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2.4光和颜色(2)教学设计
课题 2.4光和颜色(2) 单元 二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七下第二章第4节,教材介绍光源、光的传播及传播速度、光的色散现象、物体的颜色及看不见的光等知识。其中,光的直线传播是几何光学的基础,又是研究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必备知识,教材利用大量图片、小实验等引导学生探究出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同时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影子、日食、月食和小孔成像等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等内容,则以理论探讨为主,结合实例,分析总结基础上得出结论,交用大量的实例来进行巩固。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教学,第1课时主要介绍光源、光的传播、光的传播速度;第2课时主要内容为光的现象现象、物体的颜色和看不见的光。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了解两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知道物体的颜色的成因;科学思维:构建色散的概念,理解色光在不同物体上发生的反射和透射后的物体颜色的成因;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及色光透明与不透明物体表面的实验,分析色散规律及物体颜色的成因,提高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态度责任: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 复色光、三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难点 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物体颜色的成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蓝天丽日,白云悠悠,鲜花遍布草地,有红的、黄的、紫的、白的……;雨后彩虹、海市蜃楼,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大自然用它的各种色彩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为什么世界如此色彩斑斓?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活动: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这束光通过三棱镜后会产生什么现象?讨论分析:1)太阳光是白光,但经过三棱镜后,却出现了七种颜色的光,这说明了 ; [参考:太阳光中本来就存在七种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就从太阳光中被分离出来了 ] 2)若将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中的的每一种色光称为单色光,则白光可称为 光; [参考:混合(复色)] 3)该实验可说明 ; [参考:白光是由不同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一、光的色散 1、单色光 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 例如: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叫单色光; 2、复色光 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例如:白光、太阳光。 3、光的色散: 一束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注:①光的色散指的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 ②雨后彩虹的形成就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1)牛顿对色散现象的研究: ①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 ②牛顿的实验过程: (附视频) 让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中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从而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2)彩虹的形成: ①彩虹形成的原理:光的色散现象; ②彩虹的形成:太阳光(白光)在穿过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发生光的色散。小水滴相当于三棱镜,白光是复色光,其中包含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而不同的单色光透过水滴(三棱镜)时都会发生偏折,且它们的偏折能力都不能,其中红光偏折程度最小位于最上端,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位于最下侧,其他色光的偏折程度介于红光与紫光之间,所以太阳光(白光)透过水滴时而在天空形成的彩色光带。彩虹由外向内的色光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活动现象分析:1)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然后,试着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 2)不断地调整镜子的角度,在某一个角度上你可以观察到七色的光。 你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活动: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纸上,先后将红、蓝、绿三种透明的塑料薄膜蒙在纸板的圆孔上,你在白纸上会看到:(1)红色的塑料薄膜通过的光呈 色(说明只通过了__ 光); (2)蓝色的塑料薄膜通过的光呈 色(说明只通过了_____光); (3)绿色的塑料薄膜通过的光呈 色(说明只通过了 _ 光)。 二、物体的颜色 1、眼睛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眼睛接收到了来自于物体的光。 (1)眼睛能看到发光体的原因: 光源发出的光直接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光源的存在。 (2)眼睛能看到不发光物体的原因: 不发光的物体能反射光,这种反射光进入眼睛,我们便也看到了这个物体。 2、眼睛能看到不同颜色物体的原因: 不同物体可能发出或反射不同颜色的光,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我们便看到了不同的颜色物体。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该物体的色光决定的。 ①透明物体只允许通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如,物体允许透过红光(其他色光被吸收),则该物体呈现红色; ②透明物体能透过所有的色光,则该物体呈现无色透明。 例子: 交通信号灯分红灯、绿灯和黄灯,其实灯丝是相同的,只是外包的玻璃不同,红玻璃只能通过红光,绿玻璃只能通过绿光,黄玻璃只能通过黄光,所以不同信号灯中灯泡的玻璃不同,射出来的光颜色就不同。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该物体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物体呈现各种色彩也是因为它能反射不同颜色的光。 ①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如,物体只反射红光(其他色光被吸收),则该物体呈现红色。 ②不透明物体若反射所有的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眼睛接收到的是含有各种色光的混合光,因此感觉是“白色”的。 ③不透明物体若吸收所有的色光(不反射任何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黑色物体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眼睛接收不到来自它的反射光,因此,感觉是“黑色”的。 讨论交流:1)为什么窗玻璃看上去一般是透明的 2)商场里买的衣服,回到家一看可能会与你在商场中看到的颜色不一样。那是为什么 4、光的三原色:(1)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够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2)光的三原色的应用: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的色彩就是由光的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读图: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青; 印刷的三原色:红、品红、青。 阅读:植物叶子的颜色三、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中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2、红外线和紫外线是两种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看不见的光。 3、红外线: (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将温度计放在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人们常用红外线灯加热、取暖;利用红外线理疗灯辅助治疗疾病。 (2)太阳光中含红外线: 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3)所有物体都会发射红外线: 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 (4)红外理疗灯有助于照射皮肤的血液循环,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并能促进伤口愈合,它是医院常用的治疗方法;红外线 (4)红外线的应用: ①电视机遥控器:当按下遥控器的按键时,遥控器通过红外线调节电视频道; ②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等都是利用红外线的强弱来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 ③红外制导导弹:某些动物(如响尾蛇)是靠红外线来捕食的,响尾蛇在眼和鼻孔之间有热能的灵敏感受器,可用来测定周围动物的准确位置而捕获猎物。人们模仿响尾蛇制成了一种红外制导导弹,导弹上的红外装置可以引导导弹追踪热的目标,对其进行有效攻击。 4、紫外线: (1)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人民币上 有用荧光物质印的字,验钞机会发出一种人们看 不见的光——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从而使我们看到它。 (2)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能杀死微生物,常被人们用来消毒灭菌。照射适量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健康,但照射过量的紫外线,会使人皮肤变黑,诱发皮肤癌。 (3)自然界中的紫外线主要来源于太阳。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照射。 活动中引起探究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从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概念:色散、复色光和单色光归纳、总结,完善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应的现象活动中可获的信息:透明物体允许透过什么单色光就呈什么色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不因素决定的;理论与实例相联系,巩固、内化知识色光的三原色不同于颜料的三原色或印刷的三原色:丰富知识面因为还没有学过太阳光谱,所以只拓展不要求,只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是两种不可见的光,各自有各自的作用,使学生树立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意识。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D ) A. 立竿见影 B. 镜花水月 C. 海市蜃楼 D. 雨后彩虹2、阳光可给我们带来光和热,下列关于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B.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因为紫外线具有较大的能量C.红外线可烘干一些物体,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D.紫外线可用于识别伪钞,因为它能使荧光物质发生荧光3、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下列有关生活中的色彩描述合理的是( C ) A.我们能看到世界万物,是因为所有的物体自身都会发光,发出的光会进入人眼B.我们透过红色的塑料薄膜看到的所有物体颜色都是红色C.太阳光是复合色光,我们可以利用三棱镜等光学元件将其分解成多种单色光D.我们看到物体之所以是白色,是因为它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4、文具市场上流行着一种红色透明遮挡板,将它覆盖在写有题目(黑字)和答案(红字)的白纸上,能达到”看见题目”而”看不见答案”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红字反射红光,被遮挡板全部吸收,所以看不见红字答案B.