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厘米、 米的认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04 13:3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
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厘米、米的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
第一阶段
目标确立依据
)
一、单元关系图
二、课标分析
(一)课标摘录
本单元属于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有以下叙述:
1.学段目标
体验物体长度的测量过程,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形成初步的量感和空间观念。
2.课程内容
内容要求: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在图形测量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量感。
学业要求:
感悟统一单位的重要性,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米、厘米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能估测一些身边常见物体的长度,并能借助工具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量感。
教学提示:
图形的测量教学要引导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创设测量课桌长度等生活情境,借助拃的长度、铅笔的长度等不同的方式测量,经历测量的过程,比较测量的结果,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意义;引导学生经历用统一的长度单位(米、厘米)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如重新测量课桌长度,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二)课标分解
1.课标解读: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
学什么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具体是指:借助“阿福做上衣”的情境,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统一单位单位长度的重要性。 “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具体是指:借助直尺1.建立 1 厘米的长度观念;通过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借助问题“师傅和徒弟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引出对长度单位“米”以及米和厘米关系的认识,建立 1 米的表象,知道 1 米等于 100 厘米。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在图形测量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量感。”具体是指:借助估计大拇指的宽度和测量手掌和一拃的长往往得不到整厘米数,需要说成大约多少厘米,从而了解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借助问题“怎样测量 1 拃的长度”,学会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学到什么程度 “感悟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具体是指:借助故事阿福的新衣,知道师徒二人用不同的拃测量同一件衣服的长度结果不同,明确要统一度量单位.。 “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米、厘米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具体是指:认识尺子,知道 1 厘米实际有多长,能找出生活中大约 1厘米长的物体,会正确使用尺子测量长度。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关系,知道厘米和 1 米实际有多长,初步建立 1 厘米、1 米的长度概念,“1 米=100 厘米”,初步认识线段。 “能估测一些身边常见物体的长度,并能借助工具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量感。”具体是指:借助拃的长度、铅笔的长度等不同的方式测量,经历测量的过程,比较测量的结果,会用尺子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在实际生活中能估测较短物体的长度。
怎么学 1.借助“阿福做上衣”的情境,知道师徒二人用不同的拃测量同一件衣服的长度结果不同,认识统一单位单位长度的重要性。 2.认识尺子,知道 1 厘米实际有多长,能找出生活中大约 1 厘米长的物体,能借助尺子或实物比划出 1 厘米大约有多长,能够用厘米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借助故事阿福的新衣,知道长度单位米,知道 1 米=100 厘米,用字母表示 m。 4.借助讲桌的长度,手臂伸开的长度,教室的门宽等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建立 1 米的长度概念,认识线段。
2.从课标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要落实的核心素养是:量感、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意识、应用意识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 量感 知道度量的意义,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
2 几何直观 初步感知线段,在测量中建立形与数的联系。
3 运算能力 厘米和米之间的单位转换,长度计算
4 模型意识 借助尺子或实物建立1厘米、1米长度模型,联系实际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5 应用意识 能够正确测量物体长度,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6 空间观念 对物体进行估计、测量
三、教材分析
1.纵向分析——本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中的地位
(
承上
起始
启下
)
(
后内容
为后续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打好基础
) (
本单元内容
(一上第八单元)
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
3.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4.认识线段
) (
前内容
(认知基础)
“厘米”和“米” 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长”、“短”之分,对“长度” 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存在着长度上的不同,能够直观地比较某些物体在长度上的差异。
)
横向分析——对比各版本教材明确教学核心要素(通过对北师大版、人教版、青岛版教材的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找在编排上的共性与区别,可以进行选择有利的数学学习素材,以了解编排的变化,把握重难点,达成目标)
(
不同点
) (
相同点
)
(
学习内容安排:
①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把测量安排在了二年级上册,而青岛版安排在一年级下册。
②主题情境不相同,青岛版借助阿福做衣服情境把本单元知识串在一起,更符合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
) (
教材内容:
①重点一致,都是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②都是从生活中的测量导入新知,
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

涉及线段教学
)
通过对比发现:不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根据课标中“体验物体长度的测量过程,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形成初步的量感和空间观念。”来编排的。
