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
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单元教学设计
(
第一阶段
目标确立依据
)
一、单元关系图
二、课标分析
(一)课标摘录
本单元属于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与运算主题,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有以下叙述:
1.学段目标
经历简单的数的抽象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2.课程内容
内容要求:
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学业要求:
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教学提示:
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具有密切的联系,既要注重各自的特征,也要关注二者的联系。数的认识是数的运算的基础,通过数的运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
数的运算教学应让学生感知数的加减运算要在相同数位上进行, 体会简单的推理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利用对应的方法理解加法的意义,感悟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关注学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二)课标分解
1.课标解读: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
学什么 “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具体是指:能利用笔算的方法计算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整百数减三位数,并且能够说出算理,总结算法;能够列式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和“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的问题,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能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方法。
学到什么程度 “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具体是指:能说出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整百数减三位数的算理,总结出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10再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列式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和“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的问题,能够对每一步运算结果作出合理解释,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怎么学 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交流,理解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多样性。 2.运用知识迁移,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迁移,使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影响,是经常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在本单元教学前,学生已经学过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采用尝试、讨论等方式学习新的知识,充分发挥知识的迁移效力,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借助摆纸条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从而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同时要引导学生把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课标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要落实的核心素养是:数感、运算能力、几何直观、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 数感 1.知道“满十进一”和“借一当十”的具体含义。 2.对每一步运算结果的合理解释。
2 运算能力 能够正确的计算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3 几何直观 借助纸条,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4 推理意识 1.将不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和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是将这个数和多的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就是将这个数去掉少的部分,用减法。
5 模型意识 1.经历生活线-数学线-思维线的探究过程,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笔算的过程中,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体会运算的一致性。 2.“观察-计算-验证-归纳”的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
6 应用意识 1.利用本单元的知识选择不同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方法。 2.得出结论后,实例验证的必要性。
三、教材分析
1.纵向分析——本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中的地位
(
承上
起始
启下
)
(
本单元内容
(二下第六单元)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
包括: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
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被减数中间有
0
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
整百数减三位数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
整数加减法的完成与提升
) (
后内容
(三至六年级)
为后续学习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加减运算打下基础。
) (
前内容
(一、二年级)
一年级上册——
10
以内数的认识、
10
以内的加减法、
11
——
20
各数的认识、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年级下册——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100
以内数的认识、
100
以内的加减法(一)、
100
以内的加减法(二)
二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减法(一)
)
2.横向分析——对比各版本教材明确教学核心要素(通过对北师大版、人教版、青岛版教材的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找在编排上的共性与区别,可以进行选择有利的数学学习素材,以了解编排的变化,把握重难点,达成目标)
(
不同点
) (
相同点
)
(
1.学习策略:
与青岛版相比,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均侧重于如何列出算式,侧重于计算的算法,而青岛版借助计数器和线段图教学,通过数形结合帮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2.学习内容安排:
人教版把该部分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学习不进位加法、不连续进位加法、连续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不连续退位减法和连续退位减法;北师大版把该部分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学习不连续进位加法、连续进位加法、不连续退位减法、连续退位减法、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青岛版比北师大版少了不连续进位加法和不连续退位减法两部分内容,这两部分内容在万以内的加减法(一)进行学习;对比来看,青岛版教材侧重于编排的系统性以及方法的迁移与类推,注重解决问题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的渗透,提高应用意识。其他内容安排大致一样。
) (
1.主题情境
:人教版设计的情境有野生动物、读书活动、销售清单;北师大版设计的情境有捐书活动、运白菜、节余多少钱、里程表(一)、里程表(二);青岛版设计的情境有菜园卫士、灭鼠能手、树林医生、池塘卫士,青岛版的情境都是田园小卫士,主题一致,符合现在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
2.教材内容:
①重点一致,都放在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知识,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②
都是注
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解决。提高应用意识。
)
通过对比发现:不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根据课标中“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来编排的。
本单元知识脉络清晰、板块明显,以“田园小卫士”为主题情境,生动有趣,而且具有科学性。教材把万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内容融入富有童趣的教材中,突出了本套教材由"故事串"引出"情境串"的特点,而且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选取的素材具有科学性,使学生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本单元教学内容是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教学,教材的编写注重把计算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计算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又服务于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及相互交流,学生进一步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并能正确运算;在掌握算法的基础上,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能用混合运算解决的问题,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增强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基于以上分析,整体上看,本单元非常注重情境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知识探索的系统性和递进性、思维训练的启发性和层次性,符合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
