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3-04 14:31: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
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教学设计
(
第一阶段
目标确立依据
)
单元关系图
二、课标分析
(一)课标摘录
本单元属于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与运算主题,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有以下叙述:
1.学段目标
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他人帮助下,尝试克服困难,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中有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2.课程内容
内容要求:
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学业要求:
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
教学提示:
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具有密切的联系,既要注重各自的特征,也要关注二者的联系。数的认识是数的运算的基础,通过数的运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
数的运算教学应该让学生感知数的加减运算要在相同数位上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利用对应的方法理解加法的意义。感悟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关注学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二)课标分解
1.课标解读: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
学什么 “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具体是指:能正确口算得数是百以内及整百和整千的加减法,能计算千以内的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并会验算。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万以内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学到什么程度 “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具体是指: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口算。能根据口算的方法,探究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的笔算,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可以用估算确定结果,也可以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
怎么学 1.在简单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交流与分析、倾听与表达,将20以内的的加减法、笔算方法迁移到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中,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估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运用“观察-计算-验证—归纳”的方法探索并总结口算、笔算竖式计算的方法,在有序思考中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从课标分析可以看出,本单元要落实的核心素养是:数感、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
核心素养 发展目标
1 数感 1.能在简单的真实情境中进行合理估算,做出合理的判断,引导学生经历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估算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对每一步运算结果的合理解释。
2 运算能力 1.口算时,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用多种方法口算。 2.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估算或笔算解决问题。 3.选择合理的方法进行口算和笔算。 4.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用竖式进行正确的计算。
3 推理意识 1.将100以内数的口算及笔算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把两位加减一位数看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转化过程。 3.根据加减法的关系想加法做减法;计算时对每一步得数的合理解释。
4 模型意识 1.经历生活线-数学线-思维线的探究过程,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口算、估算、笔算的过程中,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体会运算的一致性。 2.“观察-计算-验证—归纳”的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
5 应用意识 1.利用本单元的知识选择不同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方法。 2.得出结论后,实例验证的必要性。
三、教材分析
1.纵向分析——本单元在整个小学阶段中的地位
(
承上
起始
启下
)
(
后内容
(三至六年级)
为后续学习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加减运算运算打下基础。
) (
本单元内容
(二下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包括;
两位数加减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
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不退位)
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三数位加减法(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的笔算
加减法的验算
100以内加减法的结束,万以内的加减的开始。
) (
前内容
(一、二年级)
一年级上册——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年级下册——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一)、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
2.横向分析——对比各版本教材明确教学核心要素(通过对北师大版、人教版、青岛版教材的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找在编排上的共性与区别,可以进行选择有利的数学学习素材,以了解编排的变化,把握重难点,达成目标)
(



) (




) (



)
(
不同点
) (
相同点
)
(
1.学习策略:
与青岛版相比,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均借助学具教学,帮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只是青岛版更侧重于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2.学习内容安排:
人教版把《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安排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青岛版第一课时安排内容是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人教版第一课时安排内容是两位数加两位的的笔算(进位),北师大版第一课时安排的是整百数的加减法;人教版是第二课时安排的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退位),人教版没有编排三位数减法的笔算和加减法的验算,北师大版和青岛版内容编排略有差异,整合性强。对比来看,青岛版教材侧重于编排的系统性以及方法的迁移与类推,注重解决问题一般思路和解题策略的渗透,提高应用意识。其他内容安排大致一样。
) (
1.主题情境
:人教版设计的参观植物园、购买生活用品、购买钥匙扣等;北师大版设计的情境有买电器、回收废电池、十年的变化、小小图书馆、小蝌蚪的成长、算的对吗等情境,人教版和北师大的情境更贴近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只是单元主题情境不统一。青岛版设计的是勤劳的小蜜蜂,围绕蜜蜂王国、整装待发、勤劳工作、国王查账情境展开教学,主题一致,符合现在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
2.教材内容:
①重点一致,都放在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知识,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都是

