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4 16:29:10

文档简介

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细胞学说之于生物学就像原子论之于化学一样,作为生物学大厦基石,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仅由细胞构成
B. 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这一科学方法
C. 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D.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1、建立者:施旺和施莱登。2、主要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是由老细胞分裂产生的。3、意义: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详解】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A错误;
B、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B错误;
C、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细胞水平,C错误;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D。
2. 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肥料随水直接施人作物的根系内,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并提高作物品质,与常规施肥方法相比,该技术可节省肥料用量30%~50%以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肥料中的营养物质一般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
B. 肥料中含有较多植物生长所必需的N、P、K等大量元素
C. 植物可吸收N元素用于合成自身的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
D. 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技术可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
【答案】C
【解析】
【分析】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技术可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
【详解】A、自由水作为良好的溶剂,肥料中的营养物质一般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A正确;
B、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肥料中含有较多植物生长所必需的N、P、K等大量元素,B正确;
C、脂肪中不含N,C错误;
D、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技术可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D正确。
故选C。
3. 红心火龙果不仅甜度高,而且含有具有解毒作用的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
B. 切开时流出的红色果浆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
C. 红心火龙果甜度高与果肉细胞叶绿体合成的糖类有关
D. 丰富的膳食纤维主要来自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答案】C
【解析】
【分析】1、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2、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含有花青素等各种色素,使植物器官呈现一定的颜色。
3、植物细胞壁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详解】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故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A正确;
B、红心火龙果细胞中的红色色素(花青素)存在于液泡中,B正确;
C、红心火龙果含糖量高,甜度高,与叶肉细胞叶绿体合成的糖类有关,C错误;
D、膳食纤维是纤维素,主要来自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D正确。
故选C。
4. 对于婴幼儿来说,辅食的营养配方要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能量需求和营养需求。每100g米粉中蛋白质≥7g、乳清蛋白≥100μg、脂肪≤10g,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钙、铁、锌、硒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米粉中的淀粉可被婴儿直接吸收
B. 若待测米粉样液中不含蛋白质,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样液颜色不变
C. 米粉中的钙、铁、锌都属于婴儿所需的微量元素,缺铁会导致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
D. 滴加苏丹Ⅲ可用于检测米粉中的脂肪
【答案】D
【解析】
【分析】1、多糖、蛋白质和核酸是生物大分子。
2、细胞中的元素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包括C、H、O、N、P、S、K、Ca、Mg。
【详解】A、淀粉属于大分子,需要进一步水解成小分子才能被吸收,A错误;
B、若待测米粉样液中不含蛋白质,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样液颜色变蓝,因为双缩脲试剂B液本身是蓝色的,B错误;
C、米粉中的铁、锌都属于婴儿所需的微量元素,钙属于大量元素,C错误;
D、米粉中的脂肪可直接用苏丹Ⅲ试剂检测,苏丹Ⅲ将脂肪染成橘黄色,D正确。
故选D。
5. 对下图所示的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
B. 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某些细胞的图像,则向左上移动装片并放大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
C. 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的图像,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还是顺时针方向
D. 若图④是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视野被相连的64个细胞充满,当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面积放大4倍
【答案】D
【解析】
【分析】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详解】A、由图观察可知,图①的镜头带有螺纹是物镜,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与载玻片的距离越近,若将显微镜镜头由a(低倍镜)转换成b(高倍镜),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A正确;
B、显微镜下的物像为倒立的虚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同,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若要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则应向左上移动装片,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再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光圈增加视野亮度,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B正确;
C、若显微镜视野中细胞质沿顺时针方向流动,显微镜下的环流方向与实际环流方向一致,所以实际流动方向也是顺时针,C正确;
D、若图④是在显微镜下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此时长或宽放大4倍,则在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面积放大16倍,D错误。
故选D。
6. 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冠状病毒 ②一棵银杏树 ③蜀光中学内所有鸟 ④池塘中所有鲫鱼 ⑤一片森林 ⑥蜀光中学里的所有生物 ⑦一根香蕉 ⑧人体内的血液 ⑨神经元 ⑩草履虫
A. ⑨⑧⑦②④⑥⑤
B. ⑨⑧⑦⑩③⑥⑤
C. ①⑧⑦②④⑥⑤