四、学情分析
(一)学情调研
调研项目 调研内容 结果统计
A B C
对计算方法的认识 1.一件上衣456元,一条裤子172元,买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1)独立解决问题 (2)思考: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解答正确 思路清晰 解答正确 思路不清 解答错误
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2.计算:257+129= 478-159= 思考:在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三位数减三位数(不连续退位)时,应该注意什么? 计算正确 表达清楚 计算正确 表达不清 计算错误
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前测 3.计算:257+179= 428-159= (1)对比:上面两道题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何异同? (2)独立尝试计算。 (3)说出自己计算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 (4)说出自己在计算上面两道题时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 计算正确 表达清楚 能说出困惑 计算正确 表达不清 能说出困惑 计算错误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情调研结果,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识水平分析如下:
1.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笔算算理和算法,知道了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一,在本位上加10再减。这些算理和算法的学习可以迁移到本单元,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学识水平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心,自控力等,学生基上能对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做正确计算,但部分学生对于为什么这样计算说不清楚,说语言表达力不足。在解决问题时缺少梳理信息的意识和方法导致出错。所以本单元重点应放在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遵循计算教学的基本思维习惯,按照先笔算后综合运算的顺序,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搭好台阶。
五、大概念
通过课程分析、核心素养、教材分析等一系列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本单元的大概念:计数单位的重新组合。
六、单元目标
综合考虑以上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调研的结果,确定本单元的目标为:
1.通过观察、类比、迁移等方法,能说出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方法,经历探索“求比 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数是多少”和“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 步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会解决生活中的相关实际问题。
3.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有条理地思考,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七、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子问题)
基本问题 子问题
1.怎样计算“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 2.怎样计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1.为什么哪一位相加满10就要向前一位进1? 2.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为什么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4.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怎样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 2.怎样计算“整百数减三位数” 1.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 2.如何进行验算?
1.怎样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怎样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1.为什么列加法算式? 2.为什么列减法算式?
怎样解决“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的问题 1.如何列式计算? 2.所列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
第二阶段 设计单元评价任务
)
一、设计任务情境
1.本单元学习的3条主线。
生活线:以“田园小卫士”为学习情境,以“菜园卫士”和“灭鼠能手”“树林医生”“池塘卫士”为子任务。
数学线: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分别研究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整百数减三位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和“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体会运算的一致性。
思维线:学生经历知识的迁移,方法的类推,思维的转化等过程。能够根据“满十进一”和“借一当十”理解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进位或退位)的算理,概括总结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连续进位或退位)的算法,把算理和算法迁移到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和整百数减三位数的学习中,完成对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算理和算法的补充和提升。在此基础上,根据数量关系,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和“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并对计算时每一步意义作出合理解释,有条理地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方法。
2.单元学习框架:
二、设计评价任务
基本问题 子问题 评价任务
1.怎样计算“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 2.怎样计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1.为什么哪一位相加满10就要向前一位进1? 2.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为什么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4.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在进行三位数加三位数时,知道“满十进一”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用竖式计算准确结果。 2.在进行三位数减三位数时,知道“借一当十”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用竖式计算准确结果。
1.怎样计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 2.怎样计算“整百数减三位数” 1.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 2.如何进行验算? 1.借助计数器,知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要继续从百位上退1。 2.能够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独立正确的进行验算。
1.怎样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怎样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1.为什么列加法算式? 2.为什么列减法算式? 1.借助纸条摆一摆,知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2.借助纸条摆一摆,知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就是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
怎样解决“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的问题 1.如何列式计算? 2.所列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1.借助纸条摆一摆,根据数量关系,能够正确的列出算式。 2.根据具体情境,知道每一步的含义。 3.能够正确的计算结果。
三、制定学习标准(单元评价量表)
基本问题 自主评价学习目标 表现程度 单元起始课 探究课1 探究课2 探究课3 探究课4 单元整理课
A B C
田园小卫士 ①根据情境制定方案,根据方案提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②阅读学习标准,明确学习方向,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③在方案制定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规划出单元学习路径图。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①能说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用竖式计算准确结果。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②能说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并能用竖式计算准确结果。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整百数减三位数 ①知道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要继续从百位上退1。 会 不太确定 不会
