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蜀相》
教学目标
1.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意象,体味作品的深层意蕴。
2.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体会诗人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和对他才干、德行的称颂。
3.比较阅读李白的《蜀道难》和杜甫的《蜀相》
重点难点
重点
1.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2.比较鉴赏《蜀相》和《蜀道难》在写法上的不同。
难点
1.体悟颔联中“自”“空”的含义。
2.理解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把握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对联导入
多媒体出示对联:“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遵教受;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大家猜猜这副对联写的是谁
对联说的是诸葛亮一生的事迹功勋,对于这位先贤,杜甫是如何看待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蜀相》去看。
二、诵读感知,体味诗意
1.了解杜甫及诗歌写作背景,学生齐读全诗正音,读准节奏。
作家作品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主要作品:《望岳》《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背景资料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当时杜甫初至成都曾游武侯祠。从当时社会现实来看,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杜甫的心情自然是很苦闷的。他来到武侯祠缅怀诸葛亮,思及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和刘备君臣之间鱼水相得的关系,不禁百感交集,因而写下了这首诗。
泪满襟(jīn) 祠(cí)堂 衰鬓(bìn)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学生再读诗歌,把握诗歌。
(1)翻译诗歌大意。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2)难句翻译: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空“有什么含义?
自”意为“自当”,“空”意为“白白的”,二字互文,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句诗的意思是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含无人欣赏、倾听之意
3.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为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学生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可)
示例: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泪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诗歌内容。)
三、思考交流,感悟诗情
1.小组讨论:
(1)首联中的“寻”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郁郁葱葱的柏树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2)颔联选取了哪些意象 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作者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吗 为什么
(3)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与“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4)从颈联中看出诗人敬仰诸葛亮的原因是什么
(5)尾联中“出师未捷”和“泪满襟”包含了诗人的那些感情
(6)“英雄”是失败的英雄,还是成功的英雄 包括诗人吗
2.师生分析明确:
(1)“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马由缰。表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景仰和缅怀,显示了其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锦官城外柏森森”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的外景,郁郁葱葱的柏树渲染了安谧、肃穆的气氛。
(2)台阶、碧草、树叶、黄鹂,构成了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景图。 作者表达的不是喜悦之情,而是凄凉孤独之情。 由“自”和“空”可知来这里人很少,诸葛亮当年的丰功伟绩已成为过去。
(3)“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呈现了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表达了欣喜愉悦的情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以“自”“空”二字修饰,所含之情便大为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诗人感物怀人的情思。
手法:景语含情,情景交融。
(4)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忠贞不渝、坚忍不拔的精神品格是诗人敬仰的缘由。
(5)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痛惜、哀伤、叹惋之情,也暗含着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
(6)是指失败的英雄。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深深遗憾和共鸣,这英雄也包括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却始终没有机会施展抱负。诗人在政治上不被重用,即便如此,他依然挂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痛苦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诗,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3.小结:
诗人在歌颂诸葛亮的同时,亦抒己之怀。他慨叹自己未能像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不能像诸葛亮那样去建功立业,所以吊古伤情,怀古寄志,通过对诸葛亮的赞扬和惋惜,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盼望为国立功的心情。
(设计意图:抓住关 键字词句,引领学生 鉴 赏 诗歌感情,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四、主旨概括
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
五、比较阅读
1.思考:你认为《蜀相》和《蜀道难》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讨论明确:
(1)格律不同。
《蜀道难》是杂言古体诗,格律不拘,形式灵活。诗中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九言、十一言不等,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韵脚也不断变化,适合表现自由不羁的气魄。这对李白表现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笑傲现实的浪漫主义精神也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蜀相》是七言律诗,对格律要求十分严格。诗歌结构严整,法度森然。
(2)风格不同。
《蜀道难》以飘逸奔放的笔墨,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展示了蜀道的高峻峥嵘,绝险崎岖以及不可凌越的气势,并以蜀地之险要劝告友人及早还家。全诗采用散文化的语言,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极尽豪迈之致。这样的风格,这样的笔法,这样的构筑,充分展示了诗仙的浪漫主义风格。
《蜀相》内容上言简意赅。无论是描摹现实,还是勾勒历史,杜诗都表现出厚实的思想内蕴和凝重的历史意识。“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联,最能全面表现诸葛亮的才干和德行。赤壁鏖战、白帝托孤、六出祁山、五丈原头,诸葛亮一生志业,尽在这耐人寻味的“老臣心”三个字之中,内蕴丰赡而耐人寻味。 情感上起伏回旋。 首联诗人点出武侯祠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其间妙笔天成的一个“寻”字,使得一问一答巧妙相连,写出了初至成都的诗人寻觅遗踪的急切情绪,给人的感觉充满着憧憬和希望。然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颔联的情感有了急剧的变化,“寻”的结果是祠庙的寂寥冷落,悄无人迹,诗人满怀虔诚而来,又孤寂伤怀而返,这就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落差。诗人倾吐的情感不是一览无余的,而是起伏张弛回旋的。
(设计意图:全 班分 组 讨论,以《蜀道难》《蜀 相》为媒介,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理解两位作家作品的不同,体会他们的情感。)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蜀相》。
2.比较阅读杜甫的《蜀相》和《登高》,任选一角度写一篇400字左右的鉴赏性文字。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