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4 16:3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西省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兴国班)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青铜鸟足神像,这件文物融合了三星堆文明、夏商文明的典型特征,也兼具了良渚、仰韶、石家河等文明的印记。这一文物印证了( )
A.区域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B.国家初始形态基本具备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D.宗教蒙昧主义思想盛行
2.据陈振中先生的《先秦手工业史》的统计,发现和出土春秋时期铁器的地点仅有42个,而发现和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已经涉及我国24个省(区、市)约423个地点,出土的战国铁器总数有6167件以上。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 )
A.铁器使用日益普遍 B.水稻种植范围拓展
C.冶铁技术不断进步 D.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3.董仲舒在《王道通三》中指出,当夏天出现寒冷天气,当冬天出现暑热的天气,那么这一年一定是恶年,“人主当喜而怒,当怒而喜,必为乱世矣。是故人主之大守,在于谨藏而禁内,使好恶必当义乃出。”董仲舒这一论述意在( )
A.防止君主过度专制带来弊端 B.论证天人感应具有合理性
C.表明君权神授应当顺应自然 D.强调君主治世应注重策略
4.从宋明开始,科举制度的“糊名易书”法流行,清廷将其发扬光大。考生试卷统一交给弥封官,弥封官封起考生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交与眷录生。眷录生将卷面答题内容如实卷写一遍,原始试卷存档,卷写卷交由阅卷官评卷。“糊名易书”法的实施( )
A.意在抑制门阀士族干扰科举取士 B.确保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
C.阻碍了社会各阶层间的人员流动 D.进一步推进了科举制度的建设
5.隋唐科举制不问门第,“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不论家庭出身和品级等第,只要通过科举博取功名,就能跻身官僚阶层。这样的选官制度,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那种“士庶天隔”的九品中正制有天壤之别。据此可知,科举制( )
A.推动了社会风气的转变 B.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统治
C.消除了社会阶层的同化 D.利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6.宋太祖鉴于五代枢密院权力过大的教训,将枢密院直接统兵权划给三衙,枢密院掌兵籍、虎符,有发兵之权,而不统兵。三衙有统兵之权,而不能发兵。兵部仍作为中央军事机构留存,但权力有所削弱。这表明,宋代( )
A.官员任免随意性强 B.建立严密规范的监察体系
C.武将政治地位低下 D.防范君权面临的潜在危险
7、下表是关于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统计。据表可知( )
省份 秦 汉 三国 晋 南北籾
安徽 - 1 3 —— 4
湖北 - — — 1 ——
江西 - 1 — I I
浙江 - 4 2 3 2
江苏 - 1 3 2 8
——摘编自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
A.南北经济均衡发展 B.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江南地区加速开发 D.封建经济快速发展
8.永乐年间,明政府在贵州部分地区设置机构,拉开了贵州“改土归流”的序幕。1725年,雍正帝在贵州地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了土司制度。其采取的措施应是( )
A.朝廷派官员到土司府任职辅佐土司 B.土司任命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C.给予当地民众推选土司首领的权力 D.由中央政府任命流官直接管理
9.如表反映了1661-1859年清朝土地与人口变化概况。据此可推知,当时( )
时间/年 1661 1724 1753 1766 1812 1833 1859
耕地面积顷 549 724 780 781 79} 742 772
人口/亿人 1.05 1.31 1.84 2.08 3.62 3.99 4.32
A.人地矛盾日益尖锐 B.清朝国运由盛转衰
C.国内经济异常繁荣 D.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
10.明朝中期,汪道昆《太函集》记载,安徽歙西溪南吴荣让通过“度原隰(低湿的地方)使田,度山林使种树。于是易以茶漆栌栗之利,.…利视昔有加”,过了三年,不仅吴荣让“自致钜万”,而且带动乡里从事这种进步方式的经营。这反映了当时( )
A.社会资本日趋活跃 B.手工工场扩至乡村
C.土地日益高度集中 D.商业发展冲击农业
11.19世纪40年代,中国某部著作汇集了当时所能得到的外国史地资料,由近而远,按南洋、印度、非洲、欧洲、南北美洲次第编排。其中,辑录有《铸造洋炮图书》《火轮船图说》《地雷图说》《攻船水雷图说》《西洋用炮测量说》等有关各种西洋船炮器艺图说50多幅。该著作的撰写意图是( )
A.总结强国御侮的办法 B.加快近代海军建设
C.适应禁烟斗争的需要 D.践行中体西用思想
12.1872年11月,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此后,在1872年至1895年这段时间内,洋务派创办了大量的燃料原料、交通运输、电报通讯、机器纺织等近代民用企业。由此可知( )
A.洋务派力图实现国强民富 B.向西方学习深化到了制度层面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创办 D.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3.据《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记载,1907年全国各级各类学堂共3万7千余所,在校学生人数超过一百万人,学习内容除传统的儒家经典外,增添了自然科学、绘画、手工、外语等课程。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这反映出( )
A.清末新政推动了社会变迁 B.废除科举彻底改变了国人思想
C.留学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D.近代文化教育在全国得到普及
14.1915年,一位思想家指出:“晚清以来的中西学之争和新旧之辩,经历了器物上的'师夷长技'、制度上的变法维新和民主革命,然橘逾淮则为枳,在西方行之有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屡屡碰壁。”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先进的知识分子( )
A.全面否定西方文化 B.确立“联俄联共”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主张“尊孔复古”
15.如表为美国学者白鲁恂记录的民国时期军阀之间的300份(次)通电、公共演说、公告以及谈话的内
容(部分)。该表说明( )
内容 呼吁道德规范 拥护民主共和 实施宪政 反对专制独裁 呼吁国家统一 建立法律秩序 实践民权
份数(次数) 30 37 19 26 38 37 9
A.北洋军阀统治被削弱 B.军人干政现象得到改变
C.民主与专制反复斗争 D.民主政治观念影响广泛
16.据表,农会会员人数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省份 1926年6月 1927年6月
会员人数 占全国百分比 会员人数 占全国百分比
广枣 647766 66.0 700000 7.6
湖南 38150 3.9 4517140 49.4
湖北 4120 0.4 2502600 27.3
全国 981442 100 9153039 100
A.革命形势发展推动农民运动 B.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C.中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D.两湖地区土地革命的发展
17.1941年,毛泽东鼓励党内同志加强对中国史的学习,为响应这一要求,《中国通史简编》在延安出版,其主旨在于“组成一部简明扼要的,通俗易懂的中国通史。”这一做法( )
A.适应当时民族解放的需要 B.扩大了边区政府阶级基础