D. ⑩⑧⑦①④⑥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详解】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 ②一棵银杏树属于个体;③蜀光中学内所有鸟什么结构层次都不属于; ④池塘中所有鲫鱼属于种群; ⑤一片森林属于生态系统;⑥蜀光中学里的所有生物属于生物群落; ⑦一根香蕉属于器官; ⑧人体内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⑨神经元属于细胞; ⑩草履虫属于细胞或个体。故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⑨⑧⑦②④⑥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 下图所示为绿萝的某一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a、b、c、d都发生在生物膜上进行
B. 过程b产生的C6H12O6中的氧来自H2O和CO2
C. 过程b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c只发生在线粒体
D. 若过程b的速率大于过程c的速率,则绿萝的干重不一定会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a是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过程b是ATP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供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过程c是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并形成ATP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呼吸中;过程d是ATP水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
【详解】A、过程a表示光反应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过程b表示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过程c表示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过程d表示ATP水解过程,发生的场所为细胞需要耗能的部位。因此过程a在生物膜上进行,b不在生物膜上进行,c、d不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A错误;
B、过程b为暗反应过程,CO2与C5固定形成C3,C3还原形成C6H12O6等产物,因此过程b产生的C6H12O6中的氧来自CO2;水参与光反应阶段,产生的氧气中的氧来源于水,B错误;
C、过程b表示暗反应过程,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c表示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
D、若过程b的速率大于过程c的速率,即某一叶肉细胞内的光合速率大于其呼吸速率,但绿萝其他非绿色部位也要进行呼吸作用,故叶肉细胞内的光合速率不一定大于绿萝(全部细胞)的呼吸速率,因此绿萝的干重不一定会增加,D正确。
故选D。
8. 通过学习,某同学绘制了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允许大分子自由通过,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B. ③结构在分裂时以高度螺旋的状态存在,便于遗传信息的分配
C. ①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其形成均与结构④有关
D. 该同学绘制的细胞核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概念模型
【答案】B
【解析】
【分析】1、据图分析,①表示核糖体,②表示核孔,③表示染色质,④表示核仁,⑤表示核膜。
2、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②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但物质进出核孔具有选择性,A错误;
B、③染色质结构在分裂时以高度螺旋的状态以染色体存在,便于遗传信息的分配,B正确;
C、①核糖体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故其形成不一定都与结构④核仁有关,C错误;
D、该同学绘制的细胞核结构示意图是一种物理模型,D错误。
故选B。
9.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能可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ATP中的化学能不能转化为光能
B. 新冠病毒在增殖过程中所需要的ATP 只能在其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C. 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能与通道蛋白结合,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D. 剧烈运动时,人体内ATP主要通过有氧呼吸产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特殊化学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
【详解】A、光合作用中,光能可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萤火虫发光时,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光能,A错误;
B、新冠病毒营寄生生活,在宿主细胞种增殖过程中所需要的ATP可以在宿主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也可以在线粒体中产生,B错误;
C、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能裹挟了能量,可与通道蛋白等蛋白质结合,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即发生磷酸化的过程,C错误;
D、剧烈运动时,人体内的ATP主要通过有氧呼吸产生,无氧呼吸只是能量的补充,D正确。
故选D。
10. 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特色甜品——姜撞奶。为了掌握牛奶凝固所需的条件,某同学在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加入等量新鲜姜汁,观察混合物15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下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100
结果 15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 14min内完全凝固 1min内完全凝固 1min内完全凝固 15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
注:用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A. 在20℃和100℃的实验中,15min后牛奶仍未有凝固迹象的原因是酶的活性被抑制
B. 新鲜姜汁中有促进牛奶凝固的酶,煮沸后的姜汁中该酶分子中的肽键被破坏
C. 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可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 在60℃和80℃实验时牛奶凝固的速率相同,可推测70℃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说明姜汁中存在活性物质,且在高温下能失活,因此可证明新鲜姜汁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如果不保温就将姜汁与牛奶混合,往往会使温度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度,60℃和80℃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
【详解】A、20℃未有凝固迹象的原因温度过低,酶的活性被抑制;而100℃时仍未有凝固迹象的原因是酶因高温失活,没有活性而不能凝固,A错误;
B、高温煮沸只是破坏了酶(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使之失活,而不会造成肽键的断裂,B错误;
C、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可以精确控制自变量(温度),因此能提高实验的准确度,C正确;
D、依据题意,60℃和80℃完全凝固所用的时间更短,说明酶的活性较高,但不一定是酶的最适温度,需在60℃和80℃之间设置更多、更小的温度梯度来测最适温度,并不能推测70℃就是最适温度,D错误。
故选C。
11. 光合作用的原理是很多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的,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的部分经典实验的分析及拓展如图1、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产物中O2的来源,其中乙组为对照组
B. 卡尔文探究暗反应的过程与图1所示的实验均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C. 图2所示实验中好氧细菌主要分布于接受光照的水绵细胞各个部位
