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4 12:04:41

文档简介

博州地区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质量监测
七年级 历史
(卷面分值: 100分 考试时间: 60分钟)
考生须知:
1.本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其中试卷共4页,答题卡共2页。要求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2.答题前,请先在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60分,每小题3分)
1.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考古发现 B.历史文献 C. 口述历史 D.神话传说
2.直播带货是当下兴起的新兴职业,现场主播正在介绍:“它是一种草本植物,去皮后称为小米,早期产于黄河流域,六千年前开始种植……”,由此, 我们猜测主播代销的货物是( )
A. 米 B. 粟 C. 玉米 D. 燕麦
3.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毛公鼎 D.青铜立人像
4.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A.强化了诸侯权力 B. 扩大了统治范围
C. 加速了西周灭亡 D. 确立了君主专制
5.《春秋》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措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鲁国“求则(钱财) ”, 以安葬周平王。这一事件反映了
A. 诸侯争霸 B. 百家争鸣 C. 群雄兼并 D. 王室衰微
6.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 史前社会 B. 夏朝 C. 西周时期 D. 春秋时期
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疫情发生以来, 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防控。春秋时期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的思想家是( )
A. 孟子 B. 老子 C. 孔子 D. 韩非子
8.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夏商周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 正确的是( )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9. 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 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④有利于发挥秦始皇个人的权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10.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所到之处,农民纷纷响应,踊跃加入起义军。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人民盼望楚国复兴 B. 秦朝的暴政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C. 陈胜、吴广的个人魅力 D.人民受到起义军的迷惑
11.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
A. 公元前3世纪初 B. 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初 D. 公元前2世纪末
12.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说:“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大一统” D. “王与马, 共天下”
13.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看法和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 1B.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C.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 D.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
14.生活在东汉时期、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 )
A. 华佗 B. 张仲景 C. 李时珍 D. 郦道元
15.“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需要300张羊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文中提到的技术是( )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指南针 D. 火药
16.南朝时期,人口众多,商业最为活跃的城市是( )
A. 洛阳 B. 建康 C. 长安 D. 成都
17.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赤壁之战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④① D. ④①③②
18.小李为某改革设计了思维导图(下图),其改革者是( )
A.汉武帝 B.汉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 隋文帝
19.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中①②对应的内容是( )
A. 吴、 宋 B. 东晋、北魏 C. 吴、 东晋 D. 东晋、 隋朝
20.2023年暑假出圈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反映了对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期盼。“以形写神”的珍贵画卷摹本《女史箴图》 (下图),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其原作可追溯至( )
A. 东汉 B. 西晋 C. 东晋 D. 隋朝
二、列举题(共8分,每小题2分)
21. 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
(2)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争战—— ( )
(3)东汉末年利用太平道发动的农民起义——( )
(4)导致西晋走向衰落的内乱—— ( )
三、综合题(共32分, 22题: 16分, 23题16分)
22. 交流是每个时代永恒的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下图所示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 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
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材料一中的路线是谁开辟出来的 他为后来哪条贸易通道的开通奠定基础 (4分)
(2)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设置了什么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该措施说明了什么 (4分)
(3)材料二中反映了我国民族发展中的哪一现象 (4分)
(4)材料三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发展呈现出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 你认为这一特点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有怎样的认识。 (2分)
2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某校七年级(2) 班同学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请你参与完成。(16分)
活动一:[读图学史-时空观念]
(1)对比秦朝与西汉的形势图,归纳异同点。(4分 要求异同各至少答出一点)
活动二:【提取信息-史料实证】
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特点。 (4分,答出两点即可)
活动三:【编写简史————历史解释】
(3)请你根据上面的思维导图,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6分,每点中史实,影响各1分)
活动四:【提升认识——家国情怀】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何认识 (2分)博州地区2023至2024学年第一学期质量监测
七年级 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20*3=60分)
1.A 2.B 3.A 4.B 5.D 6.D 7.C 8.D 9.A 10.B
11.B 12.A 13.B 14.B 15.A 16.B 17.B 18.C 19.C 20.C
二 列举题 (4*2=8分)
21.(1)陈胜、吴广起义或大泽乡起义
(2)楚汉之争
(3)黄巾起义
(4)八王之乱
三 综合题(共32分 22题16分 23题16分)
22.(1)人物:张骞;(2分)通道:丝绸之路。(2分)
(2)长官:西域都护;(2分)说明: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分)
(3)现象:民族交融。(2分)
(4)特点:江南地区得到开发(2分);原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2分)
(5)认识:和睦相处,民族平等,友好交往。(言之有理即可)(2分)
23.(1)异:西汉疆域比秦朝更辽阔;西汉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地区,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2分)同:国家都处于统一状态;周边少数民族都有匈奴。(2分)(要求异同各至少答出一点)
(2)主要特点:方式多样;汉化为主;相互学习。(4分,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3)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0年,曹丕建魏,221年,刘备建汉,229年,孙权建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6分,每点中史实,影响各1分)
(4)认识:统一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统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分裂是暂时的,即使是在分裂时期也存在着明显的统一趋势;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同任何形式的分裂行为作斗争。(2分,答出一点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