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分子基础、变异和进化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DNA发现的实验方法或描述错误的是( )
A.艾弗里实验与赫尔希、蔡斯的实验,实验材料不同但实验设计思路具有相同之处
B.DNA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C.一段线性DNA分子会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其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
D.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R型细菌转化生成的S型细菌与自然的S型细菌完全相同
2.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复制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双链DNA一条链上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即A+G=T+C
B.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C.DNA复制过程中解旋酶断裂氢键,DNA聚合酶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
D.复制时,双链DNA的两条链均作为模板,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含有两个相同的单链RNA分子,二者通过局部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吻式”结构,进而形成特殊的“共轴螺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两个RNA分子是HIV的遗传物质
B.“吻式”结构中,碱基A与U数量相等,C与G数量相等
C.图中虚线内的C与G、A之间均以氢键连接
D.以解开螺旋的RNA分子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发生在宿主细胞内
4. RNA结合蛋白( RBP )是一类在RNA调控过程中与RNA结合的蛋白质的总称。RBP与RNA结合形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能在mRNA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RNA聚合酶也是一种RNA结合蛋白
B.RBP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中无RBP
C.RNA结合蛋白的活性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分化
D.RNA和RBP的特异性结合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
5.非编码RNA是细胞中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近年来发现胰腺癌患者血液中一种名为HSATⅢ的非编码RNA,可作为胰腺癌的生物标记,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正常细胞中的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
B.rRNA和tRNA都属于非编码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C.非编码RNA上无密码子,不参与细胞中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D.若血液中出现大量HSATⅢ,胰腺中某些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会减少
6. HIV的RNA在人体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如图表示HIV在T淋巴细胞内的增殖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DNA聚合酶参与过程②,RNA聚合酶参与过程③④
B.过程③④形成的mRNA和病毒RNA中碱基排列顺序相同
C.图中病毒RNA中嘌呤碱基数与单链DNA中嘧啶碱基数相等
D.可通过选择性抑制过程①来设计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7.研究发现DNA的双螺旋构象有三种,A-DNA、B-DNA、Z-DNA,其中B-DNA是最常见的DNA构象,但A-DNA和Z-DNA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B-DNA中多聚G-C区易形成Z-DNA。在邻近调控系统中,与调节区相邻的转录区被Z-DNA抑制,只有当Z-DNA转变为B-DNA后,转录才得以活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的三种双螺旋构象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Z-DNA可能具有更紧凑的双螺旋结构
C.DNA聚合酶更容易跟B-DNA相结合从而调节转录起始活性
D.推测在生物体内DNA双螺旋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
8.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某细菌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形成念珠状结构——多聚核糖体(如图所示)。多聚核糖体上合成同种肽链的每个核糖体都从mRNA同一位置开始翻译,移动至相同的位置结束翻译。多聚核糖体所包含的核糖体数量由mRNA的长度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翻译过程中,各核糖体从mRNA的3'端向5'端移动
B.该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C.图中5个核糖体同时结合到mRNA上开始翻译,同时结束翻译
D.若将细菌的某基因截短,相应的多聚核糖体上所串联的核糖体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9.某动物一对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及其位置如图所示,该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若干精细胞中,出现了如图6种异常精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和6属于同一变异类型,发生于减数分裂Ⅰ后期
B.2、4、5同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片段断裂
C.3发生了两处变异,一般会改变碱基序列,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D.只有2、4发生的变异改变了染色体上DNA的碱基数量
10.雌核生殖是指只依靠雌性原核进行发育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图示为科研人员诱导某二倍体生物进行雌核生殖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辐射处理精子的目的是诱发基因突变,有利于获得生物新品种
B.②中低温处理细胞的目的是抑制纺锤体形成,进而阻止着丝粒分裂