②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③能够根据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独立正确的进行验算。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 ①知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知道 不太确定 不知道
②知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就是从一个数中去掉一部分,用减法。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③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并能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依据。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 ①根据数量关系,能够正确的列出算式,并正确计算结果。 知道 不太确定 不知道
②根据具体情境,能够说出每一步的含义。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③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并能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依据。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
第三阶段 确定单元学习规划
)
课型 学习任务 课时数
起始课 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规划路径 1
探究课 第一学时: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第二学时: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整百数减三位数 第三学时:“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 第四学时: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 4
整理课 重构单元,完善单元路径,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1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万以内的加减法(二)》起始课
日期 2023.3 节次 1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下上册第六单元
课型 单元起始课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备课人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单元起始课是统领本单元学习的一节课,对整个单元的整体实施至关重要,在单元起始课交代单元情境任务,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走到单元的学习中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提出单元基本问题,从而认清单元学习的方向,感受单元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学习标准,自主规划学习路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学习 目标 1.根据情境制定出评价田园小卫士谁功劳大的评价方案,根据方案提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 2.阅读学习标准,明确学习方向,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3.在方案制定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规划出单元学习路径图。
学习 重难点 重点:提出基本问题制定学习计划。 难点:提出基本问题,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结果。
课前 准备 PPT课件 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用横线划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根据情境中的调查报告,提出评价谁功劳大的方案,根据方案提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 任务一:观察情境图,分解任务,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收获的季节快到了,田园小卫士们正在辛勤的劳作着。下面是关于沂山一农家田园里各位小卫士的劳作情况调查报告,请同学们来当评委,看看谁的功劳大? 1.各位小卫士的劳作情况如下: 类别数量已检查白菜棵树189棵未检查白菜棵树394棵白菜地瓢虫只数158只茄子地瓢虫只数247只茄子总数435棵已检查茄子棵树276棵猫头鹰爸爸每月捉鼠只数300只猫头鹰妈妈每月捉鼠只数205只猫头鹰宝宝每月捉鼠只数116只黄鹂捉的虫子数146只... ...... ...
看到这些信息,你打算评选几类劳作能手?评选指标是什么? 预设:菜园能手、灭鼠能手、森林医生、池塘卫士…… 教师引导:制定评选方案。 二、自主探究,制定方案 活动一:预设菜园能手评选方案: 瓢虫们夜以继日的为菜园检查病虫害,保证菜园的蔬菜健康长大。 提出问题:白菜地一共有多少棵白菜?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两块地一共有多少只瓢虫?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单。筛选已学和未学问题。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解决已学知识,筛选出未学知识。 活动二:灭鼠能手评选方案: 猫头鹰一家都是灭鼠高手。 (1)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2)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学生自己完成任务单 小组交流讨论。 全班汇报。 活动三:森林医生评选方案 黄鹂、啄木鸟、喜鹊作为森林医生,为森林去除病虫害。 学生自己完成任务单。 小组交流讨论。 全班汇报。 活动四:池塘卫士评选方案 青蛙和小蝌蚪分别以蚊子和蚊子幼虫为食,保障了池塘的环境. 4.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分类:筛出已学和未学问题 A.能对单元任务进行分解,逻辑清晰,并能针对每一步提出基本问题。 B. 能对单元任务进行分解,逻辑清晰,不能提出问题。 C. 不能对单元任务进行分解。
达成目标2; 阅读学习标准,明确学习方向,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任务二: 阅读学习标准并进行自评。 三、阅读学习标准,完成自主评价 刚才我们提出了想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本单元的问题单,解决了这些问题会达到怎样的学习结果,接下来我们一起阅读一下学习标准。 活动:阅读学习标准, (1)先独立阅读学习标准,并针对自己的情况作出相关评价,阅读过程中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2)小组交流评价结果及困惑。 A.自主阅读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梳理出疑惑 B. 自主阅读学习标准完成自评、不能梳理出疑惑。 不能自评。
达成目标3: 在方案制定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规划出单元学习路径图。 任务三:绘制单元学习路径图并小组交流补充形成本单元学习路径图 四、合作交流,绘制路径 小组合作绘制单元基本路径图。 小组展示交流本单元学习路径图,说明绘制依据。 教师总结,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 A.小组完成单元学习路径图,并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晰。 B. 小组完成单元学习路径图,不能解释清晰。 未完成单元学习路径图。
作 业 布 置 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单元学习路径图。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日期 2023.3 节次 2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
课型 单元探究课1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备课人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是以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为知识基础的,也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的延续及发展。在已有的一次进位和一次退位的知识基础上,学习连续进位或退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明确“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以及“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学习 目标 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学习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理解连续进位与退位的算理。
课前 准备 PPT课件、任务单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用横线划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明确本节课解决的生活问题,能说出背后的数学问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标准。 能正确列式并能说出如何研究。 任务一:分析路径图、关联整体、明确问题 关联整体: 1.结合学生制定的学习路径图及问题,分析本课的研究方向,并明确学习标准。 问题:本节课的任务是解决菜园小卫士的相关的问题,请仔细阅读学习标准,看看我们要学会哪些内容? 2. 出示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一: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问题二:两块菜地一共有多少只瓢虫? 问题三: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 问题四: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A.能提出数学问题、会正确列式并能说出如何研究。 B.问题提出不够全面、会正确列式但不能说出如何研究。 C.不能提出问题。 C.