C.旨在促进传统文化的复兴 D.意在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
18.1954年,毛泽东提出:对于英、法这类国家,要改善关系,争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对于一切希望和平而对中国还有某些疑虑的国家,也要主动地去做工作对美国要使他孤立,使他分化,对美国这样的国家也不是没有文章可做,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
A.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意识形态色彩 B.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C.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和封锁 D.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19.1949年3月,天津郊区开始土地改革。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天津市人民政府结合津郊地区的地权分配、剥削关系、郊区与城市经济密切相关等特点,制定郊区的土地改革政策,这与以往的土地政策有很大的不同,该政策旨在( )
A.稳定社会秩序进而恢复城市经济 B.消除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影响
C.推动土地改革从农村扩展到城市 D.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
20.下列歌谣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城墙,筑成了坚固的抗日的阵线。”
②“九送红军上大道,锣儿无声鼓不敲,鼓不敲.血肉之情怎能忘,红军啊!”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④“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A.①②④③ B.④③①② C.③②①④ D.②④①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儒学的发展与变化】(14分)
材料一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 李大创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有着“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的称誉。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李大钊通过文章猛烈地攻击了尊孔复辟的谬论并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李大钊认为,不能一味地模仿西方的政体形式,而是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民主政治道路。同时还要考虑“民彝”。彝本是古代的彝器,象征着帝王的专制统治,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就表现为法度、权威。而李大钊则用西方进步思想中的“民主”“自由”精神来阐述“民彝”,认为“民彝”就是人民的法则、制度。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汉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学者在发展儒学方面提出哪些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大钊对儒家思想的态度。(8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840年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朝贡”事务。中国外交体制演变,始于“五口通商大臣”设立,后来随通商口岸扩展,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对外通商事务。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中国外交体制重大变化。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它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中西交往中,清朝放弃了“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1901年,外务部设立,它厘定使节职制,制定外交规章,重视外交官培养,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正式确立,这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积极作用。
——摘编自《外交近代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建设工作”并参加一系列国际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时期以来,中国外交的成就极为显著。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鼓励和支持朝美双方继续开展对话并且在伊朗核问题上积极发挥中国智慧,从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到2018年的泰国普吉岛游船倾覆事故,可以说中国同胞走到哪里,中国外交人员就跟到哪里。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开端,中国先后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等,同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此外,还主办北京APEC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主场外交。
——摘编自金灿荣、刘冰若《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清朝外交的主要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中国外交活动的意义。(8分)
江西省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1-5.CAADD 6-10DCDAA 11-15ADACD 46-20AABAC
二、非选择题
21、(1)理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主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或道家)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的思想体系;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君权神授”等主张。
(2)评析: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辩证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开创了综合创新的新形态;开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之风;促进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转型: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莫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
22、(1)变化:外交机构,由没有专门机构向专门机构转变:外交内容,由单一经济通商管理向全面的对外交往转变;外交体制,由朝贡体制向近代体制转变;外交人才,由兼职官员向近代的专业专门的外交人才转变;外交文书,由夷书定例向“照会”样式转变;外交态度与状态,由居高临下向屈辱外交转变;外交主权和地位,由独立自主向半殖民外交转变。
(2)特点:国家利益为中心;承担大国责任,体现大国担当;服务于国内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意义: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3、论题:伟大的思想引领着时代的发展。
阐述: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引领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