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件:第7课《幼时记趣》(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件:第7课《幼时记趣》(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24 08:02:4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33张PPT。幼时记趣方 涛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语句。
2.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文意
沈复,生于1763年,卒年不详。字三白,号梅逸,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他一生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能文善画,著有《浮生六记》。预习交流作者介绍《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原书为六卷,今存《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卷。作者在《浮生六记》中记叙了夫妻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和各地浪游的见闻,记叙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欢愉处与悲苦处两相对照,真切感人,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一些世态人情旧礼教对人们的束缚,以及主人公的坎坷遭遇。文词朴素,情感真挚,前人曾有“幽芳凄绝,读之心醉”的评语,文学气氛颇浓。由于时代的局限,书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情趣,情调低沉,略含感伤。《浮生六记》 结合注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课文中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试着断句。
小组合作,结合注释、词典,试着翻译全文的意思。把自己翻译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发现问题,提出意见),最后把小组统一的译文在全班内交流。?
(7分钟后期待你的精彩发言) 自学指导余忆童稚时
余忆童稚时
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
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时有物外之趣

童年(稚:幼小)
张开
眼力
看清
秋日鸟兽新长的羽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花纹
所以
经常
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正确理解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译: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够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细小的东西。译: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译: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1)正确理解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2)私下,指自己

想象的景象
那么
或者

指代“群鹤舞空”的现象
同“僵”,僵硬
白色
慢慢,缓缓
朝着,冲着
作:当作(观:看)
喜悦的样子
喊痛快(快:好,痛快)
私拟作群鹤舞空
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
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使其冲烟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怡然称快
怡然称快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译: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私下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像的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的或是成千或是成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是鹤了。译:仰起头来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译:(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使它冲着烟雾飞叫,(我把这种情景)当作青云白鹤图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的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2)正确理解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词(3)使与台齐
以丛草为林
以土砾凸者为邱
凹者为壑
神游其中
怡然自得
观之正浓
观之正浓
拔山倒树而来
盖一癞蛤蟆也
二虫尽为所吞
方出神
鞭数十,驱之别院一样高
把……当作……
同“丘”,土山
山沟
想象中游历
自己感到得意
指二虫斗草间的情景
兴趣浓厚
搬开,移开
原来是


鞭:鞭打(驱:驱赶)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译: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与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译:把丛聚的草当作树林,把昆虫蚂蚁当作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当作山丘,低洼的地方当作沟谷,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3)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译: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子里。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唉呀”的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译:一天,看到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到大树一样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大蛤蟆。1:故时有物外之趣(助词,的)
2:心之所向(助词,无意,主谓间取消句独立性)
3:昂首观之(代词”它”,指蚊子群鹤舞空景)
4:项为之强(代词,”它”,指昂首观之)
5:观之正浓(代词,”它”,指二虫斗)
6:驱之别院(代词,”它”,指蛤蟆)

“之”1:拔山倒树而来。
连词,表修饰
可不译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连词,表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便”
而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wéi)(被)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wéi)(当作)
项为之强(wèi)(因为)
为1、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微物)
2、使其冲烟飞鸣(代蚊子)
3、常蹲其身,使与台齐(代幼年作者自己的)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代想象中的山林)联系上下文,指出下列各句中“其”各指代什么?群鹤舞(于)空.(介词,“在”)
斗(于)草间.(介词,“在”)
驱之(于)别院.(介词,“到”)
使(之)与台齐.(宾语,代身子)
徐喷(之)以烟(宾语,代蚊子)
省略句1: 作…….观 (当……看)
2: 以…….为……(把……当做……)
3: 为所…… (被…….)
固定句式当堂练习一 给红色字注音童稚( ) 藐( )小
项为之强( ) 鹤唳( )云端
怡( )然自得
凹凸( )
土砾( )
为邱( )
为壑( )zhìmiǎojiānglìyíāo t ūlìqiūhè当堂练习二:解释下列红色的字词徐喷以烟( )怡然( )拔山倒树( )余年幼 ( )明察秋毫( ) 项为之强( )常蹲其身( )以丛草为林( )慢慢地喜悦的样子我看清移,搬开同“僵”,僵硬
自己的把…当作…当堂练习三 翻译句子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4.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5.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童年的物外之趣。
2.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
?作者在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 趣的事?
找出文中描写“物外之趣”的句子?分析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
(找出句子并在文中作批注)
“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结合具体事例说明)
(5分钟后期待你们的精彩答案)自学指导 思考:作者在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趣的事:1、观蚊如鹤
2、神游丛林
3、鞭打蛤蟆 “物外之趣”观蚊如鹤神游丛林鞭打蛤蟆对照图片朗读课文 1.…私拟作群鹤舞空…昂首观之,项为之强。2.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怡然称快。4.…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驱之别院。
想一想描写“物外之趣”的句子:3.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有好眼力,特别爱好观察(明察秋毫)
进而进行想象与联想(心之所向)
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联想和想象是本文的重要写作特点,课文中这样的句子有: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这些句子都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并通过作者的心理活动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作者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童趣?(例如: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庞然大物,盖一癞蛤蟆也。)

结论:反映了作者惩罚强暴、同 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事例:作者把癞蛤蟆“鞭数十,驱之 别院”)观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
忆趣 请讲讲你记忆中的童年趣事
要求:1、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 看谁讲的精彩。
2、全班讲述,每组推荐一人发言。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代的 ___(人名),课文选自___。
(2)出自本文的成语有____ 、____、____ 。
(3)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____。当堂练习:清沈复《浮生六记》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仔细观察,
大胆想象2.选择文中的句子填空(1)我的眼力极好的句子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2)我观察仔细的句子
(3)运用想象的句子
(4)表现我心情的句子
(5)表现童稚的句子是
  (6)表现我同情弱小的句子
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5、不觉呀然惊恐6、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4.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小练笔:
只要你带着一颗童稚的心,展开丰富的想象,你也会像作者一样产生“物外之趣”,请以“观……之趣”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作业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