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滨河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学情调查化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滨河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学情调查化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04 15:1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情调查(一)
九年级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S-32 Zn-65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2分,计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分类思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自来水 B.生铁 C.食醋 D.氧气
2.“84消毒液”具有杀灭新冠病毒的功效,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IO),加入氯化铵(化学式为NH4CI)可以增强其消毒能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钠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
B.NH4C1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7:2
C.氯化铵和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D.氯化铵由6个原子构成
3.在家务劳动中感悟化学原理。下列家务劳动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酒精给物品擦拭消毒 酒精消毒发生了物理变化
B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洗洁精溶解了油污
C 用食盐调节汤的咸淡 食盐和水的比例影响NaCl的浓度
D 用NH4NO3配制绿萝生长的营养液 NH4NO3是复合肥料
A.A B.B C.C D.D
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下列图示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区分硬水和软水 B.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
C.探究铁生锈需要水 D.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
5.钴(Co)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似,钴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物质 CoO Co(OH)2 CoCl2 CoCO3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灰绿色 固体 难溶,粉红色 固体 易溶,溶液呈 粉红色 难溶,粉红色 固体
A.Co能从MgCl2溶液中置换出Mg
B.CoO能与盐酸反应得到粉红色溶液
C.Co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
D.Co(OH)2可由Co与NaOH溶液反应制得
6.下图是某同学探究物质溶解的吸放热现象及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实验,实验现象如图一所示,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一中的M物质对应图二中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
B.将NH4NO3换为CaO固体,也可观察到相同的实验现象
C.N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在t2℃时,M和N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无法确定
7.下列应用、化学方程式以及基本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A.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 化合反应
B.比较金属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置换反应
C.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中和反应
D.工业炼铁 置换反应
8.往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关于过滤后得到的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滤渣为银,滤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亚铁
B.滤渣为铜,滤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银、硝酸亚铁
C.滤渣为银、铜,滤液中的溶质为硝酸亚铁
D.滤渣为银、铜、铁,滤液中的溶质为硝酸亚铁
9.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铜粉中的碳粉 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
B 鉴别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分别滴加石蕊试液,观察颜色
C 验证溶液中是否含有 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看是否有白色沉淀
D 除去食盐样品中含有的氯化钙 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6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计24分。)
10.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材料关系密切。请回答下列问题:
地铁是近年来新兴的城市地下交通工具,动力为电力,开动时电车上裸露的电刷沿架空电线滑动。西安即将开通的地铁8号线和10号线,会让市民的出行方式更加便捷和低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铁车厢中使用的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铝合金 B.不锈钢 C.碳纤维
(2)地铁的铁轨通常是由铁合金制成的,合金相比于纯铁的优点是 。
(3)列车表面喷漆除美观外,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壳生锈,其防锈原理是 。
11.化学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力量,与生活、生产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厨房中使用的主要燃料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天然气发生不完全燃烧则可能产生炭黑,炭黑是否属于有机物 (选填“是”或“否”)。
(2)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这样操作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3)烧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下列厨房中的调味品,可用于除去水垢的是______(填字母)。
A.食盐水 B.食醋 C.酱油
12.现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浓盐酸 ③氧气 ④氢氧化钙溶液 ⑤浓硫酸。根据题意把所选物质的序号填入空格内(每种物质限选一次)。
(1)除去H2中混有的CO2可以用 ;
(2)生铁冶炼成钢可以用 ;
(3)干燥氧气可以用: 。
(4)检验二氧化碳可以用 。
13.在新材料研发领域,我国科研人员做出杰出贡献。
(1)钼合金是核反应堆的高强韧材料,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钼原子的质子数为 。
(2)纳米催化剂应用于二氧化碳的转化,下图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填“分子”或“原子”)。
14.如图所示,甲、乙均为初中常见的物质,甲属于盐;乙是一种常见的碱,广泛应用于制取肥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能通过一步反应转化。根据所学的酸碱盐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 。
(2)乙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3)Na2CO3转化为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如图1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三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产生大量气泡,原因是 (填化学式)先与稀盐酸反应。
(2)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现象 。
(3)图2是实验c中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计13分。)
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
