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定律、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练习
一、选择题
1.兔子的甲性状与乙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已知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让若干甲性状兔子相互交配,所得F1中甲性状兔∶乙性状兔=15∶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其亲本兔中纯合子占1/2
B.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让F1自由交配,则所得F2中乙性状出现的概率不变
C.若该性状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F1甲性状兔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比例可能占4/15
D.若该性状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让F1中双显性的甲性状兔与乙性状兔杂交,则所得F2中乙性状兔占1/25
2.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则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
B.F2中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
C.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
D.F2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F2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
3.纯合亲本白眼长翅和红眼残翅果蝇进行杂交,结果如图。F2中每种表型都有雌、雄个体。根据杂交结果,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P 白眼长翅(♀) × 红眼残翅(♂)
↓
F1 红眼长翅(♀) 白眼长翅(♂)
↓F1雌、雄交配
╠ F2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 3 ∶ 1 ∶ 3 ∶ 1
A.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都位于X染色体上
B.F1雌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
C.F2白眼残翅果蝇间交配,子代表型不变
D.上述杂交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4.某自花传粉植物的花色有黄色和白色两种,由两对基因(H/h、E/e)控制。现有均为纯合子的甲(黄色)、乙(白色)和丙(黄色)三种基因型不同的植株,其杂交实验及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亲本 F1 F1自由传粉得到F2
甲×乙 白色 黄色∶白色=1∶3
乙×丙 黄色 黄色∶白色=13∶3
A.基因H/h、E/e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甲、乙、丙的基因型可能分别为hhee、hhEE、HHee
C.乙×丙杂交组合的F2中,白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小于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
D.乙×丙杂交组合的F2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7种
5.某种猫的毛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黄色和黑色分别由基因A、a控制,Aa的个体毛色常表现为黄色和黑色的嵌合体,则( )
A.基因型为Aa的嵌合体是母猫
B.基因A、a的区别在于碱基种类和数目不同
C.猫群体中A、a的基因频率一定相等
D.嵌合体的子代必为嵌合体
6.某作物的雄性育性与细胞质基因(P、H)和细胞核基因(D、d)相关。现有该作物的4个纯合品种:①( P )dd(雄性不育)、②( H )dd(雄性可育)、③(H)DD(雄性可育)、④(P)DD(雄性可育),科研人员利用上述品种进行杂交实验,成功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杂交,产生的后代雄性不育
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
C.①和③杂交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
D.①和③杂交后代作父本,②和③杂交后代作母本,二者杂交后代雄性可育和不育的比例为3∶1
7.β0地中海贫血是一种不能产生β-珠蛋白的单基因遗传病。用限制酶PstⅠ切割正常人基因组DNA后,与β-珠蛋白基因探针杂交,可得到一条4.4 kb的DNA片段(图1)。一孕妇及其丈夫均表现正常(已生育了一个患β0地中海贫血症的儿子),取这对夫妇及胎儿基因组DNA,再用PstⅠ切割、电泳、探针检测,结果如图2。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致病基因可能是基因中碱基缺失引起的
C.待检测的胎儿一定患病,建议终止妊娠
D.这对夫妇生出表现正常后代的概率为1/2
8.某种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经过基因检测发现,该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妻子的父母均正常,且父亲不携带该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妻子(携带红绿色盲基因)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色觉正常,丈夫的父母均表现正常。该对夫妻婚后生下一个表型正常的女孩。已知双方家系中以上人员均不是红绿色盲患者,不考虑突变和染色体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女儿,则该女儿不会患该病
B.妻子患病弟弟的X染色体携带该病致病基因
C.若妻子还有一位弟弟,则该弟弟不可能会患红绿色盲