C.若不考虑突变,则经方法一和方法二培育的个体均为纯合子
D.若M和N全为雄性,则该种生物可能为ZW型,且WW个体不能存活
11.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它们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当性染色体组成为XXY时,表现为雌性,一只白眼雌果蝇(甲)与红眼雄果蝇(乙)交配后,产生一只白眼雌果蝇。下列对后代中出现白眼雌果蝇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可能原因是乙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可能原因是乙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C.可能原因是乙减数分裂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
D.可能原因是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移向两极
12.某种非洲雀以莎草种子为主要食物,种群中的宽喙雀善于打开硬壳种子取食胚,窄喙雀善于处理软壳种子取食胚,宽喙、窄喙分别由A、a基因控制。现有一个雌雄数量相当、自由交配的大种群,种群中A、a基因的频率分别约为60%、40%。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某种非洲雀种群的基因库包含了所有个体具有的全部基因
B.宽喙雀与窄喙雀的共同进化,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C.种群中宽喙和窄喙个体的长期共存,有利于维持基因多样性
D.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种群中窄喙雌雀的比例约为8%
二、非选择题
13. RNA存在于生物细胞以及部分病毒、类病毒中。人体一个细胞含RNA约10 pg。与DNA相比,RNA种类繁多,分子量较小,含量变化大。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合成RNA的场所有细胞核和 ;细胞核中合成的RNA通过 进入细胞质发挥作用。
(2)细胞中常见的RNA有mRNA、rRNA和tRNA;其中rRNA的作用是 ;tRNA与氨基酸之间的对应关系是 。
(3)细胞中的RNA由DNA分子转录而来,与DNA分子相比,RNA分子特有的化学组成成分是 。若人体细胞中转录RNA的模板链发生碱基缺失,则该R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是否一定会发生改变,并说明理由。 。
(4)HIV的RNA能整合到人体细胞的DNA中,大致过程是 。
1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通过转录和翻译进行表达。在人体细胞对氧气的感应和适应机制的研究中发现,机体缺氧时,低氧诱导因子( HIF )与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基因的低氧应答元件(非编码蛋白质序列)结合,使EPO基因表达加快,促进EPO的合成,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HIF基因的基本骨架是 ,其中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中含 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2)完成过程①需 酶催化,②过程中,除mRNA外,还需要的RNA有 。
(3)由图可知HIF是通过调控EPO基因表达的 过程来促进EPO合成的,不同人体中HIF基因和EPO基因的区别是 。
(4)癌症患者体内由于癌细胞迅速增殖,会造成肿瘤附近局部供氧不足,因此癌细胞常常会提高HIF蛋白的表达,刺激机体产生 ,为肿瘤提供更多氧气和养分。
15.科研工作者利用某二倍体植物(2n=20)进行实验。该植物的红花和白花由5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正常情况下纯合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子代均为红花植株。育种工作者用X射线照射红花植株A后,再使其与白花植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红花植株932株,白花植株1株(白花植株B)。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若对该植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发现一个DNA分子有3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但该D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均正常,试说出两种可能的原因:
;
。
(2)关于白花植株B产生的原因,科研人员提出了以下三种假设:
假设一:X射线照射红花植株A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二:X射线照射红花植株A导致其5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D的片段缺失。
假设三:X射线照射红花植株A导致其5号染色体丢失一条。
①经显微镜观察,白花植株B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为 个,则可以否定假设三。
②若假设二成立,则下图所示杂交实验中,白花植株B能产生 种配子,F1自交得到的F2中,红花植株所占的比例应为 。(注: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同源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则个体死亡)
P 白花B × 纯合红花C
F1
自交
F2
③若假设一成立,有人认为:白花植株A一定发生了D→d的隐性突变,请判断该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
16.某二倍体植物(2n=14)开两性花,可自花传粉。研究者发现有雄性不育植株(即雄蕊发育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正常花粉而受精结实),欲选育并用于杂交育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杂交育种中,雄性不育植株作为亲本,与豌豆相比,其应用优势是不必进行 操作。
(2)为在开花前即可区分雄性不育植株和可育植株,育种工作者培育出一个三体新品种,其体细胞中增加一条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相应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如图(基因 M 控制可育,m 控制雄性不育;基因 R 控制种子为茶褐色,r 控制黄色)。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不能参与联会,因而该三体新品种的细胞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的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而带有易位片段的染色体随机移向一极。
①三体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 原理,据图推测控制育性和种子颜色的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原因是 。
