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课件(共5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课件(共5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4 19:3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第二编 考点精析与规范答题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古诗词 阅读 内容理解和 赏析 (选择题) 2~4分 ★★★★★ 内容理解的考查,错误项的设置一
般在这五个方面。①无中生有。诗
词中并没有表达这个意思或流露这
种情感,但是选项却涉及了这个意
思或这种情感。②说法绝对。或把
部分说成整体,或把猜想说成肯定
等。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古诗词 阅读 内容理解和 赏析 (选择题) 2~4分 ★★★★★ ③张冠李戴。诗词涉及多个人物或
多项景物,选项设置张冠李戴,判
断错误。④理解不当。或把原文表
达的意思表述成另外一种,或篡改
了诗词的大意而导致理解错误,或
者只说到诗词的表面含义,忽略了
其深层含义。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古诗词 阅读 内容理解和 赏析 (选择题) 2~4分 ★★★★★ ⑤故意偷换。或将最容易迷惑人或
容易忽略的细节偷换掉;或将最容
易理解错误且不容易被人发现的词
语替换掉;或将两两相对的说法,
如实景与虚景、远景与近景、时间
与空间等故意错位。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古诗词 阅读 内容理解和 赏析 (选择题) 2~4分 ★★★★★ 艺术鉴赏的考查,错误项的设置一
般在这四个方面。①修辞手法赏析
不当。比如,把诗词中运用的比喻
说成拟人,或把设问说成反问,诗
词中或诗句中本没有运用某种修辞
手法却说运用了。②表现手法赏析
错位。将两两相对的概念错位,如
正衬与反衬,正面描写与侧面描
写,化虚为实与化实为虚,以动衬
静与以静衬动等。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古诗词 阅读 内容理解和 赏析 (选择题) 2~4分 ★★★★★ ③风格赏析错位。比如把闲适说成
激越,把婉约说成豪放,把朴素说
成华丽,把雄浑说成淡雅,把沉郁
顿挫说成豪放飘逸等。④表达方式
赏析错误。选项说使用了某种或某
几种表达方式,实际上诗词却没有
使用;选项说以某种表达方式为
主,实际上诗词却是以另一种表达
方式为主;等等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古诗词 阅读 炼字 (简答题) 2分 ★ 1.释含义。即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入手,
联系该字的意思,把该字放入原句中,
解释该字在原句中的意思。
2.明手法。①从修辞(表现)手法切
入,指出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并且分析其带来的效果。效果一般有:
传神、细腻、幽默、风趣、生动形象、
精练、准确、突出等。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古诗词 阅读 炼字 (简答题) 2分 ★ ②从词性角度切入。常见的有叠词
(增强语言的音韵美;起强调作用,可
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动词
(强调过程及变化,使语言生动形象,
赋予画面动态感)、形容词
(从形、声、色、光等方面描绘意象的
性质、状态)、数词(表现数量,巧用
夸张凸显表达效果)。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古诗词 阅读 炼字 (简答题) 2分 ★ 3.析感情。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
达效果。
4.答题规范:该词有……的含义,采
用……手法,具有……特点,表达了作
者……的思想感情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古诗词 阅读 主旨情感 (简答题) 2分 ★ 1.把握内容,逐层分析。结合题目、作
者、注释、关键词等理解诗(词)句内
容,化内容为情感。
2.结合诗人的自身经历剖析作者所寄托
的感情。
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
4.概括情感,分点作答。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古诗词 阅读 主旨情感 (简答题) 2分 ★ 5.表达思想感情的常用术语有:忧国忧
民、怀古伤今、忧愁、寂寞、伤感、孤
独、恬淡、闲适、欢喜、欢快、离愁别
恨、憎恶、激愤、怨愤……
6.答题模式:这首诗(词)通过……
(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了作
者……的感情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古诗词 阅读 内容理解 (简答题) 2分 ★ 1.审清题干要求。
2.扫清字词障碍,这是第一关。中考考
查古诗词,虽然一般不会像文言文那样
直接考字词释义,但题目里其实暗含这
样的要求。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古诗词 阅读 内容理解 (简答题) 2分 ★ 3.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是整体感知的
切入点,古诗词的题目往往能揭示古诗
词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
旨等信息。
4.通读全诗,从整体上去理解。
5.结合标题、注释、作者生平、意象等
内容进行分析,明确答题方向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文言文 阅读 词语 解释 3分 ★★★★★ 一、实词
1.积累迁移法。即把教科书中所学的古今
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一词多义积累
起来,以便考试时运用自如。
2.扩词法。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把单音