D.该夫妇的女儿可能会携带红绿色盲基因
9.某同学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若灰体为显性,则可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若灰体为显性,则亲代和子代的灰体雌蝇均为杂合子
C.若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可判断灰体为显性
D.取子代♀黄体与♂灰体杂交,分析后代性状可判断控制果蝇体色的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
10.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Ⅲ1和Ⅲ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B.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Ⅲ1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C.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Ⅱ2的Y染色体上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D.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Ⅲ4的致病基因来自其祖母和外祖母
11.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为伴X染色体遗传,灰身与黑身、长翅与截翅各由一对基因控制,显隐性关系及其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未知。纯合红眼黑身长翅雌果蝇与白眼灰身截翅雄果蝇杂交,F1相互杂交,F2中体色与翅型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灰身长翅∶灰身截翅∶黑身长翅∶黑身截翅=9∶3∶3∶1。F2表现型中不可能出现( )
A.黑身全为雄性 B.截翅全为雄性
C.长翅雌雄均有 D.截翅全为白眼
12.某动物的毛色有红、黄两种表现型,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B对b完全显性,其遗传过程中存在纯合致死现象(XY、ZW均视为纯合子)。现用表现型不同的雌雄个体杂交,F1中雌性∶雄性=1∶2,则下列推测最合理的是( )
A.红色为显性性状,F1中雌性毛色表现型为红色
B.黄色为显性性状,F1中雌性毛色表现型为黄色
C.该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F1中雌性个体的表现型与母本相同
D.该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F1中雌性个体的表现型与母本相同
二、非选择题
13.某动物的正常翅和翻翅由等位基因A、a控制,正常翅对翻翅为显性,但A基因的表达也受到基因B、b的影响,无B基因时基因A不能表达而使后代表现为翻翅。某同学利用甲、乙两组正常翅个体进行杂交实验,子代中正常翅∶翻翅=3∶1,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动物种群中正常翅个体的基因型有 种;甲、乙两组正常翅个体的基因型组合有 种。
(2)不考虑交叉互换。若b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双杂合的个体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若向此种双杂合的受精卵中转入一个H基因(在A基因所处的非同源染色体上),可以弥补B基因缺失的影响,待其发育成熟后再次测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
(3)若A或a基因位于细胞质中(不考虑B基因的作用),则翻翅个体与正常翅个体杂交,F1的翅型为 ;若F1全为翻翅,F1相互交配,F2的翅型为 。
14.某种家禽的豁眼和正常眼是一对相对性状,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羽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H(h)基因位于Z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基因H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G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白色个体不含显性基因,蓝色物质和黄色物质能结合形成绿色。豁眼性状由Z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且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H与G的本质区别是
。
(2)绿色雌禽的基因型为 ;杂合蓝色家禽与异性杂合黄色家禽杂交,则子代中绿色雌禽所占的比例为 。
(3)假设M/m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睛的表型无影响。以此推测,在考虑M/m基因的情况下,若两只表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则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 ,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有 。
(4)为了给饲养场提供产蛋能力强的该种家禽,请确定一个合适的杂交组合,写出杂交组合和预期结果(要求标明亲本和子代的表型及基因型):
。
15.亨廷顿舞蹈病是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现有一位该病男患者与一位不患该病的女子结婚,婚后生下三个孩子(均为单胎生),其中大女儿和大儿子患该病,小女儿不患该病。大女儿和大儿子均与不患该病的异性结婚,大女儿生下了一位不患该病的男孩。大儿子的妻子已怀孕(单胎)。
(1)用“”表示尚未出生的孩子,请画出该家系的系谱图,以表示该家系成员享廷顿舞蹈病的患病情况。
(2)该病 (填“是”或“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判断依据是
。
(3)大儿子及其妻子生下不患该病的女儿的概率是 ,大儿子的妻子在孕期可通过进行 (答产前诊断的方式),以确定其未出生的孩子是否患该病。
