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棱角(líng) 骤然(zhòu) 虔诚(qián) 安营扎寨(zhā)
B.摄制(niē) 呼啸(xiào) 凄凉(qī) 秋高气爽(shuǎng)
C.蠕动(rú) 砾石(lì) 演绎(yì) 气喘吁吁(yū)
D.敦实(dūn) 蜿蜒(wān) 衰竭(shuāi) 气势磅礴(pá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聚然 敦实 穿流不息 虔诚
B.衰竭 凄凉 风云变换 骨骼
C.演译 懈怠 漫不经心 砾石
D.裸露 蠕动 接踵而至 帐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海桑田、湖草蓝天,万物各得其所,绘就天地大美的生态画卷。
B.每逢佳节,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是坚守岗位的人们的一种奢望。
C.她随着人流漫不经心地走着,目光涣散。
D.一切时光倒转,往事历历在目,那一瞬间闪过了无数画面。
4.下列语句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
②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③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
④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
⑤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
A.①③②⑤④ B.④②⑤①③
C.④①③②⑤ D.①④②⑤③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 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 。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 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 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A.切割 停歇 蜿蜒而立 垂挂 B.冲刷 懈怠 傲然挺立 坠落
C.切割 懈怠 傲然挺立 坠落 D.切割 停歇 蜿蜒而立 垂挂
6.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
B.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C.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D.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7.下列对《在长江源头格拉丹冬》这篇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写各拉丹冬常年严寒,气候变化多端,从侧面突出了登山的困难。
B.文中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写冰塔林,先写了冰洞内部景色;然后写冰山山壁上的图案。
C.文中“我”对雪峰行“跪拜大礼”,是因为“我”感受到了冰雪世界的神秘气氛和大自然的深不可测,心中虔诚之意油然而生。
D.本文赞美了雪山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力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感悟。
二、填空题
8.文学常识填空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选自 ,作者是 。
9.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②肃敬而有诚意。
③松懈懒惰。
④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10.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
(2)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
(3)各拉丹冬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才好看。( )
(4)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三、语言表达
11.【典型技法】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了各拉丹冬壮美的景色。如“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各拉丹冬气候的变幻无穷。
【片段训练】请你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至少用两种),写一段景物描写,表现景物特点。100字左右。
四、综合性学习
12.我校某班开展了“走进长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撷取瑰丽的长江文明,谱写长江新的篇章。请你参与并解决问题。
【探寻长江的文明】
(1)请你举出一个长江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
(2)请你写出一个发生在长江流域古战场的著名战役。
【走进长江的文化】
(3)写出有关长江的古诗词或民谣。(连续的两句)
(4)长江三峡众多的旅游文化景点,沉淀着厚重而博大的中华文化。请参照下列示例写出两个你最喜欢的旅游文化景点。
示例:亦真亦幻的丰都鬼城
【展望长江的未来】
(5)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 黄河流失比是1∶1,而长江是3∶1,侵蚀大于流失。如果说长江流域也像黄河流域那样侵蚀一吨往长江流失一吨,那长江早就比黄河还要黄河了。
材料二 2000年《长江片水资源公报》显示,长江流域工业、生活废污水排放量为233.9亿吨,比上年增加27亿吨,劣于Ⅲ类水标准。河长占总评价河长的26%,比1999年增加5%。
材料三 长江第一份整体“体检”报告——《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2007》显示:目前长江总体基本健康,局部不健康,近年来一直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报告在标题中将“保护”放在“发展”之前,强调对长江的保护,以扭转过去若干年整个社会在长江开发利用与保护治理关系上的旧有观念。
材料四 来自各界的呼声一直未断。在“保护长江万里行”之后两年,两个出于不同目的的专家组在2006年对长江进行考查后,形成了一个呼吁改善长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小高潮。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节选)
马丽华
①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②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
③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此地的海拔已经超过六千米。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
④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他从冰墙那边翻过来,到小车里取盛放胶片的箱子。为节省体力,就在冰上推。
⑤“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⑥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它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负责拍一本有关于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⑦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蒸,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⑧第二天,仍随大部队进入冰塔林,在滑极了的冰河上一点点挪动,时而也需爬行——人们越发有经验了,在有坡度的地方,就翻身滚将起来——终于过了冰河,我便半卧在砾石堆上仔细寻找起来,看有没有贝壳、植物之类化石,或者古人类生活过的痕迹,可是很遗憾,没有。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
⑨见我再也没有力气返回了,杰巴他们开着车过来,接我过这一段冰河。
⑩拍电影的那一仗不知又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久久不回来,不甘心在车里闷坐,又挣扎着去那屋冰河中间的砾石堆,过午的太阳强烈,冰面疏松多了,有流水漫溢出来,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辨别出来。那是望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13.根据提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6段中“我”所至路线。
“我”所至路线:砾石堆上—— —— ——置身冰窟
14.阅读下列句子,按括号里的要求回答问题。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从字词的角度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2)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
15.结尾划线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试分析?
