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年、月、日》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关系图
二、课标分析
(一)课标摘录
本单元属于第二学段综合与实践领域,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有以下叙述:
1.学段目标
在主题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尝试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
愿意了解日常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愿意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成就,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美。在学习活动中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反思。
2.课程内容
内容要求:
知道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初步的应用意识。
学业要求:
知道24时计时法与钟表上刻度的关系,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简单历法知识。
教学提示:
引导学生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应用性的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提升应用意识。
(二)课标分解
1.课标解读: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
学什么 “知道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初步的应用意识”具体是指:认识24时计时法,并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知道日的相关知识和时间单位世纪。
学到什么程度 “知道24时计时法与钟表上刻度的关系,能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间,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简单历法知识。”具体是指:能结合现实情境,知道一天有24个小时,并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意义,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借助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熟知一年有几个月以及每月的天数,知道如何判定平年和闰年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知道日的相关知识,认识时间单位世纪。
怎么学 1.结合现实情境,借助钟表模型,通过画一画、拨一拨、算一算,知道24时计时法,并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意义,能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 2.借助生活经验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借助拳头记大、小月,借助年历卡熟记每月的天数;通过猜想、计算、推理、找规律、师生交流等活动,知道什么是平年和闰年以及如何判定平年和闰年。借助“卡通电脑”的话,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时间单位世纪,知道一世纪是多少年及世纪的推算方法。
从课标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要落实的核心素养是: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应用意识。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 运算能力 1.能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 2.能正确判定平年和闰年。 3.世纪的推算方法
2 推理意识 1.将时分秒的学习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通过钟表图转化出一日有24个小时。 3.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异同。 4.发现年历卡中蕴含的平年闰年的相关知识,熟记每月的天数。
3 应用意识 1.利用本单元的知识选择不同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有条理的思考。
三、教材分析
1.纵向分析——本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中的地位
2.横向分析——对比各版本教材明确教学核心要素(通过对北师大版、人教版、青岛版教材的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找在编排上的共性与区别,可以进行选择有利的数学学习素材,以了解编排的变化,把握重难点,达成目标)
通过对比发现:不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根据课标中“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来编排的。
本单元知识脉络清晰、板块明显,以“走进天文馆”为主题情境,围绕天文中的数学问题展开学习,由24时计时法入手,简单易于理解,在学习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月、年。通过探索学生每一次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前面旧知识的延续与拓展。从编排上看,学生的学习活动从钟面图到24小时计时法直观图,从观察年历卡到记歌谣,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训练的渐进性。
基于以上分析,整体上看,本单元非常注重情境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知识探索的系统性和递进性、思维训练的启发性和层次性,符合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
四、学情分析
(一)学情调研
调研项目 调研内容 结果统计
☆☆☆ ☆☆ ☆
对钟表的认识 1.请你制作一个钟表模型 (1)独立制作钟表模型 (2)思考: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 (3)思考:一天有多少个小时?钟表上有几个数字?下午和晚上的时间怎样表示呢? 解答正确 思路清晰 解答正确 思路不清 解答错误
对时分秒的认识 2. (1) (2)电影9时30分开始,聪聪8时50分从家出发,经过30分到达电影院,他能不能准时赶上? 思考:怎样从钟表中读出时间?怎样进行时间的计算? 计算正确 表达清楚 计算正确 表达不清 计算错误
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前测 3.商场20:00关门,小明妈妈从11时开始逛商场,到15时结账,她在商场中逛了几个小时? (1)对比:上面两道题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何异同? (2)20:00是几时呢? (3)独立尝试计算? (4)说出自己在计算上面两道题时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 计算正确 表达清楚 能说出困惑 计算正确 表达不清 能说出困惑 计算错误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情调研结果,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识水平分析如下:
1.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几个相关的时间单位:时、分、秒,认识了钟表,知道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在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年、月、日之间的相关知识,积累了一些经验。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是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主动建构知识。
2.学识水平
学生基本上能了解本单元的知识,但部分学生对于细致的问题和计算的方法说不清楚,说明学生的思维的有序性有欠缺,语言表达力不足。在解决问题时缺少梳理信息的意识和方法导致出错。所以本单元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上。利用知识学习的迁移,遵循学生的基本思维习惯,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搭好台阶。
五、大概念
通过课程分析、核心素养、教材分析等一系列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本单元的大概念:含有多少个时间单位。
六、单元目标
综合考虑以上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调研的结果,确定本单元的目标为:
1.结合走进天文馆的情景,借助钟表模型,通过画一画、拨一拨、算一算等活动,知道24时计时法,并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意义,能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
2.借助生活经验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借助拳头记大、小月,借助年历卡熟记每月的天数;通过猜想、计算、推理、找规律、师生交流等活动,知道什么是平年和闰年以及如何判定平年和闰年。借助“卡通电脑”的话,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时间单位世纪,知道一世纪是多少年及世纪的推算方法。
基本问题 子问题
1.24时计时法是什么? 2.怎样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 1.什么是普通计时法?什么是24时计时法 2. 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异同。 3.怎样进行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换算?