答案:
1. D 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设该相关基因为A、a,根据F1中乙性状(aa)占1/16,则可知亲本中a的基因频率占1/4,A的基因频率占3/4,A∶a=3∶1,亲本都是甲性状,则基因型为AA、Aa,假设AA所占几率为m,Aa所占几率为n,则A基因的频率为2m+n,a基因的频率为n,那么(2m+n)∶n=3∶1,m∶n=1∶1,因此亲本兔中含AA和Aa,A正确;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A项可知,F1中的基因频率A=3/4,a=1/4,F1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不变,所以F2中的占比也不变,B正确;若该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并设两对等位基因为A/a,B/b。可得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1∶2∶1∶2∶4∶2∶1∶2∶1,甲性状∶乙性状=15∶1,说明只有aabb为乙性状,所以F1中甲性状的兔子占15/16,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4/16,F1甲性状兔子中与亲本基因型相同的占4/15,C正确;根据C项中基因型的比例,可知F1中双显性甲性状兔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1AABB、2AABB、2AaBB、4AaBb,这些个体与乙性状兔杂交,则所得F2中乙性状兔占4/9×1/4=1/9,D错误。
2.D 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 9∶6∶1,9∶6∶1为9∶3∶3∶1的变式,可推知玉米的株高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且F1的基因型为AaBb。进一步分析可知,高秆植株的基因型为A-B-,矮秆植株的基因型为A-bb、aaB-,极矮秆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由题意可知,两亲本均为矮秆突变体,可推出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A、C正确。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矮秆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共4种,B正确。F2矮秆植株中纯合子(aaBB、AAbb)所占的比例为1/3,F2高秆植株中纯合子( AABB )所占的比例为1/9,D错误。
3.A 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的F1中白眼均为雄性,红眼均为雌性,说明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则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时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另一对相对性状的果蝇杂交,无论雌雄均表现为长翅,说明长翅对残翅为显性,F2中无论雌雄均表现为长翅∶残翅=3∶1,说明控制果蝇翅形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A错误;若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眼色的基因用B/b表示,则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Xb,aaXBY,二者杂交产生的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B正确;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XbXb,aaXBY,F1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则F2白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这些雌雄果蝇交配的结果依然为残翅白眼,即子代表型不变,C正确;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可见,上述杂交结果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4. C 由乙(白色)和丙(黄色)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色∶白色=13∶3(9∶3∶3∶1的变式)可推知:基因H/h、E/e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乙和丙杂交所得F2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色∶白色=13∶3,说明F1的基因型为HhEe,进而推知:乙的基因型为HHee或hhEE,丙的基因型为hhEE或HHee,甲与乙杂交所得F1均为白色,F2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色∶白色=1∶3,说明F1的基因型中有一对基因杂合,另一对基因为隐性纯合,进而推知:甲的基因型为hhee,综上分析,甲、乙、丙的基因型可能分别为hhee、hhEE、HHee,B正确;乙与丙杂交所得的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即hhEE、hhEe或HHee、Hhee,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黄色个体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HHEE、hhee、hhEE或HHee,所占比例应是3/13,白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大于黄色个体中纯合子所占比例,C错误;乙×丙杂交组合的F2中黄色∶白色=13∶3,F1为HhEe,F2有9种基因型,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2种,因此黄色个体的基因型有7种,D正确。
