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4 11:1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rǔ) 清谈(tán) 实践(jiàn) 格物致知(zhì)
B.埋没(mò) 检讨(tǎo) 彷徨(fáng) 一帆风顺(fān)
C.探讨(tàn) 哲理(zhé) 遵照(zūn) 袖手旁观(xiǜ)
D.领悟(wù) 测量(cè) 恐慌(huāng) 不知所措(cuò)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对犯了错误的同志,要热情帮助,而不应该幸灾乐祸。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错。
C.查阅了很多资料,我才弄明白“格物致志”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D.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凡风顺,有时经历一些挫折反而能让我们成长得更快。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起到促进作用。 , , ,    , ,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④③①② D.②⑤④③①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二个抉择,是l961年在24岁的时候,我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在有了几年搞硬件经验的基础上,投身到软件,投到程序设计、程序自动化——就是编译系统——这样一些领域来。
B.他致力于培养人,让28岁的汤姆孙(就是发现电子的人)做第三任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主任。
C.所以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
D.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逸事,凡人呢,就是犯傻。
5.《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丁肇中认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教育要重视实践,下列观点与作者的这一观点相似的一项是( )
A.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B.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
C.为了能够作真实和正确的判断,必须使自己的思想摆脱任何成见和偏执的束缚。——罗蒙诺素夫
D.大胆的见解就好比下棋时移动的一颗棋子,它可能被吃掉,但它却是胜局的起点。——歌德
6.下列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王阳明的观点符合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B.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所以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C.由于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意动手,所以他们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不知所措。
D.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是对事物的客观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有想象力、有计划的。
二、填空题
7.文学常识填空。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作者 是美籍华裔 家, 奖获得者。“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经典《 》中的《 》篇。宋代朱熹抽取《 》中的《 》《中庸》两篇,和《 》《 》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8.解释下列词语。
①格物: 。
②致知: 。
③缅怀: 。
④袖手旁观: 。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三、语言表达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结合这段文字的内容简述你的感想。
一位老学者说,现在有太多人不能够把一壶水烧开,很多人都是烧到六十度就撒手了。还有不少人是这壶水还没有烧开,又跑去烧另一壶。这些人本来是很有才华、可以有些作为的人。
四、综合性学习
10.学完本文后,有人认为“格物致知是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也有人不以为然,请你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1)【格物致知否】观察下面的漫画,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2)【格物致知真】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点。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名陶知行,因为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所以改名陶行知。一天,他去修理母亲的表时,向修表匠提出,修表时要带学生在一旁观看。次日下午,他和学生们仔细地观看了修表匠把表拆了又装的全过程。当晚,他在亨达利表店买了修表工具,和几名学生一起动手拆装一只旧表,直到午夜才成功。为此,他和学生们都高兴得不亦乐乎。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②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选自《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乙】
这场疫情要教会我们的是感恩。这些天,你也一定看到很多感人的画面,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叔叔连续十几个小时站在手术台前;看到摘下口罩的护士阿姨,脸上被口罩带勒出的血痕;看到社区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敲开你家的门,耐心告诫你们,“请不要外出了,都好好待在家里吧。”亲爱的同学们,在一场大的灾难面前,真正的英雄,不是台上夸夸其谈指手画脚的人,也不是在镜头前搔首弄姿唱着赞歌的人。真正的英雄就是那些平凡的默不作声地做好一件又一件微小事情的人。真正的英雄是在工地连续工作24小时,赶着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农民工,真正的英雄是靠着肩扛手提从国外背回5000个口罩送到医院去的小伙子,真正的英雄是在武汉开着车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司机伯伯……而有一位这样的司机伯伯就在昨天,因为感染病毒永远离开人世了,他叫何辉。亲爱的孩子,让我们铭记这个名字。
亲爱的同学们,一场灾难就是一本教科书,它要教会我们的东西远不止这些,我们要用心习得,慢慢领悟!
(选自《一场疫情,一本带来人生要义的教科书—致每一个特殊时期在家的孩子》)
11.对选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告诉我们要有格物致知精神,【乙】文希望我们从疫情中学会感恩;两篇演讲词均情辞恳切,表达了殷切的期盼。
B.【甲】文结尾对“我们这一代”的实验精神提出了希望;【乙】文结尾号召同学们面对灾难要“用心习得,慢慢领悟”。
C.【甲】文论证上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逻辑严密;【乙】文论证上正反对比,突出强调,说服力强。
D.两文都用了举例分析,【甲】文古与今事例对比,国内外事例阐释,都恰如其分。
12.【甲】文“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这方面”是指哪一方面?