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16.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对各拉丹东生发出怎样的情感?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六、作文
17.想象是发散思维的重要形式,是指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还指设想,在心理学上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说写者可运用想象来拓宽题材,深化意蕴。一般有象形想象(抽象—具象)、象征想象(具象—抽象)、类比想象(具象—具象)、推测想象(已知—未知)。想象必须在打破经验秩序的同时来把握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特别要符合情感、事理逻辑(虽出乎意料却合乎情理),例如童话、故事、科幻小说等文体中会大量运用想象。想象属于形象思维,讲究思维的多向与拓展,在丰富文章内涵方面相当重要。
请你想象“冰塔林”的奇异景色,并将其描述出来。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棱角(líng)——léng;
B.摄制(niē)——shè;
C.气喘吁吁(yū)——xū;
故选D。
2.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穿流不息——川流不息;
B.风云变换——风云变幻;
C.演译——演绎;
故选D。
3.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在这里属于望文生义,不符合语境;
B.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用在这里符合语境;
C.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也说漫不经意。用在这里符合语境;
D.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用在这里符合语境;
故选A。
4.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由“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可知,给出的句子选自马丽华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文段描述的是“沿冰河接近冰山,进入冰塔林的经过和景象”:
④句“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是首句,交代了刚接近“冰山”的行踪;②句“这一壁冰山像屏风”承接④句的“冰山”,是对冰山的近景描写;⑤句“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是对②句“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的描述;①句“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交代从“冰山”的“冰洞”进入冰塔林的行踪;③句承接①句描写“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后发现的“又一番天地”的情景。因此,正确的排序是:④②⑤①③;
故选B。
5.D
【详解】第一空:
切割:将物体分割开。冲刷:用水冲去附着的东西;水流冲击,使土石流失或剥蚀。
在此形容在阳光和风的作用下雕凿,应使用“切割”一词;
第二空:
停歇:停止;停息。懈怠:松懈懒散。
在此形容不停止,不休息,应使用“停歇”一词;
第三空:
蜿蜒而立:曲折延伸,直立的。傲然挺立:形容高大挺拔,意志坚定不移。
在此形容冰窟的走向曲折延伸,应使用“蜿蜒而立”;
第四空:
坠落:掉落,下落。垂挂:悬挂。
在此形容冰的流苏,应使用“垂挂”一词;
故选D。
6.D
【详解】A、B、C三项所用的修辞手法都是“拟人”。唯有D项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文、反复等,要抓住特点去判断。
7.B
【详解】文中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写冰塔林,先写了冰山山壁上的图案,然后写冰洞内部景色。故B错误,选B。
8. 《藏北游历》 马丽华
【详解】根据积累答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选自《藏北游历》,作者是马丽华。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此题考查的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出处和作者。
9. 接踵而至 虔诚 懈怠 川流不息
【解析】略
10. (1)拟人 (2)比喻 (3)对比 (4)比喻、拟人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要求考生自己审读文句,独立体会出作者所运用的修辞。不仅如此,还要求考生对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做出判断,要注意平时对修辞方法的判断练习。本题注意第四句的修辞方法是比喻和拟人。
11.像轻纱,像烟岚,像云彩;挂在树上,绕在屋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丛中。一会儿像奔涌的海潮,一会儿像白鸥在翻飞。霞烟阵阵,浮去飘来,一切的一切,变得朦朦胧胧的了。顷刻间,这乳白色的轻霭,化成小小的水滴。洒在路面上,洒在树丛中,洒在人头脸上。轻轻的,腻腻的,有点潮湿。人们吸进这带有野菊花药香味儿的气息,觉得有点微醺。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这一个风云变幻的季节里,气势磅礴的密云来去匆匆,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根据此例句,我们分离出一些景物“风、云、山峰、雾气、建筑物”。我们可以借鉴此例句仿写一个景物描写,可以在例句基础上添加新的描写对象。例如“树”“花草”“雨”等或描绘景物的色彩,甚至是嗅觉(气味等)、触觉(冷暖干湿感受等)。
【点睛】此题作答要求:①运用至少两种修辞;②表现景物的特点(即细致描绘);③字数100字左右;④(隐含要求)语言优美,有文采。
12.(1)示例:河姆渡(文化)遗址
(2) 示例:①赤壁之战,②淝水之战
(3)示例:①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 示例:①神秘美丽的神女峰;②赤胆忠义的张飞庙;③临终托孤的白帝城。