(2)通常状况下,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能溶于水。实验室用块状的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发生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①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图1中的 (填字母序号);
②若用图1中的C装置来收集,气体应从 端(填a或b)进入集气瓶;
(3)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2装置探究、CuO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设计的方案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 催化剂 收集50ml所用时间
实验1 30ml 2% 粉末状 0.2g 21s
实验2 30ml 2% 粉末状CuO 0.2g 47s
①实验1中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结论: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比CuO好,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
17.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停止滴加稀硫酸。同学们对此时溶液中的溶质进行了再探究。
【提出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2)猜想一:溶质是Na2SO4;
猜想二:溶质是Na2SO4和NaOH;
猜想三:溶质是 。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3)【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红色 猜想 不正确
②再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一段经打磨后的铁丝。 猜想三正确
【过程分析】
(4)刚开始进行实验时,发现滴加稀硫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由此推测该氢氧化钠样品 (填“没有”或“已经”)变质。
【方案评价】
(5)(以上探究步骤②除加入铁丝外,加入下列物质___________(填字母)也可达到相同效果。
A.铜片 B.碳酸钠粉末 C.氧化铜粉末 D.石蕊溶液
四、计算及分析题(共1小题,计5分。)
18.为测定黄铜(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化学小组的同学取该黄铜小块20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4g。请计算与分析:
(1)反应后,采用过滤的方法将铜分离出来。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6页,共6页
1.D
【详解】A、自来水中含有水和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
B、生铁是含碳量在2%~4.3%的铁合金,属于混合物;
C、食醋中含有醋酸和水,属于混合物;
D、氧气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故选D。
2.B
【详解】A、次氯酸钠由氯、钠、氧三种元素组成,只有钠一种金属元素,说法不正确;
B、NH4C1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4=7:2,说法正确;
C、氯化铵中氯元素为-1价,次氯酸钠中氯元素为+1价,说法不正确;
D、氯化铵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说法不正确。
故选B。
3.C
【详解】A 用酒精给物品擦拭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错误;
B、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将油污分散为小油滴,可用于清洗餐具,选项错误;
C、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有咸味,食盐和水的比例影响NaCl的浓度,NaCl的浓度大汤咸,NaCl的浓度小汤淡,即NaCl的浓度可调节汤的咸淡,选项正确;
D、NH4NO3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是氮肥,选项错误;
故选C。
4.B
【详解】A、硬水、软水的区别在于含有钙镁离子的多少,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等量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且有浮渣的是硬水。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B、实验运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C、U型管右侧铁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左侧铁与氧气和水共同接触时能生锈,能探究铁生锈需要水。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下层蜡烛先熄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B
【详解】A、钴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似,则活动性比镁弱,不会和氯化镁反应,错误;
B、CoO是金属氧化物,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则CoO和盐酸反应生成CoCl2和H2O,CoCl2易溶,溶液呈粉红色,正确;
C、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盐、水、二氧化碳,所以Co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不会生成氢气,错误;
D、Co与NaOH溶液不反应,错误;
故选B。
6.D
【详解】A、根据图一第一个烧杯,滴入水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M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说明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图一中的M物质对应图二中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选项错误;
B、根据推断,可知道N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a曲线,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如果将NH4NO3换为CaO固体,CaO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温度升高,则N的饱和溶液不会变浑浊,现象不同,选项错误;
C、N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到t2℃,溶解度增大,但因为溶质溶剂都没有发生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选项错误;
D、在t2℃时,M和N的饱和溶液中,由于溶液的质量不确定,所以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无法确定,选项正确;
故选:D。
7.A
【详解】A.生石灰做食品干燥剂,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 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但氯化银难溶于水,铜和氯化银不能发生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小苏打为碳酸氢钠,胃酸中含有盐酸,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但不是中和反应,故选项说错误;
D. 工业炼铁原理是一氧化碳还原铁的金属氧化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可为:,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8.D
【分析】活动性:铁>铜>银,将铁粉加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铁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 ,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铁,说明铁过量,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滤渣中含有铁、铜、银,滤液中含有生成的硝酸亚铁;
【详解】A、铁粉有剩余,说明硝酸银和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滤液中只含有硝酸亚铁,故A不符合题意;
B、铁粉有剩余,说明硝酸银和硝酸铜已经完全反应,滤液中只含有硝酸亚铁,故B不符合题意;
C、铁粉有剩余,说明铁已经将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置换为银和铜,故滤渣中含有铁、铜、银,故C不符合题意;