本单元知识脉络清晰、板块明显,以“阿福的新衣”为主题情境,围绕师傅和徒弟做上衣、做长袍数学问题展开学习,借助问题“这是怎么回事”,产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引入对厘米的认识,借助直尺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通过小电脑的话“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并借助估计大拇指的宽度和“自主练习”中测量手掌宽和一拃长往往得不到整厘米数,需要说成大约多少厘米,从而了解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借助问题“怎样测量1拃的长度”,教给学生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小电脑的话“下面画的都是线段。你会画线段吗”,引入对线段的学习。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师父和徒弟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借助问题“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引入对“米”的认识,在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的过程中,展开对“厘米“和“米“进率的学习。在“自主练习”中,借助“可以怎样量”和“怎样量教室的长、椅子的高和课桌的长呢”,探讨如何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基于以上分析,整体上看,本单元非常注重情境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知识探索的系统性和递进性、思维训练的启发性和层次性,符合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
(
后内容
(四-六年级)
小数除法、四则混合运算
)四、学情分析
(一)学情调研
调研项目 调研内容 结果统计
生活经验 课前故事《阿福的新衣》 1.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知识基础 2.你还知道用什么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情调研结果,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识水平分析如下:
1.知识基础
“厘米”和”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对“长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自然界中物体之间存在着长度上的不同,能够直观地比较某些物体在长度上的差异。本单元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
2.学识水平
一年级学生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中,要注意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借助情境问题、学具、动画等辅助学生理解。
五、大概念
通过课程分析、核心素养、教材分析等一系列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本单元的大概念:单位长度的累加
六、单元目标
综合考虑以上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调研的结果,确定本单元的目标为:
1.借助阿福的新衣故事情境,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厘米和 1 米实际有多长,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 米=100 厘米,初步认识线段。
2.借助故事情境,知道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不同,明确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3.会用尺子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会量线段的长度,能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在实际生活中能估测较短物体的长度。
七、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子问题)
基本问题 子问题
这是怎么回事? 1.这是怎么回事呢? 2.通过“做新衣”的过程,你想到了什么?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尺子上有什么? 1厘米有多长?请你用手比一比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怎样测量一拃的长度? 1.你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2.你能测量出一拃的长度吗?
你能量出一条线段的长度吗? 用尺子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2.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1.同样一件衣服,为什么师傅和徒弟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2.1米有多长?100厘米有多长?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
第二阶段 设计单元评价任务
)
一、设计任务情境
1.本单元学习的3条主线。
生活线:以“阿福的新衣”为学习情境,以“师徒俩给阿福做上衣、给阿福做长袍”为子任务。
数学线: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知道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不同,明确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借助阿福的新衣故事情境,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知道1厘米和 1 米实际有多长,初步建立1厘米和 1 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 米=100 厘米”,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尺子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会量线段的长度,能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在实际生活中能估测较短物体的长度。
思维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不同,明确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借助尺子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概念,并能进行估测。
2.单元学习框架:
二、设计评价任务
基本问题 子问题 评价任务
这是怎么回事? 1.这是怎么回事呢? 2.通过“做新衣”的过程,你想到了什么? 借助故事阿福的新衣,知道师徒二人用不同的拃测量同一件衣服的长度结果不同,明确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1.尺子上有什么? 2. 1厘米有多长?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吗? 认识尺子,知道1厘米实际有多长,能找出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能借助尺子或实物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能够用厘米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怎样测量一拃的长度? 1.你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2.你能测量出一拃的长度吗? 知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会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在实际生活中能估测较短物体的长度。
你能量出一条线段的长度吗? 1.用尺子量出指定线段的长度。 2.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认识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能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1.同样一件衣服,为什么师傅和徒弟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2.1米有多长?100厘米有多长?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吗? 借助阿福做长袍故事情境,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知道 1 米实际有多长,知道“1 米=100 厘米”,
三、制定学习标准(单元评价量表)
基本问题 自主评价学习目标 表现程度 单元起始课 探究课1 探究课2 单元整理课
这是怎么回事? 积极思考衣服做小的原因,主动参与问题讨论。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在相互交流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认真观察,找到尺子上有什么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知道1厘米有多长,能借助尺子或实物用手比一比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能找到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能够用厘米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怎样测量一拃的长度? 知道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会 不太确定 不会