D. 图2所示实验需要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含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水光解形成氧气和还原氢的过程,该过程中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阶段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二氧化碳固定是二氧化碳与1分子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2分子三碳化合物的过程,三碳化合物还原是三碳化合物在光反应产生的还原氢和ATP的作用下形成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的过程。
题图分析,图1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甲组提供H2O和C18O2,释放的是O2,乙组向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H2O,而不是CO2。图2将水绵和好氧细菌放在黑暗无空气的环境,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好氧细菌会向氧产生的部位集中,从而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详解】A、题图1所示的两组实验均为实验组,对照方法为相互对照,为对比实验,A错误;
B、卡尔文探究暗反应的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是将CO2用14C标记,通过跟踪14C的去向探究暗反应的过程;而题图1所示的实验也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B正确;
C、题图2所示实验中好氧细菌主要分布于水绵细胞接受光照的叶绿体部分,C错误;
D、题图2所示实验需要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这样才能显示好氧细菌的移动情况,D错误。
故选B。
【点睛】
12. 下图为生物学实验过程或结果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色素带②和④分别是黄色的叶黄素和蓝绿色的叶绿素a
B. 若图乙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则细胞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C. 图丙右侧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替代进行检测
D. 图丁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待根长至5cm左右剪取尖端2~3cm用于解离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甲中色素带①到④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图乙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细胞的吸水能力和细胞液的浓度成正比。图丙测定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图丁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洋葱底部要接触到烧杯内液面,以便供给植物水分,利于根尖的生长。
【详解】A、图甲中色素带②和④分别是黄色的叶黄素和黄绿色的叶绿素b,A错误;
B、若乙图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则其细胞液的浓度在逐渐增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错误;
C、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图丙右侧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替代进行检测,C正确;
D、丁图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待根长至5cm左右时,细胞代谢旺盛,此时可剪取根尖2至3毫米用于解离,D错误。
故选C。
13. 脑缺血会引起局部脑神经细胞出现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干细胞疗法有望实现对脑缺血受损神经细胞进行修复和重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脑缺血引起的局部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B. 神经干细胞是未分化细胞,能形成各种组织细胞
C. 神经干细胞与神经细胞的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D. 修复和重建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有利;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属于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
【详解】A、脑缺血会引起局部脑神经细胞出现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这属于细胞坏死,A正确;
B、神经干细胞属于分化了的细胞,神经肝细胞只能分化出神经细胞,B错误;
C、神经干细胞到神经细胞发生了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则神经干细胞与神经细胞的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C正确;
D、神经干细胞补充神经细胞进行修复和重建过程中存在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D正确。
故选B。
14. 玉米叶片具有特殊的结构,其维管束鞘细胞周围的叶肉细胞可以利用PEP羧化酶固定较低浓度的CO2,并转移到维管束鞘细胞中释放,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能进行正常的光反应
B. 维管束鞘细胞中暗反应过程仍需要ATP和NADPH
C. PEP羧化酶对环境中较低浓度的CO2具有富集作用
D. 玉米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更适应高温干旱环境
【答案】A
【解析】
【分析】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具有发达的基粒,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类囊体薄膜上有光合色素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故光反应阶段在叶肉细胞中完成;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中几乎无基粒,却有很多的淀粉粒,在暗反应中C3被还原成C5和糖类等有机物,故暗反应阶段在维管束鞘细胞中完成。
【详解】A、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基粒是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的,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没有基粒,所以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反应,A错误;
B、维管束鞘细胞中的暗反应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B正确;
C、由图2可知,PEP羧化酶可富集环境中较低浓度的CO2,C3与低浓度的CO2生成C4 ,C正确;
D其维管束鞘细胞周围的叶肉细胞可以利用PEP羧化酶固定较低浓度的CO2,并转移到维管束鞘细胞中释放,高温、干旱时植物会关闭气孔,玉米在外界二氧化碳供应不足时,C4能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继续供暗反应正常进行,故玉米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更适应高温干旱环境,D正确。
故选A。
15. 美花石斛(2n=28)的茎是名贵中药材,在一天中细胞分裂存在日节律性。图1、图2是某小组实验结果,分裂期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值作为细胞分裂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
B. 图1中的细胞①,染色体条数为28条
C. 选取新生茎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茎伸长区细胞分裂旺盛
D. 由图2可知,在日节律上,9∶00左右是美花石斛细胞分裂的高峰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图2:图中是探究美花石斛茎尖细胞分裂日节律性的实验结果,日节律中,9:00分裂指数最大,为分裂高峰期。
【详解】A、据图可知:①处于分裂后期,②处于分裂末期,③处于分裂间期,④处于分裂的中期,⑤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因此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③→⑤→④→①→②,A错误;
B、图1中的细胞①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条数为体细胞的二倍,为56条,B错误;
C、选取新生茎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茎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伸长区细胞不分裂,C错误;
