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唐诗三首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4.唐诗三首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4 11:10:1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唐诗三首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风怒号”“三重茅”,形象地表现了秋风呼啸、狂卷茅草的画面,更增添了一种萧瑟凄凉的感受。
B.诗句中的“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写出了诗人的老态、愤懑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年迈穷困的现实。
C.“布衾多年冷似铁”,写被子破烂冰冷,令人悲悯,但笔锋一转,用“娇儿恶卧踏里裂”写出娇儿的调皮睡相,反衬诗人苦中作乐的心境。
D.诗人茅屋为秋风所破,却希望得广厦,使天下寒士风雨不动安如山,现实与心理的矛盾描写,正是诗人高尚人格的写照。
2.下列对《石壕吏》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妪是诗中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主动从军。这种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让人赞赏。
B.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C.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D.全诗最后一节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一家人的凄苦情状,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3.下面对杜甫的《卖炭翁》一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问一答,将卖炭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
C.“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三个字,写出卖炭翁虽无奈、悲愤,内心却充满着希望。
D.全诗层次清楚,脉络分明;笔法简洁,语言精练,处处显出诗人的匠心。
二、填空题
4.填空。
(1)杜甫,字 ,尝自称 , 代 主义诗人,被称为“ ”。白居易,字 ,号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 ”。
(2)《卖炭翁》中揭示卖炭翁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 。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 !
5.给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
三重茅 沉塘坳 口称敕
回车叱牛 挂罥 辗冰辙
6.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
(1)高者挂罥长林梢( )
(2)秋天漠漠向昏黑( )
(3)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5)伐薪烧炭南山中( )
(6)卖炭得钱何所营( )
(7)回车叱牛牵向北( )
(8)宫使驱将惜不得( )
7.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三、句子默写
8.补充句子
(1)翩翩两骑来是谁? 。
(2)夜来城外一尺雪, 。
(3)半匹红纱一丈绫, 。
(4) ,秋天漠漠向昏黑。
(5)自经丧乱少睡眠, !
(6)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是“ , ”。
(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词约意丰,概括诗人长期以来贫困生活的句子是 , 。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的献身精神、博大的胸襟、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是: , !
(9)《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之忧的语句是: , 。
(10)《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 , 。
9.默写。
(1)《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尖锐矛盾的句子是: ! !
(2)《石壕吏》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 , 。
(3)概括全诗意思的句子是: , 。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四、综合性学习
10.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我校初二年级将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辑古诗】
(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环节,请根据提示填写栏目名称或内容。
[古诗中有景物]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① , 。(写景诗两句)
[② ](栏目名称)
A.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品古诗】
(2)在“别出心裁品古诗”环节,小组同学拿到《石壕吏》这首诗,不知道用情景剧还是绘画来展现,请你给他出出主意。
形式:
理由: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乙】
蚕妇
唐·杜荀鹤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11.【甲】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找出两处并分析其作用。
12.甲乙两首诗的画线句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3.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时间和地点,“有吏夜捉人”总领全文,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B.从诗的题目看,主要人物是差役,诗人对他用了大量笔墨明写,差役的“怒”“呼”贯穿在老妇“致词”的全过程中,体现了他的凶横残暴。
C.“夜捉人”,一是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是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D.“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说明国家急需兵源,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
14.这首诗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杜甫的名作,说说两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5.请说说这几句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16.刘禹锡《陋室铭》中“南阳诸葛庐”、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与本诗中“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都写到了“庐”。请简要说明三位作者分别借“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六、作文
17.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剧编剧(导演),打算写(导)一部有关杜甫的历史剧,结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你准备设计一些情节和画面,请进行合理的想象,把有关的画面描写出来,并适当加入对主人公动作、神态的描写。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具体句段的理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布衾多年冷似饮,矫儿恶卧踏里裂。”两句以写实的笔触描绘出杜甫此时窘困的家境,薄薄的冬被无法抵御寒冬,小孩在被窝中随便动弹两下,被子就被撕扯破裂。这两句是在实写诗人自己的穷困生活,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忧愁情绪。因而选项C中“写出娇儿的调皮睡相,反衬诗人苦中作乐的心境”理解有误;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的内容。
C.“抒情诗”有误,这是一首叙事诗。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故选C。
3.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惜不得”的意思是舍不得。太监差役们硬是要把一千多斤的炭抢走,卖炭翁舍不得但是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从中可以看出老翁内心不是充满希望,而是无可奈何。因此C选项错误。
故选C。
4. 子美 少陵野老 唐 现实 诗圣 乐天 香山居士 诗魔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详解】(1)对于课文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要心中有数。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
(2)在背诵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默写。本题中“贱、愿”等字词容易写错。
(3)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要 做到“三不”: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突兀、庐”等字词容易写错。