会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在实际生活中能估测较短物体的长度。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下面画的都是线段,你能量出它们的长度吗? 认识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 会 不太确定 不会
能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知道 1 米实际有多长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知道“1 米=100 厘米” 知道 不太确定 不知道
能够用米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
第三阶段 确定单元学习规划
)
课型 学习任务 课时数
起始课 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规划路径 2
探究课 第一学时:厘米的认识 第二学时:米的认识
整理课 拓展课 数学文化渗透,重构单元,完善单元路径,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1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厘米、米的认识》起始课、探究课1
日期 2023.3.12 节次 1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课型 单元起始课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备课人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单元起始课是统领本单元学习的一节课,对整个单元的整体实施至关重要,在单元起始课交代单元情境任务,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走到单元的学习中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提出单元基本问题,从而认清单元学习的方向,感受单元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学习标准,自主规划学习路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探究课1结合阿福做上衣生活情境,在做衣服中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拃”测量衣服的长度,结果衣服做的不合适,让学生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生在思考“如何测量1拃的长度?”呈现方法多样化,认识0刻度线是测量的起点,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
学习 目标 1.根据裁缝做衣服情境提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 2.借助故事情境,知道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不同,明确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3.借助尺子知道1厘米实际有多长,能找出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能够用厘米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4.认识线段,会用尺子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在实际生活中能估测较短物体的长度。
学习 重难点 重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学会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建立长度表象
课前 准备 尺子、1厘米长木棒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根据裁缝做衣服情境提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 任务一:观看做衣服情境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活动一、创设情境,将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串联(教师整理学生的问题,形成单元学习路径图) 同学们穿的衣服真漂亮,你们知道这些衣服裁缝师傅们是怎样做出来的吗?仔细观察情境图,如果你是裁缝师傅,你打算怎样做,才能做出一件漂亮的衣服? 准备好看的布料,准备多少? 你准备怎么量?有没有更简便的办法测量? 如何正确测量 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一单元我们就一起来一一解决 根据情境能提出基本问题 在别人的帮助下能借助情境提出问题 不能提出问题
达成目标2:借助故事情境,知道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结果不同,明确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任务二: 借助故事阿福的新衣,知道师徒二人用不同的拃测量同一件衣服的长度结果不同,明确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活动二:讲数学故事,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讲数学故事“阿福的新衣”。 2.提出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徒二人用不同的拃测量同一件衣服的长度结果不同,认识“拃”,学习什么是“一拃”? 3.通过“做新衣”的过程,你想到了什么? 用拃量的时候只能一个人去量,因为不同的人一拃的长度不一定相等。初步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4认识一拃,同桌比一比谁的“一拃”长一些?谁的短一些?。 观察对比---得出结论---回答上面的问题。 准确表达自己想法 在别人帮助下找出衣服做小的原因 不知道原因
达成目标3:借助尺子知道1厘米实际有多长,能找出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能够用厘米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任务三: 通过观察尺子上有什么,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能借助尺子或实物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能够用厘米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活动三:认识尺子和厘米。 为了方便测量,不再出现这样的事情,于是人们就发明了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 认识尺子:观察尺子上有什么? 认识1厘米: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联系生活实际感受1厘米的长短。借助尺子或学具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 3.从生活中找出1厘米的物体 4.认识几厘米,用厘米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或几厘米,能用厘米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在别人帮助下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或几厘米,能用厘米做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不认识
达成目标4:.认识线段,会用尺子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在实际生活中能估测较短物体的长度。 任务四:认识线段。知道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在实际生活中能估测较短物体的长度。 \ 活动四:用尺子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完整的尺子和破损的尺子) 1.把0刻度线对齐物体的一端或者把整数字对齐物体的一端。 2.认识线段 3.用尺子量一量课本P95页三条线段的长度,用厘米表示。 4.测量一拃的长度 活动五:梳理本节课学习过程 活动六:自主练习 1.判断测量的对错 2.测量线段的长度,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能正确判断测量方法,能正确测量线段,画出指定长度线段。 在他人帮助下能正确判断测量方法,能正确测量线段,画出指定长度线段。 在他人帮助下也不能正确判断测量方法,不能正确测量线段,不会画出指定长度线段。
达成目标:完善研究路径,丰富思维能力 任务五:总结反思提升 活动七:回顾过程,梳理总结 (1)独立阅读学习标准,针对自己的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相关评价,将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2)完善单元路径图,将收获和困惑整理到路径图中。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并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不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小组未完成单元路径图。
作 业 布 置 用尺子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做好记录,班内分享。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厘米、米的认识》单元探究课2--米的认识
