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专项——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专项——按课文内容填空(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4 12:0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专项训练——按课文内容填空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1.根据课文内容和日常积累填空。
(1)老舍原名 ,字舍予,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和 ,剧本 和《龙须沟》。
(2)《边城》是 的代表作,写的是 的风土人情。
(3)藏戏的开山鼻祖是 ,他靠歌舞说唱在 上建了58座铁索桥。
(4)《古诗十九首》的写作年代大约是 。
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老舍按照 顺序,描写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其中“ ”“腊月二十三”“ ”“初一”“ ”这几天是作者重点描写的部分,这样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其中, 的过程写得比较详细,分为 ——分粥—— ——看粥四个部分。
(3)《藏戏》以连续的三个问句开篇,点出了藏戏“ ”“ ”“ ”的特点。
3.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寒食》中诗人用诗句 , 暗讽了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诗句 , 写出了织女离别之苦泪如雨下。
(2)《十五夜望月》中诗句 , 。委婉的表达了思念之情。
(3)看到同学贪玩儿不学习浪费时间,我想用《长歌行》中的诗句“ , ”来劝他珍惜时间。
(4)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 ,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 ,课外我还知道 寓意着 。
4.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长歌行》是触景生情之作,诗中的“ , ”是千古名句,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2)《迢迢牵牛星》一诗中,“ , ”两句借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不能交谈的故事,表达了诗人的离愁之苦和相思之情。《十五夜望月》中的“ , ”两句,写出了中秋赏月的习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从《北京的春节》一文中,我知道了老北京在除夕这一天的习俗是 、 (写两个);从《腊八粥》一文中,我感受到了节日时 的家庭氛围;《藏戏》一文让我了解了 的藏戏。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 ,寒食东风御柳斜。
(2) ,不知秋思落谁家。
(3)《北京的春节》 一文按 顺序,详细描写了老北京人在腊八、腊月二十三、 、正月初一、 这几天的活动,展示了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藏戏的开山鼻祖是 。在藏戏中, 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 ; 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 。
6.根据语境填写诗句。
(1)“今夜月明人尽望, ”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我还能写两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 。
(2)寒食之夜,诗人韩翃用“ , ”来讽刺权贵。
(3)夏日夜晚,望着夜空中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我会想起诗句“盈盈一水间, ”,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诗句是: , 。
(4)《长歌行》告诫我们:“ , !”少年是做学问的最好时光,切勿荒废。
7.把下列的格言补充完整。
(1)人非 ,孰能无惑?
(2) ,天下物无全美。
(3)种 者必培其根,种 者必养其心。
(4)明日复明日, 。 ,万事成蹉跎。
(5) 而后晓声, 而后识器。
8.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腊八粥》选自 (作者名)写的 (体裁)。课文围绕腊八粥写了 和 两部分内容。其中第一部分又写了 、 、 、 四个生动的场景。
(2)《长歌行》是触景生情之作,其中“ , ”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
(3)《藏戏》向我们介绍了藏戏的三个特点: 。
(4)《寒食》一诗中,写了暮春之时美好景色的句子是 , 。
9.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第一单元中介绍春节习俗的文章是 写的 ,这篇文章按照 顺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这位作者原名 ,字 ,是新中国第一位被授予“ ”称号的作家。我们学过他写的 、 、 、 几篇课文。你还知道他的代表作 。
(2)这篇课文中,作者介绍了北京春节的 个高潮,分别是 ;但是详写的内容在此之上还有 。
(3)介绍北京春节时,有些日子写的详细,有些简略,这样写的好处是:

10.按要求填空。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中的这一名句告诉我们努力要趁早,不要虚度年华。《汉乐府》中“ , !”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2)“盈盈一水间, 。”这首古诗取材于我们的民间故事 。
(3)《北京的春节》一文按 顺序来写,详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 、 这几天的活动,“零七八碎儿”“各种玩意儿”等 语言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4)《十五望月夜》一诗写的是传统节日 ,“今夜月明人尽望, 。”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 之情。
(5)通过阅读,我了解了很多中外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 ,出自《 》,他(她)是一个 的人。
参考答案:
1. 舒庆春 《四世同堂》 《茶馆》 沈从文 湘西地区特有 唐东杰布 雅鲁藏布江 南北朝时期
2. 时间 腊八 除夕 元宵节 等粥 盼粥 猜粥 戴着面具演出 演出时没有舞台 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3.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年年有余 遍地是福福从天降 过年吃年糕 万事如意年年高
4.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吃团圆饭 守岁 其乐融融、温馨和睦 内涵丰富、历史悠久
5. 春城无处不飞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时间 除夕 正月十五 唐东杰布 国王
威严
王妃
柔顺
6. 不知秋思在谁家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脉脉不得语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7. 生而知之者 甘瓜苦蒂 树 德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操千曲 观千剑
8. 沈从文 小说 等粥 喝粥 等粥 盼粥 猜粥 看粥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9. 老舍 《北京的春节》 时间 舒庆春 舍予 人民艺术家 《母鸡》 《猫》 《草原》 《养花》 《骆驼祥子》 三/3 正月初一、除夕、元宵节 温馨与美好 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了节日习俗的多样和节日的热闹氛围
10.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脉脉不得语 牛郎织女 时间 腊月三十 正月初一 京味儿 中秋节 不知秋思落谁家 思乡 尼尔斯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顽劣、善良、机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