D、由图2可知,在日节律上,9:00分裂指数最大,因此9:00左右是美花石斛细胞分裂的高峰期,D正确。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如图为某胰岛素分子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若该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胰岛素分子的两条肽链靠肽键连接
B. 该胰岛素在合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比合成前减少882,形成的肽键数为49
C. 该胰岛素分子中游离的氨基羧基数至少是3、3
D. 在局部放大图中能表示不同氨基酸的标号是①、③和⑤
【答案】C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胰岛素由两条肽链构成,形成过程脱去49个水分子,形成49个肽键,同时每形成一个-S-S-过程脱去2个H。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胰岛素分子的两条肽链之间通过二硫键连接,同一条链相邻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A错误;
B、题图胰岛素含有两条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所以在合成过程中,需要脱去51-2=49分子的水,形成的肽键数为49,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下2个H,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该胰岛素含有3个二硫键,相对分子质量减少6,因此该胰岛素在合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比合成前减少18×49+3×2=888,B错误;
C、该胰岛素含两条肽链,每条肽链两端都各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但由于①中含有氨基⑤中含有羧基,因此该胰岛素分子中游离的氨基、羧基数至少是3、3,C正确;
D、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就在于R基的不同,因此在局部放大图中能表示不同氨基酸的标号是①、③和⑤,D正确。
故选CD。
17. 如图曲线乙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酶量增加后,b点向右上方移动
B. 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C. 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D. 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强,曲线将呈现丙所示变化
【答案】A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文描述:曲线乙是依据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获得的实验数据绘制而成的,在此条件下酶的活性最强,改变温度或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使曲线下降。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但是在b点及b点之后,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为酶的数量。
【详解】A、在b点及b点之后,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此时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酶量增加后,反应速率将增大,b点向右上方移动,A正确;
B、曲线乙是依据在“最适pH条件下”获得的实验数据绘制而成的,若增大pH,重复该实验,则因酶的活性降低而导致a、b点位置都会下移,B错误;
C、由图可知,在曲线ab段,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说明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C正确;
D、曲线乙是依据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获得的实验数据绘制而成的,b点后,若升高温度,则酶的活性减弱,反应速率应在b点后下降,曲线不会呈现丙所示变化,D错误。
故选AC。
18. 将等量萌发的小麦种子放入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观察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甲中液滴右移,乙中液滴不动,则该萌发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B. 甲中液滴右移,乙中液滴不动,则葡萄糖中C的转移途径可能为:葡萄糖→丙酮酸→酒精
C. 若换成萌发的花生种子,则可能出现甲、乙中液滴都左移的情况
D. 为了减少装置本身由于气温或气压等的变化引起气体体积变化,可以增设对照组,将萌发的种子换成煮沸的种子,其他装置与甲乙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2、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还原氢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详解】A、若乙中液滴不动,说明密闭容器中氧气没有被消耗,甲装置中的液滴向右移动,说明释放了CO2的体积,甲乙装置细胞呼吸类型一样,因而综合分析可知,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乙醇发酵,A错误;
B、由A项分析可知,萌发的种子只进行了无氧呼吸乙醇发酵,因此此时葡萄糖中C的转移途径可以为:葡萄糖→丙酮酸→酒精,B正确;
C、若换成萌发的花生种子,由于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高,在氧化分解时会消耗更多的氧气,即消耗的氧气量大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烧瓶内气压减小,因此,甲装置中会发生左移,乙装置中氧气会消耗,烧瓶内气压减小,也会左移,C正确;
D、为排除装置甲、乙中因气温或气压等的变化引起气体体积变化,使实验更严密,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可以增设等量的煮沸的种子,其他装置与甲乙相同,D正确。
故选A。
19. 用密闭的培养瓶培养等量的绿藻(单细胞藻类),将其置于4种不同温度下(t1A. 在t1-t4温度变化过程中呼吸速率逐渐增大
B. 温度逐渐升高过程中,绿藻的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强
C. 若日照10小时,黑暗14小时,温度为t2,则植物不能积累有机物
D. 温度为t3时,总光合速率是20mg/h
【答案】B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NAD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NAD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由图可知,温度从t1-t4逐渐变高的条件下,氧气的消耗量在增加,呼吸速率逐渐增大,A正确;
B、图中光下氧气增加值可代表净光合速率,温度逐渐升高过程中,绿藻的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强,t3时达最大,之后不再变化,B错误;
C、光下氧气增加值可代表净光合速率,黑暗中氧气消耗值可表示呼吸速率。温度为t2,若日照10小时,黑暗14小时,则植物积累有机物为10×6.0-14×4.0=4mg>0,所以植物能积累有机物,C错误;
D、温度为t3时,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12.0+8.0=20mg/h,D正确。
故选BC。
20.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细胞种类增多
B. 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C. 物质运输效率随细胞的生长而降低
D.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减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答案】ABC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A、细胞分化是子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细胞种类增多,A正确;
B、与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正常的细胞中都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B正确;
C、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C正确;
D、衰老的细胞萎缩,细胞体积减小,但细胞核的体积增大,D错误。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下图是关于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以及核酸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有机物中共同含有的的化学元素是_______________。