黑字反射所有色光,红光透过遮挡板,所以能看见黑字题目,C.遮挡板吸收了白纸和答案反射的红光,所以看不见红字答案D.若换用蓝色透明遮挡板观察白纸,会同时看到黑字题目和答案5、某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一]先后用不同颜色的膜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表一照射光的颜色绿色红色红色绿色白光膜的颜色绿色红色蓝色红色黄色观察到的颜色绿色红色黑色黑色黄色(1)由表一可知: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实验二]用不同的颜色膜材料ETFE做大棚实验表二大棚外膜的颜色蓝色无色紫色一天中棚外的最高温度36℃36℃36℃一天中棚内的最低温度38℃50℃30℃光的通过量90%98%50%(2)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的信息,你认为膜的颜色用 色更好。(3)请你根据上述结论解释,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半透明的遮阳伞是因为 。[答案:(1)透过的色光(2)蓝色(3)红色半透明伞可以透过红光]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1、光的色散实际上就是通过三棱镜等物体将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彩虹就是光的色散而形成的现象。 2、太阳光是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物体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4、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5、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有热效应,紫外线能使荧火物质发光,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能消毒杀菌。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形成知识体系框架,便于学生记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2.4光和颜色(2)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了解两种看不见的光:紫外线和红外线;
3、知道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光的色散
1、白光是由 混合而成的。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 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 光;
2、光的色散现象是 通过实验发现的:让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中的颜色是按 的顺序排列的,从而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知识点2、物体的颜色
1、我们看到物体的原因是眼睛接收到了物体 的光;
2、白色的物体能反射 了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眼睛接收到的是含有各种色光的 光,因此感觉是“白”的;
3、黑色物体是因为它 了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眼睛接收不到来自它的反射光,感觉是“黑”的;
4、物体呈现各种色彩是由 不同颜色的光所决定的。
5、 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够产生 。
知识点3、看不见的光
1、 线和 线都是看不见的光;
2、红外线具有 效应,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 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3、自然界的 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 ,辐射的红外线就越 。
4、紫外线能使 物质发光,紫外线还能杀死 ,常被人们用来消毒灭菌。
5、自然界中的紫外线主要来源于 。而 能吸收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照射。
二、例题讲解
例题1、冬天,在商店购买的红外线烤火炉,看起来它发出淡红色的光,这是因为( )
A.红外线本身就是一种淡红色的光
B.烤火炉的电热丝的温度超过标准,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色的光,红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看见的淡红色的光并不是红外线
C.红外线中有一部分是看得见的,有一部分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那部分是淡红色的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例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单颜色的红光通过棱镜后也会发生色散现象
B.光的色散是光通过介质后发生了偏折,其中紫光偏折最小
C.白光色散后不可能再合成为白色光
D.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通过了充满水汽的大气
例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例题4、某同学为了研究光的色散,设计了如下实验:在墙角放置一个盛水的容器,其中有一块与水平面成45°角放置的平面镜,如图所示,一束阳光斜射向水面,经水面折射向平面镜,被平面镜反射再经水面折射后照在白纸上,该同学可在白纸上看到( )
A.上紫下红的彩色光带 B.上红下紫的彩色光带
C.外红内紫的环状光带 D.一片白光
(例题4图) (例题5图)
例题5、探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小明做了如下实验:
(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穿过纸板的狭缝射到三棱镜上,经三棱镜分解后的彩色光带通过蓝色玻璃板,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光带颜色是 。
(2)用绿色的纸屏直接吸收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带,观察到纸屏上出现的颜色是 。
(3)实验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 ,吸收跟物体颜色 (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色光。
三、随堂练习:
1、1666年,牛顿将太阳光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太阳光是复色光,②和③是单色光
B.②→③顺序依次是从红光到紫光
C.单色平行光照射同一个凸透镜时,红光焦距比紫光短
