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04 13:4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摸底化学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48分)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若电脑着火,立即用水浇
B.用钢丝球洗刷铝制炊具
C.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2.笑气的化学式为N2O,它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碱 D.盐
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混合物:空气、食盐水、铁锈 B.导体:石墨、铝线、干布
C.金属材料:钛合金、铜片、不锈钢 D.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4.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A.配制溶液
B.氧气验满
C.检查气密性
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5.认识燃烧原理可以更好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燃煤过程中,用风机鼓入空气,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关闭燃气阀门,炉火熄灭,是因为隔绝空气
6.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正确的是
A.锰原子变成锰离子是化学变化
B.锰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可用于制造人造骨
C.锰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5
D.锰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g
7.如图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其中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A.厕所清洁剂 B.橘子汁 C.食盐水 D.炉具清洁剂
8.瑞德西韦( Remdesivir,化学式为C27H35N6O8P)是一种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临床试验药物。下列关于瑞德西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由碳、氢、氧、氮、磷五种元素组成 B.相对分子质量为602g
C.一个分子中含有77个原子 D.碳、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27:8
9.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要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弹簧夹,观察实验现象
C.用细铁丝代替红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压瘪的乒乓球放热水中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B.室内消毒后,气味弥漫四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CO可用作燃料,CO2能灭火——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
D.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11.根据下面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推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该气体可能是 H2、CH4 或 CO
B 滴加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色 溶液为酸性溶液,PH<7
C 通入澄清石灰水 出现白色浑浊 该气体可能是 CO2
D 滴加氯化钡试剂 有白色沉淀 溶液中可能含有CO或SO等离子
A.A B.B C.C D.D
12.PLA是一种新型可降解塑料,能有效缓解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已知PL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为了测定一定质量的PLA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某化学兴趣小组选用下列装置进行以下探究。
为分别吸收燃烧产物并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检验吸收是否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以用空气代替纯净氧气
B.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E→B→C→D
C.装置C的作用是检验并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
D.若装置连接正确且各步均反应(吸收)完全,则可依据B、D质量变化求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
1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14.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反应,且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增大的是
A.铝和硫酸铜溶液 B.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C.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D.碳酸钙固体和稀盐酸
15.氢氟酸是氟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能强烈地腐蚀金属、玻璃和含硅的物质。精美的雕花玻璃可以通过氢氟酸对玻璃的腐蚀作用制成。氢氟酸与玻璃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为
A.F2 B.O2 C.SiH4 D.SiF4
16.如图1所示,某同学先将反应后试管①中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然后逐滴加入试管②中的物质,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沉淀的质量随加入试管②中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2中ab段发生两个化学反应
B.图2中bc段烧杯内无明显现象
C.图2中a、b、c三点对应烧杯中的溶液均只含有一种溶质(酚酞除外)
D.试管①中反应生成两种沉淀的质量比为(m2-m3)∶(m1-m2+m3)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与简答(共30分)
17.(本题4分)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1)医疗急救时需要用到纯氧,这利用了氧气 的性质。食品包装中充入的氮气可以防腐,这利用了氮气 的性质。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PM2.5监测指标,PM2.5是用来监测空气中下列哪项含量的 (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 ②一氧化碳 ③二氧化硫 ④可吸入颗粒物
(3)如图为一款新型环保车,可通过360°旋转的“大炮筒”向四周喷水,从而缓解极端恶劣天气给人带来的不适。这款环保车喷水的作用是 。

18.(本题5分)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着能量转化,这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包含的化学能大小不同,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具有的化学能可以转变为热能、光能或电能等。
(1)举出一个从环境中吸收热量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
(2)镁条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 能和 能。
(3)已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变化放出热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反应前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所包含的化学能比反应后水包含的化学能 (填“高”或“低”)。
19.(本题3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是 ;
(2)丙属于 (选填“单质”或“化合物”);
(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0.(本题8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氢能是公认的高热值清洁能源。目前,氢气的来源如图1所示。化石资源制氢最为成熟。水煤气变换反应:CO+H2OCO2+H2,是化石资源制氢过称中的重要反应之一。北京大学团队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多种催化剂对水煤气变换反应中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电解水制氢过程简便,但造价高昂,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人造太阳”的探索也就应运而生。我国“人造太阳”大科学装置“东方超环”利角的是核聚变,当氘、氚核聚变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持续时间超过1000秒,就能形成持续反应,为水分解提供能量。2020年4月,“东方超环”实现了1亿摄氏度运行近10秒,取得重大突破。除了氢气的生产,其运输、储存和利用等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人们不断探索。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氢气的主要来源是 。
(2)图2中,催化剂为2%Au/a-MoC时CO转化率和温度的关系是 。
(3)根据下表信息可知氘、氚都属于氢元素,理由是 。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氘 1 1 1
氚 1 2 1
(4)1H(氕)、2H(氘)、3H(氚)分别表示氢元素的三种原子。制造燃料电池常用1H,制造氢弹要用2H、3H。2H2与O2反应生成的重水可表示为2H2O。写出3H2在O2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5)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催化剂)。
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A.④①②③⑤ B.①④②⑤③ C.①④③⑤② D.③⑤②④①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a-MoC可使CO转化率接近100%
B.利用太阳能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
C.“东方超环”利用核聚变提供能量
21.(本题5分)A~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其中A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C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邻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图中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是 。
(2)D的一种用途是 。
(3)A→E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本题5分)从古至今,人类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材料
(1)《梦溪笔谈》中记载:“熬胆矾(硫酸铜)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韩非子·内储说上》中提到“沙里淘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 (填“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原因是 。
(3)干将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铸剑师。炼铁工艺主要利用CO的还原性,请写出CO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
(4)以下现代国画用具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
A.陶瓷笔搁
B.宣纸
C.竹制笔帘
D.塑料调色盘
E.松烟墨和油烟墨
三、实验题(共12分)
23.(本题6分)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是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应达到的要求。某学习小组将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的相关知识归纳如下,请填写空白。

(1)装置A中仪器m的名称是 。
(2)写出用A装置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3)用装置C收集O2气体时,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用装置D收集氧气,判断氧气收集满方法是 。
24.(本题6分)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

(1)仪器M的名称是 。
(2)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备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中的漏斗为长颈漏斗,C处的一处明显错误为 。
(4)某气体只能用D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 。(填序号)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反应
c、密度与空气接近
(5)已知氯气(Cl2)是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溶于水。实验室通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氯气:
①若用A装置制氯气,圆底烧瓶中需要添加的药品是 ,还需要的仪器为 。
②用E收集氯气,气体应从 端进(填序号)。
③常温下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可得到“84”消毒液,因此你得出氯气的一条化学性质为 。
四、计算题(共10分)
25.(本题10分)(2011年浙江温州,35题)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毒.0.73%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并及时测量不同时刻溶液的温度与pH,记录数据如下表:
反应时间(秒)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滴入稀盐酸体积(毫升)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pH 13.2 13.0 12.7 12.4 12.1 7.0 2.0 1.6 1.3
温度(℃) 36.9 37.5 38.0 38.5 38.8 39.2 39.0 38.8 38.6
(1)观察上表发现,当反应时间在 秒时,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中和。
(2)分析上表数据发现,在逐渐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先升高后降低,请分析原因: 。
(3)结合上表中滴入稀盐酸体积与pH的变化数据,试计算氢氧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稀盐酸的密度取l.0克/毫升;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答案第2页,共10页
答案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