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点14 种群和群落
【重温真题】
1.判断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
(1)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记重捕法(2020·全国 Ⅰ ,6)( )
(2)从静置的培养液中取适量上清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2020·江苏,10)( )
(3)在目标个体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样方调查种群密度(2023·北京,13)( )
2.判断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
(1)某小组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如表),均获得了“S”形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经典高考题)
试管号 Ⅰ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①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形增长( )
②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相同( )
③种群的“S”形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
(2)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2018·全国Ⅰ,5)
( )
3.判断下列有关群落特征的叙述
(1)挺水的莲、浮水的睡莲及沉水的水草体现出群落的垂直结构(2020·江苏,15)( )
(2)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2019·江苏,6)( )
(3)硬壳蟹(非蜕壳)摄食软壳蟹(蜕壳)为捕食关系(2022·湖南,8)( )
(4)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扰可以改变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2021·全国甲,6)( )
(5)发生在裸岩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要经历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2021·全国甲,6)( )
(6)在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2021·全国甲,6)( )
【模拟训练】
1.“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下列有关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林中稀有高大乔木的数量时可采用样方法
B.可根据鸟类鸣叫的个体差异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C.估算某种山花种群密度时应舍弃数值最大的样方
D.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选择该植物分布密集的区域
2.(2023·郑州高三一模)如图表示某自然保护区中,5种植物种群内部各级胸径个体所占的比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数据可通过样方法获取,操作中要随机取样
B.各胸径径级个体的比例可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
C.径级较低群体中金钱槭占据竞争优势,数量较多
D.白辛树种群将走向衰退,应给予重点保护
3.某草场总面积为2 hm2,研究机构利用标记重捕法对该草场的野兔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 捕获 数/只 标记 数/只 雌性个体 数/只 雄性个体 数/只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A.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雄∶雌=8∶9
B.该草场野兔种群的密度为134只/hm2
C.若一部分被标记的野兔被狼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大
D.性别比例决定种群密度
4.如图所示为某自然湖泊生态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研究某种植物生态位通常研究其栖息地、种群密度等
B.限制深底带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溶氧量
C.沿岸带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湖沼带和深底带
D.为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应在种群数量为K/2时开始捕捞
5.(2023·南昌高三二模)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新迁入的某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λ的变化曲线(如图1),以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图2)。结合图形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的曲线a段表示该种群为“J”形增长,在c段该种群表现为增长型
B.图1的曲线b段和de段都表示该种群数量减少,其减少的机理相同
C.图1的de段和图2的CD段变化的含义相似
D.图1的e点和图2中的D点表示该种群数量最小
6.研究人员对某大型农场中不同种类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进行了相关研究,如图中的甲、乙曲线分别表示燕鹆和蝗虫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S点之前,蝗虫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B.X点和Y点时,燕鹆种群的增长率均为0
C.S点时,蝗虫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均为0
D.低于X点时,燕鹆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7.(2022·江苏,9)将小球藻在光照下培养,以探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振荡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增大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B.取等量藻液滴加到血细胞计数板上,盖好盖玻片,稍待片刻后再计数
C.若一个小格内小球藻过多,应稀释到每小格1~2个再计数
D.为了分析小球藻种群数量变化总趋势,需连续统计多天的数据
8.生态位宽度指的是种群在群落中所利用的各种不同资源的总和,是反映种群利用资源能力的重要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从时间、空间、营养等维度来研究生态位宽度
B.某种群的生态位越宽,其种内竞争就越强
C.鱼类生态位宽度值会受到季节变化、自身生态习性、增殖放流等的影响
D.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9.(2023·合肥高三调研)下列关于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位相似的种群之间常存在竞争关系
B.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并不总是呈增加的趋势
C.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D.金镶玉竹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10.(2023·山东,19改编)某种动物的种群具有阿利效应,该动物的种群初始密度与种群增长速率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种群增长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增加的个体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初始密度介于0~a时,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
B.初始密度介于a~c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
D.若自然状态下该动物种群雌雄数量相等,人为提高雄性占比会使b点右移
11.科研人员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对薄壳核桃的主要害虫天牛幼虫的防治。在释放天敌前后分别从标准样地中随机选取样株50株,逐株查看树体枝干天牛幼虫的排粪情况,1个排粪孔记1头天牛幼虫,实验结果如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项目 株数 防治前 防治后
有虫株 率/% 虫口密度 /(头/株) 有虫株 率/% 虫口密 度/(头/株)
管氏肿腿蜂 50 70 1.26 50 0.62
花绒寄甲 50 46 0.72 34 0.44
对照 50 44 0.56 38 0.48
A.管氏肿腿峰和花绒寄甲的关系有种间竞争
B.统计天牛幼虫数量时选择新鲜的排粪孔有利于准确调查
C.该地区所有天牛幼虫属于生命系统的种群层次
D.实验结果显示管氏肿腿蜂对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较好
12.(2022·江苏,17改编)如图表示夏季北温带常见湖泊不同水深含氧量、温度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决定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含氧量
B.自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底泥层,分解者主要分布在表水层
C.群落分层越明显层次越多,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
D.湖泊经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可初生演替出森林