(2)医生建议正常饮食中应该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维生素D,请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_________________。
(3)小麦细胞中的DNA与图1中的c相比,在分子结构上的特点是特有的五碳糖是________,特有的碱基是_________________;ATP分子脱去____个Pi后是组成图1中c 的基本单位之一;写出图2中画圈部分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4)燃烧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其中燃烧________的耗氧量更多,因此对于油料作物种子在播种时应该________(深/浅)播。
(5)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可以合成具有催化作用的酶,酶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H、O
(2)维生素D能够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3) ①. 脱氧核糖, ②. T(胸腺嘧啶) ③. 2 ④. 胸腺啼啶脱氧核苷酸
(4) ①. 脂肪 ②. 浅
(5)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解析】
【分析】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有的还含有S、P;糖类的组成元素一般是C、H、 O;核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脂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是C、H、O,有的还含有N、P。
2、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3、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a可能是脂肪、磷脂、固醇; b是蛋白质; c是RNA。
【小问1详解】
C、H、O、N、是脂质、糖类、蛋白质和核酸都含有的化学元素。
【小问2详解】
医生建议缺钙的婴幼儿在服用钙片的同时,还要服用少量的鱼肝油,有助于钙的吸收。这是因为鱼肝油中含有适量的维生素D,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的吸收。
【小问3详解】
c是RNA,DNA分子结构上的特点是特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特有的碱基是T(胸腺嘧啶);ATP分子脱去2个Pi后是组成RNA 的基本单位之一;写出图2中含有T(胸腺嘧啶)故图2表示DNA分子一条链,画圈部分结构的名称为胸腺啼啶脱氧核苷酸。
【小问4详解】
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脂肪含H量更多,燃烧时脂肪的耗氧量更多,油菜、花生种子中脂肪含量高,脂肪中氢的比例高,氧的比例低,种子有氧呼吸会消耗更多的氧气,浅播时氧气供应充足,因此对于油料作物种子在播种时应该浅播。
【小问5详解】
酶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内的化合物,识记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组成、基本单位、功能、及种类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 如图甲表示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在探索细胞质膜结构历程中,图甲是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________模型,基本支架是________(填字母),与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的物质是________(填名称)。组成人体细胞膜的脂质除了B外,还有________。
(2)Ca2+由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是图中字母________,该过程由ATP水解提供能量,并使载体蛋白________从而导致其自身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Ca2+的结合位点转向膜外侧,将Ca2+释放到细胞外。
(3)番茄细胞几乎不吸收I,这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有关,这可以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的功能。
(4)图中b、c跨膜运输方式均为____________,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________(填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5)组织细胞较大,不能穿过膜结构,而痢疾内变形虫能通过________作用,形成囊泡,进而吃掉肠壁组织细胞,并引发阿米巴痢疾。这种病原体通过饮食传播,所以生活中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答案】(1) ①. 流动镶嵌 ②. B ③. 糖蛋白 ④. 胆固醇
(2) ①. d ②. 磷酸化
(3)控制物质进出 (4) ①. 自由扩散 ②. 协助扩散
(5)胞吞
【解析】
【分析】分析图甲:a为主动运输,b为自由扩散,c为自由扩散,d为主动运输;B为磷脂双分子层,D为糖蛋白。
【小问1详解】
在探索细胞质膜结构历程中,图甲是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与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的物质是D糖蛋白。组成人体细胞膜的脂质除了B磷脂双分子层外,还有胆固醇。
【小问2详解】
Ca2+由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运输,可用图中字母d表示,该过程中载体蛋白需通过与磷酸基团结合即磷酸化,导致自身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Ca2+的结合位点转向膜外侧,将Ca2+释放到细胞外。
【小问3详解】
番茄细胞几乎不吸收I,这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有关,这也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小问4详解】
图中b、c是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属于自由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
【小问5详解】
组织细胞较大,不能穿过膜结构, 而痢疾内变形虫能通过胞吞作用,形成囊泡,进而吃掉肠壁组织细胞,并引发阿米巴痢疾。这种病原体通过饮食传播,所以生活中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23. 下图为不同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图1表示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图解,其中①-⑤表示过程、AB表示物质,图2表示不同O 体积分数的气体交换情况)。据下图回答问题:
(1)若图1表示人在剧烈运动时的代谢过程,则不应该有过程________(填标号),产生的H218O中的18O来自于反应物中的________,这个过程发生在________(填场所)。
(2)若某生物细胞呼吸方式有图1中①③和①④⑤两种,则其细胞呼吸强度________(可以/不可以)用CO2释放量来表示,原因是________。
(3)若图2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当O2浓度达到25%以后,O2吸收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主要是________;在________点对应的O2浓度下最适于储存水果蔬菜,判断理由是________。
【答案】23. ①. ② ②. 氧气/18O2 ③. 线粒体内膜
24. ①. 不可以 ②. 该生物无氧呼吸不产生CO2
25. ①. 呼吸酶的数量是有限的 ②. C ③. C点时CO2的释放量最少,此时细胞呼吸最弱
【解析】
【分析】1、分析图1可知:①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酒精发酵的第二阶段,③表示乳酸发酵的第二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2、依据图2中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数值的大小明辨细胞呼吸方式。
【小问1详解】
分析图1可知:①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酒精发酵的第二阶段,③表示乳酸发酵的第二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需要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乳酸发酵)提供能量,但是不能进行②(酒精发酵)过程。有氧呼吸产生的水是在线粒体内膜NADH与氧气结合形成的,所以产生的H2O含有放射性,其放射性来自于反应物中的氧气,发生场所为线粒体内膜。
【小问2详解】
