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先锋】第8课 土地的誓言( 满怀挚痛的热爱,抒发战斗的誓言)课件(共38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先锋】第8课 土地的誓言( 满怀挚痛的热爱,抒发战斗的誓言)课件(共38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4 10:59:11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21世纪教育网
土地的誓言
新课导入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美丽的关东原野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一位流浪关内的东北作家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激情飞扬的文章。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东北作家端木蕻良的抒情散文《土地的誓言》,来聆听一下作者的心声。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积累“碾”“斑斓”“亘古”“污秽”等常考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结构。(重点)
感受课文的抒情方式,能说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重点)
理解作者对故乡挚痛的热爱之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怀。(难点)
走近作者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他和萧军、萧红、舒群、骆宾基、白朗等人被称为“东北作家群”。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等。
写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字音字形
挚痛( ) 泛滥( ) 斑斓( )
谰语( ) 亘古( ) 默契( )
镐头( ) 污秽( ) 蚱蜢( )
嗥鸣( ) 怪诞( ) 白桦林( )
辘辘( ) 山涧( )
zhì
làn
lán
lán
gèn

gǎo
huì
huà
dàn
háo

zhà měng
jiàn
( )喷涌
( )喷香
多音字
( )血缘
( )血淋淋

xuè
xiě
( )参天
( )参差
( )人参

cān
cēn
shēn
( )场院
( )操场

chánɡ
chǎnɡ
21世纪教育网

pēn
pèn
形近字
绕( )缠绕
饶( )丰饶
rào
碾( )碾子
辗( )辗转
ráo
niǎn
zhǎn
粱( )高粱
梁( )栋梁
liánɡ
liánɡ
镐( )镐头
稿( )草稿
ɡǎo
ɡǎo
【形旁辨字法】  新鲜水(氵)果惹人垂涎(xián),怪诞(dàn)言(讠)语时时听见
21世纪教育网
理解词语
诚恳而深切。
(野兽)大声嚎叫。
没有根据的话。
荒诞离奇,古怪。
远古。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常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挚痛:
嗥鸣:
谰语:
怪诞:
亘古:
泛滥: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2.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魂牵梦萦,“我”发誓要为故乡而战斗乃至牺牲!(发出誓言)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内心为之热血沸腾。(思忆故乡)
3.文章第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有何作用
(1)结构:总领第一段。
(2)内容:直接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挚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原文)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贬义褒用,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4.作者“泛滥”的情感主要包含哪些?
思念家乡;热爱、赞美家乡;
渴望尽快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
对故乡惨遭蹂躏的悲痛,对侵略者的罪恶行径的憎恨。
精读课文
碧绿的白桦林、奔流似的马群、蒙古狗、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松香气味的煤块、赤色的足金、幽远的车铃……
1.第一段列举了东北哪些特有的景物?
2.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描写这些景物的?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选取极富地域特征的物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关东原野的丰饶美丽,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和思念之情。
3.第1段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有怎样的效果?
内容上,引人想象,作者精心选择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形式上,气势连贯而强烈,极有冲击力;
情感上,表现出作者对故土的深厚感情,同时也为作者表达自己愿为解放故乡而献身的决心做了铺垫。
小贴士
状元贴士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即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事物,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铺 排
4.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2)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 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1)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思念
热爱
(4)稻禾的香气是强烈的, ……多么
美丽, 多么丰饶……
(3)在故乡的土地上……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我的手印。
赞美
(5)而我将用我的泪水, 洗去她
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怀念、忧伤
为解放故乡而奋斗的决心及对故乡被占领的愤怒。
“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5.“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不可分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
6.“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
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是故乡在召唤自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移情于物
只写自己爱恋故乡,只能表现单方面的情感。写故乡对自己的召唤,就极为深刻地揭示出土地和自己的那种“默契”关系。
7.为何多次写“这种声音”?为什么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
(1)“这种声音”是故乡的召唤声。多次写“这种声音”强调了“我”对故乡的眷念之深。
(2)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是因为作者由大地深层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联想到自己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可见作者对故乡的热爱是何等深沉。
8.“我”的“誓言”是什么?大声读一读,或许会有更深的感受。
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
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 你必须站立!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表达了作者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及甘愿为故乡解放而奉献一切的决心。
9.为什么文章开头对关东原野用“她”来称呼,在后文“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中却改用第二人称“你”?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体现。文章开头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情绪逐渐激动,作者不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采用呼告的修辞手法,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10.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这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第一段,作者常常回忆美丽丰饶的关东平原,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让“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战斗到底。
两段文字一气呵成,任由情感的激流倾泻,在结构上有如双峰对峙,又宛若对仗工整的一副长联!
11.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结构相同: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在直接抒情。
内容相同: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
不同: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课文主旨
本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关东原野的美丽、丰饶,回忆了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对国土沦丧的悲痛愤慨和对故乡的深深眷念之情,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的坚定誓言。
写作特色
1.运用呼告,直抒胸臆
文章运用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倾诉对故土的热爱、眷念之情。文章开始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能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后来随着情感的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运用呼告手法,直抒胸臆,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2.叠加画面,形象动人
文章选择白桦林、马群、蒙古狗、红高粱、黑土地等东北特有的意象,运用排比手法,将它们密集地排列在一起,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气势,增强了对读者的冲击力。
3.语言凝练,充满激情
本文饱含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并要为之奋斗的激情。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召唤与自己时时对故乡的回忆,再加之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增添了内容的饱满度与感情的真挚度。
板书设计
思忆故乡
眷念故土
爱国情深
挚痛的热爱
激情的赞美
深切的怀念
热血
沸腾
发出誓言
与土地关系密切
回忆成长的足迹
面对土地发誓
忧伤
愤怒
土地的誓言
拓展延伸
为什么古人用“桑梓”指代故乡
在我国古代,桑树、梓树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两种树。桑树的叶子可以用来养蚕,果实可以食用和酿酒,树干及枝条可以用来制造器具,叶、果、枝、根、皮皆可入药。而梓树的嫩叶可食,皮可入药,木材轻软耐朽,可制作家具、乐器等。
此外,梓树是一种速生树种,故常被古人用作薪炭。正是因为桑树和梓树与人们的衣食住用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常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植桑栽梓。
漂泊在外、客居他乡的人们在见到这两种树木时往往会顿生思乡之情,久而久之,桑树和梓树也就成了故乡的代名词。
拓展阅读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艾青)
课后作业
  本文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既展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也使文章形成了连贯的、逐渐增强的语势,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沦陷故乡的眷恋。请你也运用排比的手法,写一段话,抒发某种情感。(120字左右)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抒情,一是要了解排比的特点:
①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
②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
③语意相近或相关。二是要理解其作用:加大语言的信息量,使语言条理性强,节奏鲜明,富有气势,有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