象深刻的语句或片段,交流初读心得。
课文题目 了解作者 写作背景 我印象深刻的语句或片断 初读心得
黄河颂
老山界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土地的誓言
木兰诗
2.小组内交流自己填写的表格,相互借鉴,并在借鉴的基础上,对自己填写的表格进行补充和修订。
3. 小组共同研讨、修改、整合成一张表格,作为组内共识。每位成员,可以保留与小组不同的意见,并在自己的表格中体现。
学习评价
1. 各小组在教室中张贴本组整体感知表格,学生浏览其他小组完成的表格,在自己的作业单上记录新的学习收获,并在使自己收获最大的两个小组的表格上画“√”。
2. 得到“√”最多的一个小组将自己小组的表格发在班级群中,供同学参考。(如时间允许,条件具备,也可以将本组学习收获录制成微课,分享在班级群中)
“任务单”
“抒情方式”小贴士1.定义作者或者作品中的人物抒发情感的表述方法。2.抒情方式的类型(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如,“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选自《猫》) (2)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间接抒情含而不露,耐人寻味。①在叙述中抒情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敏锐地捕捉到鲁迅先生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叙述真实可信,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亲近。②在描写中抒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③在评论中抒情“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

谁是最可爱的人 第1课时
——以青春之我,不负时代之责
教学目标:
1.把握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感受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重点)
2.运用圈点勾画、摘录和做批注等方法深入品析文章,学习文章叙述、抒情的手法。(难点)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重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视频导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一首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充分体现了志愿军和全国人民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的,它曾响彻了朝鲜的土地。
69年前的今天,19万余名志愿军为保家卫国,踏上抗美援朝战场,他们用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安全和尊严!
【作者简介】
魏巍(1920—2008),原名魏鸿杰,河南郑州人,诗人、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东方》及《魏巍散文集》《魏巍诗选》等。
魏巍的《东方》《地球的红飘带》《火凤凰》被称为“中国革命战争三部曲”。
【写作背景】
【文体知识】
新闻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通讯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字音字形】
【多音字】
【理解词语】
近义词辨析
【划分段落】
浏览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内容大意
第一部分(1—3)
概括说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
第二部分(4—14)
选用三个典型事例,从三个方面表现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和可爱,具体说明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第三部分(15)
说明志愿军战士是祖国人民幸福生活的保卫者,从而进一步肯定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总——分——总
速读课文,作者在文中讲了哪几个典型事例?请用小标题的形式加以概述。
松骨峰战斗
马玉祥救童
防空洞谈话
松骨峰战斗
默读课文第5-7段,思考以下问题:
1.第5、6、7段,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2.松骨峰战斗这一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1.第5、6、7段,每段写了什么内容?
第5段:叙述战斗的惨烈场面及战斗结果。
第6段:记下烈士的名字,表达深切悼念和崇高的敬意。
第7段:写营长的感受,突出战士的可爱。
第5段关于松骨峰战斗的描写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结合具体语句进行赏析。
①作者注重对战场环境的具体描摹,渲染紧张、激烈的氛围,使人如临其境。
②作者注重人物描写,特别是对人物动作的细腻刻画,使读者如见其人。
2.松骨峰战斗这一事例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什么精神   
着重刻画了志愿军战士的英雄群像,表现了他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和英勇无畏、坚韧刚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马玉祥救童
研读课文第9-11段,思考:
1.第9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10段内容对表现马玉祥有何作用?其中肖像描写有何作用?
3. 第11段写马玉祥勇救朝鲜儿童的经过,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试简要分析。4.这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
1.第9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段,承上启下,用议论的形式引出下文。
2.第10段内容对表现马玉祥有何作用?其中肖像描写有何作用?
