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
(时间:45分钟 分值:40分)
一、基础巩固(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
B.是寡人之过也 过:过错
C.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犹:好像
D.晋军函陵 军:驻军
解析:选C。C项,犹:尚且。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解析:选C。A项,古义:那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B项,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接待或请客的主人。D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解析:选D。D.焉:句末语气词。A.之:助词,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以:连词,因为;介词,拿。C.其:代词,代指郑国;表示祈使,还是。
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夫晋,何厌之有
B.以其无礼于晋
C.佚之狐言于郑伯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选A。A项为宾语前置句,B、C、D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5.下列各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B.侯、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从而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
C.东道主原意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因当时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后以“东道主”指称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现在,“东道主”也可以指某项赛事的主办国家、主办城市或主办单位等。
D.执事指办事的官员。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 “您”。
解析:选A。A项,“《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错误,应该是“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6.情景式默写。(5分)
(1)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将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分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二、阅读提升(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郑伯克段于鄢①
左丘明
初②,郑武公娶于申③,曰武姜④。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__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注】 ①节选自《左传》。②初:当初,从前。故事开头时用语。③郑武公:春秋时诸侯国郑国(在今河南新郑)国君,姓姬,名掘突,武为谥号。申: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南阳,姜姓。④武姜:郑武公之妻,武是她丈夫郑武公的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C.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D.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解析:选B。画波浪线部分先写“公”的情况,再说如何对答,最后指出“公从之”。根据语意断句即可。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在此文中是抄写的意思。
C.乘,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
D.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解析:选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庄公寤生,惊姜氏”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即姜氏对庄公的厌恶,以及姜氏与共叔段串通一气,共同攻打庄公。
B.大夫祭仲、公子吕以及子封都曾告诫过庄公:共叔段的种种做法都有害于庄公。但是庄公只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义不昵,厚将崩。”
C.作者通过一系列事件写出了郑庄公的阴险与狡诈,姜氏的偏心溺爱,共叔段的贪得无厌,突出了庄公的无为,姜氏的不亲,共叔段的不本分。
D.在颍考叔与庄公的对话中,庄公幡然醒悟,于是听从了颍考叔的建议,与武姜修复了母子关系,这一事件体现出颍考叔的大爱,可以推广孝道,影响他人。
解析:选C。C项中“写出了郑庄公的阴险与狡诈”“突出了庄公的无为”表述错误。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4分)
译文:
(2)公曰:“尔有母遗, 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4分)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参”“中”“堪”,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遗”“独”。
答案:(1)先王的制度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不符合先王的制度,您将承受不了。
(2)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呢?”
11.庄公为什么会接受颍考叔的建议?(3分)
答:
答案:庄公之所以欣然接受颍考叔的建议,不过是企图缝补“孝悌”的外衣,掩盖已经充分暴露的丑恶的灵魂。这也是千古奸雄的伎俩,在这里郑庄公又集中地表现了他的伪善。
参考译文:
当初,郑武公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为妻,叫作武姜。武姜生下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脚在前倒生下来,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取名叫“寤生”,武姜因此讨厌庄公。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没有答应。等到庄公当上了郑国国君,武姜为共叔段请求把制作为他的封邑。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要别的地方,我都答应。”武姜又为共叔段请求京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分封的都城超过了三百丈长,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大的都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大小不合法度,不符合先王的制度,您将承受不了。”庄公回答说:“姜氏要这么做,我如何避开这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有什么满足呢?不如早些给他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的势力蔓延。如果蔓延开来,就难对付了。蔓延开的野草都除不掉,何况是您受宠的兄弟呢?”庄公说:“干多了不仁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您暂且等着看吧。”
不久之后,太叔命令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也同时归他管辖。公子吕说:“一个国家不能容纳两个君王,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把国家交给太叔,就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如果不给,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不用,他会自食其果。”太叔又把双方共管的边邑收归自己,一直把邑地扩大到了廪延。子封说:“可以动手了。他占多了地方就会得到百姓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地方再大也会崩溃。”
太叔修造城池,聚集百姓,修整铠甲和武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武姜打算为他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得知了太叔偷袭的日期,说:“可以动手了!”他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邑。京邑百姓背叛了共叔段。共叔段逃到了鄢地,庄公又攻打鄢。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奔去了共国。
于是庄公把武姜安置到城颍,并向她发誓说:“不到地下黄泉,永远不再见面。”事后,他又后悔这么说。
颍考叔当时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员,他听说了这件事,就送了些礼物给庄公。庄公赐给他饮食,他却把肉放在一旁不吃。庄公问他为什么,颍考叔回答说:“我家中有母亲,我的饭食她都吃过,就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允许我拿去送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东西给她,唯独我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呢?”庄公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他,并说自己很后悔。颍考叔说:“君王何必担忧呢?如果掘地见水,打成地道去见面,谁能说这不是黄泉相见?”庄公听从了颍考叔的话,照着做了。庄公进入地道,赋诗说:“隧道当中,心中快乐融和!”武姜走出隧道,赋诗说:“隧道之外,心中快乐舒畅!”于是,母子关系又与从前一样了。
君子说:“颍考叔真是个孝子。爱自己的母亲,还扩大影响了郑庄公。《诗经》说:‘孝子不断地推行孝道,永远能感化你的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事吧!”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
(时间:45分钟 分值:40分)
一、基础巩固(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若:假如
B.是寡人之过也 过:过错
C.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犹:好像
D.晋军函陵 军:驻军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其无礼于晋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B.
C.
D.
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夫晋,何厌之有
B.以其无礼于晋
C.佚之狐言于郑伯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5.下列各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B.侯、伯: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从而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
C.东道主原意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因当时郑国在秦国之东,接待秦国出使东方的使节,故称“东道主”。后以“东道主”指称接待或宴客的主人,或指请客的人。现在,“东道主”也可以指某项赛事的主办国家、主办城市或主办单位等。
D.执事指办事的官员。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 “您”。
6.情景式默写。(5分)
(1)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将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分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提升(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郑伯克段于鄢①
左丘明
初②,郑武公娶于申③,曰武姜④。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__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注】 ①节选自《左传》。②初:当初,从前。故事开头时用语。③郑武公:春秋时诸侯国郑国(在今河南新郑)国君,姓姬,名掘突,武为谥号。申:诸侯国名,在今河南南阳,姜姓。④武姜:郑武公之妻,武是她丈夫郑武公的谥号,姜是她娘家的姓。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B.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C.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D.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在此文中是抄写的意思。
C.乘,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
D.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庄公寤生,惊姜氏”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即姜氏对庄公的厌恶,以及姜氏与共叔段串通一气,共同攻打庄公。
B.大夫祭仲、公子吕以及子封都曾告诫过庄公:共叔段的种种做法都有害于庄公。但是庄公只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义不昵,厚将崩。”
C.作者通过一系列事件写出了郑庄公的阴险与狡诈,姜氏的偏心溺爱,共叔段的贪得无厌,突出了庄公的无为,姜氏的不亲,共叔段的不本分。
D.在颍考叔与庄公的对话中,庄公幡然醒悟,于是听从了颍考叔的建议,与武姜修复了母子关系,这一事件体现出颍考叔的大爱,可以推广孝道,影响他人。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4分)
译文:
(2)公曰:“尔有母遗, 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4分)
译文:
11.庄公为什么会接受颍考叔的建议?(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