D.这个现象产生的原理是光的色散
2、小敏穿了一件白衬衫、蓝裤子和一双黑皮鞋,走进一间只亮着红灯的房子里,别人看到他所穿服装的颜色分别是( )
A.白衬衫、红裤子和红皮鞋 B.红衬衫、蓝裤子和黑皮鞋
C.白衬衫、蓝裤子和黑皮鞋 D.红衬衫、黑裤子和黑皮鞋
3、绝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周围水温相同。然而,生活在海水中的月鱼,其体温比周围水温高。为证实这一点,可对水中的月鱼进行拍照,应选用的器材是( )
A.红外线照相机 B.可见光照相机 C.紫外线成像仪 D.超声波成像仪
4、在看不见的光中有红外线和紫外线,下面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外线可以用来杀菌、消毒 B.可以利用紫外线来识别伪钞
C.可以利用紫外线来遥控电视 D.夜视摄像头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紫外线
5、自然界中黑色的花很少,而红、黄色的花却很多,主要原因是因为( )
A.黑色花能吸收自然界的一切色光,包括黑色光,所以容易受到伤害,不易存活
B.因红光外侧的红外线热效应较强,红色花将太阳光中的红光反射出去,从而使花免受伤害
C.黄花能发出黄色的光,吸引昆虫传粉
D.红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促进自身的光合作用
6、小科用一束白光A做光的色散实验(如图),其中1、3表示两束边缘色光,2是中间色,则下列符合小科看到的实验现象的是( )
A.1是紫光,2是绿光,3是红光 B.1是绿光,2是红光,3是紫光
C.1是红光,2是绿光,3是紫光 D.1是红光,2是紫光,3是绿光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7、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B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的外侧,温度计液柱会上升
8、如图2022年5月9日,北京天空出现日晕景观。
(1)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 、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
(2)这种景象说明太阳光是 (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3)日晕的形成与彩虹的形成原理相同,都是光的 现象。
四、课后巩固:
1、关于光的色散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光通过三棱镜后,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B.色散现象表明,白光是复色光
C.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D.单色光通过三棱镜时,不会发生色散
2、关于红外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治疗疾病时,在红外线照射下,人体组织的温度会升高
B.红外线人眼是看不见的,所以它不是光
C.红外夜视仪可依靠目标自身的红外辐射形成“热图像”,达到夜晚观察目标的目的
D.现代遥感卫星利用红外线探测器及时准确地发现大森林火场的位置及范围
3、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下列有关生活中的色彩描述合理的是( )
A.我们能看到世界万物,是因为所有的物体自身都会发光,发出的光会进入人眼
B.我们透过红色的塑料薄膜看到的所有物体颜色都是红色
C.太阳光是复合色光,我们可以利用三棱镜等光学元件将其分解成多种单色光
D.我们看到物体之所以是白色,是因为它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4、在暗室里的红灯光下,看白纸和白纸上写的红字,得到的感觉是( )
A.纸是白色的,字能看得清 B.纸是白色的,字看不清
C.纸是红色的,字能看得清 D.纸是红色的,字看不清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透过一切色光 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能发出白光
C.衣服呈红色是因为它吸引红光 D.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
6、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太阳光,而其体内的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 )
A.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有利 B.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不利
C.各种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的作用相同 D.绿色植物能吸收所有绿色光
7、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具有变色效应的新材料,该材料处于拉伸状态时为蓝色,压缩状态时为红色,则该材料( )
A.在拉伸状态时吸收蓝色光 B.在拉伸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C.在压缩状态时吸收红色光 D.在压缩状态时反射蓝色光
8、上虞江滨公园里小虞将照相机镜头对准一株绿叶红花的月季,为追求某种艺术效果他想拍摄一组绿叶黑花的照片,则小明应该选择滤镜的颜色( )
A.无色 B.绿色 C.红色 D.蓝色
9、将完全相同的四块金属片甲、乙、丙、丁,按如图所示方式放置,若将甲表面涂成白色,乙、丙、丁表面涂成黑色,则在阳光下暴晒一段时间后,比较它们的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的温度最低 B.甲的温度一定比丁高
C.乙的温度最高 D.甲丙两组实验一定可以证明黑色物体吸热本领更强
10、如图是小科复习光学知识构建的思维导图。其中”现象Ⅰ”处可补充的实例是( )
A.湖水中青山的倒影 B.阳光下旗杆的影子
C.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11、小敏根据教材活动,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色的光屏上。若将透明的绿色塑料薄膜蒙在纸板圆孔上,下列符合事实的是( )
A.红光照射时,光屏上呈现红色光斑 B.绿光照射时,光屏上呈现绿色光斑
C.太阳光照射时,绿色塑料薄膜吸收绿光 D.太阳光照射时,光屏上看到除绿色以外所有的光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12、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
(1)如图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是光的 现象。
(2)下列应用中:①遥控器;②验钞机;③医院“B超机”;④消毒柜。
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属于红外线应用的是 (填序号)。