②若欲利用此品种植株自交后代雄性不育植株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可选择 色的种子留种;若欲继续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 色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
答案:
1. D 艾弗里实验材料是S型细菌和R型细菌,赫尔希、蔡斯的实验材料是T2噬菌体,但是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A正确;DNA双螺旋模型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解释了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A—T、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大小,B正确;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会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C正确;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R型细菌的DNA中,即发生了基因重组,所以R型细菌转化生成的S型细菌与自然的S型细菌不完全相同,D错误。
2.A 双链DNA分子一条链上的嘌呤碱基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整个双链DNA分子中A+G=C+T,A错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对,B正确;DNA复制过程中解旋酶断裂氢键,使双链DNA解旋形成单链,DNA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C正确;双链DNA分子的两条链均作为复制的模板,DNA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
3.C 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含有两个相同的单链RNA分子,图中的两个RNA分子是HIV的遗传物质,A正确;“吻式”结构中,碱基发生了互补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U配对,G与C配对,故“吻式”结构中,碱基A与U数量相等,C与G数量相等,B正确;图中虚线内的C与G之间以氢键连接,C与A位于同一个RNA分子的一条链上,以磷酸二酯键连接,C错误;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才开始进行增殖,故以解开螺旋的RNA分子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发生在宿主细胞内,D正确。
4. C 细胞中的RNA聚合酶在转录时与DNA结合,属于DNA结合蛋白,A错误;mRNA是翻译的模板,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的核糖体,RBP与RNA结合形成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能在mRNA生命活动中发挥作用,因此RBP存在于细胞质中,B错误;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而mRNA是翻译的模板,因此RNA结合蛋白的活性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细胞正常的分化,C正确;RBP是一种蛋白质,没有碱基,因此RNA和RBP的特异性结合不是依赖于碱基互补配对,D错误。
5. C 正常细胞中的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A正确;rRNA和tRNA都属于非编码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B正确;非编码RNA上无密码子,rRNA参与构成核糖体,tRNA参与氨基酸的运输,均参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C错误;若血液中出现大量HSATⅢ,其为非编码RNA,使胰腺中某些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会减少,D正确。
6. B ②表示DNA的单链复制,DNA聚合酶的功能是聚合脱氧核苷酸,参与过程②,③④表示转录,RNA聚合酶的功能是解旋和聚合核糖核苷酸,参与过程③④,A正确;过程③④形成的mRNA和病毒RNA中碱基排列顺序不一定相同,因为两者的模板可能不同,B错误;图中单链DNA是通过病毒RNA碱基互补配对合成的,所以图中病毒RNA中嘌呤碱基数与单链DNA中嘧啶碱基数相等,C正确;由于HIV是逆转录病毒,通过①过程合成单链DNA,进而进行增殖,所以可通过选择性抑制过程①抑制病毒的增殖,设计治疗艾滋病的药物,D正确。
7. C 三种DNA的空间构象虽有不同但都是反向平行双螺旋结构,因此DNA的两条单链间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正确;因为B-DNA中多聚G—C区易形成Z-DNA,G—C之间的氢键数目多于A—T之间的氢键数目,因此推测Z-DNA可能具有更紧凑的双螺旋结构,B正确;RNA聚合酶更容易跟B-DNA相结合从而调节转录起始活性,C错误;在生物体内DNA三种双螺旋构象都存在,D正确。
8. B 图示翻译过程中,各核糖体从mRNA的5'端向3'端移动,A错误;该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tRNA通过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携带相应氨基酸进入核糖体,B正确;图中5个核糖体依次结合到mRNA上开始翻译,从识别到起始密码子开始进行翻译,到识别到终止密码子结束翻译,并非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C错误;若将细菌的某基因截短,则由该基因转录而成的mRNA长度缩短,由题干可知相应的多聚核糖体上所串联的核糖体数目会受到影响,D错误。
9. B 1和6异常精子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Ⅰ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两者很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2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4发生了染色体片段重复、5发生了染色体片段倒位,三者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础是染色体片段断裂,B正确;3中d基因出现的原因一定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故在基因中一定存在碱基顺序的改变,A处的变异有可能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不是变异的根本来源,C错误;3基因突变的过程中碱基的数量也可能发生改变,D错误。
10. D 雌核生殖只依靠雌性原核进行发育,①中辐射处理精子的目的是使其染色体失去活性,A错误;低温处理细胞可抑制纺锤体形成,但不能阻止着丝粒分裂,B错误;若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则方法二培育的个体可能不是纯合子,C错误;M和N中含有同型性染色体,若均为雄性,则该种生物可能为ZW型,且WW个体不能存活,D正确。