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
境。如“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中的“会”可扩词为“会合” “聚会”。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文言文 阅读 词语 解释 3分 ★★★★★ 3.推断法。有些文言词语,用扩词的方法
解释不通,教科书中也没有出现过,这种
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推测其含义,这时切
忌脱离文本进行毫无根据的猜测。如“扶
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
家》),根据句意,“将”是动词,只能解释为“率领”。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文言文 阅读 词语 解释 3分 ★★★★★ 二、虚词
1.词性分析法。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
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之”
有动词、代词和助词三种词性。通过分析
词性,可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文言文 阅读 词语 解释 3分 ★★★★★ 2.位置分析法。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
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
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
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
入手。如“乎”:作语气助词,表感叹、疑问或反问,一般位于句尾或句中;作词
尾,用在形容词后;作介词时,位于名
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
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文言文 阅读 词语 解释 3分 ★★★ ★★ 3.温故求新法。回顾学过的有关虚词的例句,将这些例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题目中的虚词进行比较,从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的虚词的用法。
4.语境判定法。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在句中的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如“而”:“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一句中的“而”连接“学”和“不思”,它们之间为转折关系,所以“而”是表转折的连词,可译为“可是、却”等。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文言文 阅读 词语 解释 3分 ★★★★★ 5.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
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掌握一些特殊文言句
式中的标志性虚词,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虚
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如表示被动的
“见”“于”“为”,表示宾语前置的“之”“是”等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文言文 阅读 句子 翻译 4分 ★★★★★ 1.抓住两个关键。一般来说,文言文翻译
的关键处主要有两个:一是关键字词,一
是特殊的文言句式。关键字词包括通假
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多义实词和常
见虚词。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文言文 阅读 句子 翻译 4分 ★★★★★ 2.掌握六种方法——留,补,删,换,
调,选。所谓“留”,即年号、国号、人
名、物名、地名、官名、古今词义相同的
词可不翻译。所谓“补”,即在翻译时应补出省略部分,包括省略的词语和成分。所谓“删”,即不需要翻译的虚词等,包括发语词、判断词、在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翻译时可以删掉。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文言文 阅读 句子 翻译 4分 ★★★★★ 所谓“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用的词
语。所谓“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所谓“选”,即面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要选用恰当的词义来翻译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文言文 阅读 人物 形象 3分 ★★★ 江西学考一般选择浅易文言文作为阅读材
料,通常选择典范的史传文中相对完整、
相对独立的片段或者笔记小说中有趣的人
物故事命题。依据这一特点,阅读时要注
意以下三点:
1.知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
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
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
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怎样的,对
这些都要一一明晰。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文言文 阅读 人物 形象 3分 ★★★ 2.明事。事件是此类文本的主体。明事,
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