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不同的策略、方法解决。提高应用意识。
)
通过对比发现:不论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是根据课标中“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来编排的。
本单元知识脉络清晰、板块明显,以“勤劳的小蜜蜂”为主题情境,围绕与蜜蜂王国中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展开学习,由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入手,简单易于理解,在熟练口算的基础上利用口算的数感与推理意识的迁移学习三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不退位)以及估算的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而笔算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加减法则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算理的是相同的,能够利用迁移规律探索学学习。在一年级学习中,初步具备了估计的意识,注意引导学生经历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估算的必要性。从编排上看,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口算到笔算的教师引导和交流讨论,到加减法的验算的小组合作和独立解决,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训练的渐进性。
基于以上分析,整体上看,本单元非常注重情境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知识探索的系统性和递进性、思维训练的启发性和层次性,符合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
四、学情分析
(一)学情调研
调研项目 调研内容 结果统计
A B C
对计算方法的认识 1.王奶奶的水果摊上一共有杨善西瓜65个和新疆西瓜56个,卖掉了54个西瓜后,水果摊上还剩下多少个西瓜? (1)独立解决问题 (2)思考: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思考:计算时,你分别用的哪种方法解决这道题?是怎样想的? 解答正确 思路清晰 解答正确 思路不清 解答错误
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2.计算: 64+28= 78-39= 思考:在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应该注意什么? 计算正确 表达清楚 计算正确 表达不清 计算错误
对知识迁移能力的前测 3.计算: 72+63= 100+150= (1)对比:上面两道题与以前学过的知识有何异同? (2)独立尝试计算。 (3)说出自己计算的理由和依据是什么。 (4)说出自己在计算上面两道题时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 计算正确 表达清楚 能说出困惑 计算正确 表达不清 能说出困惑 计算错误
(二)学情分析
根据学情调研结果,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识水平分析如下:
1.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的口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知识的巩固与提高。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今后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从算理上具有一致性,这些知识储备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2.学识水平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帮助孩子形成自信心,自控力等,学生基本上能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做正确计算,但部分学生对于为什么这样计算说不清楚,说语言表达力不足。在解决问题时缺少梳理信息的意识和方法导致出错。所以本单元重点应放在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遵循计算教学的基本思维习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后笔算的顺序,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搭好台阶。
五、大概念
通过课程分析、核心素养、教材分析等一系列的研究分析,我们得出本单元的大概念是计数单位的重新组合。
六、单元目标
综合考虑以上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调研的结果,确定本单元的目标为:
1.在图书室购进图书的情境中,能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列算式。会用多种方法口算得数是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能把两三位数看作接近的整十整百数进行估算,合理表达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方法。
2.在计算过程中通过观察、推理等方法,总结出得数是千以内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准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知道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基本问题(基本问题+子问题)
基本问题 子问题
怎样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怎样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退位) 怎样利用“整十加整十,两位数加整十数”解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和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两位数有何异同?
怎样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怎样笔算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怎样计算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怎样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为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 2. 怎样用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学习三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退位)? 3.怎样进行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4.怎样才能既快又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1.怎样笔算三位数的加法(不连续进位) 2.怎样笔算三位数的减法(不连续退位) 1.怎样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类推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方法? 2. 怎样把加数看做整十数进行估算? 3. 怎样用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迁移到三位数不连续退的的减法? 4. 三位数减三位数(不连续退位)竖式计算方法的巩固。
怎样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怎样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
第二阶段 设计单元评价任务
)
一、设计任务情境
1.本单元学习的3条主线。
生活线:以“图书室购进图书”为学习情境,以“图书的种类”和“图书的本数”“图书摆放”“图书借阅”为子任务。
数学线:从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分别研究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和估算方法,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和退位)的笔算方法,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体会运用迁移规律探索和学习新知识。
思维线:学生经历知识的迁移,方法的类推,思维的转化等过程。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就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而笔算三位数加减法则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在探究过程中,能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迁移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根据算理,利用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学习三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并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利用两位数的进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学习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和退位加减法,梳理总结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和退位)的竖式计算方法,学习的同时体会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单元学习框架:
