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洛”3 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 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在真实语境中进行评比,能默写这首诗。
3.能理解“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感受诗人洁身自好、高洁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
能理解“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感受诗人洁身自好、高洁的精神品格。
一、导入课堂
1.齐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2.提示停顿节奏,再读:芙蓉楼/送/辛渐。
3.谈诗题理解: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
4.出示芙蓉楼图片,师介绍
5.再读诗题。
二、初读诗歌
1.生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请两位学生朗读,全体再齐读。
3.老师范读,读出诗歌节奏韵律
4.再请两位学生朗读,师生合作朗读。
过渡:生自学圈画诗中描写的景物,交流反馈(板书:雨 山)
(一)第一句:雨
1.出示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谈寒雨的感受,想象雨的画面。
2.师补充资料,动画逐显:
此时,王昌龄在江宁任县丞,他的同乡好友辛渐前来看望他,要回洛阳了,王昌龄就一直从江宁送到润州,也就是现在的镇江,在芙蓉楼为他渐别。辛渐由此北上洛阳,他这一送就是 100 多里呀。
3.链接生活:如果你是诗人,一场冷风冷雨之后,与好友告别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悲伤,难过)
(二)第二句:山
1.过渡:楚山又是哪里的山呢?
2.出示图片,词语归纳——连绵起伏。
3追问:那为什么这连绵起伏的山在王昌龄眼中是孤山呢?(不是楚山孤单,而是王昌龄孤单)
4.播放音乐,闭上眼睛,想象一二句所营造的画面。
5.请三位学生朗读一二句,全体再齐读。
6.师小结:在诗人眼中,雨是寒的,山是孤的。(板书:寒 孤)这都是诗人眼中所见的景。(板书:景物)
(三)第三四句:托物言志
1.过渡到三四句:送别之际,王昌龄最想说的是什么呢?(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拓展延伸送别诗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王昌龄不去激励,不去劝慰,他却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出示资料助读,思考其中原因:
王昌龄才华横溢,曾在朝廷为官,他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40 岁左右因遭到小人诬陷,被贬到千里之外的岭南,岭南在当时是最偏远的地区了,在岭南一呆就是三年,回到长安以后再贬为江宁县丞。此诗也就写于这个时候。而这个县城并没有什么实权,他这一生当中,少说有三次被感到偏远荒僻之地。许多不明缘由的人都对他议论纷纷。
5.提问:王昌龄被一贬再贬,别人都会怎么议论他呢?生交流反馈。
6.齐读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冰心是怎样的心呢?(纯洁、晶莹,一尘不染)
8.玉壶又有什么特点呢?
9.拓展延伸——“玉壶”诗句: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
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
10.师引导:这些诗人,他们分别都在用玉壶比喻自己品格的高尚。王昌龄在这里也用到了冰心玉壶(板书:冰心 玉壶)。
11.他是想借这冰心玉壶告诉洛阳亲友什么呢?
(虽然被贬在这里,但自己的心还是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剔透。)
12.齐读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13.他是在借着冰心玉壶表明自己的内心之志呀。(板书:志)
14.假设情境,升华情感体悟:当妻子、双亲、知己问起时,王昌龄会怎么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15.师补充王昌龄资料: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平明趋郡府,不得展故人。
洞悉民情,爱民如子,为官清廉,生活简朴,宽待百姓,因此人们都赞颂他。
16.王昌龄始终没有被贬,被别人诽谤谗言而改变自己的气节,一直都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17.此时你眼前又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王昌龄?
(刚正不阿、纯洁、为官清廉、坚韧)
18.古筝配乐出示诗歌,请三位学生读诗。再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