(3)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的颜色是 色;如果色散后的光通过绿色玻璃再射到红纸上,则在红纸上看到的颜色是 色。
(4)光线经过三棱镜后是向它的底边偏折,可以用来类比说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对于同一凸透镜, (选填“红光”或“紫光”)的焦距更大。
13、如图所示,把两只烧瓶的一侧都涂成黑色,另一侧都涂成白色,瓶口都用单孔橡皮塞连接有一段有色液柱,两个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同时甲涂黑色的一侧正对太阳,将乙白色的一侧正对太阳,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有色液柱移动的距离甲为L1,乙为L2,则L1 L2(填“>”“<”或“=”),原因是 。
14、一位科学家把一株绿色植物放在不同颜色的光下照射,然后他再测量该植物对每种光的吸收值,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一株绿色植物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百分率
光的颜色 红 橙 黄 绿 蓝 紫
吸收的百分率 55% 10% 2% 1% 85% 40%
(1)这位科学家设计该实验的目的是 。
(2)若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该植物,则 光对植物生长最有利。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1、 多种色光 单色 复色 2、 牛顿 红、橙、黄、绿、蓝、靛、紫
知识点2、物体的颜色
1、反射出来 2、反射 混合 3、 吸收 4、 反射或透射
5、红、绿、蓝 各种色彩
知识点3、看不见的光
1、紫外 红外 2、 热 红外线 3、 所有物体 高(低) 强(弱)
4、 荧光 微生物 5、 太阳 臭氧层
二、例题讲解:
例题1、B
解析:A.红外线是红光外面看不到的光,故A错误;BCD.烤火炉的电热丝的温度超过标准,因此在发出红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红色的光,红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看见的淡红色的光并不是红外线,故B正确,C、D错误。故B符合题意。
例题2、D
解析:A.单颜色的红光通过棱镜后也会发生色散现象——单色光是不会发生生色散现象的;B.光的色散是光通过介质后发生了偏折,其中紫光偏折最小——紫光偏折最大;C.白光色散后不可能再合成为白色光——可能;D.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太阳光通过了充满水汽的大气——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上形成的色散,故正确。故D符合题意。
例题3、C
解析: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反射光的颜色决定,故A错误;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为加色法,颜料的混合规律为减色法,故B错误;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故C正确;D.紫外线的照射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故D错误。故C符合题意。
例题4、B
解析: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平面镜下部浸入水中,让阳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太阳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水中的光线通过水中的平面镜会发生反射现象;被平面镜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 中时会发生折射,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偏折情况不同,所以光线照射到白纸上,就可以看到红、橙、黄、绿 蓝、靛、紫, 上红下紫的彩色光带。
故A、C、D错误,B正确。
例题5、(1)蓝色(2)绿色(3)相同;不相同
解析:(1)蓝色玻璃板只能透过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因此在白纸上观察到的光带颜色是蓝色。
(2)绿色的纸屏只能吸收绿色光,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那么观察到纸屏上出现的颜色是绿色。
(3)实验结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吸收跟物体颜色不相同的色光。
三、随堂练习:
1、C 2、D 3、A 4、B 5、B 6、C 7、D
8、(1)蓝(2)复色光(3)色散
四、课后巩固:
1、C 2、B 3、C 4、D 5、A 6、B 7、B 8、B 9、C 10、B
11、B 12、(1)色散(2)②④;①(3)红;黑(4)红光
13、>;黑色物体更易吸收热量
14、(1)探究绿色植物对光的吸收率和光的颜色的关系
(2)红光;该植物对红光的吸收率比对绿光的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共34张PPT)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4节 光和颜色(2)
---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看不见的光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了解两种
看不见的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知道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科学思维:构建色散的概念,理解色光在不同物体上发生的反
射和透射后的物体颜色的成因;
探究实践: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及色光透明与不透明物体表面的
实验,分析色散规律及物体颜色的成因,提高分析、归纳、
总结的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新知导入
1、光源是指能 的物体;
2、光在 中沿直线传播;
3、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是 的 像;
4、光在 中传播速度最大,约为 m/s;在其他介质中传播速度都 真空中的速度;
5、光年是 单位,1光年≈ m。
自行发光
同种均匀物质
倒立 实
真空
3×108
小于
长度
9.46×1015
新知讲解
蓝天丽日,白云悠悠,鲜花遍布草地,有红的、黄的、紫的、白的……;雨后彩虹、海市蜃楼,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大自然用它的各种色彩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为什么世界如此色彩斑斓?
活动:
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这束光通过三棱镜后会产生什么现象?