3、设计评价任务
基本问题 子问题 评价任务
1.怎样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2.怎样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1.怎样利用“整十加整十,两位数加整十数”解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和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两位数有何异同? 1.用多种方法口算两位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并说出口算的依据,总结出口算方法。 2.能够熟练的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的计算结果。
1.怎样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怎样笔算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3.怎样计算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1.怎样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为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 2. 怎样用三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学习三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怎样进行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4.怎样才能既快又准确的计算出结果? 1.能够正确的计算三位数加减两位、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会用多种方法计算三位数加减两位、三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不退位)并能正确熟练地用竖式进行计算,理解算理的过程。 3.知道把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百数,并计算出他们的和,学会估算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怎样笔算三位数的加法(不连续进位) 2.怎样笔算三位数的减法(不连续退位) 1.怎样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类推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方法? 2. 怎样把加数看做整十数进行估算? 3. 怎样用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迁移到单位的不连续退的的减法? 4. 三位数减三位数(不连续退位)竖式计算方法的巩固。 1.在进行三位数加三位数时,可以进行估算,知道“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掌握算法,并用竖式计算准确结果。 2.在进行三位数减三位数时,可以进行估算,知道不够减时,可以向前一位“借一当十”,用竖式计算准确结果。 3.独立计算,熟练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怎样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1.怎样根据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2.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巩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三、制定学习标准(单元评价量表)
基本问题 自主评价学习目标 表现程度 单元起始课 探究课1 探究课2 探究课3 探究课4 单元整理课
A B C
购进图书 根据情境制定出图书室购进图书的方案,根据方案提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阅读学习标准,明确学习方向,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在方案制定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规划出单元学习路径图。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 能用多种方法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能说出口算的依据,总结出口算方法;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估算;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不退位)以及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会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不退位); 会 不太确定 不会
掌握用竖式计算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估算。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能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依据。 会 不太确定 不会
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不连续退位的笔算) 正确计算三位数加 减法的笔算; 会 不太确定 不会
②掌握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知道 不太确定 不知道
能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并能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依据。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加减法的验算 在计算与比较中,能找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作用。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能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依据。 能 不太确定 不能
(
第三阶段 确定单元学习规划
)
课型 学习任务 课时数
起始课 分解任务、明确目标、规划路径 1
探究课 第一学时: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第二学时: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和万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第三学时: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和退位)的笔算 第四学时: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验算 4
整理课 重构单元,完善单元路径,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1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万以内的加减法(一)》起始课
日期 2023.1 节次 1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型 单元起始课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备课人 单位 临朐县东城街道七贤小学
学习内容分析 单元起始课是统领本单元学习的一节课,对整个单元的整体实施至关重要,在单元起始课交代单元情境任务,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走到单元的学习中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提出单元基本问题,从而认清单元学习的方向,感受单元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学习标准,自主规划学习路径,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学习 目标 1.根据情境制定出图书室分书方案,根据方案提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 2.阅读学习标准,明确学习方向,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3.在方案制定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规划出单元学习路径图。
学习 重难点 重点:提出基本问题制定学习计划。 难点:提出基本问题,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结果。
