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 年 历 史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26 27 28
(本试卷共 28 道题 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5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字母填写到下面相应的答题栏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作为中国人类历史的开篇,元谋人被写入中国历史教科书首页,其主要原因是
A.元谋人遗址是我国唯一的一处古人类遗址
B. 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C.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D.元谋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2.下列有关原始人类的描述,符合北京人的是
①制造石制工具 ②萌生审美意识 ③使用天然火 ④会种植谷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3.在央视播出的《探索·发现》考古专题节目中,一组与生产工具相关的文物激发了观众的兴趣。以下是观众按照生产工具出现的时间先后进行的排序,正确的是
A.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B. 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C.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青铜农具
D. 青铜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
4.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说“稻花香里说丰年”。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5.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时代。该时代的主要特征是
A. 大一统 B. 社会大变革 C. 民族政权并立 D.专制皇权加强
6.下图是保存在中国各地博物馆的青铜器,这些信息表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A. 造型优美 B. 体积庞大 C. 铭文众多 D.用途广泛
7.右图中的最中心位置“华夏部落”的主体居民应该是
A. 炎黄部落 B. 黄帝部落
C. 苗蛮部落 D. 东夷部落
8.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A. 晋国 B.吴国 C. 齐国 D. 宋国
9.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道法自然”指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与这一理念有相同之处。主张这一思想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
A. 墨子 B. 老子 C.韩非子 D. 孔子
10.《中国焦点)评出十大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中,位于第一位的是孔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A. 无为而治 B. “兼爱” “非攻”
C. “仁”的学说 D. 提倡法治
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出自李白《古风》组诗,与此句描述气势相关的事件是
A. 牧野之战 B. 桂陵之战 C. 秦灭六国的战争 D. 马陵之战
12.小华在网页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字眼,出现的网页最有可能的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黄巾起义 C. 王莽篡权 D. 刘邦起义
13.西汉初,诸侯实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 设置西域都护 B. 实行盐铁专卖 C. 刺史制度 D. 颁布“推恩令”
14.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太学,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为加强思想的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的目的是
A .把儒学立为正统思想 B.盐铁专营 C. 尊孔复古 D. 焚书坑儒
15.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份割的一部分,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下列可以印证这一毋庸置疑的历史的是
A. 丝绸之路开辟 B. 西域都护的设置 C. 宣政院的设置 D. 驻藏大臣的设置
16.下图两个建筑分别体现了佛教、道教文化内涵,佛教在中国得到上层统治阶级扶持、道教在中国出现的朝代是
遂宁广德寺 青城山
A. 秦朝 B. 东汉 C. 北魏 D. 周朝
17.对如图所示一组图片的主题及其影响解读准确的是
A. 耕织技术的革新 B. 汉字字体的演变 C. 书写材料的进步 D. 文书格式的改进
18.2021年,面对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大力提倡接种疫苗,预防新冠。在东汉时期,也有位名医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主张预防疾病,这位名医是
A. 华佗 B. 扁鹊 C. 屠呦呦 D. 张仲景
19.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则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这直接佐证了三国鼎立时期
A. 民族关系大大改善 B. 局部经济得到发展
C. 国家分裂不断加剧 D. 全国统一局面实现
20.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是中国文明延续的根基。虽然,从三国鼎立到隋统一的370年间存在着政权并立的局面,但也有过全国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A. 西晋 B. 南朝 C. 蜀汉 D. 北魏
21.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肥水之战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这几次战役的共同特点是
A. 联合作战 B.敌强我弱 C. 隔河相望 D.以少胜多
22.316年西晋王朝灭亡,第二年东晋建立。灭亡西晋的人与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 匈奴人 司马炎 B. 匈奴人 司马睿
C. 鲜卑人 王导 D. 羌族人 王敦
23.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 顺应了民族交融的潮流 B. 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
C. 孝文帝迁都洛阳 D. 北魏兵强马壮
七年历史第3 页
24.古诗有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朝时相继出现的四个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①梁 ②陈 ③宋 ④齐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②①③④ D. ③②①④
25.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历法的国家之一,历法的出现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南北朝时我国就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是