达成目标2:在解决一共有多少棵白菜的问题时能迁移运用一次进位加法方法解决连续进位的加法,总结出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任务二:通过迁移运用一次进位加法方法解决连续进位的加法。 活动一: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学生列算式。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求两部分的和,用加法计算。 1.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 (3)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学生利用已有的加法经验,想一想、算一算) (4)哪个小组愿意把小组的算法说给全班同学听?(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估算、列竖式算、用计数器拨)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当出现竖式计算时,要板书竖式: 1 8 9 + 3 1 9 1 4 5 8 3 (5)让学生对照竖式再说一说算理及算法。 (6)学生独立解决地里共有多少只瓢虫?孩子们演示板书汇报进行集体订正 2 2 4 7 + 11 5 1 8 4 0 5 (7)小结:计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在计算加法时要的问题。 总结: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满十向千位进1 3.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A.能用一次进位的方法学习连续进位加法,能说出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计算。 B. 能用一次进位的方法学习连续进位加法并不能说出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的方法,不能正确熟练计算。 C C.不会正确计算
达成目标3:在解决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的问题的过程中,能迁移运用一次退位减法方法解决连续退位减法,总结出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任务三:探究估算的方法。 问题二: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 (1).小组合作完成。 (2).小组汇报。 板书竖式: ˙ ˙ 4 3 5 —2 7 6 1 5 9 (3)说算法:个位减起,5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15减6等于9,十位2减7不够减,从百位退1,12减7等于5,百位3减2等于1,所以,435减276等于159。 (4)学生独立解决: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用你喜欢的方法去做。全班交流自己的竖式算法。 (5)小结: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生: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当10用,十位不够减,向百位借1当10用,…… 生:哪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当10用 迁移应用,评价矫正 综合应用: 1、解决剩余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让学生主要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怎样算的。) 2、列竖式计算: 192+58= 432—153= 646+354= 542—169= 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竖式计算的算法。 A.能用一次退位的方法学习连续退位减法,能说出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计算。 B. 能用一次退位的方法学习连续退位减法,不能说出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的方法,不能正确熟练计算。 C C.不会正确计算 .
达成目标4:完善研究路径,丰富思维能力 任务四:总结反思提升 回顾过程,梳理总结 (1)独立阅读学习标准,针对自己的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相关评价,将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2)完善单元路径图,将收获和困惑整理到路径图中。 A.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并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B.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不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C. 小组未完成单元路径图。
作 业 布 置 1.自主练习3、6、8、9、10 2.你能计算并验算378+267 615-457吗?说一说计算这两道题时应注意什么?
板 书 设 计 菜园卫士——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检查? 189+394=583(棵) 435-276=159(棵) 1 8 9 + 3 19 1 4 5 8 3 答:一共有583棵白菜。 答:还有159棵茄子没检查。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日期 2023.3 节次 3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2
课型 单元探究课2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备课人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这是整数加减法中的难点。它既是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的延续及发展,又是小学阶段整数加减法的终结和完善,是整数加减计算教学的最高阶段,是以后学习乘数是三位数乘法和大数目加减计算的基础。 在学习连续退位时,可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想一想的方式理解0所在数位向前一位借1变成10再计算的过程,理解连续退位的算理,掌握算法。
学习 目标 1.熟练掌握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理解算理;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运用知识迁移的方式,发现并概括出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能将整百数在计数器上用每个数位上都有数字的形式表示出来。 3.经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寻找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
学习 重难点 重点: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难点:用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是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课前 准备 PPT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用横线划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明确本节课解决的生活问题,能说出背后的数学问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标准。 能正确列式并能说出如何研究。 任务一:分析路径图、关联整体、明确问题 关联整体: 1.结合学生制定的学习路径图及问题,分析本课的研究方向,并明确学习标准。 问题:本节课的任务是解决灭鼠能手一家灭鼠情况的相关的问题,请仔细阅读学习标准,看看我们要学会哪些内容? 2. 出示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一: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问题二: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A.能提出数学问题、会正确列式并能说出如何研究。 B.问题提出不够全面、会正确列式但不能说出如何研究。 C.不能提出问题。 C.