课前 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用横线划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根据情境制定出图书室分书方案,根据方案提出符合实际需求的问题。 任务一:观察情境图,分解任务,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开学了,我们图书室又购买了新的图书,你去参观过吗?今天同学就一起去参观图书室并帮助图书管理员分书,请同学们思考要想快速准确的分书,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预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图书室购进图书的种类 不同种类图书的数量 图书的摆放情况 ...... 看到这些问题,你要如何解决? 教师引导:切实可操作。 二、自主探究,制定方案 活动一:预设图书室购进图书的种类: 二年级一班同学帮助图书管理员整理图书分类,同学们发现故事类书有20种,文学类书有45种。 提出问题:故事类书和文学类书一共有多少种?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单。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教师指导:解决已学知识,筛选出未学知识。 活动二:预设文学类图书数量问题: 二年级一班一组同学帮助图书管理员分了65本书,二组同学比一组少10本。 提出问题:二组同学分了多少本书? 学生自己完成任务单。 小组交流讨论。 全班汇报。 4.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A.能对单元任务进行分解,逻辑清晰,并能针对每一步提出基本问题。 B. 能对单元任务进行分解,逻辑清晰,不能提出问题。 C. 不能对单元任务进行分解。
达成目标2; 阅读学习标准,明确学习方向,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任务二: 阅读学习标准并进行自评。 三、阅读学习标准,完成自主评价 刚才我们提出了想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了本单元的问题单,解决了这些问题会达到怎样的学习结果,接下来我们一起阅读一下学习标准。 活动:阅读学习标准, (1)先独立阅读学习标准,并针对自己的情况作出相关评价,阅读过程中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2)小组交流评价结果及困惑。 A.自主阅读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梳理出疑惑 B. 自主阅读学习标准完成自评、不能梳理出疑惑。 不能自评。
达成目标3: 在方案制定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规划出单元学习路径图。 任务三:绘制单元学习路径图并小组交流补充形成本单元学习路径图。 四、合作交流,绘制路径 小组合作绘制单元基本路径图。 小组展示交流本单元学习路径图,说明绘制依据。 教师总结,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 A.小组完成单元学习路径图,并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晰。 B. 小组完成单元学习路径图,不能解释清晰。 未完成单元学习路径图。
作 业 布 置 填一填 1.二年级 2班有男生 20 人,女生 23 人,全班共( )人。 2.妈妈买了 78 包口罩,其中 30 包是儿童口罩,剩下的是成人口罩,有( ) 包成人口罩。
板 书 设 计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
日期 2023.1 节次 2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
课型 单元探究课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备课人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方法一样,都是看成整十数来计算,只是数字增大了。
学习 目标 1.在解决购进图书种类的问题中,能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转化成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总结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 2.在解决购进图书种类的问题的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使他们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渗透分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
学习 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迁移规律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口算。 难点:能说出这样口算的依据。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用横线划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明确本节课解决的生活问题,能说出背后的数学问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标准。 能正确列式并能说出如何研究。 任务一:分析路径图、关联整体、明确问题。 关联整体: 1.结合学生制定的学习路径图及问题,分析本课的研究方向,并明确学习标准。 问题:本节课的任务是解决购进图书种类的问题,请仔细阅读学习标准,看看我们要学会哪些内容? 2. 出示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一:艺术类书和文学类书一共多少种? 问题二:文学类书比艺术类书多多少种? A.能提出数学问题、会正确列式并能说出如何口算。 B.问题提出不够全面、会正确列式但不能说出如何口算。 C.不能提出问题。 C.
达成目标2:在解决艺术类书和文学类书一共多少种的问题中能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两位数加整十数,总结出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不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 任务二:通过多种方法口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活动一:艺术类书和文学类书一共多少种? 学生列算式。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求一个数和另一个数一共多少,用加法计算。 1.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 2.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全班汇报交流 ,展示不同的方法。 追问:你有什么发现?(可以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它们分别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最后再将两个结果加起来的方法进行计算。) 3.总结口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可以将两位数转化成整十数,再进行分步计算。 练一练: 用你喜欢的方法口算并说说发现。 23+15 47+32 27+31 15+43 36+22 64+21 13+54 73+16 全班订正后,完成自我评价。 A.能用多种方法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并能说出口算的依据。 B. 能用多种方法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能说出口算的依据。 C C.不能正确口算。
达成目标3:在解决文学类书比艺术类书多多少种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方法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任务三:探究估算的方法。 问题二:文学类书比艺术类书多多少种? 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汇报。 追问:为什么这么列算式?是如何口算的?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用减法计算。 (用学过的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用被减数依次减去的方法进行计算。) 3.总结方法。 练一练: 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你的发现。 76-23 98-74 84-52 99-27 35-24 69-18 57-26 45-12 活动四:回头看。 迁移应用,评价矫正 随堂检测 1.在得数大于 50 的算式后面打“√”。 44+11( ) 17+42( ) 25+23( ) 86-33( ) 68-25( ) 88-33( ) 2.填一填 (1)在口算 34+53 时,可以先算( ),再算( )。 (2)在口算 67-23 时,可以先算 67-( )=( ), 再算 47-( )=( )。 3.一件上衣 89 元,一条裤子 46元,裤子比上衣便宜多少元? A.能用多种方法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并能说出口算的依据。 B. 能用多种方法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能说出口算的依据。 C C.不能正确口算。 C.