1.年、月的相关知识 2.日的相关知识 3.比年大的时间单位有什么? 1.一年有多少个月?多少天? 2. 每月的天数是多少? 3. 怎样判断平年闰年?平年闰年的二月份的天数分别是多少? 4.从今天零时到明天零时有多少小时? 5.比年大的时间单位有什么?
3.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知道中国古代那些与量有关的概念的由来,培养家国情怀,积累学习经验。
七、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子问题)
一、设计任务情境
1.本单元学习的3条主线。
生活线:以“宇宙的奥妙”为学习情境,以“走进天文馆”和“奇妙的星空”为子任务。
数学线: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分别研究24时计时法、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平年闰年的计算、每月的天数、世纪等,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思维线:学生经历知识的迁移,方法的类推,思维的转化等过程。能将时、分、秒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年、月、日的学习中。在探究过程中,把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进行类比,把年历卡的观察认识和平年闰年中关于二月份天数的不同放在一起教学,及查阅相关资料认识世纪等,发展学生时间观念,形成时间意识。
2.单元学习框架:
基本问题 子问题 评价任务
1.什么是24时计时法? 2.怎样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 1.一天有多少个小时? 2. 从0时到24时在钟面上是怎样显示的? 3.怎样将要计算的时间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4.怎样将普通计时法转化为24时计时法 5.怎样用24时计时法计算出时间? 1.知道一天有24时小时,一天内钟面上的时针转两圈。 2.会将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进行互化,会选择简单的方法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
年的相关知识 月的相关知识 日的相关知识 一年有多少个月?多少天? 每年的天数和每月的月数都是固定的吗? 怎样记忆每月的天数 怎样判断平年闰年? 时针走几圈就是一日? 什么是世纪,一世纪有多少年? 1.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时是365天,有时是366天。 2.借助歌谣记住每月的天数,知道二月份的天数是不固定的,平年的二月28天,闰年的二月29天。 3.能正确计算平年闰年。知道一世纪有100年。
二、设计评价任务
三、制定学习标准(单元评价量表)
基本问题 自主评价学习目标 表现程度 单元起始课 探究课1 探究课2 探究课3 探究课4 单元整理课
☆☆☆ ☆☆ ☆
宇宙的奥妙 ①根据情境制定出采摘运输方案,根据方案提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②阅读学习标准,明确学习方向,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③在方案制定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规划出单元学习路径图。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24时计时法、时间的简单计算 ①借助情境图型认识24时计时法;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②借助钟表模型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③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④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①通过生活经验知道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时365天有时366天; 会 不太确定 不会
②熟记每月的天数会计算平年闰年;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③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能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依据;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④根据具体情况总结出日的相关知识,认识世纪,知道一世纪有100天 会 不太确定 不会
课型 学习任务 课时数
起始课 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规划路径 1
探究课 第一学时:24时计时法、时间的简单计算 第二学时: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2
整理课 重构单元,完善单元路径,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1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起始课
日期 2023.3 节次 1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课型 单元起始课 授课对象
备课人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单元起始课是统领本单元学习的一节课,对整个单元的整体实施至关重要,在单元起始课交代单元情境任务,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走到单元的学习中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提出单元基本问题,从而认清单元学习的方向,感受单元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学习标准,自主规划学习路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学习 目标 1.根据情境,提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 2.阅读学习标准,明确学习方向,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3.在方案制定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规划出单元学习路径图。
学习 重难点 重点:提出基本问题制定学习计划。 难点:提出基本问题,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结果。