达成目标2:在解决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的问题时探究出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算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任务二:探究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算法。 活动一: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学生列算式。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1.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 (3)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算法。(学生利用已有的加法经验,想一想、算一算) (4)哪个小组愿意把小组的算法说给全班同学听?(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估算、列竖式算、用计数器拨) 方法一:估算 把205看作200,把116看作100,205—116约等于100。 方法二:用计数器拨珠计算 让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先拨出205,接下来从个位减6,个位上只有5不够减,应从十位退1当十,但这会儿十位上一颗珠子也没有,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讨论: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明确因为加减法是相邻数位之间发生进退关系,所以个位不够只能向十位借,十位没有再向百位借,从百位上借来的只能先回到十位,这时再从十位上借1回到个位。 强调人人动手,用计数器拨一拨、想一想,好好感悟205-116的连续退位的过程。 方法三:列竖式笔算 提醒学生:注意验算,要细心。 (4)比较这几种算法进行优化。 A.能借助计数器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 的连续退位减法,能说出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计算。 B.能借助计数器学习被减数中间有0 的连续退位减法,不能说出计算方法,不能正确熟练计算。 C C.不会正确计算
达成目标3:在解决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的过程中,计算出被减数是整百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再次加深“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计算。 任务三:探究被减数是整百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算法。 问题二: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了多少只? (1).小组合作完成。 (2).小组汇报。 列算式:300-116= 为什么这样列式? 方法一:估算 116接近100,所以300减116约等于200。 方法二:用计数器算(人人动手拨一拨) 让学生动手边拨边算,重点是个位上没有珠子怎么办?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又该怎么办? 方法三:笔算(强调验算) 方法四:口算 生: 300-100=200,200-16=184 生:我觉得口算比较简单 (4)优化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我觉得都很简单 生:口算好,不要写,想一想就行 (5)总结: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率,我们必须要掌握笔算的方法,结合你的笔算经验说一说,笔算时要注意什么? 总结:1.笔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迁移应用,评价矫正 综合应用: 1.做一做 (
6 0 5
3 7 8
) (
4 0 1
1 2 4
) 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竖式计算的算法。 2.火眼金眼辨对错。 (
1 7 0
9 0 0
7 3 0
) (
8 3 7
9 0 0
7 3
) A.能计算出被减数是整百数的连续退位减法,能说出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计算。 B. 能计算出被减数是整百数的连续退位减法,不能说出计算的方法,不能正确熟练计算。 C C.不会正确计算 .
达成目标4:完善研究路径,丰富思维能力 任务四:总结反思提升 回顾过程,梳理总结 (1)独立阅读学习标准,针对自己的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相关评价,将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2)完善单元路径图,将收获和困惑整理到路径图中。 A.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并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B.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不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C. 小组未完成单元路径图。
作 业 布 置 1.自主练习3、4、6、8、9、10 2.你能计算并验算302-135 9-457吗?说一说计算这两道题时应注意什么?
板 书 设 计 捕鼠能手——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205-116=89(只) 300-116=184(只) · · 2 0 5 - 1 1 6 8 9 答: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89只。 答: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184只。 归纳:笔算时,哪一位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借1,若十位为0就再向百位借。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日期 2023.3 节次 4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3
课型 课时备课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备课人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样类型的实际问题,这是生活中涉及非常多的一类典型的问题。这是对前面所学的三位数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同时又是今后学习用两步计算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的基础。
学习 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初步建立“比一个数多几”、“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表象,并会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 2. 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 重难点 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数量之间的关系,把握解题思路。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数量之间的关系,把握解题思路。
课前 准备 课件、长短不同的三根纸条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用横线划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明确本节课解决的生活问题,能说出背后的数学问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标准。 能正确列式并能说出如何研究。 任务一:分析路径图、关联整体、明确问题 关联整体: 1.结合学生制定的学习路径图及问题,分析本课的研究方向,并明确学习标准。 问题:本节课的任务是解决喜鹊和啄木鸟各捉了多少只虫子的问题,请仔细阅读学习标准,看看我们要学会哪些内容? 2. 出示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找信息: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3)选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问题二: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 能找准、找全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 信息找的不够全面、会提出问题但说不准如何解决。 ☆ 不能提出问题。 C.