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变成了一条多彩的色带:
色带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顺序排列着。
活动讨论
1)太阳光是白光,但经过三棱镜后,却出现了七种颜色的光,这说明了 ;
2)若将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中的的每一种色光称为单色光,则白光可称为 光;
3)该实验可说明 ;
太阳光中本来就存在七种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时就从太阳光中被分离出来了
混合(复色)
白光是由不同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新知讲解
一、光的色散
1、单色光
我们把不能再分解的光叫做单色光;
例如: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叫单色光;
2、复色光
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叫做复色光。例如:白光、太阳光。
3、光的色散:
一束太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注:①光的色散指的是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
②雨后彩虹的形成就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
新知讲解
(1)牛顿对色散现象的研究:
①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
②牛顿的实验过程:
让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彩色光带中的颜色是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从而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
(点击图片播放)
新知讲解
(2)彩虹的形成:
①彩虹形成的原理:光的色散现象;
②彩虹的形成:太阳光(白光)在穿过空气中的小水滴时发生光的色散。小水滴相当于三棱镜,白光是复色光,其中包含有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而不同的单色光透过水滴(三棱镜)时都会发生偏折,且它们的偏折能力都不能,其中红光偏折程度最小位于最上端,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位于最下侧,其他色光的偏折程度介于红光与紫光之间,所以太阳光(白光)透过水滴时而在天空形成的彩色光带。彩虹由外向内的色光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现象分析
1)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然后,试着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
2)不断地调整镜子的角度,在某一个角度上你可以观察到七色的光。
你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这是一种色散现象:利用水和镜子能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单色光,再通过镜子反射出去的缘故。
活动:
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纸上,先后将红、蓝、绿三种透明的塑料薄膜蒙在纸板的圆孔上,你在白纸上会看到:
(1)红色的塑料薄膜通过的光呈 色(说明只通过了__ 光);
(2)蓝色的塑料薄膜通过的光呈 色(说明只通过了_____光);
(3)绿色的塑料薄膜通过的光呈 色(说明只通过了 _ 光)。
红
红
蓝
蓝
绿
绿
说明:透明物体能透过什么颜色的光,这个物体就呈现什么颜色。
新知讲解
二、物体的颜色
1、眼睛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眼睛接收到了来自于物体的光。
(1)眼睛能看到发光体的原因:
光源发出的光直接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光源的存在。
(2)眼睛能看到不发光物体的原因:
不发光的物体能反射光,这种反射光进入眼睛,我们便也看到了这个物体。
2、眼睛能看到不同颜色物体的原因:
不同物体可能发出或反射不同颜色的光,不同颜色的光进入眼睛,我们便看到了不同的颜色物体。
新知讲解
3、物体的颜色:
(1)透明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该物体的色光决定的。
①透明物体只允许通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如,物体允许透过红光(其他色光被吸收),则该物体呈现红色;
②透明物体能透过所有的色光,则该物体呈现无色透明。
例子:
交通信号灯分红灯、绿灯和黄灯,其实灯丝是相同的,只是外包的玻璃不同,红玻璃只能通过红光,绿玻璃只能通过绿光,黄玻璃只能通过黄光,所以不同信号灯中灯泡的玻璃不同,射出来的光颜色就不同。
新知讲解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该物体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物体呈现各种色彩也是因为它能反射不同颜色的光。
①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如,物体只反射红光(其他色光被吸收),则该物体呈现红色。
②不透明物体若反射所有的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白色的物体
能反射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眼睛接收到的是含有各种色光的混合光,
因此感觉是“白色”的。
③不透明物体若吸收所有的色光(不反射任何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黑色物体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眼睛接收不到来自它的反射光,因此,感觉是“黑色”的。
讨论交流
1)为什么窗玻璃看上去一般是透明的
2)商场里买的衣服,回到家一看可能会与你在商场中看到的颜色不一样。那是为什么
一般的窗玻璃是无色透明物体,能够透过所有的色光,眼睛接收到的是含有各种色光的复色光,因此看上去是无色的。
因为太阳光中的色光最全,而且各种色光的强度也比较均匀,太阳光照在衣服上,反射出的色光就是衣服上的各种颜色。而商场里常用日光灯,日光灯的色光不全,偏重靛、紫光,所以不管什么颜色在日光灯下都带有一点灰暗的色调。我们常说的“夜不观色”就是这个道理。
新知讲解
4、光的三原色:
(1)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够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