课前 准备 PPT课件,任务单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用横线划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根据情境提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 任务一:阅读材料,分解任务,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周末科学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探索宇宙的奥秘。为了更好地完成作业,在家长的建议下,三个小伙伴相约走进天文馆去领略宇宙的奥秘。首先他们来到了天文馆的售票处,得到了如下信息: 今日放映影片及时间: 9:00《宇宙旅行》 10:30《恐龙灭绝与天体碰撞》 15:00《奇妙的星空》 15:45《天地神舟》 天文馆的开馆时间: 8:30-16:30;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天文知识,三个小伙伴决定去看《奇妙的星空》,如果你是他们的好朋友,你想通过参观天文馆,了解一些什么? 预设:《奇妙的星空》的播出时间15:00到底是几时、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奇妙的星空》会讲的知识有地球公转的时间、月球的公转时间、地球自传的时间…… 教师引导:符合实际的预设。 二、自主探究,制定方案 活动一:预设《奇妙的星空》播出时间问题: 天文馆的售票处显示今日放映影片《奇妙的星空》放映时间:15:00。 提出问题: 15时是几时?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单。筛选已学和未学问题。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解决已学知识,筛选出未学知识。 活动二:预设天文馆的开馆时间问题: 天文馆的售票处显示天文馆的开馆时间是8:30-16:30。 提出问题: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 学生自己完成任务单。 小组交流讨论。 全班汇报。 活动三:预设时间单位:年、月、日问题: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是1年。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29天12时44分3秒,约是1个月。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自传。地球自传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大约是一日。提出问题:关于时间单位的相关知识你都知道哪些? 学生自己完成任务单。 小组交流讨论。 全班汇报。 三、综合分类,筛选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分类:筛出已学和未学问题 ☆☆☆.能对单元任务进行分解,逻辑清晰,并能针对每一步提出基本问题。 ☆☆. 能对单元任务进行分解,逻辑清晰,不能提出问题。 ☆. 不能对单元任务进行分解。
达成目标2; 阅读学习标准,明确学习方向,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任务二: 阅读学习标准并进行自评。 四、阅读学习标准,完成自主评价 刚才我们提出了想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本单元的问题单,解决了这些问题会达到怎样的学习结果,接下来我们一起阅读一下学习标准。 活动:阅读学习标准 (1)先独立阅读学习标准,并针对自己的情况作出相关评价,阅读过程中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2)小组交流评价结果及困惑。 ☆☆☆.自主阅读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梳理出疑惑 ☆☆. 自主阅读学习标准完成自评、不能梳理出疑惑。 ☆.不能自评。
达成目标3: 在方案制定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规划出单元学习路径图。 任务三:绘制单元学习路径图并小组交流补充形成本单元学习路径图 五、合作交流,绘制路径 小组合作绘制单元基本路径图。 小组展示交流本单元学习路径图,说明绘制依据。 教师总结,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 ☆☆☆.小组完成单元学习路径图,并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晰。 ☆☆. 小组完成单元学习路径图,不能解释清晰。 ☆.未完成单元学习路径图。
作 业 布 置 针对绘制的单元学习路径图,绘制思维导图。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走进天文馆——24时计时法
日期 2023.3 节次 2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
课型 单元探究课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备课人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分、秒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利用钟面图、长条格子图直观形象的展示出“24时计时”的方法;以学生对话、教师提问的方式介绍了“24时计时法”。用画线段图、借助钟表拨一拨、算一算的方法计算“经过时间”。
学习 目标 在解决“15时是几时”的问题中,能利用钟面图、长条格子图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在解决“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的问题中,能用画线段图、借助钟表拨一拨、算一算的方法计算“经过时间”。
学习 重难点 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难点: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课前 准备 PPT课件 任务单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用横线划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1.明确本节课解决的生活问题,能说出背后的数学问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标准。 能正确列式并能说出如何研究。 任务一:分析路径图、关联整体、明确问题 关联整体: 1.结合学生制定的学习路径图及问题,分析本课的研究方向,并明确学习标准。 问题:本节课的任务研究《奇妙的星空》播出时间和天文馆开馆时间的问题,请仔细阅读学习标准,看看我们要学会哪些内容? 2.出示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一:15时是几时? 问题二: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 ☆☆☆.能提出数学问题、会正确列式并能说出如何研究。 ☆☆.问题提出不够全面、会正确列式但不能说出如何研究。 ☆.不能提出问题。 C.