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
因、经过和结果。如果写了几件事,就要
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有什么联
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
要内容。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文言文 阅读 人物 形象 3分 ★★★ 3.辨理。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作者借助
所叙之事,对人物做了怎样的评价,说明
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这些观点、态度有的是作
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达自己的观
点、态度,有的是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
看法,更多的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
需要“辨理”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文言文 阅读 感悟 启示 3分 ★★ 从答题方法的角度看,以下三点值得注
意:
1.读懂文章,明确要求。要在落实字词、
理解句意、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
阅读感受,因此读懂原文是前提。在此基
础上,再弄清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
求。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文言文 阅读 感悟 启示 3分 ★★ 2.联系生活,有感而发。从选文中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分清是爱还是憎;作品的意向是肯定还是否定;写作意图是歌颂还是鞭挞、讽刺;文章主旨是让读者吸取教训还是获得启示、懂得道理;对文章所说的现象、表达的观点作简单的评述。
3.适当延伸,巧妙归纳。任何一段选文,联系当今的社会生活,我们都可以做适当延伸。因此,我们发表阅读感受的时候,可以把原文当作一个点,由这个点出发,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崭新的面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古诗文默写 6分 ★★★★★ 1.会背写对。熟记课标推荐背诵的古诗文
60篇(古诗词40首+古文20篇),做到会
背写对。尤其要注意一些易错字,如形近
字、同音异形字等。同时要侧重记忆一些
名句、重点句,做到烂熟于心,书写准确
无误。
2.理解记忆。2021年考查理解型默写,因
此要善于运用理解性记忆,熟记诗文名
句,既牢固又能有的放矢。
续表
考点 赋分 考查频率 专家支招
古诗文默写 6分 ★★★★★ 3.合理运用。2022年的古诗词默写中的三
道题,全部为情境型默写;2023年既有理
解型默写,又有情境型默写。情境型默写
要比理解型默写难度大一些,要注意题干
中的关键词与诗文中的句子相契合,然后
找出答案,并准确书写
续表
一、古诗词阅读
例 (2023·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过 彭 泽
解缙
青山围一县,隐隐见人家。
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
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
不见陶彭泽①,湓城②起暮鸦。
【注】①陶彭泽:晋陶渊明曾官彭泽令,故称。②湓城:指九江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清晨之景,天然清丽。
B.诗中先写县城环境,次写城边水涯景色,再写官舍驿楼之景,层次分明。
C.本诗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由大景渐写小景。
D.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
【错漏举例】 B/C/D
【错因归纳】 考生选B项,是未能理解诗中环境描写的顺序,不能判定
“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是城边水涯景色。
考生选C项,是因为分辨不出视觉和嗅觉的角度,“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
“翠添官舍柳”是视觉角度,“香泛驿楼花”是嗅觉角度。
考生选D项,是忽略了注释,未能理解诗人对陶渊明有追慕之情。前三联写的
都是彭泽县之景,由此可能认为全诗表达的仅仅是诗人对彭泽县城的喜爱之情;同
时因为不了解陶渊明在古代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故不理解“恨不能一见之情” ,
本来两人一个是东晋人,一个是明朝人,不能一见才是常理。
【升阶方法】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对这类题型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改变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
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2)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考生的思维定式,把
浅显易懂的道理表述得高深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
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3)看是否以假乱真。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糅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
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等。
(4)看是否无中生有。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
