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件(57页)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二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件(57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9.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06 11:3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7张PPT)
地表上看,这里似乎没什么人
库伯佩地位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以北846公里,那里的居民都住在地下。如果从地表看去,这个地方非常荒凉,只有几家宾馆和一个高尔夫球场,颇有一种废弃城镇的感觉。
导入
地下生活,别有洞天
实际上,这个小镇有3500名居民(对于国外而言是相当有规模的城镇),其中的大多数(60%)生活在地下,他们的家是在地下挖出的洞穴。
地下书店
地下的卧室—当真别有洞天
统计名称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 32 19 25 34
日均最低气温(℃) 18 8 11 20
平均降水总量(mm) 0 0 0 0
平均降水天数(天) 0 0 0 0
1. 分析库伯佩迪的气候特点,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2. 说一说库伯佩迪的地下民居特点。
澳大利亚的库伯佩迪地处澳大利亚的南部内陆,维多利亚大沙漠东南部边缘,纬度较低,夏季受亚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到来自内陆地区东北信风的影响,全年高温少雨。
库伯佩迪的民居依山崖开挖修建,全部建在地下;与外部联系的窗口较小,内部宽敞;功能设施齐全,建筑功能多样。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Regional culture and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课标解读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课标呈现】
1.结合实例,说出地域文化的含义。
2.利用资料,比较不同地区的城乡景观差异。
3.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课标解读】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特点及影响。
【地理实践力】通过活动“调查当地特色文化景观和保护”,身临其境的感受文化,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活动,增添地理的乐趣。
【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地域文化差异表现形式和成因的分析,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相互影响的,树立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
01
地域文化和城市景观内涵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名词
DIRECTORY
皖南山区-徽州
徽州一府六县,府衙在歙县,下辖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婺源、绩溪如今除婺源属江西、绩溪属宣城外,其他基本上都在今天的黄山市。徽州的格局已经形成千年左右,孕育了独特的徽州文化。
皖南山区-徽州
创意极简中国风模板
宗法社会-宗祠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徽州地区山高林密,地形多样,在汉代以前人口稀少,开发较晚,而后经过中原住民三次大规模南迁,皖南徽州地区人口才明显增加。这些外族迁入徽州后,聚族而居,慢慢形成了徽州的宗族文化,一族或一姓。
南湖
宏村水系
水是宏村的灵魂,牛形的水系中,九曲十弯的水圳是“牛肠”,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肠”两旁民居为“牛身”,村口的两株大树是“牛角”,连接河曲的四座石桥为“牛腿”。
月沼
何事就此卜邻居
花月南湖画不及
浣汲未妨溪路远
家家门巷有清渠
花月南湖画不及
南湖
创意极简中国风模板
徽派民居-宏村
月沼
小桥流水人家
粉墙黛瓦篷船
诗意古镇有多少韵味都是俏江南
粉墙黛瓦俏江南
答案: 江南地区夏天高温冬季较冷,黑瓦能起到一定的隔热保温效果。江南雨水多,砖外刷白石灰(古代的外墙涂料),能防潮防虫又能与水系地域绿色环境相互映衬,形成一种淡雅的美。
风 雨 廊 桥
八大菜系-徽菜
舌尖上的毛豆腐
徽商故里
婺源皇陵晒秋
水田耕作
表现形式
地域文化主要表现在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
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又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它是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资源,更是文化建设创新的主要源泉。
名词
DIRECTORY
以宏村、西递等为代表的徽州文化村落,村落的布局核心是什么?这一核心在村落中起到什么作用?
读宏村布局及景观示意图,思考上述问题。
探究活动
宏村布局的核心是水,水系在为村民提供了生产、生活用水,以及调节气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左上图为江西婺源月亮湾景观及规划示意图,左下图中绿色为山体,黄色为住宅用地,浅绿色为农林用地,请思考民居和农田分布特点和意义。
探究活动
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农田分布在相对较低平的平坦区域,形成“宅高田低”的空间格局。
意义: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人地和谐的乡村景观。
想一想
你居住的环境与哪幅景观图更相似
城乡景观
想一想
你居住的环境与哪幅景观图更相似
建筑物、人口密度、交通网密度、自然环境……
想一想:为什么会有景观差异?