若某生物进行图2中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③(乳酸发酵的第二阶段)和①、④(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两种呼吸方式,因为该生物无氧呼吸不产生CO2,所以不能通过CO2的释放量表示呼吸强度。
【小问3详解】
由于呼吸酶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当O2浓度达到25%以后,O2吸收量不再继续增加,C点CO2的释放量最少,此时细胞呼吸最弱,有机物的消耗最少,所以在C点最适于储存水果蔬菜。
24. 图甲为草莓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其中I、Ⅱ、Ⅲ、IV代表过程,①~⑤代表物质。图乙是科研人员研究大棚内不同条件下草莓植株的光合速率所得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①和④分别代表__________,过程Ⅲ为__________。
(2)图甲中I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其上具有能吸收光能的4种色素,其中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__________,该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光。
(3)图乙中植株在C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__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D点,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4)图乙E点条件下草莓叶肉细胞产生的氧气的去向为____________,此时该点CO2吸收量大于C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1) ①. O2、CO2 ②. CO2的固定
(2) ①. 类囊体薄膜 ②. 胡萝卜素 ③. 蓝紫
(3) ①. 小于 ②. 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而植物在C点和D点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D点对应的曲线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大于C点曲线对应的呼吸速率
(4) ①. 被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所利用和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②. E点与C点相比,光照更强,光反应合成的ATP和NADPH,因此暗反应消耗的CO2更多
【解析】
【分析】1、图甲中,I表示光反应阶段,发生了水的光解,合成了ATP和NADPH;Ⅱ表示暗反应阶段,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其中Ⅲ表示CO2的固定。图中①表示O2,②表示NADPH,③表示ATP,④表示CO2,⑤表示(CH2O)。
2、图乙中,曲线分析:两条曲线分别表示22°℃和17℃时,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影响草莓净光合速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情况。
【小问1详解】
据图分析,I表示光反应阶段,发生了水的光解,合成了ATP和NADPH;Ⅱ表示暗反应阶段,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其中Ⅲ表示CO2的固定。图中①表示O2,④表示CO2。
【小问2详解】
I表示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四种光合色素中,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胡萝卜素,故在滤纸条上扩散的最快,它主要吸收蓝紫光。
【小问3详解】
植物在C点和D点的净光合速率相等,但D点对应的曲线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大于C点曲线对应的呼吸速率。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植株在C点光合作用制适的有机物的量低于D点。
【小问4详解】
图乙E点为光饱和点,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故此条件下草莓叶肉细胞产生的氧气除了被叶肉细胞中的线粒体所利用外,多余的氧气释放到外界环境中。E点与C点相比,光照更强,光反应合成的ATP和NADPH,因此暗反应消耗的CO2更多,因此E点CO2,吸收量大于C点。
25. 图1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过程的示意图,①一⑥为各时期细胞,a—c表示细胞生理过程:图2是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图3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1)与①相比,②的相对表面积________,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________。
(2)图1中,b过程导致细胞的________增加,c过程的原因是________;胚胎发育过程中________(存在/不存在)细胞衰老和死亡的现象。
(3)图2中的染色单体有________条,若给其染色,需用到________。
(4)图3中AB段正进行的是________,CD段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时期,形成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① 减小 ②. 降低
(2) ①. 数目(或数量) ②.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③. 存在
(3) ①. 0 ②. 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4) ①. DNA的复制 ②. 后期 ③.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1中a过程表示细胞生长,b过程表示细胞分裂,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图2细胞中着丝粒分裂,纺锤丝牵引两组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因此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3中,AB段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逐渐加倍,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发生了DNA复制;BC段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小问1详解】
从①→②进行了细胞生长,②的体积大于①,所以,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即相对表面积比①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降低。
【小问2详解】
b过程表示细胞分裂,导致细胞的数目(或数量)增加;c过程表示细胞分化,其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胚胎发育过程中,也存在细胞衰老和死亡的现象,因为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小问3详解】
图2细胞中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即该细胞的染色单体为0,若给其染色,需用到甲紫溶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小问4详解】
图3中AB段正进行的是DNA的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CD段使得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从2个变成1个,因此CD段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时期是后期,其形成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信阳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细胞学说之于生物学就像原子论之于化学一样,作为生物学大厦的基石,对于生物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仅由细胞构成
B. 细胞学说的建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这一科学方法
C. 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分子水平
D. 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2. 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肥料随水直接施人作物的根系内,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并提高作物品质,与常规施肥方法相比,该技术可节省肥料用量30%~50%以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肥料中的营养物质一般要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