达成目标2:在解决15时是几时的问题中能利用钟面图、长条格子图认识“24时计时法”,并熟练的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任务二:探究15时是几时的问题。 活动一:15时是几时? 追问:“为什么出现了比我们之前学过的12时还大的时间?”“这种计时法是什么?如何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和我们之前学过的计时法有什么区别? 这里用的是24时计时法,之前用的普通计时法用数字1-12表示,在数字前加上限制词;24时计时法用数字0-24表示,数字前不加限制词。 1.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 2.认识24时计时法,探讨如何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全班汇报交流 (1)这种计时法是24时计时法。 (2)一天中有24小时,新的一天从0时(夜里12时)开始,时针从12走一圈回到12,这是中午12时,再走一圈又回到夜里12时,这是一天的结束。所以一天时针正好走两圈,共计24时(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作24时计时法)。 追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普通计时法用数字1-12表示,在数字前加上限制词;24时计时法用数字0-24表示,数字前不加限制词。) 3.总结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 (1)普通计时法转化为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下午3时 24时计时法:15时 (去掉凌晨、上午、下午、晚上的限制词,在时刻的基础上+12) (2)24时计时法转化为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15时 普通计时法:下午3时 (先用24时的时刻减去12,再在得数的前面加限制词) 全班订正后,完成自我评价 练一练: 1.连一连 下午7时 下午3时30分 晚上9时 凌晨3时30分 3时30分 21时 19时 15时30分 2.给下面的钟面画上时针。 6:00 22:00 18:00 16:00 1.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 2.汇报交流。 全班订正后,完成自我评价。 ☆☆☆.能利用钟面图、长条格子图认识“24时计时法”并熟练的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 能知道24时计时法,不能熟练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C ☆.不会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达成目标3:在解决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的过程中,总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正确熟练地计算。 任务三: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的问题 活动二: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 追问:天文馆的开馆时间是8:30--16:30,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 1.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 2.全班汇报交流 追问:怎样用计算法求简单的经过时间?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计算时如果表示两个时刻的计时法不统一,要用24时计时法表示后再计算。) 全班订正后,完成自我评价。 练一练: 一辆汽车上午9时从甲地出发,下午3时到达乙地。这辆汽车一共行驶了多长时间? 1.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 2.汇报交流。 活动三:回头看。 迁移应用,评价矫正 综合应用: 1.判断 (1)下午4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14:00。 ( ) (2)17时就是下午7时。 ( ) 2.下面是小丽同学每天在学校的时间情况。 7:30到校~11:30午休回家 13:00 上课~下午3:30放学 小丽每天在校多长时间? 3.一艘轮船,平均每小时行驶35千米,它早上7点从甲地出发,下午4时到达乙地。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全班订正后,完 成自我评价。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并总结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但不能总结出方法。 ☆不能正确计算。 C.