红+蓝=品红
绿+蓝=靛(青)
绿+红=黄
红+蓝+绿=白
新知讲解
(2)光的三原色的应用: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的色彩就是由光的三原色混合而成的。
读图: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青;
印刷的三原色:红、品红、青。
阅读:
植物叶子的颜色
新知讲解
三、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中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2、红外线和紫外线是两种与我们关系密切的看不见的光。
太阳光谱示意图
不可见光
不可见光
可 见 光
紫外线
红外线
新知讲解
3、红外线:
(1)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将温度计放
在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人们常用红外线灯加热、取暖;利用红外线理疗灯辅助治疗疾病。
(2)太阳光中含红外线:
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3)所有物体都会发射红外线:
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
(4)红外理疗灯有助于照射皮肤的血液循环,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并能促进伤口愈合,它是医院常用的治疗方法;红外线
新知讲解
(4)红外线的应用:
①电视机遥控器:当按下遥控器的按键时,遥控器通过红外线调节电视频道;
②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等都是利用红外线的强弱来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
③红外制导导弹:某些动物(如响尾蛇)是靠红外线来捕食的,响尾蛇在眼和鼻孔之间有热能的灵敏感受器,可用来测定周围动物的准确位置而捕获猎物。人们模仿响尾蛇制成了一种红外制导导弹,
导弹上的红外装置可以引导导弹追踪热的目标,对其进行有效攻击。
新知讲解
4、紫外线:
(1)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人民币上
有用荧光物质印的字,验钞机会发出一种人们看
不见的光——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从而使我们看到它。
(2)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能杀死微生物,常被人们用来消毒灭菌。照射适量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健康,但照射过量的紫外线,会使人皮肤变黑,诱发皮肤癌。
(3)自然界中的紫外线主要来源于太阳。大气中的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照射。
课堂练习
1、下列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 立竿见影 B. 镜花水月
C. 海市蜃楼 D. 雨后彩虹
D
课堂练习
2、阳光可给我们带来光和热,下列阳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
B.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因为紫外线具有较大的能量
C.红外线可烘干一些物体,是利用红外线的热作用
D.紫外线可用于识别伪钞,因为它能使荧光物质发生荧光
B
课堂练习
3、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下列有关生活中的色彩描述合理的是( )
A.我们能看到世界万物,是因为所有的物体自身都会发光,发出的光会进入人眼
B.我们透过红色的塑料薄膜看到的所有物体颜色都是红色
C.太阳光是复合色光,我们可以利用三棱镜等光学元件将其分解成多种单色光
D.我们看到物体之所以是白色,是因为它能吸收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C
课堂练习
4、文具市场上流行着一种红色透明遮挡板,将它覆盖在写有题目(黑字)和答案(红字)的白纸上,能达到”看见题目”而”看不见答案”的效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字反射红光,被遮挡板全部吸收,所以看不见红字答案
B.黑字反射所有色光,红光透过遮挡板,所以能看见黑字题目,
C.遮挡板吸收了白纸和答案反射的红光,所以看不见红字答案
D.若换用蓝色透明遮挡板观察白纸,会同时看到黑字题目和答案
D
课堂练习
5、某学校课外活动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一]先后用不同颜色的膜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
(1)由表一可知: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透过的色光
课堂练习
[实验二]用不同的颜色膜材料ETFE做大棚实验
表二
(2)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的信息,你认为膜的颜色用 色更好。
(3)请你根据上述结论解释,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半透明的遮阳伞是因为 。
蓝
红色半透明伞可以透过红光
课堂总结
1、光的色散实际上就是通过三棱镜等物体将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彩虹就是光的色散而形成的现象。
2、太阳光是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物体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4、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
5、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有热效应,紫外线能使荧火物质发光,紫外线具有较高的能量,能消毒杀菌。
板书设计
2.4 光和颜色(2)
1、光的色散
太阳光(白光) 红、橙、黄、绿、蓝、靛、紫
(复色光) (单色光)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物体的色光决定的;
3、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4、红外线:热效应,加热、理疗等
紫外线:使荧火物质发光,消毒杀菌等
三棱镜
可见的光
看不见的光
彩虹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光的反射”。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