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安庆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4 14:2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庆四中2023届九年级历史开学检测(开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框)
1.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政府政策的放宽
C.列强侵华的放松 D.“实业救国”的推动
2.有学者认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该学者旨在说明
A.维新变法主张君主立宪 B.辛亥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C.五四运动具有爱国性质 D.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
3.下表是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单位:辆)。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 )
类别 自行车 人力车 马车 汽车 摩托车 骡马大车
数量 64100 42900 300 2200 40 9400
A.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征 B.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
C.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 D.变化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
4.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5.1924年10月,时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特派员的陈延年来到广州,协助周恩来选派党团员到黄埔军校学习。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
A.国共合作的实现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土地革命的开展 D.二次革命的失败
6.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著名歌手保罗罗伯逊灌制了用中英双语演唱的名为《起来》的唱片。该唱片收录了《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到敌人后方去》等中国革命歌曲,并在法国、印度、捷克等国家或地区发行。这反映了( )
A.五四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C.抗日战争受到国际关注 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7.1991年3月,中共中央确定在上海和深圳试点实行部分股份制公司股票上市。这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C.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
8.在中国“入世”关键阶段,中美经过多轮磋商和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说明
A.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 B.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美国开始放弃霸权主义 D.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贸易
9.“一个拥有几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产生材料中关系的背景是中古西欧时期( )
A.土地分封形式的变革 B.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
C.法兰克国王皈依基督教 D.查理曼帝国走向分裂
10.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这反映了
A.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C.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1.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制宪会议废除了种种贵族特权利封建地租,基本完成了“破旧”工作,它的主要任务还有“立新”。这里的“立新”首先体现在.
A.攻占巴士底狱 B.颁布《人权宣言》
C.惩办路易十六 D.打退反法联军
12.“工业革命的冲击、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欧美主要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社会生活的迅速提高和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等,都是推动俄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进行改革的强大外部力量。”这说明俄、日的改革
A.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B.顺应了历史进步潮流
C.实行了全盘西化的措施 D.是自上而下的变革
13.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是1790-1914年间欧洲主要战争中死亡人数总和的两倍以上;战争期间,英国国债总额提高了12倍,德国的国家负债增加了30倍。以上材料说明一战( )
A.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 B.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
C.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D.结束后确立新的国际秩序
14.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滋味吧!”为改变这种情况,苏俄开始实施( )
A.土地改革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15.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说明
A.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 B.男女平等基本实现
C.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2分,共8分)
16.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平等的洗礼。
(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4)二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初步总结全国抗战经验,批驳当时流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毛泽东在1938年五六月间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讲演,明确指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他分析了战争双方存在着的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即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指出毛泽东从哪些角度论证了战争双方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论持久战》发表的历史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贯彻抗日持久战方针的。谈谈这一战略方针给你的启示。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个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制了1661年以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内战首先使美国原来宪政机制中分裂的主权得到了统一。它为美国大工业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这个是一个先行,如果说,主权得不到统一、领土不能够得到统一、或者劳动力体制得不到统一的话,后面的大工业化还会推迟,或者不会产生这么大的效果。
——摘编自《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如何“根本改变了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又没有割断历史”?