达成目标4:完善研究路径,丰富思维能力 任务四:总结反思提升 回顾过程,梳理总结 (1)独立阅读学习标准,针对自己的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相关评价,将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2)完善单元路径图,将收获和困惑整理到路径图中。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并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不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小组未完成单元路径图。
作 业 布 置 1.自主练习1、4、5、9 2.一辆汽车从上午8时行驶到下午3时,共行驶了609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奇妙的星空——年、月、日
日期 2023.3 节次 3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2
课型 单元探究课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备课人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对年、月、日有了初步了解、学习了24时计时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利用年、月、日的已有知识经验,借助年历卡了解更多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以教师告知的方式呈现了记忆每月天数的歌谣,利用小博士和小电脑介绍了有关平年、闰年的知识和时间单位世纪。
学习 目标 1.在解决“关于年、月的知识你知道哪些”问题过程中探索有关年、月的相关知识,了解每月的天数,知道大月、小月,会判断平年、闰年。 2.在解决“你知道哪些有关日的知识”问题过程中学习日的相关知识,认识时间单位世纪。 3.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能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依据。
学习 重难点 重点: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了解平年、闰年。 难点:会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能准确判断出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
课前 准备 PPT课件 任务单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用横线划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1.明确本节课解决的生活问题,能说出背后的数学问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标准。 任务一:分析路径图、关联整体、明确问题 关联整体: 1.结合学生制定的学习路径图及问题,分析本课的研究方向,并明确学习标准。 问题:本节课的任务是在初步了解天文知识的基础上,解决年、月、日的相关问题,请仔细阅读学习标准,看看我们要学会哪些内容? 2. 出示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一:关于年、月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问题二:你知道哪些有关日的知识? ☆☆☆能正确全面的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提出不够全面。 ☆不能提出问题。 C.
达成目标2:在解决“关于年、月的知识你知道哪些”的问题过程中借助年历卡探索有关年、月的相关知识,了解每月的天数,知道大月、小月,会判断平年、闰年。 任务二:借助年历卡探索关于年、月的知识,了解每月的天数,知道大月、小月,会判断平年、闰年。 活动一:关于年、月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回答 追问:一年有365天是永远不变的吗?什么样的情况下一年有366天呢?怎样判断平年、闰年呢?12个月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大月和小月各有多少天? 1.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 2.全班汇报交流 3.总结年、月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总结: 一年有12个月,有365天,闰年一年366天。 记忆每月天数的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31天永不差;四六九冬30天,平年二月28。(可以知道大月、小月分别有哪些、各有多少天并且能根据2月28天判断这一年为平年。) 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是闰年;公历年份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 练一练: 1.判断 (1)小华是1994年2月29日出生的。( ) (2)小丽是11月31日转到我们学校的。( ) 2.下列节日都在大月的是( )。 A.教师节、儿童节 B.国庆节、建军节 C.建党节、元旦 3.爸爸6月22日出差,10天后回来。他回来时是几月几日? 1.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 2.汇报交流。 全班订正后,完成自我评价。 ☆☆☆能借助年历卡正确、全面的总结年、月的相关知识。 ☆☆能借助年历卡总结年、月的相关知识,但表达不够清晰和全面。 C ☆ 不能总结年、月的相关知识。
达成目标3: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总结有关日的相关知识,认识时间单位。 任务三:探究日的知识。 活动二:你知道哪些有关日的知识? 追问:“我们学过了时间单位年、月、日,年是目前我们认识的最大的时间单位,还有比年更大的时间单位,你知道是什么吗? 1.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 2.全班汇报交流 追问:一个世纪是多少年呢?时间单位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一个世纪是100年;时间单位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练一练: 填一填,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1)时针走( )圈,正好是1日。 (2) 72时=( )日 5日=( )时 5时=( )分 1世纪=( )年 1.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 2.汇报交流。 全班订正后,完成自我评价 活动三:回头看。 迁移应用,评价矫正 综合应用: 1.填一填。 (1)一年有( )个月,一年中( )个月是31天,( )个月是30天。 (2)公历年份是( )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 )的倍数才是闰年。2800年是( )年,1900年是( )年。 (3)9月1日的前一天是( )月( )日。 (4)平年的上半年有( )天,下半年有( )天。 2.判断。 (1)每年的下半年的天数都相等。 (2)每年都有12个月,都有365天 3.解决问题。 丽丽有一本109页的故事书,每天读8页,从7月19日开始读,她能在8月1日前读完吗 ☆☆☆能正确熟练地说出日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时间单位。 ☆☆能在别人帮助下正确说出日的相关知识,正确认识时间单位。 ☆不能说出日的相关知识,不能正确认识时间单位。 C.
