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营口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4 14:36:35

文档简介

19.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
革。根据下列表格,回答问题。(8分)
表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部分)
时间
发明成就
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①”该机器的发明大大

1765年
提高了生产效率。
2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1825年
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③时代的到来。
根据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整理
(1)请将表一中的①②③内容补充完整。(3分)
表2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世界大事记(部分)
时间
史实
1802年
英国领布世界上第一部工厂法

19世纪30、40年代
爆发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51年
英国有1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
1851年
英国建成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1864年
第一国际成立
1871年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一巴黎公社
根据统编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整理
(2)请提取表格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史实,论证“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
社会变革”。(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5分)
线
历史试卷第8页(共8页)
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监测
酸的型深
历史试卷
(本试卷共19道题试卷满分:70分道德与法治、历史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客观题)和第二部分(主观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
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区域粘贴条形码。
2.回答第一部分(客观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框。答案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二部分(主观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字迹工整。作答
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
效。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共8页。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情况,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教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3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
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
古埃及人发现,每年7月,当太阴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
始涨水。他们据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材料反映了古埃及高度发达的
A.天文历法
B.建筑雕塑
C.解剖医学
D.文学艺术
2.随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逐渐形成,其中掌管军事和行政
权力的等级是
A.婆罗门
B.吠舍
C.刹帝利
D.首陀罗
3.民主政治制度是人类几千年文明积淀的精华,是人类社会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罗
马帝国时期,屋大维首创的政治形式是
A.民主制
B.元首制
C.公民大会制
D.津贴制
4.著名学者刘景华在《人类六千年》中写道:“由于层层分封土地,9世纪至10世纪的
西欧便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下列构成“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级关系”
的是
A,封君与封臣
B.教会与大学
C.富农与市民
D.庄园与法庭
历史试卷第1页(共8页)九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B A D D C D B B D A C B A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16题12分,17题7分,18题13分,19题8分,共40分)
16. (1)图一:古埃及;图二:古巴比伦;图三:阿拉伯帝国
①③②
从所列的三个遗址中选答一个,能写出其承载的历史价值,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多选多答只评第一个。(1分)
示例一:埃及的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示例二: 雅典卫城,雅典城邦位于希腊中部,建立了民主政体。公元前5世纪中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示例三:摩亨佐· 达罗遗址,可以看出城市的建设经精心策划,是印度河流域发现的早期文明遗址。
《汉谟拉比法典》、《罗马民法大全》;示例:《权利法案》、《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举出其中一例即可得1分)
建筑艺术:C 雕刻艺术: A 哲学之光:D
对于世界各地区和民族创造的文明成果,我们要学会尊重;要学会学习、借鉴和吸收这些文明成果;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17.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任选世界古代和近代一个历史人物,进行名片设计和评价。(其中姓名、国籍、生活年代、成就各1分,评价只要概述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多选多答,只评价第一个答案。)
示例一:苏格拉底(1分):古希腊(1分)、公元前469-前399(1分),他开始思考人类社会,探讨人的灵魂、美德和幸福等问题,主张“认识你自己”等。(写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评价: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认识人内心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他坚持自己的信念,最后为真理而死。(3分)
示例二:亚里士多德(1分);古希腊(1分;公元前384-前322(1分)成就:创立逻辑学。(1分)评价: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科学都有贡献。(3分)
示例三:莎士比亚;(1分)英国;(1分)1564--1616;(1分)成就:著作《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1分)评价:莎士比亚是英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作品反映了时代的风貌和社会本质,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3分)
示例四:但丁;(1分)意大利;(1分)1265--1321;(1分)成就:长篇诗作《神曲》。(1分)评价: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作品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是文学三杰之一。(3分)
示例五:哥伦布;(1分)意大利;(1分)15世纪;(1分)成就:发现美洲新大陆。(1分)评价:是第一个横渡大西洋的航海家,他10年间先后三次西航到达美洲,他的发现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3分)
18. (1)长期性、曲折性、反复性、艰巨性、成果显著。(2分,写出两点即可);君主立宪制(1分);议会(1分)
(2)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2分,写出两点即可);1787美国宪法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权利(2分,意思相近即可)
(3)启蒙运动(1分);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2分)
(4)革命,或资产阶级革命(2分)
19. (1)珍妮机;1785年;铁路(3分)
(2)评分标准
等级 材料运用与论述 分值
1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以上的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4分
2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实,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 3分
3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者史论结合不充分 2分
4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1分
示例一:
选择史实:英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工厂法;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论述:英国开工业革命之先河,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取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交通领域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社会带来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更加密切,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因此,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示例二:
选择史实:19 世纪30、40年代,爆发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
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斗争,并在第一国际成立后,努力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工人运动在欧洲发展起来。因此,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示例三:
选择史实:19 世纪30、40年代,爆发法国里昂工人起义等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论述: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兴起,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讨论各种理论和欧洲工人运动,1848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可以说工业革命客观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因此,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示例四:
选择史实: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71年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成立
论述:18世纪后期起,法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在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却相对日益贫困。这促成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诞生,也进行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实践。因此,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示例五:
选择史实:英国有1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万;英国建成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论述:工业革命提供更便捷有效的动力,使工厂摆脱自然条件束缚,工业城市出现,人口更加;交通领域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为社会带来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这些集中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因此,工业革命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