达成目标4:完善研究路径,丰富思维能力 任务四:总结反思提升 回顾过程,梳理总结 (1)小组回顾探究加减法的口算过程,能用较为流利的语言描述,总结口算方法,针对自己本组组员具体学习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相关评价,将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2)完善单元路径图,将收获和困惑整理到路径图中。 A.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并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B.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不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C. 小组未完成单元路径图。
作 业 布 置 自主练习2、4题。 你能口算37+12= 75-45= 吗?说一说你是如何口算的?
板 书 设 计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 艺术类书和文学类书一共多少种? 32+45=67(种) 30+40=70 32+40=72 2+5=7 72+5=77 70+7=77 文学类书比艺术类书多多少种? 45-32=13(种) 40-30=10 45-30=15 5-2=3 15-2=3 10+3=13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和估算
日期 2023.1 节次 3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2
课型 单元探究课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备课人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方法一样,只是数字增大了;学习加减法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学习 目标 1.在解决购进图书本数的问题中能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总结出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在解决购进图书本数的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经历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渗透分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学习 重难点 重点:能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和估算。 难点:能说出这样计算的依据。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用横线划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明确本节课解决的生活问题,能说出背后的数学问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标准。 能正确列式并能说出如何研究。 任务一:分析路径图、关联整体、明确问题。 关联整体: 1.结合学生制定的学习路径图及问题,分析本课的研究方向,并明确学习标准。 问题:本节课的任务是解决图书本数的问题,请仔细阅读学习标准,看看我们要学会哪些内容? 2. 出示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一:故事书和音乐书一共多少本? 问题二:音乐书比故事书少多少本? 问题三:音乐书和美术书一共多少本? 问题四:美术书和儿童文学书一共大约有多少本? A.能提出数学问题、会正确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B.问题提出不够全面、会正确列式但不能用竖式计算。 C.不能提出问题。 C.
达成目标2:在解决故事书和音乐书一共多少本、音乐书比故事书少多少本、音乐书和美术书一共多少本这三个问题中能能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总结出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笔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任务二:通过迁移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三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活动一:故事书和音乐书一共多少本? 学生列算式。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求一个数和另一个数一共多少,用加法计算。 1.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2.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全班汇报交流 ,展示不同的方法。 追问:你有什么发现?(可以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的算理完全相同。) 3.总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把数位对齐,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十位上的数相加,最后把百位上的数相加。 活动二:音乐书比故事书少多少本? 1.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 2. 全班汇报交流 追问:你有什么发现(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跟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减,再把十位上的数相减,最后把百位上的数相减。) 3.总结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活动三:音乐书和美术书一共多少本? 1.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 2. 全班汇报交流 追问:你有什么发现?(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跟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相同,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把十位上的数相加,最后百位上的没有相加的数直接脱下来即可。) 3.总结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练一练: 用竖式计算并说说计算方法。 212+406= 987-65= 全班订正后,完成自我评价。 A.能用迁移的方法学会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熟练说出计算过程。 B.能用迁移的方法学会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不能说出计算的过程。 C C.不能正确进行笔算。
达成目标3:在解决美术书和儿童文学大约有多少本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加减法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估算。 任务三:探究估算的方法。 活动四:美术书和儿童文学书大约有多少本? 1.小组合作完成。 2.小组汇报。 追问:为什么这么估算?估算的式子该如何去读? 86接近100,103接近100,100+100=200,86+103的结果大约是200,列式为86+103≈200,读,86+103约等于200。 总结方法。 把每个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百数,再口算出它们的和或差。 练一练: 1.估算算下面各题并说说你的发现。 93+105≈ 198-84≈ 384+192≈ 205-114≈ 489+118≈ 507-206≈ 活动五:回头看。 迁移应用,评价矫正 随堂检测: 1.填空 (1)两个加数都是 132,和是( ),列式为( )。 (2)875 比 250 多( ),列式为( )。 (3)一个数比 530 少 310,这个数是( ),列式为( )。 2.跳绳比赛中,小红每分钟跳 123 个,小明每分钟跳 65 个, 小兰每分钟跳 149 个。 (1)小红和小明一分钟一共跳了多少个? (2)小兰每分钟比小明多跳多少个? 3.不计算,你能直接说出下列三组数中哪一组的三个数字之和最大吗? (1)58 18 28 (2)15 23 58 (3)27 67 12 A.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估算并能根正确说出估算过程。 B.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估算但不能正确说出估算过程。 C C.不能正确估算。 C.