日期 2023.3 节次 2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
课型 单元探究课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备课人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单元探究课2呈现的是师傅和徒弟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师傅用尺子量出阿福长袍长1米,徒弟说是100厘米,于是产生疑问“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引出长度单位米,以及米和厘米关系的认识。
学习 目标 结合实际情境,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学习 重难点 重点:建立1米的表象,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建立1米的表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课前 准备 米尺、长绳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任务一:在复习的基础上,感受用厘米测量较长物体的不便,产生困惑,引导积极主动去认识米。 关联整体: 结合制定的单元学习路径图及问题,明确本课的学习方向,并明确学习标准。 上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你能用厘米测量出教室的长度吗? (出示单元学习路径图)这节课我们通过师徒给阿福做长袍继续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达成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任务二:通过对米尺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1米=100厘米,再进行一些简单的米和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加深理解。 活动一:讲数学故事,提出问题 讲阿福做长袍故事,提出问题: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 活动二:认识米尺,直观感受 要解决到底是1米,还是100厘米呢?这个问题,先要知道1米有多长。在黑板上画出1米线段,刚才我们用的这把尺子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用手比划一下,感受1米的长度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做单位,用我们手上的直尺就行,可是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就比较麻烦了,这时我们可以用米来做单位 活动三:观察刻度,发现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看着米尺上的刻度,数一数,0--10表示10厘米,从米尺上数出10厘米、20厘米……90厘米、100厘米,发现100个1厘米的长度是1米,得出:1米=100厘米 知道1米有多长 在别人帮助下知道1米有多长 不知道1米有多长
达成目标2: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任务三:引导学生不断参与看、比划、量、找等操作,加深对米的认识,建立1米表象。 活动四:活动巩固,建立1米的表象 拿出长绳,量出1米,注意测量方法,接着量出2米、3米…… 放下绳子,把手张开比划1米的长度,看谁比划的准---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可能随身携带尺子,当我们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时,可以用身体的尺子去估一估。 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体会1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米的表象。 活动五:自主练习,巩固新知 1.填上合适的单位 2.填一填 3.连一连 会用米尺正确测量 在别人帮助下能正确测量 不会测量 正确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 在别人帮助下能正确选择 不会选择
达成目标:完善研究路径,丰富思维能力。 任务四:总结反思提升。 活动六:回顾过程,梳理总结 (1)阅读学习标准,针对自己的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相关评价,将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2)完善单元路径图,将收获和困惑整理到路径图中。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并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不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小组未完成单元路径图。
作 业 布 置 自主练习第3题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厘米、米的认识单元整理课、拓展课
日期 2023.3 节次 3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课型 单元整理课、拓展课 授课对象 一年级学生
教师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在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和各个探究课结束之后进行的。借助单元学习路径的逐步完善,打通知识间联系,将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化、明晰化、结构化,设置综合性的任务,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学习 目标 1.认识我们身上的小尺子,一拳、一庹、一步、一脚,并能用身体尺进行测量。 2.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能够自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能说明白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3.根据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学习 重难点 重点:知识间的联系,形成清晰、完整的学习路径图。 难点:完善知识结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前 准备 单元路径图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 认识我们身上的小尺子,一拳、一庹、一步、一脚,并能用身体尺进行测量。 任务一:通过合作测量来记录和了解身体上的一些小数据,了解身体上隐含的测量工具。 活动一:认识身体上的“小尺子” “拃”是咱们中国人发明的,这是我们身体上的小尺子,除了一拃,我们身体上还有这样的小尺子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认识“一庹、一拳、”和“一步、一脚”,感受古人的智慧。 测量:小组合作测量身体一些部位的长度,并做好记录 运用自己身体上的小尺子,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估测问题 交流感受 能够合作测量身体一些部位的长度,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估测问题 不能测量身体部位的长度
达成目标2: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能够自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能说明白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任务二:完善学习路径图 活动二:回顾整理本单元知识,完善学习路径图 1.出示单元学习路径图,整理完善本单元学习内容: 2.展示交流,完善建构 小组合作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 全班交流补充。 3.教师小结 能够在老师提示下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能说明白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不能梳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
达成目标3:根据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任务四:整理反思,总结提升 1. 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 2.独立阅读学习标准,针对自己的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相关评价,将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能够自主根据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在同伴的帮助下能够完成自评,清晰学习结果。 不清楚学习结果
作 业 布 置 用一步测量学校操场大约有多长
板 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