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态与调节练习
一、选择题
1.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使肺通气过度,呼吸加深加快,导致血浆的CO2浓度降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中的HC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水杨酸引起的血浆pH的变化
B.水杨酸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
C.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由正常时的弱酸性变为弱碱性
D.临床上,可输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衡引起的疾病的是( )
A.长期吃热干面导致胃液pH变化引起胃病
B.大脑皮层的S区细胞受损,导致该病人不能说话
C.人体因缺铁而引起的贫血
D.缺碘而引起的大脖子病
3. 2022北京冬奥会,许多项目都是在室外雪场进行的。下列有关运动员在冰雪赛场中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运动员的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量减少、新陈代谢活动增强
B.参与运动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脊髓
C.机体通过分级调节机制实现了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D.通过针刺双脚及观察膝跳反射来确定受伤运动员脊髓是否损伤
4.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促甲状腺激素能刺激甲状腺增生。如果食物中长期缺乏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碘,会导致( )
A.甲状腺激素合成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降低
B.甲状腺激素合成降低,甲状腺肿大
C.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降低,甲状腺肿大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降低,甲状腺肿大
5.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别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在人体内,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
B.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分泌会减少
C.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水解以补充血糖
D.胰腺导管堵塞时会导致胰岛素不能排出而引起高血糖
6.关于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种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激素
B.一种信号分子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
C.多种信号分子可协同调控同一生理功能
D.激素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识别细胞膜上的受体
7.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B.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C.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
D.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促进作用
8.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在发挥抑制作用时植物不能生长
B.温度等环境因子不影响植物激素的合成
C.感染了赤霉菌的植物其结实率大大提高
D.植物激素具有作用于靶细胞和微量、高效的特点
9.有些人吸入花粉等过敏原会引发过敏性鼻炎,以下对过敏的正确理解是( )
A.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正常反应
B.初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出现过敏症状
C.过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
D.抗体与过敏原结合后吸附于肥大细胞
10. 2021年5月25日甘肃山地马拉松事故中,因极端天气导致21人遇难,较多选手出现“失温”现象。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寒冷,心肺功能衰竭等一系列症状,甚至造成死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运动时骨骼肌是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B.“失温”出现的病症与机体细胞中相关酶活性降低密切相关
C.失温初期,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
D.“失温”现象的发生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1.心肌细胞产生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机制与骨骼肌、神经细胞相似。如图A、B曲线分别是心房肌细胞和心室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变化,每次动作电位可分为0~4期。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某些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可增加心肌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产生0期的膜电位变化
B.相比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2期的电位变化与细胞外K+内流增多有关
C.相比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变化幅度更大,整个动作电位的时程更长
D.动作电位的3~4期,细胞膜内呈负电位与多处Na+通道关闭,多处K+通道开放有关
12.水稻种子萌发后不久,主根生长速率开始下降直至停止。此过程中乙烯含量逐渐升高,赤霉素含量逐渐下降。外源乙烯和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影响如图。以下关于乙烯和赤霉素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烯抑制主根生长
B.赤霉素促进主根生长
C.赤霉素和乙烯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调节主根生长
D.乙烯增强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
二、非选择题
13.如图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请据图回答:
(1)人遇到紧急情况时,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此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中的 。
(2)糖皮质激素能抑制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这与 的作用相反。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这属于 调节,其意义是
。
(3)研究表明,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感染。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可能的原因是长期焦虑和紧张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免疫系统的 功能降低。