D、铁粉有剩余,说明铁已经将硝酸银和硝酸铜完全置换为银和铜,故滤渣中含有铁、铜、银,滤液中的溶质为硝酸亚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详解】A、碳粉在氧气中灼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铜粉在氧气中灼烧时会生成氧化铜,混合物在足量的氧气中灼烧,最终得到氧化铜固体,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B、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鉴别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分别滴加石蕊试液,颜色都呈蓝色,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C、氯化钡能够和硫酸根离子或银离子结合产生沉淀,向样品中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离子,可能含有银离子,该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错误;
D、氯化钙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样品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蒸发,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该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
故选D。
10.(1)AB
(2)硬度大(或抗腐蚀性能好等)
(3)隔绝氧气和水
【详解】(1)A、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正确;
B、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B正确;
C、碳是非金属单质,不属于金属材料,故C错误;
故选AB;
(2)制造铁轨的材料是铁合金,与纯铁相比较,铁合金具有硬度大、耐腐蚀的优良性能;
(3)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列车表面喷漆,可以隔绝氧气和水。
11.(1) 否
(2)隔绝空气(或氧气)
(3)B
【详解】(1)甲烷完全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炭黑是碳单质,不属于有机物;
(2)燃烧必须具备基本条件:要有可燃物,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温度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灭火时,只要破坏其中任意一个条件即可,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是利用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3)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食醋中的醋酸能跟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形成可溶性盐,从而除去水垢。
故选B;
12.(1)①
(2)③
(3)⑤
(4)④
【详解】(1)利用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氢气不与之反应,选取氢氧化钠溶液可除去混在氢气中的二氧化碳;故选①;
(2)工业上将生铁冶炼成钢的过程中,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生铁中多余的碳和杂质与氧气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以及其他物质,从而降低含碳量;故选③;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与氧气不反应,氧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选⑤;
(4)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在装置中加入一定量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选 ④。
13.(1)42
(2) 原子
【详解】(1)在元素周期表中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序数,钼的质子数=原子序数=42,故填:42;
(2)由图可知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了CH3OH和水,方程式为:;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没有发生改变的是原子。
14.(1)AgNO3
(2)有蓝色沉淀产生
(3)
【分析】甲属于盐,能与氯化铜反应,盐与盐发生反应,反应物要求两种盐均可溶,生成物需满足生成沉淀,根据氯化银是沉淀,可确定甲是硝酸银;乙是一种常见的碱,碳酸钠能转化为乙,根据元素守恒,可确定乙中含有钠元素,则乙是氢氧化钠,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详解】(1)由分析可知:甲是AgNO3;
(2)乙是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有蓝色沉淀产生;
(3)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1)Al2O3
(2)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3)
【详解】(1)铝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铝和氧气会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则开始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先和盐酸反应,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
(2)b中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硝酸铜溶液呈蓝色,故现象为: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固体,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3)由图2可知金属R能将硝酸银中的银置换出来,且R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R元素显+2价,方程式为:。
16.(1)酒精灯
(2) B b
(3) 相同条件下在MnO2催化过氧化氢产生50mLO2所用时间反应更少
【详解】(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酒精灯;
(2)①制取H2S气体用块状的硫化亚铁与稀硫酸,是固液不加热反应,其发生装置可选用B;
②H2S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大,用C装置来收集H2S,应从长管b端进气;
(3)①实验1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②结论:分析表中数据,收集50mLO2所用时间,二氧化锰催化时,用的时间更少。
17.(1)2NaOH+H2SO4=Na2SO4+2H2O
(2)Na2SO4 和 H2SO4
(3) 二 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4)已经
(5)BCD
【详解】(1)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2)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若恰好完全反应,猜想一:溶质是Na2SO4,若氢氧化钠过量,猜想二:溶质是Na2SO4和NaOH,若硫酸过量,猜想三:溶质是Na2SO4 和 H2SO4;
(3)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溶液不显碱性,即无NaOH,故猜想二不正确;
②猜想三正确,溶质是Na2SO4 和 H2SO4,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则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一段经打磨后的铁丝,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4)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则滴加稀硫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则该氢氧化钠样品部分变质;
(5)探究酸碱中和是否刚好完全发生反应,一般只要设计实验证明硫酸不存在即可;
A、铜片不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证明硫酸是否存在,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粉末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能证明硫酸是否存在,故B符合题意;
C、氧化铜粉末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成蓝色,能证明硫酸是否存在,故C符合题意;
D、硫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能证明硫酸是否存在,故D符合题意;
故选BCD。
18.(1)引流
(2)解:设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x
x=65%
答: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是65%。
【详解】(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2)过程见答案。
答案第8页,共8页
答案第7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