B. 肥料中含有较多植物生长所必需的N、P、K等大量元素
C. 植物可吸收N元素用于合成自身的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
D. 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技术可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增加经济效益
3. 红心火龙果不仅甜度高,而且含有具有解毒作用的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对人体有保健功效。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粘胶状植物性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
B. 切开时流出的红色果浆与液泡中的色素有关
C. 红心火龙果甜度高与果肉细胞叶绿体合成的糖类有关
D. 丰富的膳食纤维主要来自细胞壁,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4. 对于婴幼儿来说,辅食的营养配方要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能量需求和营养需求。每100g米粉中蛋白质≥7g、乳清蛋白≥100μg、脂肪≤10g,还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钙、铁、锌、硒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米粉中的淀粉可被婴儿直接吸收
B. 若待测米粉样液中不含蛋白质,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样液颜色不变
C. 米粉中的钙、铁、锌都属于婴儿所需的微量元素,缺铁会导致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
D. 滴加苏丹Ⅲ可用于检测米粉中的脂肪
5. 对下图所示的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
B. 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某些细胞的图像,则向左上移动装片并放大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
C. 若图③是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质流动时的图像,发现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则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还是顺时针方向
D. 若图④是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视野被相连的64个细胞充满,当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在视野中可观察到的细胞面积放大4倍
6. 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  )
①冠状病毒 ②一棵银杏树 ③蜀光中学内所有鸟 ④池塘中所有鲫鱼 ⑤一片森林 ⑥蜀光中学里的所有生物 ⑦一根香蕉 ⑧人体内的血液 ⑨神经元 ⑩草履虫
A. ⑨⑧⑦②④⑥⑤
B. ⑨⑧⑦⑩③⑥⑤
C. ①⑧⑦②④⑥⑤
D. ⑩⑧⑦①④⑥⑤
7. 下图所示为绿萝的某一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a、b、c、d都发生在生物膜上进行
B. 过程b产生的C6H12O6中的氧来自H2O和CO2
C. 过程b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c只发生在线粒体
D. 若过程b的速率大于过程c的速率,则绿萝的干重不一定会增加
8. 通过学习,某同学绘制了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允许大分子自由通过,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B. ③结构在分裂时以高度螺旋的状态存在,便于遗传信息的分配
C. ①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其形成均与结构④有关
D. 该同学绘制的细胞核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概念模型
9. 下列关于ATP叙述,正确的是( )
A. 光能可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ATP中的化学能不能转化为光能
B. 新冠病毒在增殖过程中所需要的ATP 只能在其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C. 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能与通道蛋白结合,使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D. 剧烈运动时,人体内的ATP主要通过有氧呼吸产生
10. 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特色甜品——姜撞奶。为了掌握牛奶凝固所需的条件,某同学在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加入等量新鲜姜汁,观察混合物15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下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100
结果 15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 14min内完全凝固 1min内完全凝固 1min内完全凝固 15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
注:用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A. 在20℃和100℃的实验中,15min后牛奶仍未有凝固迹象的原因是酶的活性被抑制
B. 新鲜姜汁中有促进牛奶凝固的酶,煮沸后的姜汁中该酶分子中的肽键被破坏
C. 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可提高实验的准确度
D. 在60℃和80℃实验时牛奶凝固的速率相同,可推测70℃是该酶的最适温度
11. 光合作用的原理是很多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的,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的部分经典实验的分析及拓展如图1、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1所示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光合产物中O2的来源,其中乙组为对照组
B. 卡尔文探究暗反应的过程与图1所示的实验均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C. 图2所示实验中好氧细菌主要分布于接受光照的水绵细胞各个部位
D. 图2所示实验需要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含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
12. 下图为生物学实验过程或结果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色素带②和④分别是黄色的叶黄素和蓝绿色的叶绿素a
B. 若图乙表示正在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则细胞吸水能力逐渐降低
C. 图丙右侧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替代进行检测
D. 图丁表示洋葱根尖的培养,待根长至5cm左右剪取尖端2~3cm用于解离
13. 脑缺血会引起局部脑神经细胞出现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干细胞疗法有望实现对脑缺血受损神经细胞进行修复和重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脑缺血引起的局部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B. 神经干细胞是未分化细胞,能形成各种组织细胞
C. 神经干细胞与神经细胞的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
D. 修复和重建过程中伴随着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过程
14. 玉米叶片具有特殊的结构,其维管束鞘细胞周围的叶肉细胞可以利用PEP羧化酶固定较低浓度的CO2,并转移到维管束鞘细胞中释放,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能进行正常的光反应
B. 维管束鞘细胞中暗反应过程仍需要ATP和NADPH
C. PEP羧化酶对环境中较低浓度的CO2具有富集作用
D. 玉米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使其更适应高温干旱环境
15. 美花石斛(2n=28)茎是名贵中药材,在一天中细胞分裂存在日节律性。图1、图2是某小组实验结果,分裂期的细胞数占观察细胞总数的比值作为细胞分裂指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顺序是⑤→④→②→①→③