达成目标1:在解决喜鹊和啄木鸟各捉了多少只虫子的问题中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初步建立“比一个数多几”、“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表象,并会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 任务二: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初步建立“比一个数多几”、“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表象 确定纸条和三个小医生之间的关系 (1)仔细读信息,选择相应的纸条 (2)把纸条写上它们的名字吧。 活动一: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1)找信息: 黄鹂捉了146只虫子,喜鹊比黄鹂多捉了38只。 (2)小组内利用纸条将题目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比一比哪位同学表示得最清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只要想的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4)课件显示线段图(语言描述数量关系) (多让几个学生看线段图描述信息和问题,巩固学生对线段图的理解) (5)列式:146+38= (6)思考:说一说为什么选择加法计算 总结:求多的部分,用加法计算。 (7)学生独立解答,找个人学生上台演示 (要求:列竖式计算,单位和答案一定要完整。) 活动二: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1)找信息:黄鹂捉了146只虫子,啄木鸟比黄鹂少捉了12只虫子,。 (2)小组内利用纸条将题目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比一比哪位同学表示得最清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只要想的合理,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4)课件显示线段图(语言描述数量关系) (多让几个学生看线段图描述信息和问题,巩固学生对线段图的理解) (5)列式:146-12= (6)思考:说一说为什么选择减法计算 总结:求少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7)学生独立解答,找个人学生上台演示 (要求:列竖式计算,单位和答案一定要完整。) ☆☆☆ 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 能列式解答,不能熟练分析数量关系。 C ☆不能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列式解答
达成目标1.2: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初步建立“比一个数多几”、“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表象,并会正确解答这类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三:巩固新知 达标检测 1、根据叙述判断谁多谁少。 红花比黄花多5朵。 杨树比柳树少23棵。 白兔比黑兔少30只。 教师出示这些信息,让学生读完之后进行判断,谁多,谁少。 2、看图列式计算。 50本 文艺书: 多15本 故事书: ?本 (1)说图意 (2)列算式 (3)学生进行主动解答 3.妈妈身高159厘米,小明比妈妈矮35厘米,小明的身高是多少米? 4.拍球比赛。 小军拍了153下,小红比小军多拍了25下,小刚比小军少拍了36下。 (1)小红拍了多少下? (2)小刚拍了多少下? ☆☆☆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数量关系。 ☆☆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但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数量关系。 ☆不能正确解答。 C.
达成目标2:完善研究路径,丰富思维能力 任务四:总结反思提升 回顾过程,梳理总结 (1)独立阅读学习标准,针对自己的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相关评价,将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2)完善单元路径图,将收获和困惑整理到路径图中。 ☆☆☆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并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不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 小组未完成单元路径图。
作 业 布 置 1.列式计算。 ①200比94多多少? ② 甲数是306,比乙数少94,乙数是多少? 2.反复比较,慎重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400米比202米多( )。 ①602米 ② 198米 ③ 198 (2)求比200少85的数是多少?列式正确的是( )。 ①200+85 ② 200-85 ③ 200-85+200 (3)三位数加三位数,和( )。 ①一定是三位数 ② 一定是四位数 ③ 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板 书 设 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 黄鹂捉了146只虫子,喜鹊比黄鹂多捉了38只。求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146只 黄鹂: 喜鹊: 多38只 ?只 146+38=184(只)答:喜鹊捉了184只虫子。 黄鹂捉了146只虫子,啄木鸟比黄鹂少捉了12只虫子。求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146只 黄鹂: 少12只 啄木鸟: ?只 146-12=134(只)答啄木鸟捉了134只虫子。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一个条件连续使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
日期 2023.3 节次 5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4
课型 课时备课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备课人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两步计算解答的实际问题,是一个条件连续使用两次的,课本创设的是青蛙和蝌蚪吃蚊子的情境,教学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在出示情境图时,首先要请学生讲一讲画面意思,促使他们看懂情境图。在收集数学信息之后,让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提问的情况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需要一步计算解答的,鼓励学生提出需要两步计算解答的问题,为下一步探究新知做准备。
学习 目标 1.掌握万以内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学会一个条件连续使用两次的两步计算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3.通过线段图,经历探索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理清数量关系,逐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学习 重难点 重点:掌握加减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 难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课前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用横线划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明确本节课解决的生活问题,能说出背后的数学问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标准。 能正确列式并能说出如何研究。 任务一:分析路径图、关联整体、明确问题 关联整体: 1.结合学生制定的学习路径图及问题,分析本课的研究方向,并明确学习标准。 问题:本节课的任务是解决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2)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 请仔细阅读学习标准,看看我们要学会哪些内容? 2. 出示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找信息: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的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3)选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一: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问题二: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 ☆☆☆ 能找准、找全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 信息找的不够全面、会提出问题但说不准如何解决。 ☆不能提出问题。 C.