这部分写出了马玉祥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肖像描写部分,介绍马玉祥的脸色、身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他比作“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因为他“微黑透红的脸膛儿,高高的个儿”与秋天田野里的“红高粱”在颜色、形象上有相似之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淳朴可爱的风貌,饱含着作者对他的赞美之情。
3. 第11段写马玉祥勇救朝鲜儿童的经过,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试简要分析。
……有几间房子着了火,火又盛,烟又大,使人不敢到跟前去。这时候,他听见烟火里有一个小孩子哇哇哭叫的声音。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一个朝鲜的中年男人在院子里倒着,小孩子的哭声还在屋里。他走到屋门口,屋门口的火苗呼呼的,已经进不去人,门窗的纸已经烧着。小孩子的哭声随着那滚滚的浓烟传出来,听得真真切切。当他叙述到这里的时候,他说:"我能够不进去吗?我不能!我想,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我就踹开门,扑了进去。呀!满屋子灰洞洞的烟,只能听见小孩儿哭,看不见人。我的眼也睁不开,脸烫得像刀割一般。我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上着了火没有,我也不管它了,只是在地上乱摸。先摸着一个大人,拉了拉没拉动;又向大人的身后摸,才摸着小孩儿的腿,我就一把抓着抱起来,跳出门去。我一看小孩子,是挺好的一个小孩儿啊。他穿着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我心想:'不管你哭不哭,不救活你家大人,谁养活你哩!'这时候,火更大了,屋子里的家具什物(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它零碎用品。)也烧着了。我就把他往地上一放,就又从那火门里钻了进去。一拉那个大人,她哼了一声,我就使劲往外拉,见她又不动了。凑近一看,见她脸上流下来的血已经把她胸前的白衣染红了,眼睛已经闭上。我知道她不行了,才赶忙跳出门外,扑灭身上的火苗,抱起这个无父无母的孩子。……”
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防空洞谈话
研读课文第13段,思考: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2.“言为心声”,战士的一番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心灵?
3.作者在写这件事时,连续写了一位战士的三次“笑”,试对每次笑的内涵加以分析。
4.“防空洞谈话”这个事例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也没有介绍人物姓名,是不是不符合新闻真实确切的要求呢
5.这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采用了语言描写。
2.“言为心声”,战士的一番话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心灵?
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乐为祖国人民的幸福吃苦的幸福观、苦乐观;同时也表现他们时刻把祖国人民的托付记在心上,有着崇高的荣誉感,充分表现出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
3.作者在写这件事时连续写了一位战士的三次“笑”,试对每次笑的内涵加以分析。
第一次“笑”是在“我”问他“你不觉得苦吗”之后,他笑了。这“笑”,是他感到“光荣”的集中体现,是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而甘心吃苦、以苦为荣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出的灿烂之花。
第二次“笑”是在“我”问他“你想不想祖国啊”之后,这“笑”的内涵同样蕴含在答话之中,既表现了对祖国炽热的爱恋之情,又有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和决心完成人民交付的光荣使命的高度责任感。
第三次“笑”是在“我”问他“有什么要求吗”之后,从答话可知,这“笑”中充满了夺取抗美援朝彻底胜利的信心。
4.“防空洞谈话”这个事例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也没有介绍人物姓名,是不是不符合新闻真实确切的要求呢
符合,因为事例是真实的,三问三答是确切的。没有上述交代介绍,表明这位战士正是广大志愿军战士的代表,他说的话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5.这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
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为了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幸福,甘心吃苦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大声朗读第14、15段,思考:
1.“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这几句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2.第14段已经用抒情文字对战士的可爱作了热情的讴歌,那么第15段还有没有必要写吗?
1.“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这几句使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美丽和宽广”是对“最可爱”内在品质的揭示,“第一流”“优秀”是对“最可爱”恰如其分的评价,而“历史上”“世界上”分别在时间、空间上做了最大限定,“一切伟大人民的”对“优秀之花”的世界价值做了明确肯定。这些句子运用了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融入了作者炽烈的感情,歌颂志愿军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抒发了骄傲与自豪之情。
2.第14段已经用抒情文字对战士的可爱作了热情的讴歌,那么第15段还有没有必要写?
本段是作者和读者的情感交流,也是作者“最急于告诉”读者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的动机。告诉读者,要珍惜和平生活的幸福,要把我们的幸福生活和志愿军的英勇奋战联系起来,理解我们的战士,热爱我们的战士。
分析比较
体会布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