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草船借箭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 草船借箭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4 12:3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草船借箭》故事背景及主要人物。
2.梳理故事主要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复述能力。
3.感受诸葛亮的智慧和胆识,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草船借箭》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特点。
难点:体会诸葛亮的智谋和策略,以及故事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草船借箭》故事背景、人物介绍、插图等)
学生准备相关历史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三国时期背景,引出《草船借箭》的故事。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草船借箭》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你们知道三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人物吗?”
学生:“刘备、孙权、曹操、诸葛亮……”
教师:“很好,诸葛亮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之一。那么,你们知道《草船借箭》这个标题中的‘借箭’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是不是用草船去借别人的箭?”
教师:“不完全对,但很接近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看看诸葛亮是如何巧妙地‘借’到箭的。”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找出借箭的原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2.出示词语,指导读写。
妒忌 都督 迟延 幔子 私自
水寨 擂鼓 呐喊 支援 丞相
简要说说课文内容,梳理课文内容。
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提问:“谁能概括一下《草船借箭》的主要情节?”
学生:“诸葛亮为了筹集箭矢,利用草船和雾天迷惑敌人,最终成功地从曹操那里‘借’到了箭。”
教师:“很好,概括得很准确。
(课件出示并填空): 课文先写了(借箭原因)——接着写了(借箭的准备)——重点写了(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借箭的结果)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展现了哪些智慧和胆识呢?”
学生:“他利用雾天作掩护,让敌人看不清真相;还用草船冒充战船,让敌人误以为有埋伏而放箭射击。”
教师:“对,这就是诸葛亮的智谋所在。他不仅善于观察天象,还能巧妙地运用心理战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要团结协作,才能战胜困难;还要学会运用智慧和策略。”
初读课文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否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神机妙算。这话出自谁的口?诵读: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5.出示第一、二自然段,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指导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如读出周瑜表面客气,内心暗藏杀机;读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
谈话过渡: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
(板书: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三)课堂小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诸葛亮的智慧和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复述《草船借箭》的故事给家人听,并谈谈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