生活在城市或乡村中的人们(生产方式不同)
城乡景观
城市景观
乡村景观
景观差异
城乡景观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城镇
乡村
城乡景观
城乡景观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一方面,河流—森林—梯田—村寨共同构成人与自然协调的美丽乡村;另一方面,哈尼梯田地区流传下来的古代分水制度,也体现了人与人和谐共处的价值观
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置示意图
红河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
探究活动
元阳的地貌特征是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县内气候多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形复杂,立体气候十分突出。河坝区年均气温25℃,高山区年均气温11.6℃,正所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低纬度干热河谷区常年出现的高温使江河水大量蒸发,高山区云雾密度大,降雨丰富。
围绕着梯田构筑和大沟挖掘,哈尼族发明了一套严密有效的用水制度。如水源管理发明了“分水木刻”。这是根据各家权益设置的划有不同刻度的横木,安放在各家田块的入水口,随着沟水流动来调节各家各户的用水,如此公平合理而又科学的管理,保证了每块梯田都能得到充足的水量供给。
此外,哈尼族人还利用村寨在上、梯田在下的地理优势,发明了“冲肥法”。每个村寨都挖有公用积肥塘储存农家肥,春耕时节挖开塘口,从大沟中放水将其冲入田中。这一方法省去了大量运肥劳力。平时牛马猪羊放牧山野,畜粪堆积在山,六七月大雨瓢泼而至,将满山畜粪和腐殖土冲刷而下,顺水纷注入田,此时稻谷恰值扬花孕穗,正须追肥,自然冲肥正好解决了这及时之需。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森林
村庄
梯田
河流
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
(江河—森林—村寨—梯田)
请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哈尼梯田能被认定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
(哈尼梯田体现了哈尼族人怎样的地域文化观念?)
有树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
哈尼族
02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兰屿岛:是台湾唯一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堪称“风岛。
地下屋建在人工挖掘的凹地,其间挖有深的排水沟,房屋一般位于地面以下1.5米~2 米处,屋顶用茅草覆盖。
房屋顶部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前坡为迎风坡,为防风,坡度缓。后坡为背风坡,坡度陡,便于排水。
民居特色
陕西地处内陆,天气干旱、风沙大,加之当地木材稀少,能节约大量的木材,外墙也可以防风沙。
“肥水不流外人田”。降水随着排水槽流入相应的集水区。
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较高,窄院造成院内阴影面积较大,避暑效果较好。
关中四合院坐北朝南,除正房以外,两侧的厢房只有半边。其突出的特点是深宅、窄院、封闭。中间有天井,地面有排水槽。
民居特色
民居特色
黄土高原区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和直立性好的特性,土质疏松易于挖掘。中国西北部地区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
民居特色
吊脚楼多依山就势而建,吊脚楼一楼一般底层用来堆放物品,二楼住人。吊脚楼有很多好处,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
萨米帐篷
日本合掌屋
世界各地的民居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的地域性。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必须就地取材。
民居特色
民居特色
在澳大利亚南部沙漠的中央,存在一个神秘小镇,这里的人常年居住于地下。1920年小镇被正式命名为Coober Pedy——库伯佩迪,意思是“洞里的白人”。
可事实上,这里生活着大批居民,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之所以看不见,是因为它们全部建在了地底下!
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四合院
探究活动
小红是家里最小的一个,一天从江苏出发去看她的爷爷奶奶,请你判断她的爷爷奶奶应该住在哪儿?她的姑姑姑父应该住在哪儿?她可能会住在哪儿?爷爷的朋友来家里做客,他的朋友应该住在哪儿?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以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
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四合院
The embodiment of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houses -- Siheyuan
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正房位于中轴线上,多为坐北朝南,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
正房
影壁也称照壁
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
坐北朝南。以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
问题1:思考房屋朝向,并大致描述四合院的基本布局特征。
庄重的布局体现了正统、严谨、长幼有序的文化传统。围合型的布局寓意“家和万事兴”的理念。
问题2: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体现了中国人怎样的文化传统?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
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
北京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材料
正房
影壁也称照壁
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
①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可保暖抗寒,因为冬季寒冷。
②大门开在东南角,可保温防寒避风沙,因为寒风从西北而来,且冬春季多风沙。
问题3:试从北方气候的角度入手,分析四合院的建筑特点并思考原因。
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
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
北京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
材料
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强调天地人和,依山傍水,城市与大自然融合发展。
体现“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皇权思想
凸字形
棋盘型
对称型
中心型
城市格局
积水潭
唐长安城空间格局示意
唐长安城是唐朝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城市的北部为皇城,城市的东部和西部居住着王公贵族,城市的南部和外围为平民居住区,东西两市为商业区。
城市格局
特克斯八卦城
巴黎城市俯视图
历史文化
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
高度差异小
NE
NW
SE
SE
华盛顿俯视图
高-低差异大
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
建筑风格
尖塔
柱廊
雕塑
喷泉
建筑风格
飞檐
斗拱
这些建筑风格是在各地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生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当地域文化发生变化,建筑风格也会随之变化。
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9~11题。
9.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
A.①地附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课堂练习
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9~11题。
10.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东亚季风形成的原因?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成9~11题。
11.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思维导图
与传统城市建筑相比,现代城市建筑的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几乎千城一面。,这是为什么。我们该 如何处理好现代化和弘扬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课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