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人教七下历史同步精品课件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统编版七下历史课件教案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唐与新罗的关系
3.玄奘西行
整体感知
了解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2022年课标分解
知道遣唐使、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等史实,通过观察地图,了解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概况,构建时空观念。
感受鉴真和玄奘锲而不舍的精神,树立坚忍不拔的人生观;通过学习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树立文化自信,深化家国情怀素养。
教学目标
导入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王维
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唐乾陵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描绘了外国使节和僧侣上朝觐见皇帝的情景。
知识点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日本派遣到中国进行交流、学习的使节,当时称为“遣唐使”。
日本遣唐使路线图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画面描绘了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含义: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大唐这个国家,法制完备,是难得的国家,我们必须经常到那里学习。)
——《日本书纪》
目的:
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和制度
同来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等。
知识点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结合材料,归纳遣唐使来华的特点。
历史材料题答题思路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在找取每段每句的含义时,要注意抓取关键词语,不论题目所给的材料文字多少,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万变不离其宗。任何一道材料题的解答,都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不管材料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
3.适当的归纳、总结,根据问题完成解答。
材料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日本先后20次派遣遣唐使……遣唐使团的规模初期约一、二百人,仅一、二艘船,到中、后期规模庞大,一般约五百余人,四艘船。最多是838年第十八次竟达651人。……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
知识点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结合材料,归纳遣唐使来华的特点。
历史材料题答题思路
1.从材料内容本身——找取有效信息。
2.从材料与课本的关联——找取相似点。
3.适当的归纳、总结。
材料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日本先后20次派遣遣唐使……遣唐使团的规模初期约一、二百人,仅一、二艘船,到中、后期规模庞大,一般约五百余人,四艘船。最多是838年第十八次竟达651人。……遣唐大使、副使都挑选了解唐朝情况和博通经史、娴习文艺的人担任。
①时间长
②次数多
③规模大
④人员素质高
知识点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响:
知识点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遣唐使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响:
对日本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鉴真东渡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像
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知识点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2.鉴真东渡
因为鉴真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材料一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学者钱文忠说,对于我们国人而言,鉴真大师惊天地、泣鬼神的东渡成功,其贡献远不止大师在日本的成就,更多的是促进了中日文化的发展,更多的是留下了可贵的执着、无私奉献精神。这是最可贵的、永不磨灭的精神财富。
为何鉴真大师在中国和日本都有着崇高的地位?结合材料说说“东渡精神”的含义。
无私奉献、不畏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
知识点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政治制度、科举制、医学、天文、历算等
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
学习中国文化
目的
学习中国先进制度和文化
表现
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引入中国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朝鲜半岛音乐传入中国。
影响
密切了唐与新罗的友好交往
物产、音乐
双向交流
知识点三:玄奘西行
玄奘法师
知识点三:玄奘西行
时间
贞观初年
过程
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贡献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归纳总结
列表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
精神品质:坚忍不拔、坚持不懈和不畏艰难。
传播唐朝文化
学习佛教文化
相同点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为对外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归纳总结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带给我们的启示?
特点: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原因:①国家安定统一;②经济文化繁荣;③对外开放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
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归纳总结
由唐朝的繁盛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指:中华民族要通过和平发展,再次走在世界前列的意思。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在内的全面复兴,现代化更为广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课堂小结
唐朝的中外文化
交流
日本
新罗
天竺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贸易往来
文化交往
玄奘西行天竺《大唐西域记》
兼容并蓄
双向交流
原 因
国力强盛,文化发达
对外政策开明
交通便利
特点
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石头大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它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化石是划分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类开启地球迷宫的一把“钥匙”。结论
1.(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 )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郑和
【解析】根据“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B项正确;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排除A项;唐太宗时期玄奘前往印度求取佛教,排除C项;明成祖时期郑和七下西洋,排除D项。故选B。
B
课堂练习
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石头大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它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化石是划分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类开启地球迷宫的一把“钥匙”。结论
2.(2023·湖北宜昌中考) 下图是敦煌莫高窟第二百二十初唐“西方净土变”中舞使图,图中两个舞伎戴宝石冠,穿石榴裙,挥舞长巾相对而作胡旋舞。它可用于说明唐朝( )
A.政治稳定清明
B.文化包容开放
C.妇女地位低下
D.经济繁荣昌盛
【解析】根据材料“图中两个舞伎戴宝石冠,穿石榴裙,挥舞长巾相对而作胡旋舞”可知,舞伎着装具有外域风情,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反映了唐朝文化的文化包容开放,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文化生活,无法体现政治稳定清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文化生活,不能推断唐朝妇女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文化生活,无法体现经济繁荣昌盛,排除D项。故选B。
B
课堂练习
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石头大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它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化石是划分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类开启地球迷宫的一把“钥匙”。结论
3.(2023·甘肃兰州中考)唐朝灿烂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下列史事中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是( )
A.玄奘西行 B.文成公主入藏 C.设置安西都护府 D.鉴真东渡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唐朝灿烂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D项正确;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游天竺学习佛法,与题干内容“唐朝灿烂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不符,排除A项;文成公主入藏,属于中华民族之间的交流交融,与题干内容“唐朝灿烂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不符,排除B项;设置安西都护府,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与题干内容“唐朝灿烂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不符,排除C项。故选D。
D
课堂练习
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石头大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它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化石是划分地质年代的重要依据,也是人类开启地球迷宫的一把“钥匙”。结论
4.唐政府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不断吸收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优秀文明成果,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也传入中国;亚洲、欧洲以至非洲的一些国家也不断学习唐朝,日本的“遣唐使”把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这体现了( )
A.日本文明是唐朝文明的延续 B.唐朝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源头
C.古代世界区域文明异彩纷呈 D.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解析】根据材料唐朝吸收“欧洲东罗马的医术、杂技”和“唐朝的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表明文化间进行交流,D项正确;日本借鉴唐朝先进的制度并结合本国国情融入日本,不叫延续,排除A项;世界人类文明最早起源两河流域,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文明之间的交流,排除C项。故选D。
D
课堂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