达成目标4:完善研究路径,丰富思维能力。 任务四:总结反思提升。 回顾过程,梳理总结 (1)独立阅读学习标准,针对自己的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相关评价,将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2)完善单元路径图,将收获和困惑整理到路径图中。 A.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并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B.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不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C. 小组未完成单元路径图。
作 业 布 置 自主练习2、4题。 2.你能估算317+112≈ 585-195≈ 吗?说一说你是如何估算的?
板 书 设 计 三位数加减法(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和估算 故事书和音乐书一共多少本? 320+210=530(本) 3 2 0 + 2 1 0 5 3 0 音乐书比故事书少多少本? 320-210=110(本) 3 2 0 - 2 1 0 1 1 0 音乐书和美术书一共多少本? 210+86=296(本) 2 1 0 + 8 6 2 9 6 美术书和儿童文学书一共大约有多少本? 86+103≈200(本) 读作:86加103约等于200。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
日期 2023.1 节次 4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3
课型 单元探究课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备课人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不退位)以及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的笔算方法一样,只是数字增大了。
学习 目标 1.在解决购进图书摆放的问题中能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转化成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的笔算方法,总结出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笔算。 2.在解决购进图书摆放的问题的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使他们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对算法进行比较优化。
学习 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的笔算。 难点:弄清有关进位、退位的算理。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计数器、小木棒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用横线划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1.明确本节课解决的生活问题,能说出背后的数学问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标准。 3.能正确列式并能说出如何研究。 任务一:分析路径图、关联整体、明确问题 关联整体: 1.结合学生制定的学习路径图及问题,分析本课的研究方向,并明确学习标准。 问题:本节课的任务是解决购进图书摆放的问题,请仔细阅读学习标准,看看我们要学会哪些内容? 2. 出示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一:科技类书架的书和文学类书架的书一共有多少本? 问题二:历史类书架的书比艺术类书架的书少多少本? 问题三:科技类书架的书比文学类书架的书多多少本? A.能提出数学问题、会正确列式并能说出如何计算。 B.问题提出不够全面、会正确列式但不能说出如何计算。 C.不能提出问题。 C.
达成目标2:在解决科技类书架的书和文学类书架的书一共有多少本?这个问题中能总结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笔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任务二:通过多种方法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 活动一:科技类书架的书和文学类书架的书一共有多少本? 学生可以先估算,再列算式。 追问:说说你的估算过程,为什么这样列式? 求一个数和另一个数一共多少,用加法计算。 1.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笔算 全班汇报交流 ,展示不同的方法 追问:你有什么发现?比较各种算法的不同,选择最优算法 (跟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方法相同,只是加数多了百位。计算时从个位加起,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 小组讨论,达成共识笔算既方便又准确。) 3.总结竖式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先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 练一练: 用竖式计算并说说计算方法。 267+405= 435+291= 全班订正后,完成自我评价。 A.能用多种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并能说出的笔算的依据。 B. 能用多种方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不能说出的笔算的依据。 C C.不能正确竖式计算。
达成目标3:在解决历史类书架的书比艺术类书架的书少多少本?科技类书架的书比文学类书架的书多多少本?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退位)笔算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任务三:探究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退位)方法。 问题二:历史类书架的书比艺术类书架的书少多少本? 1.学生自主完成。 2.全班汇报交流。 追问:为什么选择这种算法?是如何计算的? 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优化算法。全班讨论,达成共识,笔算既方便又准确。总结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退位)方法。 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3.总结方法。 (1)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2)从个位减起。(3)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问题三:科技类书架的书比文学类书架的书多多少本?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汇报交流。 迁移应用,评价矫正 练一练: 1.用竖式计算并说说计算方法。 726-342= 538-352= 活动四:回头看(注意满十进一和借一当十)。 随堂检测: 1.学校餐厅有 896 个座位,要举行就餐演练,全校有男生 438 人, 女生 425 人,全校学生能盛得下吗? 2.同学们给希望工程捐书。二年级捐了 298 本,三年级捐了 417 本。 (1)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先估一估,再计算) (2)三年级捐的比二年级多多少本 A.能用多种方法总结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退位)方法并能说出笔算的依据。 B. 能用多种方法总结出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退位)方法。,不能说出笔算的依据。 C C.不能正确笔算。 C.
