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4 14:47:03

文档简介

锦州市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 期末质量检测
历 史 试卷
(本试卷共19道题 满分70分 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50 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 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1.下图是我国境内某一远古先民生活的印记,他们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2.下表两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人物 主张
孔子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体察民情。
墨子 使饥者得食, 寒者得衣, 劳者得息,乱者得治
A.无为而治 B. 以法治国
C. 关注民生 D. 主张礼治
3.范文澜《中国通史》:“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 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需要的。”属于秦朝创建的制度有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行省制 D. 三省六部制
4.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因为这次改革
A.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B.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C. 创立了科举制 D. 增强了北魏实力
九年级历史试卷 第1页 (共 8页)
5. “这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 ”《全球通史》对唐都长安的描述,反映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6.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都市生活的繁华 B.商业贸易的发展
C. 造纸技术的成熟 D. 冶铸工艺的进步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杜甫《春望》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请问这场动乱是
A. 大泽乡起义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黄巾起义
8.有学者认为:“这种政策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材料中的“这种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 闭关锁国 C.朝贡贸易 D.殖民掠夺
9.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对我国文物进行了空前洗劫,要调查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需要重点考察的地点是
A. 上海 B. 南京 C. 慈溪 D. 北京
10.下图为近代民族工业部分品牌商标。其表达的思想是
A.开放强国 B.教育兴国
C. 实业救国 D. 科技兴国
九年级历史试卷 第 2页(共 8页)
11.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弘扬和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八年一班同学以【追忆峥嵘岁月】为主题创办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展板,以下最适合作展板内容的是
A. 四渡赤水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 上甘岭战役
12.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下列新中国外交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 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B.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田中角荣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13.如图是古代亚非文明的地图,其代表性的四大文明古国按从右至左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 B.古印度、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
C.中国、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 D. 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14.拉斐尔擅长画圣母,他笔下的圣母不再是过去宗教画中那种呆板、神秘的圣母,而是美丽温柔和充满母爱的世俗女性,但圣母的眼神却略显哀愁,似乎预感到基督坎坷悲惨的命运。据此可知,拉斐尔的圣母像作品
A.折射出对教皇权威的否定 B.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气息
C.以悲剧为主要表现形式 D. 注重唤醒女性主体意识
九年级历史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
15.比较分析法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下表是英国1770-1821年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据表分析,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 1770年 …… 1821年
农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40% …… 16.1%
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24% …… 31%
A. 三角贸易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新航路的开辟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4 小题,16题 10分,17题10分,18题8分,19题12分,共 40分)
16.国家名片是代表国家形象的符号,以其独特的风格与意蕴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各国、各民族的文明成果。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0分)
(1)【文化名片】文物保存着历史发展的痕迹,请分别对两种文物的价值做出评价。(2分)
(2)【人物名片】仿照如下示例,为亚历山大制作人物名片,并试分析杰出历史人物给世界带来的共同影响。(4分)
九年级历史试卷 第 4页 (共 8页)
(3)【政策名片】政策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体现着国家的智慧和担当。分别写出与图一、图二史事相关的重大政策。简述两个史事内在的历史联系。(4分)
17.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学生以“三农”问题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10分)
【以农为本】
工具篇
九年级历史试卷 第 5页 (共 8 页)
著作篇
发展篇 ★742年,北方与南方人口比例 3:2, 1080年比例为2: 5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 特别是东南地区
(1) 仔细观察《工具篇》中图片,指出 (填字母) 是唐朝的发明;请从《著作篇》中选取任一农学著作,评价它在我国农学史的地位;《发展篇》的史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历史现象 (3分)
【天翻地覆】
九年级历史试卷第 6页 (共 8页)
(2)《政策篇》的三幅图片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和下面三个时期相对应的图片是(填写字母):(3分)
解放战争时期: ;建国初期: ;改革开放后: 。
(3)新浪网报道图一、图二人物:“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分别是什么 (2分)
(4)为保证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请你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2分)
18.照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材料,某校某班以照片为载体开展【探索·反抗】为主题的历史小报设计活动,请你参与。(8分)
主题一【探索】
(1)请写出图一图二两张照片反映的两次近代化探索;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给中国近代化探索留下哪些有益的启示 (4分)
主题二【反抗】
东北抗日队伍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请根据时间轴上展示的图片和对应的结论,把A 处填写完整。(2分)
九年级历史试卷 第7 页 (共 8页)
(3)请在下面图一图二中选择B处应插入的照片。(2分)
19.专题复习是历史学科总复习的一种重要形式,某班历史教师带领学生以【改革与革命】为主题进行专题复习,请你也参与其中,共同完成复习任务吧!(12分)
任务一【改革——制作表格】
改革名称
改革内容 政治上: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 官治理 经济上: 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成为公地、公民;国家 将土地分给公民, 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 税。
改革影响
(1)依据表格内容,你一定知道了这次改革的名称和影响,请赶快写出来吧。(3分)
任务二【革命——思维导图】
(2)通过思维导图的相关信息,判断出A 处应该是哪一革命 结合第三级和第四级之间横向、纵向联系,判断出B处填写的内容。(3分)
任务三【感受——论证观点】
(3)请你从以下改革或革命中任选两项,论证“改革(革命)推动社会进步”(要求:运用史实,论证观点,条理清楚)(6分)参考答案
C 2. C 3. B 4. A 5. C 6. B 7. B 8. B 9. D 10. C 11. D 12. D 13. A 14.B 15.C
16.(1)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1分)《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1分)
(2)身份: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1分);事迹: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2分);杰出历史人物会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1分)
(3)政策:改革开放(1分);一国两制(1分);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2分)
17.(1)D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1分)(或《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经济重心南移(1分)
(2)B、C、A(3分);
(3)国家政策和农业科学技术(2分)
(4);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粮食产量;稳定基本农田,保障生产基地;对粮食主产区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制定优惠政策,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等。(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1分)
18.(1)洋务运动(1分);辛亥革命(1分);中华民族具有不断探索的精神;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潮流;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洋务派注意世界形势的变化,努力推进中国社会的缓慢进步,改变了一个民族固步自封,盲目自大等落后的思想认识。(答出任意一点或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可得2分)
(2)A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分);
(3)图二(2分)
19.(1)大化改新(1分);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2分)。
(2)美国独立战争(1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2分);
(3)改革:①任选两个改革(革命)(1分)②分别论述,有史实,有结论,做到史论结合(4分)③得出结论,改革推动社会进步。(1分)
商鞅变法:为富国强兵,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支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史称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实力。
戊戌变法:为救亡图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考生可以选用任意两个改革,进行论述。
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8年,英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并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评分标准
等级 要求 分数
1 紧扣主题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的两个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2 能够围绕主题加以论述,运用了材料中两个史实,有结论,条理基本清楚 3
3 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加以论述,运用了材料中一个史实,但数量不够,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2
4 论述与提供的主题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1
示例
1.选取商鞅变法和戊戌变法两次改革,论证“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2.商鞅变法:为富国强兵,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支持变法,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戊戌变法:为救亡图存,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由此可见,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