(2)材料二中“劳动力体制得不到统一”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内战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到19世纪欧美历史发展的潮流。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大事年表
时间(年) 重大事件
1842 鸦片战争失败,《________》签订
1862 创办________(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
1864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98 戊戌变法
1911 辛亥革命
1915 新文化运动
1919 五四运动
1921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 ________革命根据地建立
1935 遵义会议召开
1937 ________(全民族抗战爆发)
1949 新中国成立
1956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2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012 提出中国梦
(1)阅读以上材料,请把表格中空白处补充完整。
(2)根据以上大事年表,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试卷第4页,共5页
1.B
【详解】根据材料“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和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项正确;洋务运动的刺激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排除A项;一战期间列强侵华的放松,出现“短暂的春天”,排除C项;“实业救国”的推动,与材料反映的政府政策放宽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失败的共同原因在于没有发动普通民众;五四运动中,年轻的工人阶级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分析可知,该学者旨在说明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派远离普通民众,革命派也没有发动广大人民参与到革命运动中,所以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共同原因是没有进行有效的理论准备和深入持久的思想启蒙,甚至在资产阶级内部思想也极不统一,脱离群众基础等。而五四运动中,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为站在潮头的青年知识分子先锋队提供了可靠而强大的后盾,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所以该学者旨在说明政治革命需要民众参与,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3.A
【详解】根据材料“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结合所学可知这里有新式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也有人力车、马车和骡马大车等传统的交通工具,从而说明1932年的北京城的交通工具提出出新旧并存的特征,A项正确;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可以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但是传统交通工具占比更大,B项说法不全面,排除;自由平等是对社会发展的评价,交通工具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是北平交通工具数量,D项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故选A项。
4.B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梁启超进行了戊戌变法运动,其目的是为了仿效日本,在中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实现变法图强。AC项进行革命和推翻清朝是辛亥革命的意图;D项学习西方抵御侵略是洋务运动的意图。B项符合题意,故选B。
5.A
【详解】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在此背景下,大量共产党员河社会主义青年团到黄埔军校学习,A项正确;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排除B项;土地革命始于1927年,排除C项;二次革命失败于1913年,排除D项。故选A项。
6.C
【详解】根据“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著名歌手保罗罗伯逊灌制了用中英双语演唱的名为《起来》的唱片。该唱片收录了《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到敌人后方去》等中国革命歌曲”可得出当时正值中国的抗战时期,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际关注,因此才会把相关的歌曲收录进去,C项正确;五四运动是1919年,排除A项;辛亥革命是1911年,排除B项;解放战争胜利是1949年,但与材料中的歌曲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股份制公司股票在改革开放中是个新事物,试点实行,这是准备全面推行,这体现了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二十一世纪初建立,1992年开放内地城市后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才开始形成, 试点实行部分股份制公司股票上市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落实,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8.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经过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双边协议,这说明,共同利益最终战胜了分歧,A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正在建立, 美国从来不是霸主但它从来没有放弃霸权主义, 发达中国家主导世界贸易,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9.A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封君与封臣的关系”“背景”,结合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形成“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等级特点,A项符合题意,A项正确;B项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是影响,排除B项;法兰克王国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克洛维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发生在5世纪后期至6世纪初期,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开始于8世纪前期,排除C项;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D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开始,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常常需要在共同的地点集中劳动,于是就形成了集中的手工工场,它们开始时虽然只占少数,但却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的“立新”,故B正确;ACD是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体现了法国大革命“破旧”工作,故ACD错误。综上故选B。
12.B
【详解】依据“工业革命的冲击、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欧美主要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社会生活的迅速提高和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彩等,都是推动俄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进行改革的强大外部力量”,可见这说明西方工业文明或资本主义文明是推动俄日改革的外部因素,也说明俄日改革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步潮流,B正确;题干的主旨是说明俄日改革的背景或外部因素,没有体现改革的局限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或改革实行了全盘西化的措施,也没有体现改革的性质是自上而下的变革,ACD排除。故选B。
13.C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是1790-1914年间欧洲主要战争中死亡人数总和的两倍以上、战争期间,英国国债总额提高了12倍,德国的国家负债增加了30倍。”可知,一战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C项正确;一战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 ,这是战争的性质不是影响,排除A项;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这是战争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结束后确立新的国际秩序,这是战后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滋味吧!”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苏俄政府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有利于经济的稳步恢复和发展,故C符合题意;土地改革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5.C
【详解】材料反映了机器的应用,推动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这说明科技进步是引起社会变化、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故选C;材料反映的机器导致社会变革,并没有反映科学研究与技术突破的关系,故排除A;1900年男女平等基本实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1900年西方资本主义统治着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说法不符合当时世界的情况,故排除D。
16.(1)正确
(2)错误;封建制度改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正确
(4)错误;二月革命改为十月革命。
【详解】(1)根据所学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平等的洗礼。正确。
(2)根据所学辛亥革命相关知识可得出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题干错误,将封建制度改成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根据所学文艺复兴相关知识可得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第一次资产阶级性质思想解放运动。因此,题干正确。
(4)根据所学十月革命相关知识可得出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因此,题干错误,将二月革命改成十月革命。
17.(1)角度:当前中日的国力;中日之间战争的性质;长期战争的结果;是否得到国际支持。