达成目标4:完善研究路径,丰富思维能力。 任务四:总结反思提升。 回顾过程,梳理总结 (1)独立阅读学习标准,针对自己的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相关评价,将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2)完善单元路径图,将收获和困惑整理到路径图中。 A.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并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B.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不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C. 小组未完成单元路径图。
作 业 布 置 1.自主练习3、5、6题。 2.你能用竖式计算327+175= 576-82= 吗?说一说你是如何笔算的?
板 书 设 计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 科技类书架的书和文学类书架的书一共有多少本? 592+384=976(本) 历史类书架的书比艺术类书架的书少多少本? 518-227=291(本) 科技类书架的书比文学类书架的书多多少本? 592-384=208(本)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加减法的验算
日期 2023.1 节次 5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4
课型 单元探究课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备课人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之后,开始探索并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的验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 目标 1.在解决检查图书借阅的问题中,能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验算。 2.在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检查、仔细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习 重难点 重点:会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不连续进位、不连续退位)的验算方法。 难点:能说出这样验算的依据。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用横线划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明确本节课解决的生活问题,能说出背后的数学问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标准。 能正确列式并能说出如何验算。 任务一:分析路径图、关联整体、明确问题。 关联整体: 1.结合学生制定的学习路径图及问题,分析本课的研究方向,并明确学习标准。 问题:本节课的任务是解决图书借阅的问题,请仔细阅读学习标准,看看我们要学会哪些内容? 2. 出示情境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问题一:检查一下三年级同学和四年级同学借阅图书的总和是否正确? 问题二:五年级比二年级多借了627本书,算的对吗? A.能提出数学问题、会正确列式并能说出如何验算。 B.问题提出不够全面、会正确列式但不能说出如何验算。 C.不能提出问题。
达成目标2:在解决检查一下三年级同学和四年级同学借阅图书的总和是否正确?五年级比二年级多借了多少本书?(记得检查)这两个问题中能总结出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验算。 任务二:通过多种方法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活动一:检查一下三年级同学和四年级同学借阅图书的总和是否正确? 学生列算式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 1.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 2.探索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全班汇报交流 ,展示不同的方法 追问:你有什么发现?(可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的方法。) 3.总结加法验算方法。 引导学生总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验算方法可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的方法。 活动二:五年级比二年级多借了多少本书?(记得检查) 1.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 2. 全班汇报交流 追问:你有什么发现(可以用差加减数的方法验算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的方法验算。) 3.总结减法验算方法。 课堂练习: 1.根据 725-345=380,下面算式不正确的是( )。 ①725-380=345 ② 380-345=725 ③380+345=725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537+253= 372+175= 3.一条裤子 136 元,妈妈付给售货员 150 元,找回 24 元,售货员找对了吗?为什么?写出两种不同的验证方法。 A.能用多种方法验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并说出验算依据。 B. 能用多种方法验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不能说出验算的依据。 C C.不能正确验算。
达成目标3:完善研究路径,丰富思维能力。 任务四:总结反思提升。 回顾过程,梳理总结 (1)独立阅读学习标准,针对自己的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相关评价,将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2)完善单元路径图,将收获和困惑整理到路径图中。 A.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并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B. 小组完成单元路径图,不能有理有据地解释清楚。 C. 小组未完成单元路径图。
作 业 布 置 自主练习2、4、6题 2.你能用竖式计算并验算376+51= 728-463= 吗?说一说你是如何验算的?