13.请你阅读下面两位同学的聊天记录,说说演讲词选用的事例材料具备怎样的特点,并结合文段具体分析。
聊天记录
小语:【甲】文第②段我听得亲切又信服。
小文:我也有同感。【乙】文的演讲我听得都有点想落泪。
小语:嗯,他运用的材料都不是空穴来风的。
小文:他还举了很多例子,讲了一个故事呢。
小语:是的,虽然多,但一听就懂。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六、作文
14.请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写一个作文片段。
在写议论文时,为了使观点更鲜明,论证更有说服力,我们可采用道理论证。它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如何更好地使用道理论证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要仔细分析每句名言背后的特殊含意,将其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2)语言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文过多,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3)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需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如课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第三段即运用道理论证法论证了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即自然科学的实验精神,揭示格物致知真正意义被埋没的原因,很有说服力。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错在儒家,应为第二声;
B错在彷徨,正确应读(páng);
C项错在袖手旁观的“袖”的拼音书写,正确应为(xiù)。
故选D。
2.A
【详解】B.“错”应写为“措”;
C.“志”应写为“知”;
D.“凡”应写为“帆”。
故选A。
3.D
【详解】由横线前语句“浅阅读……”分析,后面应是继续“浅阅读”的话题。②句是讲“浅阅读”不利的方面,是对文段首句讲“浅阅读”的优点反方向陈述,所以应紧随其后,先排除AC两项,再作比较。⑤句是对“浅阅读”不足的进一步陈述,故紧随②句,排除B。第④句是针对“浅阅读”的缺点做出的假设,抓住关键词“如果”,可确定紧承第⑤句;抓住关键词“那么”,可确定第③句是紧承第④句的;故选D。
4.C
【详解】此题意在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能力。C中“我说,”应为“我说:”。故选C。
5.C
【详解】考查论据的作用。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据的作用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论点和论据必须高度统一。文章的论点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的意思探究事物原理,而从中获得智慧(或从中感悟到某种心得)。高尔基说的话体现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齐白石的话强调的是要不能一味模仿,要有创意;罗蒙诺素夫强调的是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歌德强调要有大胆的见解。由此可知,罗蒙诺素夫的观点与作者观点一致。
故选C。
6.A
【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原文是“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7. 丁肇中; 物理学; 诺贝尔物理学; 礼记; 大学; 礼记; 大学; 论语; 孟子
【详解】《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丁肇中先生的文章,也是课内必学课文。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作品。
8. 推究事物的道理; 求知,获得知识; 指遥想;追念; 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详解】结合文章内容可以得出词义。较为基础,需注意词语是否有特殊使用语境,如缅怀和袖手旁观。
9.【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没有做成一件事比喻成没有烧开一壶水。我们寻求真理不仅要对事物有客观的探索,还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既然做了就要做出结果,不能半途而废。否则有再多的实践精神,也得不到想要的成果。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结合修辞方法阐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出本体和喻体。生动形象的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本句话:把“没有做成一件事”比喻成“没有烧开一壶水”,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
10.(1)做任何事都不能只谈理论,而不注重实效,要敢于实践,大胆创新。
(2)实践出真知,要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认真观察漫画,把漫画蕴含的道理表达出来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材料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能力。需注意的是本材料是一个小议论文,提炼中心论点,只要再文段的开头或结尾寻找关键语句,再加以概括就可以了。
【点睛】信息的提取和概括,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后,把最核心的信息提取出来,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进行有机组合。
11.D 12.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13.①亲切信服——选择自身经历为例。丁肇中先生作为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以“个人的经验为证”,强调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具有示范意义;此外“现身说法”真实亲切,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②不是空穴来风——材料的选择真实,具有典型意义和较强感染力;③举很多例子,一听就懂——事例材料的表述运用通俗、平实的语言以及排比修辞,通俗易懂,也易于接受,贴合学生的生活,易引起听众情感的共鸣。
【解析】11.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D.“国内外事例”有误,甲文中列举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证明中国学生“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这一观点,但并没有举例相对应的国外事例;
故选D。
12.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甲文①段中“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内容可知,“这方面”是指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13.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甲文②段中“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的内容可知,丁肇中先生作为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以“个人的经验为证”,强调重视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具有示范意义,同时,以“现身说法”来叙述,真实亲切,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结合乙文第一段中“这场疫情要教会我们的是感恩。这些天,你也一定看到很多感人的画面,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叔叔连续十几个小时站在手术台前;看到摘下口罩的护士阿姨,脸上被口罩带勒出的血痕;看到社区工作人员,不厌其烦地敲开你家的门,耐心告诫你们,‘请不要外出了,都好好待在家里吧。’”的内容可知,材料的选择真实,具有典型意义和较强感染力;
结合乙文第一段中“亲爱的同学们,在一场大的灾难面前,真正的英雄,不是台上夸夸其谈指手画脚的人,也不是在镜头前搔首弄姿唱着赞歌的人。真正的英雄就是那些平凡的默不作声地做好一件又一件微小事情的人。真正的英雄是在工地连续工作24小时,赶着建成火神山医院的农民工,真正的英雄是靠着肩扛手提从国外背回5000个口罩送到医院去的小伙子,真正的英雄是在武汉开着车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司机伯伯……而有一位这样的司机伯伯就在昨天,因为感染病毒永远离开人世了,他叫何辉。亲爱的孩子,让我们铭记这个名字”的内容可知,事例材料的表述语言通俗、平实,“真正的英雄是……真正的英雄是……”运用排比修辞,通俗易懂,也易于接受,贴合学生的生活,易引起听众情感的共鸣。
14.合乎题意即可。
【详解】试题分析:请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写一个作文片段。所谓道理论证,是一种用名言、警句、谚语、俗语、公理、定理、推论、科学结论、经典名著节选出来的理性论述来充当论据的论证方法,其存在的形式是哲理形式,其内在本质是理性。道理论证的几种形式:(一)运用道理论据来证明论点。(二)针对道理论据或事实论据,进行深入剖析,并对核心部分加以强调的部分。(三)运用已知条件,推理未知结论的整体推理过程。(四)针对论点,指出或强调观点的内涵或外延,避免误解,确保论证逻辑严密的部分。(五)进行归纳总结,阐述结论的部分。
点睛:所谓“作文片段”,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段的写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段训练”。其训练类型共有三种:其一,描述性训练:就是选择景物的一个方面,撷取生活海洋中的一个小浪花,截取生活的一个断面进行叙述描绘。其二,说明性训练:就事物的一个方面作介绍。其三,评议性训练:就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片简单的谈点个人看法,不求多、不求全,谈清楚某方面的感受或体会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