(5)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
蓄说成直抒胸臆,将视觉说成听觉,等等。
本题A项有误,“日斜”常常被用来描绘傍晚时的景象,作为一种寂静、宁静、
安详的美感,给人以心灵上的抚慰和慰藉。结合诗中“孤帆带日斜”可知,“日
斜”点明时间是傍晚,不是清晨。
【参考答案】 A
2.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颈联中“添”“泛”二字富有表现力,一个“添”字写出官舍之柳绿意更浓,
一个“泛”字写出__________________。
【错漏举例】 驿楼外花香泛滥
【错因归纳】 不能准确把握 “泛”字的含义;答案的句型未与 “官舍之柳绿意更
浓”保持一致。
【升阶方法】 本题考查赏析炼字。完成这一类题,可从字的含义,使用的手法、
表达的感情入手,再按照提示规范答题即可。
解答本题要准确把握“泛”字的含义。 “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 ,仔细
推敲,不难发现这是两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是“官舍柳添翠,驿楼花泛香”,意
为官舍旁的柳树增添了几分绿意,驿楼外的花透出缕缕花香。“泛”有透出之意。
根据前面对 “添”字的赏析,推测命题者意图,补写的部分应采用相同的句型。注
意措辞,仔细斟酌,得出“驿楼之花香气四溢”。
【参考答案】驿楼之花香气四溢
二、文言文阅读
例 (2023·江西)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 ~ 3题。
景公问晏子曰:“君子常行曷若①?”晏子对曰 :“ 衣冠不中②,不敢以入朝;
所言不义,不敢以要③君;身行不顺,治事不公,不敢以莅众④。衣冠无不中,故
朝无奇僻之服;所言无不义,故下无伪上之报;身行顺,治事公,故国无阿党之
义⑤。三者,君子之常行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晏平仲婴者,莱⑥之夷维⑦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⑧,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⑨;语不及之,即危
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⑩。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曷若:何如。②中:适当。③要(yāo):要挟。这里意为强谏,迫
使对方听从。④莅众:统治、管理百姓。⑤阿(ē)党之义:这里指偏私结党的私
情私义。⑥莱:古国名。⑦夷维:地名。⑧相齐:任齐国相。⑨危言:慎言。⑩衡
命:违背命令。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冠( ) (2)故( ) (3)衣( )
【错漏举例】(1)冠军 (2)原因/原来 (3)衣服、衣物、衣裳
【错因归纳】(1)混淆古今异义。“衣冠不中”的“冠”是古今异义词,今义是
“冠军”,古义为“帽子”。
(2)脱离语境解释一词多义的词。初中阶段学过的文言文知识中, “故”有
四种意思:①“温故而知新”中的“故”译为 “学过的知识”;② “彼竭我盈,
故克之”中的“故”译为“所以,因此” ;③“公问其故”中的“故”译为 “原
因,缘故” ;④“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故”译为“原来,旧”。 “衣冠无不
中,故朝无奇僻之服”,正确译法为:(君子)衣冠没有不适当的,所以朝中没有
奇怪的服装。这里的“ 故 ”译为“所以,因此”。
(3)误译词类活用。“妾不衣帛”的 “衣” ,名词活用为动词,应译为“穿”。
答错的考生翻译最多的是“衣服、衣物、衣裳”,但在此处,“衣帛”是连续两
个名词,在句中无谓语的情况下,“名词+名词”的结构,第一个名词往往活用为
动词。
【升阶方法】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汇的含义。文言词汇是古文翻译题的重要赋分
点。熟悉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做到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这些意义和用法,是
每一个考生必备的基本功。
(1)联系教科书理解文言词汇的意思。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切不可
以今义当古义。
(2)借助复习资料熟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类别,并能通过对活用特
征的识记、比较,结合语境进行翻译。如,形容词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
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认为……”“以……为…… ”;形容词
的使动用法,表示主语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3)养成分类整理文言词汇的习惯。学生学习文言文,务必掌握文言词汇的一
些规律性用法和特殊的意义,然后把这种知识迁移到文言文学习中。这就要求学生
通过查阅工具书、参考书等方式对词形相同而词义和用法不同的常用实词、虚词进
行归纳,对各种句式的具体情况进行整理,并附例句,在知识体系和知识对比中学
习。
【参考答案】 (1)帽子 (2)所以 (3)穿衣服(穿)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错漏举例】(1)三个,君子经常行走。/这三样,是君子通常做的。/有了这三
者,君子就会常行于此。
(2)国家有道,就是听从命令。/国家有规则,所以服从命令。/国家有道理如
此,便顺从国家的命令。
【错因归纳】(1)对虚词“者”“也”的意义和用法没有掌握,对多义词“行”
的意思分辨不清。
(2)对虚词“即”的用法没有掌握,没有补全省略的成分。
【升阶方法】 本题考查翻译重点句子。做好此类题,要遵循翻译步骤:
第一步:通读语句,把握句意。初次读句,应先了解句子大意。
第二步:落实重点实词及虚词。用笔把要求翻译的句子的重点实词、虚词圈出
来,然后逐个解释,做到句中的每一个词都能与其解释一一对应。
第三步:抓句式特点,调整语序,补充省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
第四步:检验翻译。将译文放到文段中去检验,使翻译符合语境,合情合理,做