A. 《太初历》 B. 《大衍历》 C. 《大明历》 D. 《四分历》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个小题,26题14分,27题16分,28题20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毛泽东《黄帝陵祭文》
材料二: 《墨子·尚贤上》: “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史记·五帝本纪》:“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 ”
材料三: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 “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
(1)根据材料一回答,毛泽东之所以给予黄帝如此高的评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试举一例黄帝的“伟业”加以证明。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举舜、禹成为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随着夏朝的建立,这种制度就被一种新的制度所代替。请你解释一下“夏传子,家天下”。 (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禹吸取了父亲9年治水未能成功被处死的教训,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治水成功 我们应该从大禹治水的典故中学习大禹的哪些精神 (4分)
27.经济是国家的命脉,发展经济是历朝历代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经过了反秦战争、楚汉相争,刘邦建立起西汉王朝。西汉初年,人口减少,土地荒芜,经济残破不堪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材料二:这条道路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以上材料均依据《中国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有一部分流民继续南下,进入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摘自部编《七年历史》上册
(1)面对材料一中经济残破不堪的局面,汉高祖采取了什么政策 它为了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还采取了什么政策 (4分)
(2)汉武帝时除了把铸币权收归中央,还把什么经营权收归国有 这样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分)
(3)材料二中的“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 从材料中可以得知,通过这条道路,中国出口、进口的物品各有什么 (各举一例)在这条道路的开通上,贡献最大的使者是谁 (6分)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分)
28.了解历史名人,探究文明历程,感悟文明魅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他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勤奋好学,饱读诗书。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收集史料。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继任太史令后,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一部不朽的历史巨著。
材料二:王羲之七岁学书,十二岁习笔法,每日临书不辍,终身练笔不止,据说他用池中水蘸笔习字,染黑于一池水。尔后,他遍访名川大山,学习各家书法,并领悟到博采众长之后必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讲求书法有己意,从此创出自家体。
材料三: “我搜集经传书籍,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并在生产实践中加以证明。比如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我将这些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经验,以及帮助谋生的经验技术,都写在了书里。”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 他“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一部不朽的历史巨著”,你怎样评价这部巨著 他的哪句名言体现了人生存的价值 (6分)
(2)材料二中的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代表作品是什么 此作品被称为什么 他的字笔势有什么样的特点 (6分)
(3)材料三中“我”撰写了哪一农业科学技术著作 如何评价它 (4分)
(4)从以上三位人物中,任选其一,以“我心中的 ”为题,介绍其人。 (要求:介绍此人所处朝代,主要贡献、值得你学习的优秀品质等,语言通顺,50字以上。) (4分)七年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25个小题,每选对一题得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A C B D A C B C C A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A B B C D B A D B A B C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4 分)
(1)原因: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分)举例: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奠定了华
夏族的基础;建造宫室;制造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等(写一点即可)(2 分)
(2)禅让制(2分) 禹建立夏朝,死后位置传给他的儿子启(2 分)开始了“家天下”(世袭
制代替了禅让制)(2分)
(3)疏导(2 分)创新精神,公而忘私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写出一点
即可)(2 分)
27.(16分)
(1)休养生息政策(2 分)轻徭薄赋(2 分)
(2)煮盐、冶铁(2 分)为他以后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2 分)
(3)丝绸之路(2 分)出口:丝织品 (1 分) 进口:毛皮(汗血马、瓜果)(1 分)(写其它
的不得分)张骞(2 分)
(4)原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北方人口南
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南北方劳
动人民的辛勤努力;耕作技术和作物品种得到推广等。(答出一点意思接近即可)(2 分)
28.(20分)
(1)司马迁(2 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2 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
毛(2 分)
(2)《兰亭集序》(2 分)天下第一行书(2 分)飘若浮云,矫若惊龙(2 分)
(3)《齐民要术》 (2 分)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2 分)
(4)按答题要求,酌情给分。(4 分)
七年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QQABLYAEggAgAAIAARhCQQkICECQkBCAACoOgBAAoAABQA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