14.某40岁男性患者因患有病毒引起的带状疱疹及并发症接受治疗,抽取静脉全血对血液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生化检测,部分结果如下。CD4+T细胞属淋巴细胞分类中的T细胞,CD8+T细胞可以分化为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中文名称 结果 参考区间 单位
B细胞(百分比) 7.9 14.5~30.30 %
T细胞(绝对值) 825 355~2 860 μL
CD4+T细胞(绝对值) 515 550~1 440 μL
CD8+T细胞(绝对值) 268 320~1 250 μL
(1)临床上抽取血样不仅可以检测血液淋巴细胞亚群,也可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原因是
。
(2)根据检测数据分析该患者特异性免疫中 免疫降低。带状疱疹患者发疹部位有疼痛、烧灼感,产生这种感觉的中枢在 。该病痊愈后极少复发与康复者体内的 有关。有些情况下,带状疱疹病毒可侵犯其他脏器引起并发症,如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内环境中的 ,再感染脑细胞引发脑膜炎;或攻击肺叶损伤肺泡引发肺炎,刺激位于 的呼吸中枢,引起咳嗽。
(3)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可能会出现 (填“CD4+T”或“CD8+T”)细胞增多的现象。艾滋病病毒攻击对象是CD4+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失去 的功能。
15.人和高等动物的小肠肠壁内分布着由大量神经元构成的黏膜下神经丛,该神经丛可以接受来自脑干的神经支配,同时也参与腺体分泌等局部神经活动,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
。
(2)当来自脑干的兴奋传导到神经丛时,可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神经元③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到m点时,m点膜外电位的变化过程是 。
(3)刺激图中m点也会引起腺体分泌,该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图中的效应器由 组成。
(4)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可通过局部神经活动引起腺体的分泌。若图中腺体对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无法作出反应,但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现已确定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某突触异常,则由图可知,出现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 (填图中序号)之间。已知用电极刺激神经元可使其产生兴奋,请设计实验证明该突触异常(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现象):
。
答案:
1. C 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如HC(碱性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水杨酸引起的血浆pH的变化,维持pH的相对稳定,A正确;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水杨酸溶解在体液中,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B正确;正常血浆呈弱碱性,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的pH会增大,C错误;CO2为酸性气体,临床上,可输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来降低血浆的pH,进而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D正确。
2. D 胃液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所以长期吃热干面导致胃液pH变化引起胃病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衡引起的疾病,A错误;大脑皮层的S区细胞受损属于神经系统的异常,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错误;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甲状腺激素是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3. C 人在寒冷环境中保持体温,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产热增加的方式有代谢活动增强,散热减少的方式有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几乎不分泌,A正确;运动过程中需要有平衡中枢、呼吸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等参与,小脑有保持平衡功能,大脑皮层有躯体运动中枢,脑干有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脊髓有低级运动中枢,下丘脑有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等,B正确;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通过分级调节机制实现的,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不经过分级调节机制,C错误;针刺双脚反应、膝跳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所以可以通过针刺双脚及观察膝跳反射来确定受伤运动员脊髓是否损伤,D正确。
4. B 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原料,若食物中长期缺碘,则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对于垂体的抑制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A错误;长期缺碘导致甲状腺含量降低,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增加,作用于甲状腺,导致甲状腺肿大,B正确,C错误;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偏低时,对于下丘脑的抑制减弱,则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
5. D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A正确;当血糖浓度升高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分泌会减少,B正确;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水解以补充血糖,C正确;胰岛素是激素,其分泌是直接弥散进入血液,不需要胰腺的外分泌部的导管参与,D错误。
6. D 一种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激素,如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等,A正确;一种信号分子可由多种细胞合成和分泌,如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甘氨酸),B正确;多种信号分子可协同调控同一生理功能,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参与血糖平衡调节,C正确;激素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识别细胞的受体,但不一定是位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某些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部,D错误。