到文从、字顺、词到位、前后贯通。
注意:切忌逐字死抠,这样容易出现前后不照应、句意不通顺的问题。
【参考答案】 (1)这三个方面,就是君子的日常行为。 (2) 国家有道义,就顺
从命令(行事)。
3.司马迁说:“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
说司马迁崇敬晏子的原因。
【错漏举例】 晏子的行为、言行、衣着都体现着他的高明。/因为他主张节俭,官
至宰相,不大鱼大肉,家人不穿丝绸。
【错因归纳】(1)整体感知能力弱,不理解文章内容。
(2)没有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第一个文言语段通过
晏子与景公的对话,可以看出晏子是个“力行节俭、言行一致、正直谨慎”的君子。
第二个文言语段通过叙述的方式展现人物的优秀品质。
(3)答题格式不规范。
答题格式应为:司马迁崇敬晏子的原因是:1.……;2.……;3.……
【升阶方法】 本题考查考生能否从关键词语、语句入手,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中心,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要点归纳出来或进行评价。解答这类
题时,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认真阅读选文,从题干要求出发去寻找答案。根据“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可知,晏子有力行节俭、言行一致、正
直谨慎等君子品行;根据“事齐灵公、庄公、景公”可知,晏子事齐三朝,被推重;
根据“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可知,晏子能三代显名于诸侯。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2.从评价性句子进行
分析。
【参考答案】 司马迁崇敬晏子是因为:晏子有力行节俭、言行一致、正直谨慎等君子
品行;事齐三朝,被推重;能三世显名于诸侯。
[参考译文]齐景公问晏子说:“君子的日常行为什么样?”晏子回答说:“衣
服帽子不适当,不敢进入朝廷;说的话不符合义,不敢强谏君王;自身行为不正,
做事不公正,不敢治理百姓。(君子)衣服帽子没有不适当的,所以朝中没有奇怪
的服装;所说的话没有不符合义的,所以下面没有欺骗上级的通报;自身行为正直,
办事公正,所以国家没有结党营私的邪行。这三个方面,就是君子日常行为啊。”
晏婴字平仲,是齐国莱地夷维人。侍奉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因为节俭,
身体力行,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
妾不穿丝绸衣服。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
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国家有道义,就顺从命令(行事);国家没有道义,
就衡量之后再实施。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侯。
三、古诗文默写
例 (2023·江西)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看到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江面开阔,风平浪静的景象,不禁
会联想到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塞外奇特
壮丽的风光,意境雄浑,被誉为“独绝千古”。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以“古仁人”
为榜样,否定了被个人得失和环境变化所支配的情感。
【错漏举例】(1)朝平两岸阔 风正一番悬(2)大漠孤烟直 黄河落日圆(3)先
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错因归纳】(1)书写错。书写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因同音而错,如
“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误写成“汉”。②因形近而错,如“不以己悲”中
的“己”写成“已”。③书写时添笔、少笔,不规范。 如“会当凌绝顶”中的
“凌”的偏旁写成“氵”。
(2)记忆错。把诗词中的关键字词与平时其他文章中的常见词语混淆。如“长
河落日圆” 误写成“黄河落日圆”。
(3)理解错。①对题目要求(即命题者意图)理解错误,导致不能按题目要求
作答。如《岳阳楼记》中表明作者否定被个人得失和环境变化所支配的情感的名句,
有的考生填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对诗词意思理解错误,把
不符合要求的句子答上去。如请写出一句描写春天的诗句,有考生填写“忽如一夜
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升阶方法】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作答情境型默写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审题能力,注意题干的内在逻辑和重点。应首先把题干读完,然后梳
理其重点,明确问题的指向后再作答。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句子意蕴。理解性默写题一般都涉及正确理解文意及
句子内涵,因此平时积累时要加强理解性记忆,弄清文章内容及句子内涵,切不可
死记硬背。
(3)揣摩提示语,准确理解情境。提示语对于正确解答情境型默写题有至关
重要的作用。提示性信息主要有作者、出处、题干中的叙述性情境等。
【参考答案】(1)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2)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3)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4)紧扣关键词语,选择恰当语句。做好了上述几步后,就可以扣住关键词语
选择恰当的句子填写了。
(5)检查验证句子。检查所答的句子是否有漏字、错字,验证所填写的句子
是否与题目要求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