板 书 设 计 加减法的验算 检查一下三年级同学和四年级同学借阅图书的总和是否正确? 891-318=573(本)或891-573=318(本) 五年级比二年级多借了627本书,算的对吗? 627+264=891(本)或891-627=264(本)
小学数学“学—教—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万以内的加减法(一)整理复习
日期 2023.1 节次 6
来源 青岛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数学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课型 单元整理课 授课对象 二年级学生
教师 单位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在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和各个探究课结束之后进行的。借助单元学习路径的逐步完善,打通知识间联系,将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化、明晰化、结构化,设置综合性的任务,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学习 目标 1.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能够自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能说明白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2. 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解题思路,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 3.根据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学习 重难点 重点:知识间的联系,形成清晰、完整的学习路径图。 难点:完善知识结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前 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教学大环节间可用横线划开)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教活动 评价标准
达成目标1: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能够自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能说明白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任务一:完善学习路径图。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出示单元学习路径图,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展示交流,完善建构 小组合作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 全班交流补充。 教师小结:回想整个学习过程,我们在解决分发图书的实际问题中,按照口算、笔算、估算、验算的由易到难的顺序来解决问题的,大家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感受估算的必要性,培养了大家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将来学习其他的运算时也会是这样的思路。 A. 能够自主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能说明白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B. 在同伴的帮助下能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能说明白本单元的知识及相互联系。 C.不能自主梳理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
达成目标2: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解题思路。 任务二:典型训练,查漏补缺。 活动一:复习口算 40+65=( ) 234+512=( ) 465-132=( ) 854-37=( ) 638+205=( ) 69-18=( ) 问题引导:哪两题能在最短时间内计算出结果?为什么?剩下的题能直接口算吗?需要怎么计算 活动二:复习笔算和验算 (1)分一分 你能将这些算式分分类吗?看看谁想到的分类方法多? 学生独立将算式分类。 (2)说一说,算一算 你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如何计算?计算之后请检查是否正确。 (3)根据学生的分类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顺序随机) 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 把算式转化成整十加减整十、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解决。 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 三位数加三位数 跟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方法相同,只是加数多了百位。计算时从个位加起,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 三位数减三位数 (1)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2)从个位减起。(3)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③加减法的验算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验算方法可以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和减其中一个加数的方法。 三位数减三位数的验算方法可以用差加减数的方法验算也可以用被减数减差的方法验算。 活动三:复习估算 估算 把每个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百数,再口算出它们的和或差。 二年级男生有387人,女生有405人,估一估,二年级一共大约有多少人? A. 能够自主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解题思路。 B. 在同伴的帮助下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解题思路。 不能理清知识脉络。
达成目标3: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 任务三:综合应用,达到本单元知识的灵活运用. 综合应用: 1.观察填空【知识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1)(56、44) ,(82、18),(26、74),( 、38)、(58、 ) (2)(65、15),(79、29),(84、34),( 、42),(71、 ) 2.竖式计算并验算【知识点】三位数加减法的笔算和验算 367+415= 658-175= 3.阳光小学一年级有 207 人,二年级有 176 人,三年级有 189人。 (1)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2)估一估,一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大约有多少人?【知识点】解决问题 【解析】①求一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注意满十进一。 ②估一估,一年级和三年级大约有多少人,是把每个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百数,再口算出它们的和。 5.小组互相评价,反思修订错误。 小组同学互相批改,个别问题在优等生的帮助下进行订正,共性问题,老师集中评讲。 A. 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能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 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能说出解决问题的依据。 C.不能正确计算。 CC
达成目标4:根据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任务四:整理反思,总结提升。 1. 完善单元学习路径图。 2.独立阅读学习标准,针对自己的情况对本节课的学习作出相关评价,将存在困惑的地方简单进行标注。 A. 能够自主根据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B.在同伴的帮助下能够根据学习标准完成自评,清晰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不清楚本单元的学习结果。
作 业 布 置 687+207=,先试着估算,再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板 书 设 计 万以内的加减法(一)整理复习 40+65=(105) 234+512=(746) 465-132=(333) 854-37=(817) 638+205=(843) 69-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