达成目标1:在解决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的问题中掌握万以内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学会一个条件连续使用两次的两步计算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任务二:学会一个条件连续使用两次的两步计算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活动一:解决:“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1)你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地读一遍。 (2)思考: ①在这个问题中,已知条件是什么? ②求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就是求什么? ③先求谁的,然后把它们合起来。 (3)梳理思路,学生尝试借助小纸条摆一摆。 (4)怎样列式,课件出示线段图,根据图梳理。 先求蛙蛙的:列式:150-30=120(只) 两只青蛙合起来:120+150=270(只) 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分步计算 (5)还可以列一个综合算式来解决。 ①先求蛙蛙的,然后合起来。列式:150-30+150= ②指导学生理解150-30是谁的,后面的150是谁的 ③先求150-30,再用结果+150 (6)计算:150-30+150 (7)学生尝试列竖式 (8)汇报两种不同的竖式方法。 (9)总结:在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不带括号),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 活动二:学生自主解决:“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 (1)寻找信息,梳理思路,借助小纸条摆一摆。 (2)课件出示线段图,梳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列式:分步 先求蚪蚪:60+30=90(只) 再求蝌蝌和蚪蚪一共:90+60=150(只) (4)综合算式:60+30+60=150(只) (5)用竖式计算,检查孩子们的计算 (6)总结:计算连加算式时,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 (7)反思:课件出示连减算式:说运算顺序,不计算 (8)总结:在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 ☆☆☆ 能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解答 ☆☆ 能列式解答,不能熟练分析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C ☆不能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列式解答
达成目标3:通过线段图,经历探索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理清数量关系,逐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任务三: 巩固新 知 达标检 测 1.用竖式计算 234+754+120= 987-432-123=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王大妈家养了172只公鸡,128只母鸡,卖掉155只鸡,还剩多少只鸡? (1)读信息。 (2)分析:先求一共多少只鸡?再求还剩多少只鸡? (3)列式解答。 达标检测 2. ☆☆☆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并能说出运算顺序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和说出运算顺序,但不能说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不能正确解答。 C.
达成目标2:完善研究路径,丰富思维能力 任务四:总结反思提升 回顾过程,梳理总结 (1)独立阅读学习标准,针对自己的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相关评价,将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2)完善单元路径图,将收获和困惑整理到路径图中。 ☆☆☆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并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不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 小组未完成单元路径图。
作 业 布 置 1.下面是一张图书借阅登表,请你把表填写完整。 书 名总 数借 出剩 余下午下午卡通画册823729科技画报752715科学故事292418
2.一捆电线上午用去384米,下午用去216米,还剩400米; ① 这捆电线比原来短多少米? ② 这捆电线原来有多长? 3.立华小学买白粉笔300盒,比彩色粉笔多125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4.某区九月份用电200度,比八月份节约用了54度,八月份和九月份一共用电多少度? 5.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259+148= 310-226=
板 书 设 计 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150只 青青: ?只 蛙蛙: 少30只 先求蛙蛙多少只?150-30=120(只) 再求青青和蛙蛙一共多少只?120+150=270(只) 综合算式:150-30+150=270(只)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智慧广场(算式推理)
日期 2023.3 节次 6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智慧广场
课型 探究课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备课人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智慧广场”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熟练掌握加减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习用推理的方法判断算式中的“数字谜”,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与严密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素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 目标 1.在探索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谜”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代数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 重难点 教学重点: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有趣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究发现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课前 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用横线划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标准。 能正确说出如何研究。 任务一: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 前测: 小小推理家: 1.猜猜“我”是谁? 我 + 我 = 6 2.猜一猜“你”和“他”各代表几? 你 + 他 = 4 总结规律:在一道算式中,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 活动一:情境导入 你知道“腾”和“飞”在这道算式里各代表哪个数吗?今天咱们这些小推理家能帮帮我吗? 腾飞 + 腾飞 9 2 A.能得出答案,并能说出依据是什么。 B在同伴帮助下能得出答案,说出依据是什么C.不能得出答案。 C.
达成目标2:对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有趣的数学规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任务二:找到汉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活动二:合作探究 观察:仔细观察这个加法竖式,你发现了什么? “飞”在( )位,“腾”在( )位。 个位上两个数字是一样的,十位上两个数字也是一样的。 猜想:“飞” =( ) “腾” =( ) 3.验证:试一试,算一算: ( )( ) + ( )( ) 9 2 4.结论:“飞” =(6 ) “腾” =( 4 ) 先观察算式,找到汉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再试一试,算一算,就能找出每个汉字代表哪个数。 一观察、二猜想、三验证、四结论。 活动三:回头看。 梳理推理思维,帮助所有孩子们清晰推理过程。 一观察:先看运算符号 二猜想:1.个位上如果飞是1……不成立! 2.个位有进位1…… 三验证:有进位时,说明个位上飞+飞=12,所以…… 四结论:飞=6,腾=4 能找到数字和汉字之间的关系,能说清猜想、验证的过程。 B. 在同伴帮助下能能找到数字和汉字之间的关系,说清猜想、验证的过程。 C.在同伴帮助下也不能找到数字和汉字之间的关系,不能说清猜想、验证的过程。 CC.不
达成目标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代数思想。 任务三:能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得出结论,并解决问题。 活动四:迁移应用,评价矫正 (
是几?