背景:日本全面侵华,大量国土沦陷;国民党内流行“亡国论”和“速胜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兴起;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2)如何贯彻: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发动百团大战,使全国精神为之一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启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详解】(1)角度:根据材料“即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可知,当前中日的国力;中日之间战争的性质;长期战争的结果;是否得到国际支持。
背景:结合时间1938年可知,日本全面侵华,大量国土沦陷;根据材料“为了初步总结全国抗战经验,批驳当时流行的种种错误观点”可知国民党内流行“亡国论”和“速胜论”;结合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抗战兴起;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
(2)如何贯彻: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相关知识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发动百团大战,使全国精神为之一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为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启示:结合持久抗战的结果可知,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18.(1)如何: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或保留国王,剥夺王权)
(2)南方种植园经济制度和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作用:维护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迅速发展起来。
【详解】(1)如何:根据材料“遏制了1661年以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并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可知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或保留国王,剥夺王权)
(2)“劳动力体制得不到统一”:结合美国南北战争前南北方经济制度的差异可知南方种植园经济制度和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作用:根据材料“内战首先使美国原来宪政机制中分裂的主权得到了统一。它为美国大工业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可知维护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3)潮流:根据材料中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南北战争相关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并迅速发展起来。
19.(1)南京条约(多写书名号扣分);京师同文馆;井冈山;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2)观点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或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保障
论述:1840年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地走上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道路。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变法救国,都以失败告终。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三大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1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开启了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综上所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保障。
观点2: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论述: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以及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没能完成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而只有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才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所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观点3: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论述:在近代中国现代化建设问题上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虽然开启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但没能完成中国经济向工业化的转型。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搞官僚资本控制国民经济,不仅未能使中国经济工业化,反而排挤民族资本主义,使之逐渐陷入绝境。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具体中国国情相结合,使中国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
所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观点4: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推动了中国革命与建设问题的解决。
论述: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一度照搬苏联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屡遭失败,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包围城市之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在社会主义的改造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以和平赎买的方式成功改造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所以,中共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从而解决了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问题。
【详解】(1)据所学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清王朝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故空白处为(南京条约)(多写书名号扣分);据所学可知,1862年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创办;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全民族抗战爆发。
(2)观点1:据材料“1919年五四运动……”并结合所学可提炼观点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或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保障”
论述: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1840年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地走上了救亡图存的探索道路;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的变法救国,都以失败告终;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三大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1世纪以来,中华民族开启了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综上所述可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保障等方面论述。
观点2:据材料“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并结合所学可提炼观点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论述: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斗争;林则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以及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都没能完成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而只有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才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所以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等方面论述。
观点3:据材料“1949年新中国成立”并结合所学可提炼观点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论述: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从在近代中国现代化建设问题上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虽然开启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但没能完成中国经济向工业化的转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搞官僚资本控制国民经济,不仅未能使中国经济工业化,反而排挤民族资本主义,使之逐渐陷入绝境;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具体中国国情相结合,使中国实现了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论述。
观点4:据材料“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及“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可提炼观点为“中共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推动了中国革命与建设问题的解决”
论述: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一度照搬苏联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屡遭失败,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包围城市之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的改造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创造性的以和平赎买的方式成功改造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为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导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共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从而解决了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问题等方面论述。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