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4 11:0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6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从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有计划地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经济文化建设等重大成就,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但是,也发生了“大跃进”运动等错误和“文化大革命”的内乱。
〖内容要求〗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认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及意义;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
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成就及其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2、2022年课标解读:
1)了解“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八大、“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这些史事发生的基本线索,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运用史料分析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原因以及意义;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指导意义。(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学习他们热爱祖国、自力更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1.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学习要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社会主义工业化;“三大改造”。
学习提示: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2)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习要点: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
学习提示: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学习延伸:初步分析在经济建设方面急于求成的原因。
3)建设成就和奋斗精神
学习要点: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艰苦创业的先进人物;为人民服务的社会风尚。
学习提示:了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社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4)“文化大革命”
学习要点:全国动乱;粉碎“四人帮”。
学习提示:了解“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在“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指导下造成的严重灾难。
2、单元大概念架构
单元时空背景:
1)国际:美苏冷战,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外交孤立。
2)国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也出现“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失误。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本单元的各课内容围绕核心内容展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经过三年努力,我国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目标超额完成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接下来我国开始全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探索中既有成就也有失误和挫折。成就主要有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这次大会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工业国;1961年初到1965年的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在工业、交通、电子工业和国防尖端技术等领域取得许多建设成就,并涌现出一批英雄模范人物。失误主要有1958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探索中的成就值得我们肯定和发扬,同时我们也应该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在此要强调的是,不能全盘否定1966年到1976年的历史,要把“文革”与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区分开来。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 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大单元、大概念、大主题的历史学科素养,提高整合历史知识的能力。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 课堂总结,以时空观念为指引,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明确该知识点在单元、教材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6). 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2至4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行反思,以便于后期调整教学策略。
4.本单元教材体例
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大概念统领内容,强调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本单元的教学,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对我国此后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继而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正文楷体内容补充说明;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9)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绘制历史时间轴的习惯,学会构建课与单元知识结构,梳理历史史实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历史学科知识体系。
2.通过大单元教学、中外联系、单元概述等环节,在大单元主题下整合教学内容,加强历史的横向联系,落实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
3.通过重难点知识的梳理和突破,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4.通过政治协商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比较,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加深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激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热情,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信心。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是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是艰苦探索的过程;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感受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良好社会风貌。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建设成就;
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危害。
(第3课时)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知道中共八大;了解“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与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认识这一时期取得的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科技等成就及其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了解以王进喜、雷锋、钱学森、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事迹;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素养目标 1)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知道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总路线,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知道“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2)唯物史观:分析总结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影响,认识“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主要教训。3)家国情怀:感受新中国成立初建设者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教材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二单元第6课,主要介绍的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本课知识点较多,可以归纳为两大部分:一是艰辛的探索,讲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开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功与失误。二是建设成就,介绍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大批模范人物。本课教材通过这两条主线,既体现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艰辛,道路的曲折,又体现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的历史发展趋势。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整合为二部分:第一部分:良好开端谱新篇:中共八大第二部分:探索失误走弯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三部分:而今迈步从头越:国民经济调整第四部分:十年浩劫国遭殃:“文化大革命”第五部分:人民干劲比天高:建设成就。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既有强烈的好奇心,也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但认识问题易从感性角度出发,理性思维较为欠缺;在八年级的知识积累中,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辛探索与十年“文革”了解得较少,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手段丰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方法 观看视频、史料研读、合作探究等
