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2022课标要求】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教学目标】
1.认识北宋面临的形势,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政策。
2.能够通过史料与历史故事,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带来的影响。
3.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及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重文轻武的政策。
教学难点:理解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政策内容与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的更迭是在血与火中完成的,横尸遍野,血流成河。但也有例外,这场兵变,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
(一)定江山
1.宋朝的建立
师:播放视频,讲解陈桥兵变的故事。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接赵匡胤入城,胁迫周恭帝禅位。赵匡胤即位后,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
北宋建立概况
时间:960年
都城:开封
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
国号:宋(史称北宋)
北宋成立后的局面
师:出示图片并讲解。
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北面,是强大的辽和辽扶植下的北汉,南面分布着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较大的割据政权。北宋只是占有后周统治的地区。
2.北宋的统一
方针: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当时北宋的军事力量对辽朝还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在边境上采取守势;而南方几个割据政权所占领的大都是物产丰富的地区,这些政权的军事实力又较为弱小。
结果: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局面,完成了局部的统一。
(二)稳江山——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材料:北宋建立初期,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其目的是什么?
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目的:解决武将专权的积弊。
“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统调分离: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更戍法: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积极影响:加强皇帝的权力。
消极影响: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的局面。
(2)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还设立多重机构(政事堂、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政、 财政大权。
目的: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3)在地方:
①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②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③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积极影响: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消极影响:造成地方财政困难
2.影响:
材料 太祖、太宗平一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是以天下晏然(安宁),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内乱),此制兵得其道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促进了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三)保江山——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太祖当上皇帝后,有感于武夫乱国的情况,担心武夫专政,大权旁落,从建国之初便确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扬文抑武的政策。据陆游《避暑漫抄》载,962年,宋太祖特意安排人刻了一块“誓碑”,立于祖庙寝殿夹室,用销金黄幔将它遮盖起来,规定每次新皇登基,都安排一个不识字的宦官引领新皇进去,焚香跪拜,宣誓就职。碑文三条:一、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这就是宋朝重文抑武政策的来源之一。这种政策在一定的时期有效地抑制了武夫篡位的危险,使宋朝不至于重蹈五代兵变频繁、政权更换频繁的覆辙。但凡事有一利则有一弊,在外敌如西夏、辽国、金国步步进逼、国土不断丧失的情况下,仍压制武将、松弛武备,这就是荒唐了。宋朝最后灭亡在女真和蒙古的铁蹄和武力之下,就是不能与时俱进带来的最严重后果。
原因: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措施:
文人统兵,武将受限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影响:
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消极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三)王安石变法
1.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2.原因:
(1)北宋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
(2)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导致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财政入不敷出;
(3)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3.措施: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
4.结果:收到一些成效,如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水利得到兴修;但最终被废除。
5.败因: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6.王安石精神:
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锐意进取,积极改革的创新精神;面对困难,毫不动摇的坚强信念。
三、课堂总结
宋太祖兵不血刃的建立大宋王朝,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固江山,形成了重文轻武的政策,一改唐末五代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如此种种措施,就能让江山一劳永逸的安稳如初吗?其实国家的治理没有万金油,任何政策、措施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和改变。武将出身的宋太祖想不到,他的精心经营,竟然落得积贫积弱的局面,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板书设计】
定天下——北宋的建立与统一
稳天下——加强中央集权
保天下——重文轻武政策
王安石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