B. 图1中的细胞①,染色体条数为28条
C. 选取新生茎尖作为实验材料的主要原因是茎伸长区细胞分裂旺盛
D. 由图2可知,在日节律上,9∶00左右是美花石斛细胞分裂的高峰期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如图为某胰岛素分子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若该胰岛素是由51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胰岛素分子的两条肽链靠肽键连接
B. 该胰岛素在合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比合成前减少882,形成的肽键数为49
C. 该胰岛素分子中游离氨基羧基数至少是3、3
D. 在局部放大图中能表示不同氨基酸的标号是①、③和⑤
17. 如图曲线乙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酶量增加后,b点向右上方移动
B. 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C. 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D. 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强,曲线将呈现丙所示变化
18. 将等量萌发的小麦种子放入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观察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甲中液滴右移,乙中液滴不动,则该萌发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B. 甲中液滴右移,乙中液滴不动,则葡萄糖中C的转移途径可能为:葡萄糖→丙酮酸→酒精
C. 若换成萌发的花生种子,则可能出现甲、乙中液滴都左移的情况
D. 为了减少装置本身由于气温或气压等变化引起气体体积变化,可以增设对照组,将萌发的种子换成煮沸的种子,其他装置与甲乙相同
19. 用密闭的培养瓶培养等量的绿藻(单细胞藻类),将其置于4种不同温度下(t1A. 在t1-t4温度变化过程中呼吸速率逐渐增大
B. 温度逐渐升高过程中,绿藻的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强
C. 若日照10小时,黑暗14小时,温度为t2,则植物不能积累有机物
D. 温度为t3时,总光合速率是20mg/h
20.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细胞种类增多
B. 胚胎细胞中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C. 物质运输效率随细胞的生长而降低
D.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减小,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
三、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下图是关于生物体细胞内部分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图以及核酸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的有机物中共同含有的的化学元素是_______________。
(2)医生建议正常饮食中应该每天摄入一定量的维生素D,请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_________________。
(3)小麦细胞中的DNA与图1中的c相比,在分子结构上的特点是特有的五碳糖是________,特有的碱基是_________________;ATP分子脱去____个Pi后是组成图1中c 的基本单位之一;写出图2中画圈部分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4)燃烧等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其中燃烧________的耗氧量更多,因此对于油料作物种子在播种时应该________(深/浅)播。
(5)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可以合成具有催化作用的酶,酶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如图甲表示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在探索细胞质膜结构历程中,图甲是辛格和尼科尔森提出的________模型,基本支架是________(填字母),与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的物质是________(填名称)。组成人体细胞膜的脂质除了B外,还有________。
(2)Ca2+由细胞内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是图中字母________,该过程由ATP水解提供能量,并使载体蛋白________从而导致其自身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使Ca2+的结合位点转向膜外侧,将Ca2+释放到细胞外。
(3)番茄细胞几乎不吸收I,这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有关,这可以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的功能。
(4)图中b、c跨膜运输方式均为____________,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________(填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5)组织细胞较大,不能穿过膜结构,而痢疾内变形虫能通过________作用,形成囊泡,进而吃掉肠壁组织细胞,并引发阿米巴痢疾。这种病原体通过饮食传播,所以生活中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23. 下图为不同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图1表示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图解,其中①-⑤表示过程、AB表示物质,图2表示不同O 体积分数的气体交换情况)。据下图回答问题:
(1)若图1表示人在剧烈运动时的代谢过程,则不应该有过程________(填标号),产生的H218O中的18O来自于反应物中的________,这个过程发生在________(填场所)。
(2)若某生物细胞呼吸方式有图1中①③和①④⑤两种,则其细胞呼吸强度________(可以/不可以)用CO2释放量来表示,原因是________。
(3)若图2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当O2浓度达到25%以后,O2吸收量不再继续增加的内因主要是________;在________点对应的O2浓度下最适于储存水果蔬菜,判断理由是________。
24. 图甲为草莓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其中I、Ⅱ、Ⅲ、IV代表过程,①~⑤代表物质。图乙是科研人员研究大棚内不同条件下草莓植株的光合速率所得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①和④分别代表__________,过程Ⅲ__________。
(2)图甲中I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其上具有能吸收光能的4种色素,其中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__________,该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光。
(3)图乙中植株在C点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______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D点,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
(4)图乙E点条件下草莓叶肉细胞产生的氧气的去向为____________,此时该点CO2吸收量大于C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25. 图1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过程的示意图,①一⑥为各时期细胞,a—c表示细胞生理过程:图2是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图3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变化。据图回答问题:
(1)与①相比,②的相对表面积________,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________。
(2)图1中,b过程导致细胞的________增加,c过程的原因是________;胚胎发育过程中________(存在/不存在)细胞衰老和死亡的现象。
(3)图2中的染色单体有________条,若给其染色,需用到________。
(4)图3中AB段正进行的是________,CD段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时期,形成原因是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