大单元理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导入新课】下面的内容都是主流媒体的公开报道。哪个报道是真实的?为什么主流媒体都会出现虚假的公开报道?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以图片与设问进行对比,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一、良好开端谱新篇:中共八大 目标导学一:良好开端谱新篇:中共八大1.背景:自主学习:结合材料思考,中共八大召开的国内国际背景?史料解读:材料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伊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没有很大地提高,这又造成人们对社会主义的高期望值与现实差异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发展史》材料二:苏联的办法是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2.内容与意义:【播放视频】观看视频: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展示材料: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项目人民的要求(或需要)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一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落后的农业国第二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学生结合教材,归纳:①国内: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②国际: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生归纳:提示: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阅读史料,分析中共八大是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的开端。
探索失误走弯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目标导学二、探索失误走弯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重大失误)1.展示图片:关于向军委会议印发《两年超过英国》报告的批语文字内容:此件印发军委会议各同志。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只要1959年达到2 500万吨,我们就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教师提问:如何看待这一批语?2.教师讲述:“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增强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经济建设的自信心。在胜利面前,中央和地方都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的估计严重不足。3.教师讲述: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4.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一总路线?5.知识补充:三面红旗三面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于1958年提出的一个施政口号,意指“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它是时代的历史产物。探索中的失误:1.“大跃进”运动1)农业:虚报产量,宣传“高产卫星”【播放视频】农业上:“农业卫星”展示图片:《人民日报》关于农业卫星的报道工业:全民大炼钢铁①教师讲述:炼铁的主要设备——高炉。 高炉炼铁的特点是规模大,不论是世界其他国家还是中国,高炉的容积在不断扩大,如我国宝钢高炉是4 063立方米,日产生铁超过10 000吨,炉渣4 000多吨,日耗焦炭4 000多吨。炼出合格的钢需要专业的设备、专业的技术。在当时的中国有条件做到吗?我们来看看“大跃进”时期全面大炼钢的设备。②展示图片: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2.人民公社化运动【播放视频】(1).展示图片: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教师讲述:人民公社化运动,最初是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小社并大社引起的。这本来是出于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但在“大跃进”的背景下,却演变成不顾客观实际条件,争相推进农村集体生产组织向所谓更高级的形式过渡的一场普遍的群众运动。(2).展示图片:1958年后农村人民公社的情况3.对探索失误的认识与启示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后果?原因?启示? 提示:不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国情。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的错误的泛滥。提示:在农业上,主要表现为虚报产量、“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提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提示:(后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让学生通过史料中抓取关键信息,独立思考并表达观点,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证实的核心素养。初中生注重形象思维,视频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以教材内容为史料,利用视频和历史图片,将这段复杂而曲折的历史非常丰富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既图文并茂,又有理论分析,能够提高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阅读文本材料及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视频能够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而今迈步从头越:国民经济调整 目标导学三、而今迈步从头越:国民经济调整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年)结合材料,分析出现三年困难时期的原因。材料 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 1000万。突出的如河南信阳地区,1960年有9个县死亡率超过100‰,为正常年份的好几倍。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58—1961年的粮食生产状况年份粮食产量(万吨)增长率(%)1958年19 766.31.341959年16 969.2-14.151960年14 385.7-15.221961年13 650.9-5.11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信息?为何会出现这一历史现象?该现象会带来怎样的社会问题?2、国民经济调整调整国民经济: 八字方针材:1:1961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八届九中全会通过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材料2:1962年初,中共召开“七千人大会”比较系统地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以比较实事求是的态度,发扬了民主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增强了全党团结奋斗、战胜困难的信心。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提示:(历史信息)粮食产量急剧下降。(出现的原因)人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全国大炼钢铁,也使得很多农田荒废。(社会问题)粮食危机。提示:“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四、十年浩劫国遭殃:“文化大革命” 目标导学四、十年浩劫国遭殃:“文化大革命”背景:【播放视频】结合以下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有哪些?材料: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都将存在,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席宣、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 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要夺取政权…… ——《五·一六通知》概况3.性质、影响、教训 提示: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影响: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经验教训:)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要加强国家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④反对个人崇拜。 本节内容涉及的问题有着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在初中阶段,我们只限于知道此事件和积累的经验即可,避免问题复杂化。
五、人民干劲比天高:建设成就 目标导学五、人民干劲比天高:建设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成就教师提问: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展示:建设成就一览表类别建设成就钢铁建成武钢、包钢两大钢铁基地石油建成大庆、胜利、大港油田;实现自给现代工业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铁路兰新、兰青、包兰等科技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2.“文化大革命”时期(1)展示图片各项具体成就展示:建设成就一览表类别建设成就科技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籼型杂交水稻教师讲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取得了许多的辉煌成果,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党领导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建设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优秀人物的事迹。(2)展示图片: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的照片。(3)教师鼓励学生讲述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提出问题:三人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教师总结: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是无数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伟大的建设精神,将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强。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发生过严重的失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思考:这一时期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难点突破】1956—1976年三十年间的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 提示: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等。提示:①面对出现的问题和失误,党和国家能够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政策。②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许多干部依然坚持工作,尽可能地纠正错误、减少损失。②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许多干部依然坚持工作,尽可能地纠正错误、减少损失。 学习优秀建设者的事迹,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可贵的精神品质,从而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结合思维导图,完成本课的知识点梳理。第一部分:良好开端谱新篇:中共八大第二部分:探索失误走弯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三部分:而今迈步从头越:国民经济调整第四部分:十年浩劫国遭殃:“文化大革命”第五部分:人民干劲比天高:建设成就。 总结课堂内容,梳理知识线索。 运用大单元主题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改造内容的理解。
课堂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遵循大单元设计理念,能够按照学生认知规律,思路清晰;依据课标,培养核心素养。本节课内容跨度比较大,包含了二十多年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有良好的开端,也有探索的失误还有可喜的成就。学习这部分主要是理清探索的失误与成就,从失误中寻找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主要还是对建设成就的掌握,对于失误不用过多强调,知道这是历史发展的过程,正确看待失误即可。 教中学、学中教。
附1: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