5. chóng ào chì chì juàn niǎn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拼读的能力。这类题一般放在试卷的开始,属于语文基础中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适当分类整理,误读积累,阶段总结等。注意声母和韵母的正确搭配,标调要标在正确位置。
故答案为:chóng;ào;chì;chì;juàn;niǎn
【点晴】此题考查文言文字音。这类题型多考查多音字、形似字、习惯性错读、生僻字等的读音,因此在学习中对经常错读的音要多记忆,甚至归结到小本子上,不断强化。
6. 挂结 接近 遮盖 高耸的样子 木柴 谋求、需求 吆喝 吝惜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突兀:高耸的样子。
7. 对偶 设问 比喻
【详解】(1)是典型的对偶句,两句诗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对、意义对称。
(2)自问自答,是典型的设问句。
(3)“雨脚如麻未断绝”: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使用了典型的比喻修辞手法。
8. 黄衣使者白衫儿 晓驾炭车辗冰辙 系向牛头充炭直 俄顷风定云墨色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
9.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默写。
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本题中的“吏、一何、啼、附、暮、壕”等字词容易写错。
10.(1)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古诗中有离情/别绪
(2) 形式:情景剧 理由:《石壕吏》一诗写了差吏乘夜到石壕村捉人征兵的故事,戏剧冲突性很强,在对比中重点突显了差吏和老妇的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他们的之间的对话来深化诗歌的主题;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苦难人民的深刻同情。
【详解】(1)此题考查古诗句及栏目名称。
由栏目名称“古诗中有景物”及写景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可知,只要写出两句写景句即可。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
由“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可知,“故园情”“故人情”表达的是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写的是离情别绪。
故可拟写栏目名称为:古诗中有离情,或古诗中有别绪,古诗中有思念等。
(2)此题考查内容理解与主旨。
《石壕吏》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这首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故事戏剧冲突性很强,注重语言表达,以简练短促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并把细节处理得恰到好处。把真实的生活内容表达得贴切自然,用情景剧来展现可以通过他们的之间的对话来深化诗歌的主题,比绘画更能形象直观地表现人物形象,便于表达情感,画面感更强。所以适宜用情景剧来展现。
11.①“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写出了两者价值的不相等以及宫使掠夺的残酷。②“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剥削阶级境遇的悬殊。③“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答两点即可) 12.运用了外貌描写,展现老翁与蚕妇生活窘迫、处境艰难。
【解析】11.本题考查诗歌手法的理解。先找出运用对比手法地方,然后根据内容分析其作用。答出一处即可。
①“衣正单”,揭示老翁生活艰辛;“愿天寒”,点明老翁对这车炭寄托希望。两者对比,表明老人度日艰难,而这车炭对他的生活有极大的关系。
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说明老翁辛勤劳动,年老体衰,还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写出宫使养尊处优,盛气凌人。前后对比,揭示宫使骄横霸道的样子,暴露宫市制度的不合理。
③“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写出老翁度日艰难;“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写出宫使仗势欺人,使老翁的希望破灭了,生计毫无着落。前后对比,揭露宫市的残酷,揭示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贫困的真正原因是封建剥削制度。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写出老翁处境凄惨,体力不支;“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写出宫使有恃无恐,强行抢夺的丑恶嘴脸。前后对比,更加显示出老翁的可悲、可怜。
⑤“宫使驱将惜不得”,“驱将”写出宫使蛮横;“惜不得”写出老翁无可奈何。前后对比,暴露阶级压迫使人透不过气,敢怒不敢言,甚至连怒都不敢,只得默默忍受,习以为常。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⑥“一车炭,千余斤”极言其多,“半匹红纱一丈绫”数量极少,价值极低,二者构成强烈的反差,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
示例:满面尘灰、两鬓苍苍、十指黝黑、大冬天还穿着单衣的卖炭老翁,与骑着高头大马、趾高气扬、衣着光鲜亮丽的宫使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下层劳动者和宫使(不同阶层人们)生活境遇的悬殊。
12.本题考查对比赏析。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意思是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这是对卖炭老人的外貌描写。通过“满面尘灰”“十指黑”写老人生活艰辛,通过“两鬓苍苍”写老人年龄大,由此借老人的外貌描写,写出了老人生活的艰难与不幸。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意思是:我的脸蜡黄,没有一点光泽,哪知道人世间的什么荣华富贵。描写蚕妇的外貌,表现出蚕妇的生活窘迫、处境艰难。
13.B 14.思想情感上,两者都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但《石壕吏》还有对人民的颂扬、同情,表现出思想上的矛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情怀。
【解析】13.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和分析。
B.本诗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老妇的“致词”,通过展现战争带给老妇家的灾难,通过老妇的“啼”,侧面展现“吏”的“呼”“怒”,“吏”的咄咄逼人、凶横残暴,对“吏”使用的是暗写;本项“诗人对他用了大量笔墨明写”表述有误;
故选B。
1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石壕吏》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写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为了向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主动到河阳去应征,表现了对人民的颂扬与思想上的矛盾。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联系“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可知,造成诗人生活困窘的原因是战争,表现了使人对战争的控诉;结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作者推己及人,由自身经历联想到天下苍生,诗人愿意为了让天下人都住上高大宽敞的房屋,宁愿牺牲自己,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广济苍生的崇高思想境界。
15.议论、抒情。 16.示例:刘禹锡借“庐”自比古代圣贤,突显洁身自好的品性;陶渊明借“庐”表达自己虽身处闹市,但心灵远离尘俗的宁静淡泊之志;杜甫借“庐”抒发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解析】15.本题考查表达方式。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是议论,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房屋,普遍地庇护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抒情,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1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陋室铭》:“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引出自己的陋室,以及两人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和他们一样拥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本诗:“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17.【参考例文】
深秋,北风呼呼地咆哮着,怒号着,漫卷着地上的枯黄落叶。这时,有一位颓然的老人,那就是老年的杜甫,站在刚下过雨的泥泞中。他右手拄着老树枝做的拐杖,左手里紧攥着几根茅草。他驼着背,头发散乱,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眼神暗淡无光。他仿佛进入了回忆。昨天晚上,天气很冷,忽然又刮起大风,刮倒了屋外的菜架子,刮得门窗铛铛响,一家人都被吵醒了。忽然,狂风将屋顶上那薄薄的几层茅草卷了起来,刺骨的寒风钻进了屋子里,把孩子们冻得哇哇直哭。杜甫只好用薄得不能再薄、旧得不能再旧的硬“棉被”给孩子们盖好。这时,绵绵秋雨下了起来,冰冷的雨水淋透了全家人。
【解析】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