5. A 由于猫的毛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黄色和黑色分别由基因A、a控制,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嵌合体都是母猫,其基因型为XAXa,A正确;A、a是一对等位基因,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碱基排列顺序和数目不同,B错误;A、a基因没有致死效应,控制的性状也不存在优劣,所以这种猫群体中A、a的基因频率可能相等,C错误;嵌合体的子代可能仍有黄色和黑色的嵌合体,也有黄色、黑色的个体,D错误。
6. D ①( P )dd(雄性不育)作为母本和②( H )dd(雄性可育)作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均为( P )dd,表现为雄性不育,A正确;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即表现为稳定遗传,B正确;①( P )dd(雄性不育)作为母本和③(H)DD(雄性可育)作为父本杂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P)Dd,为杂交种,自交后代会表现出性状分离,因而需要年年制种,C正确;①和③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P)Dd,②和③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H)Dd,若前者作父本,后者作母本,则二者杂交的后代为( H )_ _,均为雄性可育,不会出现雄性不育,D错误。
7. D 题中显示,正常的双亲均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且有患病的儿子,则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题中显示,用限制酶PstⅠ切割正常人基因组DNA后,与β-珠蛋白基因探针杂交,可得到一条4.4 kb的DNA片段,说明4.4 kb的DNA片段为正常基因,而片段3.7 kb为致病基因,根据长度可判断,致病基因可能是基因中碱基缺失引起的,B正确;根据电泳结果可知,待检测的胎儿一定患病,为了避免给家庭造成负担,建议终止妊娠,C正确;这对夫妇均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若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二人生出表现正常后代的概率为3/4,D错误。
8. C 结合题干“该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以及“妻子的父母均正常,且父亲不携带该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妻子(携带红绿色盲基因)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色觉正常”可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用A、a表示该病的正常与否,则该夫妇对于该病的基因型为XAY、XAX-,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女儿,女儿必然会从丈夫那里得到XA,故则该女儿不会患该病,A、B正确;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用B、b基因表示该病,结合题干,妻子的父母均正常,妻子携带红绿色盲基因,有一个色觉正常的弟弟,可知妻子的父母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故若妻子还有一位弟弟,则该弟弟可能会患红绿色盲(XbY),C错误;结合C选项的分析可知,该夫妇关于色盲的基因型分别为:XBY、XBXb,故该夫妇的女儿可能会携带红绿色盲基因(XBXb),D正确。
9. A 根据题意,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有可能是常染色体遗传,也可能是伴性遗传。如果是常染色体遗传,则母本是Aa,父本是aa,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灰体雌蝇基因型是Aa;如果是伴X染色体遗传,则亲本基因型组合为XAXa和XaY,子代灰体雌蝇基因型是为XAXa,A错误,B正确;由分析可知,如果是伴X染色体遗传,则实验中亲本基因型为XaY和XAXa,灰体为显性,黄体为隐性,且子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C正确;子代♀黄体与♂灰体杂交,如果是伴X染色体遗传,则亲本基因型为XaXa和XAY,后代雌性全部为灰体,雄性全部为黄体,如果不是这个结果则是常染色体遗传,D正确。
10. D 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1必然为杂合子,Ⅲ3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A正确;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Ⅲ1含有致病基因,但其没有患该单基因遗传病,可能的原因是X染色体中含有致病基因的片段缺失,B正确;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Ⅲ2含有两个致病基因(基因型为XaYa),其Ya来自Ⅱ2,C正确;若致病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则Ⅲ4的基因型为XaYa,其Ya只能来自其父亲(Ⅱ4),即来自祖辈中的祖父,其Xa只能来自其母亲(Ⅱ3),即来自祖辈中的外祖父,D错误。
11. A 由F2中体色与翅型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控制体色与翅型的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灰身对黑身为显性,长翅对截翅为显性,假设眼色、体色和翅型分别受基因A/a、B/b、 C/c控制。若基因B/b在X染色体上,黑身雌果蝇(XbXb)与灰身雄果蝇( XBY )杂交,F1的基因型为XBXb、XbY,F1相互杂交所得F2中黑身个体有雌性也有雄性,A符合题意;若基因C/c在X染色体上,长翅雌果蝇( XCXC )与截翅雄果蝇(XcY)杂交,F1的基因型为XCXc、XCY,F1相互杂交所得F2中截翅全为雄性,长翅有雌性也有雄性,B不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若控制眼色和翅型的基因都在X染色体上,红眼长翅雌果蝇( XACXAC )与白眼截翅雄果蝇(XacY)杂交,F1的基因型为XACXac,XACY,F1相互杂交所得F2中截翅全为白眼,D不符合题意。