) 1. 中是几? 2.把1、3、5、7、9、11这6个数分别填入 里,使每条直线上的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16.(每个数只能使用一次) A.能熟练得出答案,并能说出猜想、验证的过程。 B. 在同伴帮助下能熟练得出答案,说出猜想、验证的过程。 C.在同伴帮助下也不能能熟练得出答案,不能说出猜想、验证的过程。 C.
达成目标4:完善研究路径,丰富思维能力 任务四:总结反思提升 回顾过程,梳理总结 (1)独立阅读学习标准,针对自己的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相关评价,将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2)完善单元路径图,将收获和困惑整理到路径图中。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并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B.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不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C. 小组未完成单元路径图。
作 业 布 置 自主练习1、3、5题、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单元整理复习
日期 2023.3 节次 7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课型 单元整理课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教师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在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和各个探究课结束之后进行的。借助单元学习路径的逐步完善,打通知识间联系,将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化、明晰化、结构化,设置综合性的任务,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学习 目标 1.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能够自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能说明白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 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解题思路,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 3.根据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学习 重难点 重点:知识间的联系,形成清晰、完整的学习路径图。 难点:完善知识结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前 准备 PPT 、任务单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用横线划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能够自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能说明白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任务一:完善学习路径图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出示单元学习路径图,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收获的季节快到了,田园小卫士们正在辛勤的劳作着。下面是关于沂山一农家田园里各位小卫士的劳作情况调查报告,请同学们来当评委,看看谁的功劳大? 二、展示交流,完善建构 小组合作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 全班交流补充。 教师小结:回想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在解决田园小卫士相关的实际问题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加法、减法的意义,掌握算法,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A. 能够自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能说明白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B. 在同伴的帮助下能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能说明白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C.不能自主梳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
达成目标: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解题思路。 任务二:典型训练,查漏补缺 活动一:复习连续进位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1.白菜地一共有多少棵白菜? 2.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 3.两块地一共有多少只瓢虫? 4.已检查的茄子比已检查的白菜多多少棵? 独立计算,思考算法,总结解题思路。 活动二: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整百数减三位数。 1.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2.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独立计算,思考算法,总结解题思路。 活动三: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数是多少。 1.啄木鸟捉了多少只虫子? 2.喜鹊捉了多少只虫子? 独立完成,用摆纸条的方法整理数量关系。 活动四: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 1.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2.两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虫? 引导学生回忆:一个条件连续用两次的两步解决问题。 A. 能够自主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解题思路。 B. 在同伴的帮助下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解题思路。 C.不能理清知识脉络。
达成目标: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 任务三:综合应用,达到本单元知识的灵活运用 综合应用: 1.用 2、5、3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 的三位数是( ),它们的和是( ),它们的差是( )。 【知识点】数字排列组合及运算。 2.图书馆新进科普类图书 498 本,童话类图书 324 本 科普类和童话类图书共多少本? (2)科普类比童话类图书多多少本? 【知识点】解决问题。 3.学校为贫困山区举行捐书活动,一年级捐了 456 本,二年级 比一年级多捐了 49 本,二年级捐了多少本? 【知识点】数量关系。 4.水果店运来一批水果。有苹果 529 千克,运来的桃子比苹果多 132 千 克,运来的菠萝比桃子少 200 千克.运来菠萝多少千克? 【知识点】两步解决问题。 5.小组互相评价,反思修订错误 小组同学互相批改,个别问题在优等生的帮助下进行订正,共性问题,老师集中评讲。 A. 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 B.在同伴的帮助下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 C.在同伴的帮助也不下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
达成目标:根据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任务四:整理反思,总结提升 1. 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 2.独立阅读学习标准,针对自己的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相关评价,将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A. 能够自主根据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B.在同伴的帮助下能够根据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C.不清楚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作 业 布 置 希望小学,二、三、四年级一共有 780 人,二年级 270 人,三年级 264 人,四年级有多少人?
板 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