(5) 示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各界掀起了保护长江的高潮。(意思对即可)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长江知识的积累,做此题要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要注意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在熟读熟记中,感受道理,受到教育。对于探究类题目,一方面要结合全文内容,另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的真实感受。可归纳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各界掀起了保护长江的高潮。
13. 接近冰山 爬过冰洞 14.(1)“卖弄”本是有显示、炫耀自己本领的意思,这里是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峰、冰河、冰谷等景物令人目不暇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冰塔林奇美景色的赞美之情。
(2)比喻,将垂挂的冰比喻成流苏,披肩的长发,化动为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流苏的美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交代了作者在格拉丹东发现流水声,暗示格拉丹东是长江的源头,寓情于景,赞美格拉丹东作为长江源头哺育了西藏,哺育了中华文明。 16.①为各拉丹冬的奇异壮美景色折服,为祖国的大好河山骄傲。②各拉丹冬是长江的源头,景色壮美,人迹罕至,生态完好。③我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大力建设对长江的保护设施,加大源头禁牧力度,实施设区保护措施,使它们能永葆青春容颜。
【解析】1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划分层次,第②段“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写接近冰山;第②段“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写爬过冰洞。
14.(1)本题考查炼字。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理解其语境义。“卖弄”原指有意显示、炫耀,含贬义,结合“肩扛”“蠕动”“统领”等词语可知,这里指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冬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面对冰峰、冰河、冰谷等景色感受到的震撼,以及基于人与自然的对比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敬畏。
(2)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到赏析的点,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人物描写等角度来理解。此句“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运用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徐徐垂挂的冰的流苏”比作“长发披肩”,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流苏的美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我”的“小”和冰塔林的“大”形成对比,突出自然界的神奇伟力。
15.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和作用。“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交代了作者在格拉丹东发现流水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暗示格拉丹东是长江的源头,寓情于景,“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赞美格拉丹东作为长江源头哺育了西藏,“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深化了文章的主题,“长江”即中华文明的象征,写它哺育了中华文明。
16.本题考查开放题。
本文描写了作者在砾石堆上、接近冰山、爬过冰洞、置身冰窟时看到美景,让我们为各拉丹冬的奇异壮美景色折服,为祖国的大好河山骄傲。
结合第⑩段“那是望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可知,各拉丹冬是长江的源头,哺育了西藏,哺育了中华文明。因此,我们应对它怀有敬畏之心,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是要放眼未来,加大对长江的保护力度,如禁止滥砍滥伐,无节制地放牧,并制定保护制度,使它们能永久地成为一块圣地。
17.示例:“冰塔林”是一种罕见的珍稀的景观。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有的如搔首弄姿的猿猴,有的像小巧可爱的白狐,有的似凝神远眺的牦牛……
【详解】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片段练习,可以选择自己熟悉和喜欢的景物,从不同角度展现景物的特点,合理地展开想象,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描写更加生动,文章更具感染力。运用寄情于物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要注意描写和心情相结合。
点睛: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仿写,想象必须在打破经验秩序的同时来把握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特别要符合情感、事理逻辑。要充分发挥想象,选择恰当的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来表达。写完后多读几遍,反复玩味,细心修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