13.(2023·无锡高三模拟)某研究团队以崇明岛上4种占优势的水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物种 观察 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沙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 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绿头鸭 1 513 98 1 1 78.3 0.8 0 7.1 5.6 1.1 7.1
鹤鹬 1 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青脚鹬 1 517 29 28 43 0 0 33.3 33.3 0 33.3 0.1
注:生境1为低潮盐沼—光滩带;生境2为海三棱藨草带;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
A.绿翅鸭和鹤鹬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基本相同
B.绿翅鸭和绿头鸭存在着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
C.与其他3种水鸟相比,绿头鸭的觅食生境范围更宽
D.分析青脚鹬的生态位需综合考虑其觅食生境、食物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参考答案
【重温真题】
1.(1)× [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2)× [每次计数前,都需要轻缓地将培养液摇匀,使其中的酵母菌分布均匀,再取适量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3)× [在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应该做到随机取样,而不是在目标个体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样方调查种群密度。]
2.(1)①√ ②× ③√
(2)×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种群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
3.(1)√
(2)× [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少,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3)× (4)√
(5)× [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不经历苔藓阶段。]
(6)√
模拟训练
1.B [调查林中稀有高大乔木的数量时可采用逐个计数法,A错误;鸟类种群中不同个体的鸣叫声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而可根据鸟类鸣叫的差异进行种群密度调查,B正确;样方法估算某种山花种群密度时应做到随机取样,不得舍弃数值最大的样方,C错误;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要做到随机取样,而不是选择该植物分布密集的区域,D错误。]
2.C [样方法常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的密度等),故图中数据可通过样方法获取,操作中要做到随机取样,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A正确;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结合图注“胸径径级越大,植物生长年份越大”可知,各胸径径级个体的比例可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B正确;结合题干信息可知,题图中的百分比为种群内部对应的百分比,并不是占所有种群的百分比,因此无法判断出金钱槭占据竞争优势,数量较多,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白辛树老年数目较多、幼年数目较少,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应给予重点保护,D正确。]
3.C [据表分析,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雌性(14+18)∶雄性(18+18)=8∶9,A错误;由于该草场总面积为2 hm2,根据标记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估算出该草场野兔种群的密度为36×32÷4÷2=144(只/hm2),B错误;若一部分被标记的野兔被狼捕食,则会导致重捕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目减少,则种群密度估算值偏大,C正确;种群数量特征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D错误。]
4.C [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一般不研究它的栖息地,A错误;限制深底带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错误;沿岸带光照强度相对较大,其物种丰富度高于湖沼带和深底带,C正确;为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应使捕捞后种群数量处于K/2左右, D错误。]
5.C [由图1可知,a段 λ=2,且恒定,因此a段表示该种群为“J”形增长,c段λ=1,因此c段该种群表现为稳定型,A错误;曲线b段(λ>1)种群数量仍然不断增加,de段(λ<1)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其二者变化的机理不同,B错误;图1中的de段λ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图2中的CD段R小于1,种群数量也减少,故两段曲线变化的含义相似,C正确;图1中的f点和图2中的E点表示该种群数量最小,D错误。]
6.B [虚线表示Nt+1=Nt,S点之前,乙曲线上的点高于虚线上的值,说明蝗虫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A错误;X点和Y点在虚线上,表示种群数量在当年没有增加,因此X点和Y点时,燕鹆种群的增长率均为0,B正确;S点在虚线上,表示种群数量在当年没有增加,即出生率=死亡率,并不是出生率、死亡率均为0,C错误;低于X点时,种群数量减少,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错误。]
7.D [小球藻可进行光合作用,振荡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加速二氧化碳溶解于培养液中,增大培养液中的溶二氧化碳量,A错误;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等量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后再计数,B错误;若一个小格内小球藻过多,应进行稀释,一般稀释到每小格4~5个再计数,C错误。]
8.B [某种群的生态位越宽,所利用的资源越丰富,其种内竞争就越弱,B错误。]
9.D [演替过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结构复杂、稳定性强的方向发展,但是遇到极端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时,群落结构会退化,稳定性降低,所以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并不总是呈增加的趋势,B正确;金镶玉竹为同种生物,其高低错落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D错误。]
10.B [初始密度介于0~a时,即种群密度小于种群生长的最适密度,对种群的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因而种群数量最终会降为0,A正确;初始密度介于a~c时,应分两段来分析:在种群密度介于a~b时,其死亡率大于出生率;当种群密度介于b~c时,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表现为种群数量上升,B错误;将种群保持在初始密度c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同时在种群密度高于c时进行捕获并使捕获后的种群密度保留在c,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捕获量,C正确;自然状态下该物种雌雄数量相等,从性别比例上看最有利于种群繁殖,此时人为提高雄性比例,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性别比例失调,不利于种群密度增长,使种群增长速率减小,即此时b点右移,D正确。]
11.C [管氏肿腿蜂和花绒寄甲都能防治天牛幼虫,则管氏肿腿峰和花绒寄甲的关系有种间竞争,A正确;1个排粪孔记1头天牛幼虫,为了准确调查天牛幼虫数量,则需要统计天牛幼虫新鲜的排粪孔,B正确;天牛幼虫不代表所有的天牛,所以该区所有天牛幼虫不属于种群层次,C错误;由实验结果可知,管氏肿腿蜂防治后虫口密度下降更多,说明管氏肿腿蜂的防治效果较好,D正确。]
12.C [植物的分层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因此水生生物群落分层现象主要取决于光的穿透性(光照强度)、温度、氧气,A错误;自养型生物需要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因此自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分解者的作用是分解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水生生物的遗体残骸会遗落在水体底部,因此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底泥层,B错误;群落分层越明显、层次越多,生物多样性越丰富,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C正确;湖泊发生的初生演替过程会经历水生植物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沼泽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植物阶段,D错误。]
13.C [鹤鹬和绿翅鸭主要出现在生境1和生境3,绿翅鸭和鹤鹬选择觅食生境的策略基本相同,A正确;绿翅鸭和绿头鸭都主要生活在生境1,都主要以小坚果为食,二者存在着明显的种间竞争关系,B正确;从觅食角度分析,4种水鸟彼此之间的觅食生境和食物种类都有交叉,但青脚鹬的觅食生境范围更宽,C错误;研究某种鸟类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觅食生境、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