达成目标4:完善研究路径,丰富思维能力 任务四:总结反思提升 回顾过程,梳理总结 (1)独立阅读学习标准,针对自己的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相关评价,将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2)完善单元路径图,将收获和困惑整理到路径图中。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并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不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小组未完成单元路径图。
作 业 布 置 今年的5月1日是星期一,请你推算一下今年六一儿童节是星期几,并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上信息,编制今年6月的月历表。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年、月、日——单元整理复习
日期 2023.3 节次 4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课型 单元整理课 授课对象 三年级学生
教师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在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和各个探究课结束之后进行的。借助单元学习路径的逐步完善,打通知识间联系,将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化、明晰化、结构化,设置综合性的任务,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学习 目标 1.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能够自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能说明白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 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解题思路,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 3.根据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学习 重难点 重点:知识间的联系,形成清晰、完整的学习路径图。 难点:完善知识结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前 准备 PPT 、任务单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用横线划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能够自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能说明白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任务一:完善学习路径图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出示单元学习路径图,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同学们7:45来到天文馆,等待天文馆8:30开馆。15:00观看了科教片《奇妙的星空》,15:45观看了科教片《天地神舟》。 展示交流,完善建构 小组合作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 全班交流补充。 教师小结:回想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在解决探索宇宙的奥秘的相关实际问题中,利用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方法,按照走进天文馆-探索奇妙的星空的顺序展开。先学习“15时是几时”的问题,接着学习解决“天文馆的开馆时间有多长”的问题,然后学习“年、月、日的相关知识”逐步地掌握“24时计时法、”“计算简单经过时间”“年、月、日”等有关时间单位的知识。 ☆☆☆能够自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能说明白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在同伴的帮助下能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能说明白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不能自主梳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
达成目标: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总结归纳。 任务二:典型训练,查漏补缺 活动一:24时计时法 15:45是几时?这种计时法是什么?用普通计时法如何表示15:45?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回顾24时计时法,以及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活动二:计算简单经过时间。 天文馆8:30开馆,15:00观看了科教片《奇妙的星空》,观看《奇妙的星空》时,天文馆开馆已有多长时间? 思考题目考察的是什么内容。 算一算,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回顾计算简单经过时间。 活动三:时间单位:年、月、日 观看了科教片《奇妙的星空》,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时间单位的知识? 独立完成,回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 能够自主理清知识脉络、进行总结归纳。 ☆☆在同伴的帮助下理清知识脉络、进行总结归纳。 ☆不能理清知识脉络。
达成目标: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 任务三:综合应用,达到本单元知识的灵活运用 综合应用: 1.给下面的钟面画上时针。 10:00 17:00 21:00 【知识点】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2.选一选: (1)下列年份中不是闰年的是( )。 A.2000年 B.1902年 C.2004年 【知识点】平年、闰年的判断 (2)一年有4个季度,第一季度为1月、2月、3月。第一季度最多有( )天。 A.92天 A.90天 A.91天 【知识点】特殊月份2月天数及大月、小月 3.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时针在一天里正好走1圈。( ) (2)每年都是365天。( ) (3)小丽出生于1994年2月29日。( ) (4)一年中有7个大月,5个小月。( ) (5)从上午9时到下午6时,共经过7时。( ) 4.解决问题。 (1)一辆汽车从上午10:00到下午5:00共行驶56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知识点】计算简单经过时间 (2)小林家的冬小麦播种时间是9月28日,收割时间是6月12日,你能算出小麦的生长期是多少天吗? 【知识点】大月、小月天数 5.小组互相评价,反思修订错误 小组同学互相批改,个别问题在优等生的帮助下进行订正,共性问题,老师集中评讲。 ☆☆☆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 ☆☆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能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 ☆不能正确计算。 CC
达成目标:根据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任务四:整理反思,总结提升 1. 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 2.独立阅读学习标准,针对自己的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相关评价,将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 能够自主根据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在同伴的帮助下能够根据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不清楚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作 业 布 置 1. 星期天,小华在家里写作业,他刚写了8分钟,便听见家里的钟响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她又听见钟响了一下;又过了一会儿,她又听见钟响了一下;当听见钟响两下时,小华的作业完成了。小华写作业一共用了多长时间?(钟几时响几下,半时响一下) 2.根据所学知识制作年历卡。
板 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