11. B 如果乙减数分裂发生基因突变,产生Xa的配子,那么该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Xa,A正确;基因在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所以即使乙的其他染色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也只能产生性染色体为XA和Y的配子,子代只能产生红眼雌果蝇,B错误;乙减数分裂发生染色体片段缺失,产生不含A基因的X染色体,则形成XaX-的白眼雌果蝇,C正确;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X染色体未移向两极,产生的XaXa卵细胞和乙产生的Y染色体结合形成XaXaY的白眼雌果蝇,D正确。
12. B 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某种非洲雀种群的基因库包含了所有个体具有的全部基因,A正确;共同进化发生于生物与环境、不同物种之间,宽喙雀与窄喙雀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根据题干,宽喙和窄喙之别是由单个等位基因的差异造成的,这说明经自然选择得到了很多的表现类型,根本上保留了多种基因,有利于维持其基因的多样性,C正确;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种群中窄喙雌雀的比例约为aa=(40%)2=16%,其中雌雀的比例为16%×1/2=8%,D正确。
13.解析:(1)人体细胞合成RNA是转录的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少量在线粒体中;细胞核中合成的RNA是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发挥作用。(2)细胞中常见的RNA有mRNA、rRNA和tRNA,其中rRNA的作用是参与核糖体的形成;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3)与DNA分子相比,RNA分子特有的化学组成成分是核糖和尿嘧啶。人体细胞中转录RNA的模板链发生碱基缺失,该RNA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一定会发生改变,因为碱基的缺失可能发生在DNA的非编码区。(4)HIV为逆转录病毒,其RNA能整合到人体细胞的DNA中,大致过程是:经逆转录形成DNA后再整合到人体的DNA分子中。
答案:(1)线粒体 核孔 (2)参与核糖体的形成 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以由一种或多种tRNA转运 (3)核糖和尿嘧啶 不一定;碱基的缺失可能发生在DNA的非编码区 (4)经逆转录形成DNA后再整合到人体的DNA分子中
14.解析:(1)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基因位于DNA上,因此HIF基因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根据DNA的结构图可知,其中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中含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2)完成过程①转录需ATP、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等物质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②翻译过程中,除mRNA外,还需要的RNA有tRNA(参与运输氨基酸)、rRNA(构成核糖体)。(3)据图可知,HIF在转录水平调控EPO基因的表达,促进EPO的合成,此外,细胞还可以通过降低氧气浓度来加快EPO合成的速度。不同基因的区别在于碱基序列不同。(4)由于癌细胞迅速增殖会造成肿瘤附近局部供氧不足,因此癌细胞常常会提高HIF蛋白的表达,刺激机体产生红细胞(红细胞能运输氧气),为肿瘤提供更多氧气和养分,因此治疗肿瘤时,可以通过抑制HIF蛋白基因的表达来达到治疗目的。
答案:(1)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 1
(2)RNA聚合 tRNA、rRNA (3)转录 碱基序列不同 (4)红细胞
15.解析:(1)若对该植物基因组进行测序,发现一个DNA分子有3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该D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均正常,则可能的原因为:①发生改变的部位没有发生在基因序列中,而是发生在非基因序列中;②发生改变的部位发生在基因内部,但改变后转录出的密码子和原来的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种类相同;③发生改变的部位在该基因的内含子的部位。(2)①染色体变异可用显微镜观察到,因此,若X射线照射红花植株A导致其5号染色体丢失一条,进而产生了不含5号染色体的配子参与受精形成了白花植株B,即该白花植株中含有的染色体条数为19条,则白花植株B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为9个,若观察到10个,则可以否定假设三。②若假设二成立,即X射线照射红花植株A导致其5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D的片段缺失,即产生了不含基因D的配子并参与受精形成了该白花植株B,即白花植株B中5号染色体丢失了一段。则题图所示杂交实验中,白花植株B能产生2种配子,即F1的基因型可表示为Dd、DO(其中O代表的是D基因缺失的5号染色体)各占1/2,则F1自交得到的F2中,植株基因型及比例应为1DD、2Dd、1dd、1DD、2DO、1OO(致死),可见存活的7份个体中有6份表现为红花,即红花比例为6/7。③若假设一成立,则白花植株A未必一定发生了D→d的隐性突变,若是另一对基因发生了突变,抑制了D基因的功能,则同样会产生白花植株B。
答案:(1)该3个碱基对改变引起了密码子改变,但对应的氨基酸未改变 该3个碱基对改变发生于DNA的非基因序列(或该3个碱基对改变发生于基因的非编码区) (2)①10 ②2 6/7 ③不正确,也可能是另一对基因发生了突变,抑制了D基因的功能
16.解析:(1)雄性不育植株作为亲本,可以不必进行去雄操作,而豌豆是自花传粉和闭花授粉的植物,杂交过程中必须进行去雄处理。(2)①三体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染色体变异原理,包括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异。由于控制育性和种子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这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②根据题意,该植株的基因型为MmmRrr,产生的配子为mr和MmRr,其中,mr的配子是正常的配子,MmRr的配子是异常的,不能和雌配子结合,则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只有mr能与雌配子结合,两种雌配子的种类为mr和MmRr,则受精卵为mmrr和MmmRrr,表现型为黄色雄性不育和茶褐色可育。要利用此品种植株自交后代作为杂交育种的材料,可选择黄色的种子留种;若欲继续获得新一代的雄性不育植株,可选择茶褐色的种子种植后进行自交,可以获得雄性不育系。
答案:(1)去雄 (2)①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 否 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②黄 茶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