7. D 由题图可知,免疫活性物质能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影响CRH、ACTH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A正确;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过度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因此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B正确;过度炎症反应会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有抑制作用,使免疫系统的监测功能减弱,肿瘤发生的风险增加,C正确;神经递质对下丘脑合成分泌CRH起促进作用,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起抑制作用,两者具有拮抗作用,D错误。
8. D 与不使用外源生长素相比,高浓度生长素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此时植物不是不生长,只是比正常情况生长慢,A错误;植物激素的合成受到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B错误;赤霉菌可以产生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所以感染了赤霉菌的植物结实率降低,C错误;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都具有作用于靶细胞和微量、高效的特点,D正确。
9. C 过敏是对“非己”物质的异常反应,A错误;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才会出现过敏反应,B错误;过敏存在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C正确;抗体吸附于某些细胞的表面,D错误。
10. C 安静时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运动时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A正确;人体维持正常的体温体内的酶才能发挥正常的活性,人体失温后出现的病症与机体细胞中相关酶活性降低密切相关,B正确;失温初期,机体可以通过神经调节,使骨骼肌不自主战栗,增加产热,C错误;“失温”现象的发生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正确。
11. B 0期为膜内产生正电位的过程,主要是因为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通道蛋白打开,Na+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某些神经递质的作用效果可使心肌细胞产生兴奋,A正确;动作电位2期的电位逐渐减小,原因是K+外流,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2期的电位变化较缓慢,与细胞内的K+外流较慢有关,B错误;由题图可看出,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变化幅度更大,整个动作电位的时程更长,C正确;动作电位的3~4期,膜内的电位减小,细胞膜内呈负电位,并接近静息电位,此时多处Na+通道关闭,多处K+通道开放,D正确。
12. D 与对照相比,外源施加乙烯主根长度反而减少,说明乙烯可以抑制主根生长,A正确;与对照相比,外源施加赤霉素,主根长度增长,说明赤霉素可以促进主根生长,B正确;乙烯可以抑制主根生长,赤霉素可以促进主根生长,说明赤霉素和乙烯可能通过不同途径调节主根生长,C正确;同时施加赤霉素和乙烯,主根长度与对照相比减少,与单独施加赤霉素相比也是减少,说明乙烯抑制赤霉素对主根生长的促进作用,D错误。
13.解析:(1)据题图可知,应激过程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丘脑,使其分泌CRH,因此该过程中,下丘脑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2)糖皮质激素能抑制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而胰岛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因此糖皮质激素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反。据题图可知,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其意义是有利于维持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3)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更容易被感染。而清除病原体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答案:(1)效应器 (2)胰岛素 (负)反馈 有利于维持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3)防卫
14.解析:(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因而抽取血样也可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2)根据检测数据分析,该患者B细胞百分比偏低,CD4+T细胞绝对值和CD8+T细胞绝对值偏低,可推知特异性免疫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降低。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患者发疹部位有疼痛、烧灼感的产生发生在大脑皮层。该病痊愈后极少复发与康复者体内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有关。带状疱疹病毒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内环境中的组织液,再感染脑细胞会引发脑膜炎;或攻击肺叶损伤肺泡引发肺炎,刺激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引起咳嗽。(3)CD4+T细胞属淋巴细胞分类中的T细胞,CD8+T细胞可以分化为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据此分析可知,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可能会出现CD8+T细胞增多的现象;艾滋病病毒攻击对象是CD4+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失去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答案:(1)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2)体液免疫和细胞 大脑皮层 抗体和记忆细胞 组织液 脑干 (3)CD8+T 防卫、监控和清除
15.解析:(1)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2)m点静息状态下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兴奋时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因此当兴奋传到m点时,m点膜外电位的变化过程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3)刺激图中m点也会引起腺体分泌,但因反射弧不完整,该过程不属于反射,图中的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体组成。(4)由图可知,出现异常的突触在神经元⑥和②之间,小肠肠腔的酸度增加,腺体无法作出反应,但是腺体与脑干之间的神经传递正常,因此来自脑干的兴奋仍可使其分泌。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⑥的轴突末梢,腺体不分泌;刺激神经元②的胞体,腺体分泌,说明⑥和②之间的突触异常。
答案:(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3)不属于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腺体 (4)⑥和② 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⑥的轴突末梢,腺体不分泌;用电极刺激神经元②的胞体,腺体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