12. C 依题干信息,F1中雌性∶雄性=1∶2,说明存在雌性纯合致死现象,该动物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型,若ZBW存在致死现象,则亲本的基因型是ZBZb、ZbW;若ZbW致死,则亲本的基因型是ZBZb、ZBW,与题干不符,因此亲本的基因型是ZBZb、ZbW,且ZBW致死。根据题意分析,若红色是显性性状,则F1中雌性毛色表现型为黄色,A错误;若黄色为显性性状,F1中雌性毛色表现型为红色,B错误;由题意分析可知,该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亲本的基因型是ZBZb、ZbW,且ZBW存在致死现象,F1中雌性个体的表现型与母本相同(基因型都是ZbW),C正确,D错误。
13.解析:(1)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正常翅的基因型为A_B_,因此正常翅的基因型有2×2=4种;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甲、乙两组正常翅个体的基因型组合有4种。(2)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若b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则双杂合子AaBb只能产生Ab和aB两种配子,其与aabb测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1∶1,因此后代全部为翻翅;若向此种双杂合的受精卵中转入一个H基因(在A基因所处的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其基因型为AaBbH,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bH∶aBH∶Ab∶aB=1∶1∶1∶1,其与aabb测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H∶aaBbH∶Aabb∶aaBb=1∶1∶1∶1,又因为H可以弥补B基因缺失的影响,因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正常翅∶翻翅=1∶3。(3)若A、a基因位于细胞质中,且不考虑B基因的作用,遵循母系遗传的特征,则翻翅个体与正常翅个体杂交,子一代的翅型随母本,翻翅个体和正常翅个体都可能作母本,所以子一代的翅型为全是翻翅或全是正常翅;若子一代全为翻翅,子一代相互交配,子二代的翅型也随母本,全为翻翅。
答案:(1)4 4 (2)全为翻翅 正常翅∶翻翅=1∶3 (3)全为翻翅或全为正常翅 全为翻翅
14.解析:(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碱基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因此基因H与G的本质区别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2)由题干信息可知,蓝色物质和黄色物质能结合形成绿色,基因H控制蓝色物质的合成,基因G控制黄色物质的合成,因此绿色雌禽的基因型为GGZHW或GgZHW;杂合蓝色家禽(基因型为ggZHZh)与异性杂合黄色家禽(基因型为GgZhW)杂交,子代中绿色雌禽(基因型为GgZHW)所占的比例为1/2×1/4=1/8。(3)依题意可知,m基因纯合时可使部分应表现为豁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而MM和Mm对个体眼睛的表型无影响。两只表型均为正常眼的亲本交配,其子代中出现豁眼雄禽(ZaZa),这说明子代中还存在正常眼雄禽(ZAZ-),所以亲本雌禽必然含有Za,进而推知该亲本雌禽的基因型为mmZaW,亲本雄禽的基因型为MMZAZa或MmZAZa或mmZAZa,子代中豁眼雄禽可能的基因型包括MmZaZa、mmZaZa。(4)豁眼雌禽产蛋能力强,因此可使子代雌禽全为豁眼(ZaW),雄禽为正常眼(ZAZ-),因此所选亲本基因型为ZAW×ZaZa。即杂交组合:豁眼雄禽(ZaZa)×正常眼雌禽( ZAW )。预期结果:子代中的雌禽均为豁眼(ZaW)、雄禽均为正常眼(ZAZa)。
答案:(1)碱基(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GGZHW或GgZHW 1/8 (3)mmZaW MmZaZa、mmZaZa (4)杂交组合:豁眼雄禽(ZaZa)×正常眼雌禽(ZAW) 预期结果:子代中的雌禽均为豁眼(ZaW)、雄禽均为正常眼(ZAZa)
15.解析:(1)表示一个家系的图中,通常以正方形代表男性,圆形代表女性,以罗马数字代表代(如Ⅰ、Ⅱ等),以阿拉伯数字表示个体(如1、2等),深颜色表示患者,据题意分析画出该家系图谱见答案。(2)若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男患者的X染色体从母亲传递而来,将来只能传递给女儿,根据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的母亲及其女儿均为患者,而该家系中,第Ⅰ代的男患者的小女儿不是该病的患者,且第Ⅱ代的男患者的母亲也不是该病的患者,所以该病不符合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该病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而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因为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控制该病的相关基因为A、a,则大儿子母亲的基因型为aa,而大儿子患该病,其基因型为Aa,大儿子的妻子基因型为aa,故二者生下一位不患该病女孩的概率为1/2×1/2=1/4。该病是单基因显性遗传病,所以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的方式鉴定大儿子未出生的孩子是否患该病。
答案:(1)
(2)不是 第Ⅰ代的男患者生下了不患该病的女儿,则不符合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或第Ⅱ代的男患者的母亲是不患该病的,说明其不符合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3)1/4 基因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